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医疗新闻报道

2022-04-29 17:41常榕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7期
关键词:报道融媒体时代途径

常榕

摘要:融媒体时代下,医疗新闻报道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媒体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医疗新闻报道对医疗专业知识的要求较高,为了保障医疗新闻报道的效果,相关从业人员应该积极探索医疗新闻报道的新途径。本文阐述了融媒体时代医疗新闻报道的变化、医疗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医疗新闻报道,希望借此思考医疗新闻报道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医疗新闻;报道;途径

融媒体时代对医疗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医疗新闻报道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限制了自身发展的进程。例如,很多医疗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涉医报道的专业性不足、专业术语应用频率较高、报道立场不中立等。针对这些问题,新闻媒体应该积极探索医疗新闻报道的途径,不断提升新闻报道的效果。

一、融媒体概述

融媒体主要指通过对媒介载体进行有效利用,将一些存在共性的报纸、电视机广播等相关内容,以及一些具有互补性的内容当作媒介,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全新的媒体类型。融媒体并非独立的实体,而是实现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融合的媒体形式。融媒体不仅能够实现各种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媒体行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够为媒体行业的发展带来充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助于推动媒体行业的发展。融媒体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融合方面,可以根据横向与纵向对其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互动、整合与融合三大层次,横向体现在传播内容、传播组织与传播渠道等方面,具体表现为三点:第一,传播内容的互动性,主要指不同媒体之间传播内容的互动以及新闻采集、编辑及传播等工作的跨媒体融合;第二,传播组织的整合,主要指媒体所有权的合并以及媒体产业的集团化;第三,传播渠道的融合,主要指建立一个全面的数字化平台容纳多种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对医疗新闻报道的影响

近几年,医疗体制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医疗话题也频繁出现在报道中。以往,传统媒体一般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形式进行新闻报道,报道渠道单一。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兴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新闻,新闻传播渠道也更加多样化。新媒体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对医疗新闻的报道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大数据、H5、VR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微博、微信的使用,使新闻传播的速度更快,受众面不断扩大。网民中使用微博的数量较多,卫生医疗新闻经微博网民的大力转发后可以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与此同时,与医疗相关的视频栏目及微信公众号也相继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争相利用新媒体发展的机遇提升医疗新闻报道的效果。因此,在融媒体时代,医疗新闻的报道和传播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1]。

三、融媒体时代下医疗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新闻报道真实性缺失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不断被拓展,传播媒介的门槛不断降低,广大受众也能够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与新闻的互动性增强,形成了“人人皆有麦克风”的传播形式。然而,融媒体时代的医疗新闻报道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受众在网络上发表信息的门槛较低。例如,很多人在微信发布标题党式的报道,医疗科普类的微信公众号也随意发布医疗信息和新闻[2]。这些未经证实的报道内容将会直接降低医疗卫生报道的可信度,甚至引起社会恐慌。例如,在2014年,一条标题为“医生李芊火车助产被判非法行医”的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通过各种媒介和途径不断传播,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发激烈的讨论。网友在获得信息后进行了大量的转载和评论,对这一事件进行口诛笔伐,一时间引起社会热论。但是,这一医疗信息是否真实却无人求证,任由新闻不断发酵。最终,此医疗新闻被证实为虚假新闻,文中医院并没有名叫“李芊”的医生。

虚假新闻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极大,有的虚假新闻是凭空捏造的,而有的虚假新闻是多方拼凑或移花接木后形成的。虚假新闻往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新闻内容也具有强烈的矛盾和冲突,抓住了受众的猎奇心理,因此在传播中极易吸引受众。受众在获取此类虚假信息后,容易激发自身不满的情绪,从而站在道德的高地上伸张正义,并进行广泛转发和评论,希望引起更多网民的关注。虽然受众中的传播者并无恶意,但是此类未经证实的虚假新闻被广泛传播后,将造成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对社会舆论的不良影响也难以挽回。

融媒体时代,人们面临着海量的医疗新闻信息,难以有效区分新闻信息的真假。甚至某些人为了博取眼球而捏造新闻信息,谋取个人利益。一旦真实性不足的报道内容在受众中传播,将会影响社会舆论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3]。

