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娜
摘 要:听说教学是提升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关键课型,有效的听说教学是结合一定的主题和语境,将听的文本内容进行内化,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迁移的表达。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和内容,通过开展符合情景的课堂活动,将听说融合起来,引领学生运用讨论、判断、评价等手段,深化主题意义探究,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达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目的,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主题意义;听说教学;育人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指出“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应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整合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学习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并从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汲取文化营养,促进多元思维,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确保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同步提升。”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教学就是要围绕单元主题,创设符合生活实际和语言应用的情景,整合听说教学内容,设计听说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具体的活动,促使学生对语篇的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提升。本文以一节英语听说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实施过程为例,解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教学过程,探究主题和语境在课堂中的引领作用以及育人目标的有效策略。
一、教学要点转变
第一,在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听说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改变碎片化的教学方式,或以知识讲解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模式,要以主题意义为指导,将英语课程内容中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这六要素互相渗透关联,通过学习、理解、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教学策略将听说相融合,把整个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创设出与主题意义密切相关的语境,引领听说教学活动。
第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学工作的根本要求,深刻理解学科育人的重要意义。不仅要确立听说教学的知识技能认知目标,更重要的是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育人目标,并将育人目标融入听说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深化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要帮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创造性地表达个人意图,观点和情感态度。
第三,尽管听说教学中文本内容相对较短小,教师也依然要以语篇为载体,重视文本解读,准确把握主题语境和语言框架,理解文本的主题意义,挖掘文本所承载的主题价值和文化内涵。不仅要深入分析每个听说文本,还要关注单个文本与整个单元主题的关系,才能根据主题意义,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激活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听说教学成为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形成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过程。
二、教学分析
(一)内容分析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七年级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Section A 1a-1c。本单元的主题语境为人与自然,本堂课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以听说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应用基本的句式表达。语篇文本是询问对动物的喜好以及原因。词汇部分主要是动物名词,以及描述动物特性的一些相关形容词。句子结构有表达喜好的肯定句和否定句,及询问对动物喜好的原因和回答。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在设定的情景下了解动物园内的动物,并学着欣赏和爱护动物,尊重大自然里每个生命体的存在。为整个单元的主题“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立语言和情感的基调。
听说文本材料是提议先看哪类动物并说明原因的简短对话,词汇主要包括动物名称,如panda,giraffe,elephant,tiger,lion,koala等,以及对动物特性进行描述的形容词,如cute,beautiful,scary,smart等。句式有Lets see the… first/now. I like… Why do you want to see them?Because they are…语篇文本中的目标语言重点突出,简单易懂,语调和情感到位,清楚地表达出对动物的喜好及原因,为学生习得语言提供语料和建构意义的机会,便于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迁移的表达。主题配图是在动物园里进行对话的同学,直接突出主题和对话交流的环境。通过图片可以对听力内容进行预测,根据图片中人物的表情可以推断出对话氛围。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该班级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课堂积极活跃,已初步具有通过听来获取材料中关键信息或推断意图的能力,并能根据所学内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但运用起来还不够灵活。学生对于适当补充拓展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且乐于学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和主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且已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但对于用英语来描述动物以及跟其相关话题的技能还不够熟练。
(三)教学目标
1. 学科认知目标。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根据材料信息识别动物,且能正确认读和拼写动物相关词汇,如panda,elephant,tiger,lion,giraffe,koala;并能结合语境在句子中恰当使用这些词汇,如在表达种类时,名词单复数的用法。学会使用形容词如cute,scary,beautiful,smart,lazy等来描述不同动物的特性。
