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衡王府寻踪

2022-04-29 00:44王娜
文史知识 2022年3期
关键词:铜钟青州王府

王娜

青州,古九州之一,自古为齐鲁大地名城重镇,明代有海岱明珠、两京通衢之誉。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巩固朱家天下,实施藩国制,封天子之众子为王。明宪宗第七子朱祐楎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1499)就藩青州,嘉靖十七年(1538)去世,谥号恭王。衡王在青州传六世七王,分别是恭王朱祐楎、庄王朱厚燆、康王朱载圭、安王朱载封、定王朱翊镬、宪王朱常?和末代衡王朱由棷。衡王朱祐楎未来青州之前,就在南阳城南大兴土木,建造了富丽堂皇的衡王府。

王府建筑气派,模仿北京的皇宫,只是规模要小一些。王府内的摆设、机构设置以及随从人员的配备等等,也一应俱全。青州人称它为“西皇城”。

一 明代藩王

明太祖确立藩国制度,在全国各地设立藩国分给诸子和部分宗室,即为藩王。明朝廷建立了一系列王府制度,对宗室成员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吃穿住行采取了全部承担下来的政策。《明会典》记载:“明制,稽古法、封同姓、王二等、将军三等、中尉三等、女封主君五等、具载祖训职掌诸书。其后宗庶日蕃、禁防浸备。诸凡奏封等项、稽核尤严。皇嫡子正储位。众子封王爵。”明成祖朱棣以藩王夺取帝位,虽仍实行分封,但是剥夺了藩王的军政之权,在经济上却给予丰厚的待遇,即所谓“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徒拥虚名,坐縻厚禄”(《明史·诸王传》)。洪熙、宣德以后,“防禁日严,闭着一城中,无异囚拘”(〔明〕杨士聪《玉堂荟记》,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藩王成为高级囚徒。王府大都世代相沿,支系繁多,除长子袭承王位外,支子应孙皆封为郡王、镇国将军、镇国中尉等。宗藩子孙繁多,成为明末一大社会问题。在今天的山东省,明代先后分封了五个王府,分别是济南德王府,青州齐王府、汉王府、衡王府,沂州泾王府和兖州鲁王府。

青州南通淮沂,北接燕冀,万里无滞,自古便是政治、军事要地。故先后共有三位藩王就藩青州,分别是洪武时期齐王朱榑、永乐时期汉王朱高煦、成化时期衡王朱祐楎。前两位藩王因参与谋反被诛,衡王爵位世袭,共传六世七人(其中有两个是兄弟相袭),故称“六代七王”,衡王府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

二 衡王与衡王后裔

第一代衡王恭王朱祐楎,是明宪宗朱见深的第七子,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被封为衡王,弘治十二年三月就藩青州。恭王朱祐楎子庄王朱厚燆,朱厚燆子康王朱载圭,朱载圭弟安王朱载封,朱载封子定王朱翊镬,朱翊镬子宪王朱常?,朱常?子朱由棷。

第一代衡王朱祐楎,号乐善子,传说人如其名。他乐善好礼,按照礼仪祭宗庙朝天子。暇居斋宫,手不释卷,醉心研究琴棋书画。朱祐楎书法很好,真草隶篆四体皆工。被弘治皇帝称为“诸藩之范”。后几位衡王也能继承“祖训”,循规蹈矩,不骚扰地方百姓,能够与地方官员和睦相处。结交社会上的文人墨客,算得上儒雅之士。最后一代衡王朱由棷,贪吝懦弱,腐败无能。明末李自成起义占领北京,派将军姚应奉率兵来到青州。忠于明朝的裨将李士元杀死姚应奉,找到朱由棷,劝他即位称帝,挑旗抗清。但朱由棷不敢冒险,甘愿听天由命,投降了清廷。清朝政府为稳定大局着想,采取安抚政策,暂时让衡王府保留了下来。

清顺治二年(1645),清廷借口衡王子弟叛乱抗清,将末代衡王召进京城,软禁起来。第二年,以叛乱罪杀害朱由棷,查抄衡王府,衡王家族四散逃命,来不及逃走的被变卖为奴。拆毁衡王府的木料大部分运往济南修了山东巡抚衙门,家产“半归禅刹,半入侯门”,富丽堂皇的衡王府被夷为平地。

三 衡王府文物遗存

经过几百年的变迁,衡王府绝大多数物品早已不知去向。在青州还留下一些弥足珍贵的衡王遗物,特别是保存在青州博物馆的石狮、铁鹤、铜钟等。

衡王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彰显着衡王的权势地位,现已从原地移至青州博物馆门前。左雄右雌,相对而立。高2.5米,神态一致,雌狮左脚踩绣球,右脚轻抚一只幼狮。幼狮体型娇小,憨态可掬,给威严的雌狮子增添了几分慈爱之感,一幅母子情深之状。两只石狮子都采用石灰石圆雕而成,下面为方形底座。衡王府的这对石狮子是严格遵照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石狮的规制进行雕刻和摆放的。相传衡王府门前的这对石狮子是当年武宗皇帝朱厚照即位以后,朱祐楎在重修衡王府时,便故意把府门前的石狮子雕凿的比故宫门前的石狮子高出19厘米,以显示他在皇帝面前的叔父地位。传闻真假有待考证,但衡王府遗留下的这对石狮子却凭借精湛的雕凿手艺和雄伟的外在形象展现着衡王府当年的显赫地位。