(二)涉医报道专业度较低

医疗新闻报道缺乏专业性也是融媒体时代医疗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医疗新闻需要具有专业背景的记者进行报道,从而全面解读新闻信息中的医学专业术语。然而,目前很多媒体单位还未认识到医疗新闻报道中存在的这一问题,常安排没有医疗专业背景的记者来进行报道,同时也不重视对记者专业医疗知识的培训,导致医疗新闻信息报道出现错误,误导受众。

由于涉医报道缺乏专业性而引发不良影响的例子数不胜数。在湖南曾发生过一起孕妇因羊水栓塞导致死亡的案例。部分记者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时,并未事先对羊水栓塞领域的内容进行学习或咨询。实际上,羊水栓塞在孕妇群体中的发病率是极低的,但是孕妇一旦发生羊水栓塞,那么死亡率将会高达80%,是一种比较凶险的疾病,而且是尚未攻克的医学难题。湖南此孕妇突发羊水栓塞,医护人员也难以在产前检查中提前预知,因此导致孕妇死亡与医护人员的关系并不大。但记者未经详细了解采访便发布了一条名为《产妇惨死手术台,医生护士已跑路》的新闻稿件。这一标题着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快速转载和传播。受众认为医院并未担负起治病救人的职责,对医护人员的怒火被点燃,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医院进行谴责,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该新闻报道也让原本紧张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医疗新闻的专业性较强,新闻报道更应该绷紧“真实”这根弦,避免出现夸大事实,妄加评论的情况出现,否则将会导致新闻报道偏离真相,也给新闻媒体行业的权威性带来了冲击[4]。

(三)医学专业术语应用频率过高

医疗新闻的报道需要充分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能力和需求,将新闻事件清晰准确地展现在大众眼前。但是,目前很多医疗新闻报道时使用过多的医学专用术语,由于受众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因此难以理解新闻内容,也影响了新闻价值的发挥。部分记者在报道医疗新闻事件时,直接引用某些医学类的法律法规、行政文件,甚至医学诊断等,且不能对新闻内容进行科学的解释,导致医疗新闻的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例如,部分媒体在对医疗费用的赔付问题进行报道时,常以相关政策内容作为报道核心,且并未对其进行解读和说明。受众不能迅速理解新闻内容,涉及赔付方式、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理赔结算等相关内容时更是难以理解,甚至还会出现对新闻内容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不利于医疗新闻社会价值的发挥。

(四)报道立场不中立

融媒体时代下,医疗新闻报道立场不客观也是影响医疗新闻传播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部分从业者在报道医疗事件时往往带有主观情绪,不能公平、公正地进行报道。例如,在报道医疗纠纷等新闻事件时,部分从业者会将自己代入患者一方,将自己想象为此次医疗纠纷中的受害者或弱势群体,从而在稿件采写时先入为主,忽视了事件的真实性,报道的医疗新闻内容有失偏颇。此外,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的时效性虽至关重要,但是某些从业者为了抢首发、抢时效并引领热点,通常没有完全了解事件的发展过程,采访过程过于敷衍,甚至凭借自己主观理解自行引申,报道的医疗新闻客观性不足,容易误导受众。

以“湖南湘潭羊水栓塞孕妇死亡”这一新闻事件为例,该事件引发人们广泛关注后,记者对院方和家属进行采访,实际上相关医院院长早已表示政府已经介入,不便介绍事件详细情况。此后,县卫生局也声称政府代表、院方代表和死者家属已经在协商中,但并未达成一致意见。部分记者在未获取真实反馈的情况下便发布稿件称医院已尽力,在报道前也并未请教专家对羊水栓塞进行解释,也未耐心等待卫生行政部门的权威调查意见,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带有主观情绪,并未真实还原事件过程,误导广大受众。“医生和护士失踪”“孕妇临终时满口鲜血”等稿件中的部分煽情情节更是不可考究,点燃了受众的怒火,对院方进行过度谴责,打破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平衡关系[5]。

四、医疗题材新闻报道的改进措施

(一)核实和认定新闻来源,抢时效更要重真实

为了更加真实可靠地报道医疗新闻,从业者应认真核实和认定新闻的来源,避免误导受众。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信息数量庞大,各种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闻从业者应该具备筛选真实信息的能力,严格把关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规范自身的职业行为,不能出现夸大事实、捕风捉影、道听途说、急于求成的情况。医疗新闻事件从发生到尘埃落定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从业者不能过度重视新闻时效性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且片段化的报道和解读容易误导受众。与此同时,由于医疗新闻的专业化较强,在对医疗新闻进行报道时,应该积极请教领域专家,更加透彻地理解和分析新闻事件,不能随意解读,必须确保报道的真实性。针对目前很多从业者为了博取受众眼球而进行虚假报道的行为,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惩罚。

