互联网时代,不应忽视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

2022-04-29 21:31:51王庚邹飞
新教育·综合 2022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

王庚 邹飞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给青少年素质教育带来许多新问题。面对新挑战,家长要正确理解互联网对青少年素质培养带来的有利与不利影响,引导青少年学会趋利避害,正确地使用网络,全面提升青少年人文素质。

【关键词】人文素质;青少年素质培养;家庭教育;互联网时代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一个高度科技化、智能化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给社会生活带来巨变,给人们生活带来许多便利,这毋庸置疑。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互联网对青少年素质教育带来新的挑战,这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必须面对且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正确理解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何谓“人文素质”?一般说来,其内涵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具体表现为一个人的品格、气质、修养。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等教育活动内化为个人的人格素质、气质修养,养成个体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历来对孩子的读书就十分重视,从以前的私塾到现在的学校,都是教书育人的变迁轨迹。古时候的教师不仅教导孩子们识字作文,同样还教导孩子如何为人处世,所以才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精辟论述。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行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提升,倘若仍沿袭以前仅会识文断字的标准来要求现在的青少年,忽视培育其人文素质,这明显是故步自封、顾此失彼的。

毋庸讳言,在当下应试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家长往往会忽略素质教育。“人之初,性本善”,任何孩子都是需要正确引导的,没有天生的坏人,只有不被教导的好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要做到言传身教,教导孩子学会文明礼貌、待人有礼、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当然,这并非就说文化知识的学习不必要了,只是需要在原有的文化知识学习基础上为其添砖加瓦,人文素质教育应当与文化教育一样重要,不能厚此薄彼。现在,许多家长热衷于让孩子上形形色色的辅导班、补习班,以“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参照,自己省吃俭用竭尽所能,不惜花重金让孩子参加补习,提高分数是首要也是唯一的目的,以致出现许多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文素质培养的不正常现象,造成青少年病态成长。当我们在谴责“少年不给老人让座”,斥其没有“素质”时,“博士生在高铁占座”又上热搜了。诸如此类的新闻报道,实质上是我们“重知识技能而轻人文素质”酿成的恶果。难怪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青少年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不言自明。

二、互联网对青少年人文素质教育带来的影响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对于青少年素质培养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一方面,互联网时代极大地增长了青少年的见识,开阔其视野,给学习带来极大的便利。以前,人们查阅资料需要去图书馆、资料室等地方翻找书籍,可现在基本上一个“百度”就能搞定了,不可谓不便利。以前,人们依靠阅读文字想象情景,现在在网上搜索一番就可以“身临其境”,交互体验,不可谓不生动。

另一方面,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是垃圾信息的横行。网络上的信息不仅仅只局限于专业知识,还充斥着很多垃圾信息,其中不乏一些色情、暴力、低俗、颓废的内容,甚至是反动的不良信息。在这个信息海量、良莠不齐的网络时代,在孩子尚未完全具备分辨能力的情况下,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随着5G、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短视频、直播风靡世界,几乎霸占各个屏幕,孩子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时间往往只需短短的几分钟,就这么一点时间,视频传递出来的信息,无论是好是坏都会被孩子一并接收了。

被称为“双刃剑”的网络,终究只是一种“工具”,其工具属性决定网络自身不具备好或坏的特征。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互联网更多时候是在扮演着“工具”的角色。工具的好或者坏,完全取决于我们如何去使用它。枪支弹药在侵略者手中是杀人的工具与武器,那么在我们的战士手中,不就是保护人民的工具和武器吗?

倘若青少年能正确地使用网络,那么互联网就是一个强大且便利的工具,反之,网络就会沦为一个强势无比的“侵略者”,无时无刻不在“侵略”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

三、趋利避害,引导孩子使用网络,提升青少年素质

2021年2月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的网民已达9.89亿,手机网民达9.86亿。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21%。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73亿,占网民整体的88.3%。另外,“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互联网接触率2006年为85.2%,2006年~2009年间在85%~90%,2010年~2013年稳定在95%以上,2017年达到98.1%,2020年已达到99.3%。

调查报告告诉我们,如今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发展趋势势不可挡;现今互联网用户中学生的占比最高,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随着短视频的用户大幅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沉浸在网络时代。在这样的互联网发展状态下,我们无法逆势而为,不应该违背时代发展的趋势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或简单粗暴地一禁了之,而是要因“人”施教,采取切合青少年个性特点的有效措施。

1.不要一禁了之,让青少年在“朋友圈”变成“异类”,背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很多家长“谈网色变”,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为了避免孩子接受不良信息一些家长都会选择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一“禁”了之,这是很不正确的。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懂互联网,你的孩子如果不了解互联网,那他(她)在学校的朋友圈子中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处于“另类”地带。诚然,这样做在表面上能很好地管控信息来源,避免接触不良信息,但是你的孩子已经和其他人“脱节”了,久而久之,离群索居的环境势必会影响其人格、气质、修养,这是一种不可取且愚笨的做法,属于“拆西墙补东墙”。我们要对网络有正确的认识,承认它的益处与坏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网络融入我们的日常教育中,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中。现在很多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加入了“儿童模式”,这是一个不错且十分有效的方法,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孩子过滤掉网络上的不良信息。