青州博物馆院内立着两只铁鹤,也是衡王府的重要遗物。这对铁鹤原存于云门山街道办事处时家店的铁鹤观内。清康熙《益都县志》记载:“铁鹤观,在城南十五里许。明衡藩良医所良医正马崇儒铸铁鹤二只,约丈高于殿前,故名。”两只仙鹤分别铸造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和万历十五年,尺寸、样式完全一致,高4.2米,长1.53米,宽1.05米,重3吨。仙鹤嘴部微微张开,目视前方,腿部直立,双脚稳稳地踩在一只伏卧的龟背上,姿态挺拔优美,像是即将引吭高歌。根据仙鹤胸部的铭文记载,它是由衡王府的下属和妃嫔出资铸造的。关于仙鹤铸造的具体缘由,民间一直流传着一段故事。相传,第四代衡王朱翊镬为爱女翠竹寻到一位佳婿,但是翠竹还未过门,男子就因故去世。后来翠竹再嫁,丈夫又意外去世。因此一时间谣言四起,被人称作“丧门星”。朱翊镬便想让女儿嫁给穷人平平淡淡过一生,于是将翠竹许配给了时店村家境贫寒、憨厚老实的代三。为防止再有意外发生,朱翊镬找人算卦,卜师言:“欲待白头老,尚需寿禽陪。”衡王遂命人在时店村头建铁鹤观,观内放一只仙鹤。后来为好事成双,万历十五年秋,又铸一只仙鹤。在寿鹤灵龟的庇护下翠竹夫妇二人寿高九十得以善终,在青州流传下一段恩爱佳话。

衡王府遗存中有两座铜钟。一座是明万历三十六年佛经铜钟,铜钟高1.4米,底径1.1米,下部为八翼翅。铜钟上半部有两圈佛像,每个佛像皆坐于莲花座上,手部动作不一。铜钟腰部铸有佛经,佛经之下为一周铭文。根据佛经后面的署名可知,该铜钟是商河王朱翊鍄为拜佛而铸。另一座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铸八卦纹铜钟,钟高1.61米,底径1.23米。肩部上下为两组变形回纹。铜钟腰部为一圈铭文,末尾署名可知铜钟为衡王铸造。铭文下的铜钟翅翼部位是一圈八卦图。两座铜钟的上部皆为帝王宗室方能享用的双龙头吊环。明代最高统治者吸取前朝政治统治的教训对于宗教采取了平和包容的态度,藩地位于青州的历代衡王都对佛教和道教非常推崇。尤其是衡王朱祐楎对于道教“长生不老,贵生济世”的思想极为推崇,他就藩青州时体恤民情,受到百姓的爱戴。历代衡王也受其影响在青州留下了诸多佛教、道教的文化遗存,尤以道教为多。其中的道教八卦纹铜钟据推断就是最后一位衡王朱由棷命人铸造的。

在明代衡王府遗存文物中有一件明嘉靖线刻孔子画像石反映了皇室宗亲对于孔子的仰慕之情。该石刻高142厘米,宽79厘米,为石灰石材质。石刻上半部为孔子像,相传是根据“画圣”吴道子所画的孔子像为蓝本临摹而成。孔子下半部是约六百字的撰文,根据开篇署名“衡藩新乐王载玺谨”可知,此像为新乐王朱载玺所作。撰文末尾有所刻时间为嘉靖三十七年。此文情真意切,对孔子的身世、容貌、才华皆有描写,短短几百字写尽了朱载玺对于孔子的崇敬之意。这件线刻孔子画像石因有吴道子画迹为蓝本,又配以王室贵族的题刻,因此在衡王府遗存文物中极为珍贵。画像石反映了明代皇室对于孔子的尊崇,也代表了明朝时期对儒学一派的提倡。

明代衡王府甬道上的南北两座石牌坊仍静静伫立在王府旧址上,见证着青州这座古城的沧桑巨变。石牌坊又叫“午朝门”,是文武百民叩拜衡王时出入的大门,结构为三间四柱式,共用二十八块巨型石灰石雕刻而成。牌坊为须弥底座,有上、中、下三层。上层雕刻狮子、麒麟等,中层为莲花图案,下层则四周缠绕云纹。牌坊的四根石柱为方形,立于须弥座中部,石柱南北两面各有一只蹲式透雕麒麟。麒麟形象既有神秘辟邪的寓意又映衬着王府的威严,让人心生敬畏。牌坊上部为三块横匾,两个侧门的横匾上是双龙戏珠浮雕,中门上方为两层横匾。匾上除双龙戏珠装饰外,还有题字,南牌坊两面分别刻“乐善遗风”“象贤永誉”,北石坊则为“孝友宽仁”“大雅不群”。经学者研究,这十六字的作者为书法家严嵩。中国古代的牌坊多为表现功德、显示功勋之用,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极为重要的一类,多用于宫殿、园林、陵墓的起点或交叉口位置。青州衡王府的两座石牌坊从题字可以看出属于典型的功德牌坊,用以称颂衡王宽厚仁和、深受百姓爱戴的良好德行。

衡王府在青州存在一百多年,对青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者单位:青州博物馆)

猜你喜欢
铜钟青州王府
thé ATRE茶聚场北京王府中环店
汉口外滩感怀二首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西江流域南汉“姐妹”铜钟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论明代大同代王府的旅游开发
略论明朝代王府的犯罪
铜钟之谜
从《闲窗录梦》看清惇王府之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