(二)提高警惕客观中立,注意医疗事件的平衡报道

医疗新闻事件的报道不能只站在新闻对象的一方进行报道,而应该更加全面、平衡、客观地进行报道,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进行心理代入,影响医疗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从业者在报道时应该给各个新闻当事人平等发言的机会,不能先入为主,使报道带有主观色彩,更不能在报道前就持着揭开医疗黑幕的想法,盲目利用人们对医患关系的重视度误导受众,并对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良影响。这种不平衡的报道违背了从业者的职业素养[6]。因此,在医疗新闻报道过程中,应该提高警惕,时刻提醒自己保持中立的态度,不能潜意识地偏向某一方,保障医疗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与此同时,在医疗新闻报道时,从业者应该控制标签式和情绪化的语言。情绪化报道是从业者自身职业素养不达标的体现,违背了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盲目在报道中传播个人观点,难以客观还原新闻事件。在融媒体时代下,不能为了盲目追求新闻关注度而使用未经证实的标题,避免在报道时刻意煽情,严禁出现凭空捏造和揣测新闻的情况,保障医疗新闻的真实性。

(三)强化从业者素质,培养医疗新闻专业人才和专家智囊团

融媒体时代下,医疗新闻的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广,如果从业者在报道过程中由于医学常识的缺乏而导致错误报道,将对社会舆论造成很大的影响。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强化自身职业素养,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对新闻报道怀有敬畏之心。新闻媒体应该培养医疗新闻专业化人才,并依托专家智囊团,保障医疗新闻报道的效果。通过优质的医疗新闻报道,营造更加和谐的医疗氛围,为社会稳定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对新闻记者的政治思想教育,并积极引进具有医学背景的记者进行医疗事件的报道,提升医疗新闻报道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此外,新闻媒体可以建设专家智囊团,邀请医术水平较高的专家与媒体建立合作关系,从而在某些医疗新闻报道时能够及时向专家请教,听取专家建议,让新闻报道更加权威[7]。

(四)完善内外监管约束,加强对恶意造假者的处罚

融媒体时代下,受众周围充斥着各种新闻,新闻的真实性难以保障。为了提升医疗新闻报道的效果,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内外监督和约束,避免虚假新闻影响社会和谐。虚假报道会给社会和当事人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和伤害,不利于医生和患者间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因此,虚假新闻和虚假报道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应该加强对恶意造假者的惩罚。新闻媒体在报道医疗新闻时应该本着尽职尽责的态度,承担起促进医生和患者交流的职责,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新闻媒体内部需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约束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对恶意造假者进行惩处,严重时诉诸法律程序。

五、结语

融媒体时代,医疗新闻的传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探索做好医疗新闻报道的途径是促进新闻媒体行业发展、缓解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从业者应该在报道医疗新闻前,详细核实新闻的开源和真实性,保持医疗新闻报道的中立态度,平衡听取各方意见,切忌将主观情绪带到新闻报道工作中。新闻媒体也应该积极强化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建立专家智囊团,并通过内外监督的形式,对新闻造假者进行严厉的惩处,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发挥新闻媒体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美星.医疗新闻如何彰显深度和力度[J].传媒评论, 2020(10):66-67.

[2] 檀琳.主流媒体涉医报道的叙事和情感转向:基于近年来“中国新闻奖”获奖新闻等相关文本的分析[J].医学争鸣,2020,11(4):62-66.

[3] 侯波.和谐医患关系构建过程中的新闻媒体责任感[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5):145-146.

[4] 朱海容,汤佳,吴正友,等.简析医疗新闻的发现途径与写作技巧[J].现代医院,2018,18(8):1131-1133.

[5] 卢占恒.利用多样性正面性特点做好医疗类新闻报道[J].新闻传播,2018(15):98-99.

[6] 沈小萍.新媒体时代医院院报发展策略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6):194-195.

[7] 王迪.新媒体时代下医疗卫生报道的思考[J].新闻窗,2017(5): 73-74.

猜你喜欢
报道融媒体时代途径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融媒体时代如何培养记者的创新意识
融媒体时代,广播如何挖掘音乐节的声音价值
融媒体时代电视画面的剪辑研究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广播媒体在非自然灾害报道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农”报道如何“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