(2)结合动物词汇和形容词熟练运用以下句型,如Lets see the… first. What animals do you want to see?I (dont) like… Why do/dont you like… Because they are…
(3)能够根据情景,图片或其他信息提示,预测听力内容,提高在听力中获取关键信息的技能,并掌握在听时先写首字母等一些方法技巧。
(4)能根据语境进行对话练习,对动物的相关信息能熟练地进行口头表达和描述,并能根据所学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态度。
2. 学科育人目标。在本节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
(1)通过竞争机制及小组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意识,并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技能。
(2)了解部分动物及其特性,丰富对动物的认知体验。
(3)欣赏动物之美,增强爱护动物和帮助动物的意识;学会尊重和爱护大自然里每个生命体的存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教师先对本课的听力语篇文本进行解读,建立起新旧知识和语篇文本之间的关联。通过特定情境中的活动实施,帮助学生强化目标语言的输出与运用,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同时,根据对话中的语调语气和用词所体现出的情感刻画来引发思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体会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关系,将人与自然的主题意义探究贯穿于课堂活动的始终。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主线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是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于语言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学思路。”在对本堂课所涉及的语篇文本进行解读的基础上,确定主题是人与动物,以学校郊游活动——参观动物园为主线,讨论对动物的喜好及原因为主要内容,来整合听说活动。通过媒介和道具将文字、图像、视频、声音、互动结合起来,借助多种渠道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认知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性,根据主线设置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课堂效能。建构主题意义指导下的视、听、说以及写的活动设置,对目标语言进行操练和强化,促成学生运用适当的学习策略,在任务中实现口头语言的有效输出,进而培养学生听说等语言技能,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加强认知体验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设置任务。学习并探究主题意义的来源便是生活实践,课堂引入就是用符合学生认知的多种方式和手段唤起学生的经验,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本堂课上,教师先以一张School Trip的图片为切入点,教师提问:Do you know where we are going on this school trip?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图片内容及关键信息,猜测出目的地为动物园。同时,设置本堂课的任务:To make our trip more interesting,here are three activities for you to do together. There are some nice cards for you each time if you can finish the activity. At the end of the school trip,the group with the most cards will get surprise gifts.以此来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观看一则动物园视频,教师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find in the video?请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回忆并答出所看到的动物,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如 Wonderful!It seems you have sharp eyes!以此来唤醒学生相关旧知,创设出本课堂的语言背景,引出相关的话题,巧妙过渡到本课的核心任务——讨论动物。
2. 呈现新词,增强认知。在视频中找到的目标动物词汇,以名词单复数依次呈现其所对应的图片和单词形式,进行读音的训练,并利用手势,表情,姿态,声音等,对动物特点进行简单描述。未在视频中出现的其他目标词汇,则采用根据线索来猜测的方式来呈现,如给出动物的身影、叫声、局部图、食物、玩偶等,整合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认知感官来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词汇。并通过反复练习和依次练习来强调单词发音中的易错部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词汇的音、形、意。接着,呈现本课中Section A 1a图片,请学生观察图片的关键信息,教师提问:Whats this?学生答A map of the zoo. 教师追问:What can you see on the map?学生答出animals. 教师呈现单词并设置活动:Please match the animals with the words. 引导学生通过匹配练习对新词汇进行识别。然后,教师设置小游戏,引导学生根据提示找到隐藏动物,并尝试进行发音和拼写的练习。在呈现新词之后,教师引入第一个竞争活动:Catch the Bubbles,给出图片,音频,文字等线索和提示,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加强对新词汇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在答案校对的过程中,师生再次运用目标词汇的发音和拼写,提高相关语言内容的运用频率,为后续的输出任务做好基础铺垫。
3. 聚焦听说,现场实践。教师介绍自己想看的动物并分享原因,帮助学生唤起旧知,激发其表达欲望。然后呈现不同动物图片,根据其外形和神态引出相关形容词,如cute,smart, beautiful等。再次呈现文本图片1a,学生结合本课的主题意义解读课本配图,预测可能听到的内容。这样可降低听力的难度,并让学生提前进入听力语境。教材中原本对应的任务活动是勾出听到的动物词汇,教师对听力文本和任务进行了整合,根据听力中出现的信息,选择对应的图片和答案。师生通过问答的形式,用完整的句子来核对答案。既培养学生获取听力中关键信息的能力,又可以将新词认知进行提升和巩固,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及时地输出已学内容。
