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成梅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转变以往比较机械、死板的数学教学方式,并打开自身数学教学思维的大门,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措施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真谛,可以转变学生对数学教材知识认识比较肤浅的现象,助力学生做到深度学习,取得最优化和最大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效益。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注重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崭新的课堂中高效探索,不浪费有限的数学课堂教学时间,从而更好地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本文将对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新课标理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全面落实与大力推广,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不能让学生做到与时俱进,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现代化初中数学教学更加讲究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开发学生大脑潜能,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做到结合自身发展需求学习数学知识与拓展教学思维,从而为学生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满意的进步做好前期铺垫工作,助力初中数学教学获得超乎想象的效果。鉴于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注重在新思想的武装下对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探索指导,让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知识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做到长久保持学生深层次探究的信心,促使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有序。
一、指导学生有效预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以往初中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很少做到自主预习,而且他们没有掌握有效率的预习技巧,一直认为预习就是快速浏览一遍教材,看教材中讲了哪些知识。这样的预习方式成效较低,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出的预习检测问题时,往往是一问三不知,看不到预习的实效,越来越不想预习,如此恶性循环,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都成了学困生,初中数学教学很难得到建设和发展。而初中数学教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教材新知识,可以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向着更广阔的天地迈步。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注重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让学生掌握有用的预习技巧,在学习中做到高质量预习新知识,从而助力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发展。
以“整式加减”为例,首先,笔者和学生约定了在课下预习的内容,并运用编写的导学案向学生呈现了预习任务,使学生明确要掌握同类项的概念以及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有清晰的预习流程。然后,学生带着预习任务认真学习教材中的新知识,并搜索了与合并同类项有关的练习题,运用自己预习获取的知识进行解决,更加明确自己对教材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课堂中有了听讲的重点。之后,学生在课堂中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交流通过预习掌握的教材知识,根据彼此分享的知识,对教材新内容的认识更加透彻,增强了学生的预习情趣。最后,笔者对学生进行了预习检测,调整了教学安排,着重为学生讲述他们没有弄明白的知识,做到了先学后教。总之,教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能使学生学会了合理调控数学学习节奏的技巧,将数学学习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方便了学生后续进行更高质量的数学学习。
二、增进课堂多维互动,打造良好学习环境
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师都将自己当成数学教学课堂的主角,在课堂中说一不二,很少留给学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让学生发展受限,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而初中数学教师转变自身权威者的角色,与学生平等友好交流,打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更有勇气进行深度探究,促使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更上一层楼。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增进数学教学课堂的多维互动,助力师生主动进行会话,打破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比较沉默的现象,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掌握有活力的数学知识,从而长时间保持对初中数学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获得无可估量的初中数学教学奇效。
以“勾股定理”为例,首先,笔者对学生说道:“在课前,已让大家搜索了与勾股定理有关的历史资料,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分享一下呢?”然后,学生运用希沃白板展示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使初中数学教学课堂不再沉默。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学生讲述的内容可能不太完整,此时,笔者进行了以下表述:“哪位同学还想要补充一下呢?”使学生之间做到了资源互补,更为完善地获取了数学知识。接着,运用相关历史资料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导,促使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得到增强,从整体提升了班级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笔者提问道:“通过有关资料,你对勾股定理有没有一个新的认识呢?”转变了学生只能获取教材中与考试有关的知识的现象,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心态。总之,增进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多维互动,使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打造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一起进步,发挥了师生共同进行数学学习的功能价值。
三、组织有趣的计算游戏,保持最佳计算状态
