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学生阅读初中化学课本的针对性简述

2022-04-29 19:51:55邓圣荣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2年5期
关键词:针对性阅读能力

邓圣荣

摘  要:阅读能力在这个知识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尤其重要,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只有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才能拨云见日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学生阅读初中化学课本的针对性指导,则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更高,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提高得更快,本文重点介绍阅读初中化学课本的几个重要针对性。

关键词:阅读能力;针对性;初中化学课本

一、化学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所有人都必备的基本能力,当学生在没有化学老师指导的情况下自学化学时,只有具备一定的化学阅读能力,才能保证化学知识学习的顺利有效进行。

二、初中化学课本的阅读针对性策略

(一)针对初中化学课本的正文广泛阅读

初中化学课本的正文是化学知识的主体,是经过教材编写专家认真审核后才写入课本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因此文字表述是精炼的,所呈现知识的前后逻辑是严密的,对此部分内容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只有进行广泛阅读学生才掌握化学知识的全面性以及知识与知识之间的逻辑严密性,假如学生没有广泛阅读化学课本的正文就会导致所学到的化学知识是一个松散的框架,甚至知识与知识之间会断层,这就制约了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也是较大的障碍。

(二)针对初中化学课本的定义定理仔细阅读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定义定理往往起到归纳总结前述知识的作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因此要求学生进行咬文嚼字式的阅读,否则就可能对定义定理的理解不准确,比如2012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课本(为避免重复,下文引用的课本均指这个版本)的39页有个催化剂的定义,为了得到催化剂这个概念,课本用了将近一页半的篇幅来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探究结果才得出催化剂的概念。要达到对催化剂这个定义的准确理解,就必须咬文嚼字的反复阅读,经过此番阅读之后对催化剂定义的精髓也就掌握了,即物质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称为催化剂,在之后的化学学习中,才能够从参与反应的众多物质中准确识别出哪个物质是催化剂,这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针对初中化学课本中的表格深刻阅读

初中化学课本中的表格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直观形象是行表示一个物质或物理量,列表示一个物质或物理量。如果学生在阅读表格时只是看到几个纯粹的数字,根本不能掌握表格要呈现的真正内容。作为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么对初中化学课本中的表格进行深刻阅读,比如行表示什么物质或物理量,列表示什么物质或物理量,表示这些物理量的数字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或倍数关系等。要从表格中发现这些等量关系或倍数关系等重要的规律就必须具备鹰眼的观察力。比如上册化学课本的53页有个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这个表一共有六行四列,第一列给出了原子种类、第二列是质子数、第三列是中子数、第四列是核外电子数。在表格中给出的原子种类有五种,这五种原子在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等方面是极具代表性的几种。虽然这个表只有六行四列,但是给出的信息是非常丰富的,学生在阅读此表格时如果观察得不够深刻,要想得到表格要展现的全部信息是不可能的。从表格得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比如氢原子就没有中子;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是等量关系,但是钠原子和氯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不是等量关系,因此所有原子的中子数和质子数没有恒定的等量关系;所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有恒定的等量关系,包括氢原子;原子种类不同,则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和质子数就不相同等,在学生学习了元素周期表后此表格还可以与原子序数建立相关的等量关系。可见初中化学课本中的表格提供的知识规律容量是很大的,只有对其深刻阅读才能发掘出所包含的规律。

(四)针对初中化学课本中的插图形象阅读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编入了大量的插图,编入插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化学知识或降低在学习化学知识时的难度,其中化学实验装置图也以插图的形式编入课本,这更能让学生对分组实验有直观可借鉴的操作依据。初中化学课本中的绝大部分插图是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所学化学知识,对这部分插图学生要先去阅读正文,正文读完后再看插图,使正文与插图之间呈现的因果关系相互印证,这样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会变得轻松和有兴趣,同时对化学知识的掌握也更牢靠。比如上册化学课本的75页图4-15过滤器的准备,用滤纸和漏斗怎么制作过滤器课本没有文字表述直接以图例示范步骤展示给学生,学生只要用滤纸模仿制作步骤就轻松简单的完成,极大地降低了学习难度。

(五)针对初中化学课本中的注释分层次阅读

在初中化学课本中除了正文内容之外还有一类特殊的课文内容即课文注释,注释一般用编号编排在课本正文和页脚之间即课本正文的下方,页脚的上方,其字体号也比课本正文内容的字体号小,这是课本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注释有多种,比如有的是关于化学家的介绍;有的是关于化学定义或术语的进一步解释;有的是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对象提示;有的是关于学生分组实验的关键步骤提示;有的是标明课本数据的来源或出处;有的是关于做化学探究实验的时间安排提示等。

在阅读时要对注释进行分类,然后据此进行分层次阅读:如果是关于化学家的介绍和标明课本数据的来源或出处的注释,只需要看一遍有个大体的了解即可;如果是关于化学实验的操作对象提示的注释,如上册化学课本的33页指明“实验2-3由教师演示,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学生需要仔细阅读,知道本实验如果是自己动手做会对身体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只能观察实验;如果是关于化学定义或术语的进一步解释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关键步骤提示的注释,学生需要深刻阅读并牢记或到达灵活运用的程度。对化学课本中的注释进行分类并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阅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结语

对初中化学课本采取哪种阅读方法,只要加强本文介绍的几种针对性的运用意识,相信同学们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学得轻松,最终成绩理想。

参考文献:

[1] 王晶,郑长龙.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上册、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 崔华. 指导学生阅读化学课本的几种方法[J]. 宁夏教育,1995(Z2):60.

[3] 朱慧. 初中化学课本插图的特点及应用策略[J].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8(14):32-33.

[4] 徐洪俊. 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8(05):82-83.

[5] 郑瑞兰. 如何指导初中学生阅读化学课本[J]. 天津教育,1988(04):44-45.

(责任编辑:罗  欣)

猜你喜欢
针对性阅读能力
加州鲈烂身病因复杂,准确诊断,针对性用药十分重要
当代水产(2021年9期)2021-12-02 01:34:52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有针对性地运用例证——《拥抱“不速之客”》升格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1:52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38:58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