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玥
摘 要:物理学科首次出现是在初中课本上,初中生对于课本内容比较好奇,求知欲望较强,初次接触物理学科,其对于物理课本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理解、盲目学习。因此,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及时创新教学模式,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
物理知识是一门充满自然现象的学科,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与新课改要求相一致,是每一个物理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中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寻找理解自然现象的答案,有助于锻炼学生自我探索精神,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分析
(一)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指的是形成经典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关作用观,而且可以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要熟练掌握物理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和实验步骤,并且在深入学习物理基础过程中了解到物理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过程,活学活用,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释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让其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如在科技时代带动下,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电灯泡,其工作原理就是白天吸收太阳光能后转变成电能供居民使用,学好物理知识才能完美地解释这一现象的出现。
(二)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物理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在大脑中建立健全的认知体系,学会搭建物理知识框架,学会分析物理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际学习中学会利用科学手段完成验证工作。和其他学科不一样,物理学科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利用物理知识解释物理现象,其他学科的教学思维满足不了物理学习要求。
(三)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指的是学生具有分析论证能力,会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分析和处理相关信息。例如在检验摩擦力影响因素的时候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在小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改变小车的正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通过实验得出物体摩擦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正压力相关,并结合课本上的理论公式独立探索,进而去验证其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到物理知识学习中。
(四)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就是要求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大胆创新的精神,时刻保持着学习和研究物理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严肃谨慎的态度,秉持着实事求是、大胆取证的态度解决问题,更好地完成探究活动。
二、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难题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不但要传授正确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其学会独立学习。
(一)教师
1. 仅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
新课改要求下,即便很多物理教师明白应试教育的观念是错误的,但是初中生面临升学的压力,大部分教师都会迫切地想要提升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沿用“填鸭式”教学模式,梳理教材知识点后在课堂上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和考试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课后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和定律。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育,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 对物理本质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好物理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研究日常事物发生的本质和规律,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拥有观察和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物理教师虽会充分利用课上的45分钟时间讲解完成准备的教学内容,但容易将事物本质、出现的规律和结果一带而过。
(二)学生
1. 基础知识不扎实
初中生刚接触物理知识,在此之前没有具备一定的物理基础,甚至物理基础为零。很多初中生会认为自己物理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物理的基础不够扎实,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物理的概念、公式以及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等。然而物理范畴远不止这些,其中还需要掌握物理公式的计算、观察、探究和总结能力等,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之后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物理基础的重要性,导致在计算时容易出错,单位转换混乱等,难以深入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效率。
2. 兴趣较低
物理知识源于生活,任何一个物理知识点都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要善于发现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物理现象。但是当前的初中生基本生活在家长的庇佑下,不愁衣食住行,使得自身的生活经验不足,不了解物理知识发展历程,在学习物理时将知识和生活抽离开来,更无法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和提出新的质疑。如此一来,学生无法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甚至有些成绩不好的学生会将学习物理看成负担,最终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丰富人文内涵
上文提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处处皆是,例如机械运动、声音、光现象、电路以及压力等,学习物理知识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物理知识下蕴含的自然规律,通过计算规律和步骤,有助于学生现学现用,解决生活现象,丰富人文内涵。物理知识的结论由多名物理学专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验证得来,真实性和科学性极强。
以教学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十章“电磁铁电磁继电器”为例,学生都知道天黑需要开灯,可视程度跟白天一样不受影响,学生只知道是通电后的结果,至于电是如何产生的并不了解。物理教师要想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电磁感应现象,准确掌握感应电流产生的环境和条件,此时可以先用一块遮光性强的布料盖住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将电流计和线圈进行串联,然后让线圈在盖住的磁铁上来回移动,正确引导学生观察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变化。结果就是:学生会发现线圈没有接通电源的时候,电流计指针居然发生偏离。这样神奇的物理现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提出疑问:没有电源,电流是如何产生的呢?接着教师扯下布料,露出底下的磁铁,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和产生电流之间的关联,进而深入分析物理课本内容,寻找规律。
(二)探究式教学,锻炼初中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就是在物理课堂上以探究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初中生了解探究事物本质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时,物理教师要尽可能还原物理概念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在实验期间独立探索并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以教学九年级第十三章“内能”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发出疑问:火山爆发时,覆盖在火山表面的白雪会不会具备和岩浆相同形式的能量?什么因素影响着这些能量呢?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更加专注教学内容,独立学习以及探索,并采取实验的方式求证,最后展示实验结果。例如教师可以让两个学生互相拉扯一根弹簧,当弹簧发生形变的时候具有势能,相互排斥或者吸引的分子也同样具有势能。真实的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求知欲,打开探索世界奥秘的知识大门,帮助学生锻炼自己,提高能力,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贴近生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感
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很多方面概念内容,而且物理概念和定律过于抽象化,如果没有正确的教学模式加以引导以及情景代入,学生很难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导致降低教学效果,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带来极大的阻力。所以,物理教师应营造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教学参与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2. 紧贴实际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独立学习、学好物理并应用物理的能力,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抓住生活的时间学习物理知识。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物理教师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实际用处。以教学九年级第十九章“安全用电”方面知识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带领学生认识高压电,明确高压电的危险性,提醒学生远离高压电,杜绝在高压电下活动,就像雷雨天气不能在树下躲雨,避免触电事故发生。通过实际情况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理现象,积累物理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应在生活中挖掘物理教学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现学现用,促使学生热爱生活,养成科学核心素养。例如,水的形态会随着温度的变化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进行转化,其中固态变成液态属于融化过程,反之则是凝固过程。冰箱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这一特性,随着温度的变化可以保温和急冻。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应所学的物理知识,促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从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深刻认识到物理知识对解决生活现象的重要性。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要想进一步提升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学习能力,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向学生传授物理基础知识。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现在大部分院校都引进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只需要提前在网络上下载好和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和动画,就能直观展示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快速汲取知识,最终提升知识储备量。对于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物理实验,教师可以在网络上下载好相关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物理知识。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合作教学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加强和同学们的交流和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者工作,从根本上帮助初中生解决问题,同时促进师生之间情谊的增长,加强互动,维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物理教学质量更高。
(五)传授正确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只有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可以更加高效地学好物理知识。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化,仅仅靠教师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尤其是感性思维的女同学,对于理性思维要求较高的物理学科,学习起来会更加困难。物理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例如独立学习法、合作交流学习法以及探究学习法等。如此一来,学生可以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保持平稳心态完成物理学习。其次,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要保持高度专注力,深入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充分调动大脑细胞,认真思考,积极拓展理性思维,强化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提出质疑精神。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梳理自信心,转变学习态度,最终为培养核心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和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教学中含有很多实验操作课程,通过开展实验课堂,物理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通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趣的知识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参与到物理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习物理知识时,学生要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平静地对待学习难题,增强自信心,发现物理知识的乐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好物理知识可以帮助初中生积累文化知识,丰富人文底蕴,促使学生可以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对应,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学习物理实验可以锻炼学生敢于探索、科学求证的精神,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受益匪浅。其次,在学生做课后物理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熟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学好物理,锻炼学生发散式思维,学会现学现用。由此可见,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今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福安.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9):44.
[2]蒋昊明.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J]. 成长,2019(08):2.
[3]林长宁.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 中外交流,2019.
[4]宋丽丽. 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9(25):1.
[5]李俊虹. 浅谈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2021(02):1.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