自古以来,游戏教学都是深受广大师生喜爱和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游戏教学的运用可以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无压力地进行学习,有可以休息的时间,切实将“双减”政策落到实处,助力学生得到更为长远的发展。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忽略了游戏教学的运用,使学生每天都带着很大的学习压力学到很晚,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落实游戏教学理念,组织有趣的、更有针对性的计算游戏,让学生在新型的计算教学园地中保持最佳的计算探索状态,高效进行计算练习,从而更好地解决制约学生计算能力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有理数的乘除”为例,在具体的初中数学计算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组织了常见的闯关游戏,即先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层层递进地设计了30道计算题,并以10道为一关,设计了三关。然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计算算理,认真进行了计算,转变了以往为了图快计算出结果就完事的做法,仔细检查,正确率较以往有了大面积提高。最后,笔者表扬了最先闯关成功的学生以及在游戏中表现非常好的学生,并和出现错误的学生一起分析了为什么会出错,讨论了今后应该怎样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取得了初中数学计算教学的良好成效。总之,组织有趣的计算教育教学游戏,做到了让学生快乐计算,对初中数学计算教学有了一个新的、更好的印象,更加善于计算学习,推动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得到良好提升。
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初中生的阅历、思维等都是有限的,在思考问题时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只能找到一两个方面的答案,很难做到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网络,会逐渐丧失进一步探究的热情,在数学学习道路上和大部队脱离了联系,很难不断向前进步。而初中数学教师构建合作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可以让学生在合作互补中系统获取数学知识,促使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勇气得到进一步增强。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转变学生死记硬背重要数学知识的做法,帮助学生快速内化有一定难度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突破初中数学教学难点。
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为例,首先,笔者为小组学生布置了以下合作探究任务“探索如何判定三角形全等”,为小组学生指明了探索方向,使小组学生做到了高效率探究,提升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时间利用率。然后,小组中的每位成员都讲解了自己探索得到的判定方法,根据每位成员讲述的探索成果,更为完整地获取了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之后,各个小组的学生都汇报了本组探索得到的知识,并根据他人对本组提出的改进建议,修改了探索中出现的错误,做到了透彻理解和把握教材知识。最后,帮助小组学生解决了他们讨论时争议较大的内容,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总之,让小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个性得到了最大程度地提升,获得了有目共睹的初中数学教学成绩。
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精彩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能一直囿于老路,不敢尝试,只是运用以往死板的经验传递有限数学知识,要科学合理地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联系在一起,呈现非常精彩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让学生更乐于在充满诱惑力和趣味性的课堂中投入时间和精力,获得良好的学习产出,促使初中数学教学实效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要积极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具有持续鲜活生命力的数学教学课堂中有效探索,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素质。
以“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为例,首先,笔者提出了以下疑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皮影戏吗?”并为学生出示了与皮影戏有关的图片,简单向学生介绍了皮影戏,让学生思考皮影戏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比较自然地引出了将要传递的新知识。然后,为学生呈现投影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判断皮影、树影、手影以及素描画哪一个不属于投影,使学生对投影的定义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和记忆,消除学生负面的概念学习情绪。接着运用课件生动地传递平行投影和中心投影的内容,并运用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消化新学的要点概念。最后,运用信息技术弥补教材中有限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引入一些经典的练习题以及他们还想拓展了解的数学知识,满足了班级每位学生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而日益变大的“胃口”。总之,让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过程,呈现了优美的画面,使学生用心学习了抽象数学知识,对教材知识的认识更为形象,很好地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
六、因材施教,满足各层次学习需求
以前初中数学教师很少考虑班级每位学生所拥有的独特能力、思想,总是应用“一刀切”的方式传递数学知识,学困生不能快速消化教师传递的知识,优等生总是“吃不饱”“饿肚子”,初中数学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有效教学目标。鉴于此,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需要做到因材施教,结合每位学生的特征灵活教学,满足班级每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需求,从而取得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工作的极大进展。
以“反比例函数”为例,首先,笔者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考试取得的成绩多个角度入手,合理地将班级学生分为了三个层面,有了明确的分层教学对象。然后,笔者重新研读了教材内容,为各个层面的学生设计了相应的学习任务,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行更有效的探究。最后,各个层面的学生主动回答了设计的分层问题,解决了有层次的课堂练习题,巩固好了课堂中传递的数学知识。总之,因材施教能高效对学生分层指导,使每位学生获取了符合自身能力的知识,助力班级所有学生都得到了一定的进步。
七、结语
总而言之,广大初中数学教育实践者需要转变以往墨守成规的做法,积极学习对教学有用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将多种有效的数学教学策略与自身已有的教学经验整合在一起,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以及班级学生的实际,灵动高效地指导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本质,让学生对教材重难点知识的认识更为深入,从而打造一个精彩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获得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极大胜利。
参考文献:
[1]潘水财. 优化方法,提高实效——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0(22):1.
[2]覃江华. 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7(30):1.
[3]赵世培. 试论基于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07):69.
[4]胡剑. 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探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J]. 数学大世界:小学三四年级辅导版,2020(01):75.
(责任编辑:邹宇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