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峰
摘 要:高中语文阅读过程中,学生语言基础不够扎实,阅读速度较慢,通篇阅读后无法有效把握重点信息;无法深入理解文中的核心语句,信息不能顺利地由书本向大脑传输;阅读方法选择不当,课内外和考试文章的阅读采取同一种阅读方式。对此,增强语篇意识和提高语篇分析能力是解决系列问题的有效办法。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环节中融入语篇分析理论,以新的视角解读文本,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语篇分析理论的基本概述
(一)语篇的概念
从字面意思上说,语篇是语言衡量的单位,包含了一个语言系统,该系统包含语言段落、句子以及词语。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语篇还具有交际的作用,它通过将句子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实现这一语用功能。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来说,语篇无论是应用于口语、阅读还是写作当中,都需要符合一定的逻辑顺序,做到与人们日常语言习惯协调,能够给人语意连贯的感觉。
(二)语篇分析的概念
语篇分析这一概念是在语篇的概念基础之上产生的。它是对语言材料的含义进行分析、在整篇文章中对相关语言组织模式进行识别和标记的手段。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人们能够对语言的整体运用规则进行分析。语篇分析过程主要包括对整个语篇的结构、句子的排序规则、各个句子之间关系、语句和语句之间的衔接性和连贯性等方面进行的分析。
(三)语篇分析的理论依据
语篇分析过程的原理主要有三个,即心理学原理、图式理论以及认知理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过程中主要是依赖于感性的认知,他们会对知识形成清晰的表象。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观察的方式来形成对知识的具体化的认知,然后了解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最终对所学习的内容形成清晰的表象。图式理论当中也有相似的内容,认为图式是人们具有的一个重要的认识结构,可以使人们将眼前的事物根据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可以说图式就是一个认知框架,它的存在可以使我们的记忆被有序地储存在大脑当中,为我们对事物的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从认知理论的角度来说,阅读的过程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重新认识的过程,在受到刺激与做出反应之间存在多种因素,只有做好对这些因素的有效调控才能实现认知和学习的效果。
二、语篇分析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
(一)情景语境分析
语文阅读材料中语篇的情景语境主要包括语言的范围、基调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等。在阅读教学中,语言范围指的是阅读文章所描述的整体事件,学生需要将该事件当中涉及的人员、发生时间、发生过程以及最终结果等要素进行分析;语言基调指的是学生对文章所提供信息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个过程中对文章信息的理解和认识情况;语言表达方式则指的是阅读文章当中信息的呈现和表现方式,比如在表达过程中应用的口语或者书面语等。
(二)宏观结构分析
对阅读文章语篇的宏观分析指的是通过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来实现对文章具体语义、语言模式、语言结构、文章线索和脉络的分析。这一分析过程通常会伴随整个阅读过程,但是在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在阅读过程中的语境分析主要是为了对语篇的整体感知,而在阅读之后的语境分析重点在于综合分析,以实现对学习内容的深化。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加入语篇的内容,结合不同阅读环节的特点来帮助学生实现对语篇的综合化的理解、细致化的分析以及深层次的升华。
(三)微观结构分析
微观化的语篇分析主要是出现在实际阅读的过程当中,重点是对文章中重要字词的猜测和分析、对作者情感态度的判断、对文章内容衔接方式的理解等。在微观分析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实现对整体语篇的了解。随着阅读次数的增加和内容理解的深入,教师可以增加精细化阅读的引导,比如结合文章的语境来填写词语、结合特定的句子来猜测作者的情感、对文章当中指示代词的指代内容进行判断等。
(四)综合分析
综合化的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深入学习,不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深刻含义。综合性分析主要是在学生阅读之后进行的,它综合了宏观和微观的分析技巧,通过评估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跳出文本的内容,将学生的阅读分析、价值取向以及分析评价进行融合,体现了语篇的相互关联性原则。通过对语篇的综合分析,学生可以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实现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的过渡和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情景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都可以辅助学生完成对语篇的综合分析。
三、语篇分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不同语篇类别的阅读教学任务
1. 设计语篇分析类的任务。这类教学任务可以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语篇,关注的是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所描述事实的鉴别和对作者观点的判断,并在整个基础上实现对整个语篇和语义的理解。
2. 设计语篇内容关联类的任务。这类教学任务可以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实现对阅读文章中信息的关联性进行挖掘。这一“关联性”不仅体现在段落当中的语句之间和段落之间,也体现在文章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同一段落当中语句的关联性通常是通过代表增补关系和解释关系的词语比如“另外”“因此”等来体现;段落之间的关联性则主要是通过过渡句来体现;而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关联性则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能体现。在小说《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一句“可恶”的理解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了解在当时情景下鲁四老爷生气的原因。
3. 设计语篇内容拓展类的任务。学生在对阅读文章的语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经历、思维、情感等方面进行适当的拓展,帮助学生以自身的经历作为背景图式,在整个过程中打开思维,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设计有效问题逐层推进语篇的分析
1. 语篇理解类的问题。这类理解性的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这些问题的设计指向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领会能力,引导学生将文章当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提取,以此实现对文章含义的深刻理解。这些问题的答案通常是客观的,学生只需要认真阅读文章就可以找到答案,不需要对答案进行进一步生成。
2. 语篇分析类的问题。分析类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设计指向是学生对知识的分析与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对语篇的含义进行深刻理解,将其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语言情景当中。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猜测和推理,增加了生成性的过程。
3. 语篇评价类的问题。评价类问题可以是学生对语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这些问题的设计导向是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有效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产生自己的理解。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把握文章主体思想和作者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行作答,从认知角度来生成答案。
四、结语
语篇最大的两个特点就是句子的结合和使用,在语篇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句子进行分析,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语言知识的应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任务设计中实现对语篇分析的深入,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语篇分析的逐层推进。增强教学的高效性,真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责任编辑:汪旦旦)
参考文献:
[1]贡如云,黄伟. 语篇学视域下的语文教学改造[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08):40-45.
[2]贡如云,冯为民. 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05):52-54.
[3]赵浩含. 浅析翻转课堂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与优势——以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为例[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1):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