与此相辅相成的是,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要放任自流,要培养青少年的自律意识。我们不能对孩子放开互联网使用局限后就不闻不问了,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常常陷入“规定时间”的误区,约定几时作业、几时休息,这种简单的办法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在孩子每天的学习、作业时间结束之后,他要是想就让他看上几集短片,不要给他规定时间,规定一个睡觉时间便可以了。他如果想要多看看,那么作业就要做快一些,当然这不能是乱写一气,随意敷衍了事,在其本身保证作业质量的前提下,给孩子自由和玩耍的时间,小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事情是非常重要的,凡事都无法讲究一个绝对,既不能过度干预,也不能过度宠溺,有效果才是正道。

2.要抓住青少年的兴趣点,利用网络,培养他们的人文素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爱好。”家长作为一名领路人,要注意抓住青少年的兴趣点。我们可以给孩子挑选一些比较好的、有正面引导作用的app或者网站,让他们浏览,让他们参加在线教育,让他们娱乐。比如,孩子们大多喜欢有趣的动画片,那么我们就去找他们感兴趣的动画片,如今大多动画片所传递的信息也是非常正能量的。这几年,我们国家有关部门对动画片严格把住“出口”,从源头上保证了孩子所能看到的动画片都是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有的孩子喜欢听音乐,或者喜好乐器,这时,互联网多媒体的独特优势就凸显出来了,给他找专业平台,或是乐器演奏,或是放声歌唱,让他们在艺术熏陶下逐渐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3.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努力培养共同话题,避免“隔代感”带来的交流障碍,搭起沟通的桥梁。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思维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比较敏捷,而家长由于思维定势,易出现对新技术应用“恐慌”等情绪,诸多原因导致与孩子有时难以产生共同的话题。

孩子喜欢在线上听音乐,你就和他一起听,平时也适当地去多加了解,也许这些不是你所喜欢的东西,但是只要你肯多花时间了解,和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能说上几句话,父母与孩子之间就会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关系,有共同的话题,这些都是可以在茶余饭后进行交流的资本。笔者见过很多父母和孩子交流十分困难,也许旁人会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但只要你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也就见怪不怪了。孩子确实是孩子没错,但他迟早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连孩子喜欢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孩子的内心去和孩子做一个最基本的沟通呢?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在孩子的爱好方面,他就是一个小“专家”,你连他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你们就会缺少共同话题,谈不上话,避免谈不上话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他小时候和他有着基本的沟通与交流,双方找到一个合适话题。久而久之,你们的关系自然是会更加亲密的,就算孩子长大了不喜欢这些事物了,也不影响你去了解他关注的是什么、喜欢的是什么歌曲、喜欢的是哪个歌手,这都是可以去了解的事情,双方搭建起一个可以沟通的桥梁,对于素质教育来说是大有益处的,这可以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4.万变不离其宗,树立正确的“三观”是根本。在互联网时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容易出现某种偏差,甚至是扭曲,出现“以自我为中心”“利己主义流行”“人生迷惘,理想欠缺”“挫败感过度应激”等不好的现象,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因此,青少年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要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

任何一种教育的成功都离不开日积月累的努力,好的习惯也大多是在孩子尚处年幼时养成的。我国是一个历史底蕴极其深厚的国家,悠久的历史长河之中不乏各种各样具有爱国情操、民族精神、高尚品德的历史人物以及他们流传后世的经典故事。“孔融让梨”的历史故事,虽然简单,但其体现的恰恰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谦让、尊长爱幼的特质,与其说是讲一个小故事,不如说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一环节才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人文素质的提升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庞大的数据库,精选内容,让孩子从小就多阅读具有爱国情怀的“红色故事”“时代楷模故事”,多了解诸如“孔融让梨”等经典故事,让孩子在小时候就能够接触到正确的主流的文化,培养其正确的“三观”。也许一次两次不会有太大效果,但只是要从一点一滴开始做起,在孩子读过“万卷诗书”后,引导其将所学逐渐内化于心,让他不仅“成才”,也“成人”。

5.线上线下要结合,注意时时纠错,校准方向。人无完人,成年人有时都会犯错,更何况一个孩子,孩子的犯错频率一定是比较高的,但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的视而不见与不闻不问。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一定要及时地指出他的错误所在,并要求其改正,古有言“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是这个道理。

6.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当今社会,我们已经离不开网络,媒介素养与人文素质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据报道:2020年12月,山西的胡某在家中玩手机游戏,有人咨询想要购买他的账号。于是,双方加为微信好友,此后,胡某的这个“好友”以缴纳保证金、解冻费为由诈骗胡某近15万元。这正是媒介素养的缺损所致。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应该从小注意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变随机浏览为主动学习,变“好玩”为“好学”,才能将碎片阅读与深度阅读有机结合,辨别网上的信息真伪,避免校园贷等悲剧的发生。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块最纯真的璞玉,家长作为这块璞玉的雕刻师,只有在细节上不断完善才能够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家长又何尝不是老师呢?因此,家长要注重青少年的教育,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才能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前奏工作。互联网时代,对人文素质的培养,既带来许多新问题,也同样面临许多新机遇,只要我们面对现实,接受挑战,引导青少年用好互联网,就可以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季为民.社交媒体时代青少年互联网运用趋势特征及成长影响——基于2006-2020年青少年互联网运用调查的分析[J].新闻与写作,2020(08).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互联网时代家庭教育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求知导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17:27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4:25:17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40:51
大学英语课堂中以语篇材料为载体的人文素质培养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41:12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9:50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14:38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7:10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