利用听力文本,引出了询问喜好动物及原因的句式,再通过图片对比和现场提问,导入否定句式:I dont like…和Why dont you like…?以及表达贬义的形容词,如scary,lazy等。然后对表达喜好的肯定句及其原因,否定句及其原因进行对比分类,并尝试补充其他的词汇,便于学生梳理新知,构建语言支架体系,灵活使用目标语言。接着,组织学生进行pair work的活动,并呈现对话。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对话时表达喜好或情绪的词句所传递的信息,回顾对听力原文进行的语调模仿,体会与人沟通时的语调或用词反映出的态度和情感。再组织学生理解和感受文本中Lets see the…first. 这句中使用first的深层含义。每个人都有自己非常喜欢或没那么喜欢的动物,所以这个词可以是对动物喜好的先后顺序的表达。同时,当集体中大家都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时,协调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达成共同目标和一致路线就很重要了,这更是体现了团队合作中成员之间互相照顾考虑他人感受的人文理解,以及设计出最优化方案的积极思维过程。这里可以追加提问小组设计先后顺序的其他理由,如是否会有成员、环境、方向、时间、路线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加强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训练和提升。
接着,进入第二个竞赛活动:Interview and Report,现场调查听课教师对动物的喜好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在采访过程中要礼貌询问、认真倾听、快速记录核心词汇,整理后做出调查报告。在学生活动之前,教师先随机采访,给出学生目标语言和情感态度上的示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活动,增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沟通技巧和能力。请学生做报告时,教师可以依据其报告,迅速对其他同学进行相关内容的提问,既可让报告活动的参与面更广,也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全程关注学生发言,通过对信息的再整合,能使学生的听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更多的练习和提升。报告结束后,教师用相关的诗文和图片进行情感升华,其中关键生词unique可以进行词义猜测的活动。学生既可以学到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猜词义的学习策略,也能够加深对于尊重动物、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重要性的意识。
4. 结合时事,迁移创作。教师通过视频分享国外时事新闻:因为疫情的原因,一些动物园正面临着最严峻的挑战,动物的生活陷入困境。以此为背景,引出第三个竞赛活动:Make a Poster,组织学生进行以小组为单位,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制作动物海报,号召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保护动物,尊重生命个体。在活动之前,通过找幸运数字的小游戏,确立每个小组的任务目标,根据内容指导学生进行组内分工和合作,将目标词汇和句式进行听、说、写和画的综合提升练习。这个活动整合了教材内容,不仅激发学生的团结和竞争意识,也让学生的特长得以融合和展现,通过情感迁移体验和语言迁移使用,促使其创造性和深度思维的发展。创作结束后,各小组对海报进行现场展示,并对内容用英语进行描述和说明。其余学生分别依据海报创作的完整性和美观度及口头表达的准确度和感染力,给出对应的评价。这个活动既能综合本堂课的目标语言,且结合实际具有现实意义,同时引发学生深层思考,提升其评判能力。使学生形成与文本、自我及社会主题情境的心理互动,实现围绕主题意义的知识与思维,同现实生活的对接。
5. 首尾呼应,作业衔接。根据课前设置的任务,结合每次竞争活动的反馈,教师及时给予获胜小组适当的奖励,奖品设置也体现人与动物的主题意义,要肯定和鼓励其他学生。在作业布置上,可以结合下节课的内容,请学生课后查阅和了解海报中动物的相关资料,如来源地,更多生活习性,目前所需等来完善海报信息,从而可以将本堂课内容和之后的教学内容衔接起来,起到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作用。本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体现在重点词汇和核心句式上,根据颜色和形式,整体设计成目标词汇中的熊猫造型,不仅生动形象,紧扣标题,又能点明主题,升华意义。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清晰
本课既定的教学认知目标主要聚焦“识别和运用动物词汇以及对其描述的形容词,熟练使用询问喜好原因的句式及回答,以及初步掌握基本的听力技能,并能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口头交流的技能”,育人目标则主要体现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了解和关爱动物”。清晰且操作性较强的教学目标是英语课堂中所有教学活动和学习任务的出发点和目标,更是探究主题意义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实施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形成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
(二)在活动中有效训练听说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紧扣animals话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从词汇认知入手,听对话来输入关键语言目标,再到后面不同形式的口头语言输出,每个环节都切合学生的认律。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水平,设计合适的语境和活动,利用教学媒介图文声像并茂,以游戏互动的方式,从视听说写等各方面提升学生课堂效能和语言水平。在听和说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示范以及学生的模仿和自主训练,帮助学生掌握首字母缩写以及记录核心关键词的听力策略,以及人际交流时的有效方式和情感态度培养。这样的语言技能训练有助于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因材施教
本堂课活动丰富,但文本内容简短,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适当进行拓展和提高,丰富学生的认知和语言习得。课堂节奏的把控要更加合理,留更多可以激发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学生在听材料填写以及交流互动时,教师所给的时间应充裕些,让学生充分掌握做听力笔记的策略,在交流时更加从容,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本节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听说教学课堂中,教师根据既定主题,整合了听说教学,带领学生运用讨论、合作、评价等多种手段,沿着主线,深化主题意义探究。通过关联性和趣味性的环节、对话、互动,丰富了学生的交流体验,也拓宽了学生关于动物的主题视野。学生在探究主题意义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通过对语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创新,发展了思维品质,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情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程晓堂.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8,41(10):1-7.
[3]叶汉中. 多模态视角下高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探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Module 2 Unit 6 Lesson 2 Great Buildings为例[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42(01):60-65.
(责任编辑:胡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