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桂
摘 要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进博会作为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平台,对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其科技创新的溢出优化了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结构。在分析科技创新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基础上,考察了进博会创新溢出效应对长三角产业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完善以承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多要素溢出的环境,协同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进博会;科技创新;溢出效应;长三角
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宣布,增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在上海证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三大举措和进博会相辅相成,形成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布局。其中,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群能级方面成为强劲动力,而提升城市群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鉴于此,长三角城市群如何承接进博会创新溢出、实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逻辑
创新包括科技、制度、文化等多个维度,核心维度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产生巨大推动力,有其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创新作用于产业发展,是产业往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根本动力,也是促使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力量。
首先,创新提升产业价值。创新要素通过融入生产过程推动产业的发展,直接的表现就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否以更少的消耗获得更多的收益,是衡量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劳动生产率高的产业,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从国际产业链分工看,越处于产业链高端,价值越大,科技创新含量越高;反之,越是低端的产业,价值越小,科技创新含量越低。
其次,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演变。随着价值规律作用的发挥,原有创新会发生扩散和转移,同时新的科技创新不断涌现,这时,能够不断实现创新的产业会出现生产效率的持续提高和价值的持续增大,缺乏创新的产业则逐渐萎缩甚至退出市场。可见,创新要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旧产业的淘汰和新产业的升级,进而推动整个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产业的兴衰与更替。
(二)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当前,国际形势向多极化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方兴未艾,世界各国都在寻求提升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新动力、新途径,掌握核心技术、实施创新驱动无疑成为能够在激烈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关键举措。因此,发达国家纷纷加大创新力度,我国也采取了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一系列举措,但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凸显,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创新成果转化滞后、产业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困境尚未明显转变,因此,更应该做到高度重视新一轮产业变革,对全球科技创新的趋势准确把握,密切跟踪、迎头赶上,通过创新驱动战略实现国际竞争中的弯道超车。
二、 发挥进博会全球资源配置作用,更大范围激活创新要素
进博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博览会,汇聚了全球前沿的创新要素。
第一届进博会上,公开展示的具有先进技术的101件产品进入中国境内,参展企业中,“世界500强”就有220多家。第二届进博会,展示了信息通信和智能技术等新兴技术,参展企业3617家,全球首发新技术产品570多件,“专精尖特”展品荟萃,5G、8K、物联网、半导体、VR等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纷纷亮相,智慧驾驶则展示了大众汽车集团拥有前沿数字技术的25款亮点车型,其中奥迪首款纯电动SUV奥迪E-tron在展会上作了中国首秀。第三届进博会,公开展示的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达411项,诸多“全球首发”齐聚进博盛会,科技类展区首次出现了智慧出行专区。第四届进博会,引入的科技创新涉及医疗、制造、服务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能够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AI技术,全球2900多家企业参展,展示新产品、新技术422项。
这些创新要素产生的溢出效应,为长三角地区优化产业结构、突破创新瓶颈及化解产能过剩等问题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三、长三角承接进博会科技创新溢出的效应分析
长三角地区汇集了全国四分之一的“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研发平台;同时,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占了很大比重,但是长三角地区的创新应用相比发达国家的创新仍然存在差距。长三角沪苏浙皖产业的鲜明特点是同质化程度高,特别是主导产业,同质化率达80%左右。这种同质化现象,既阻碍了区域内各城市比较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了区域的产业竞争力,影响了长三角整体经济效益的发挥。进博会的举办,将世界领先的技术通过进博平台融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过程,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一是吸引更多国际高端产业落户长三角。若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迎头赶上,除了自主研发,还有一条途径就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吸引外资落地。目前,来自德国、美国、西班牙、瑞士等多国的150家企业,已入驻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在进博会智能制造板块唯一“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浦东外高桥落户,其中包括昂科机床等41家全球知名机床整机企业、量具和刀具企业。围绕机床企业,汇聚了美国机床工业协会、哈斯等近140家产业上下游的服务企业和机构,产业集聚明显。苏浙皖三省也根据当地产业需求,纷纷通过进博会平台引进高端技术。比如,江苏根据本省主导产业——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需求,积极借助进博会平台,加大先进工业设备和先进产业技术的进口,仅首届进博会江苏16个交易团就与海外两万家企业和机构,开展了8场商务对接活动,其中智能科技与产业国际合作论坛的成果优化了江苏智能化产业发展和升级。
二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借助进博会平台,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本土企业的“倒逼”,加速了本土企业的发展和转型。长三角地区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借助进博会平台大力引进有助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设备及零部件。在进博会平台“倒逼”下,这些产业加快消化吸收先进技术,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正在向中高端攀升。其中,如生物医药领域,仅上海麦迪睿医疗科技集团就与以色列、德国、美国、日本、比利时等20余国进行了300多项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交流交易,从Exoatlet公司引进的产品ExoAtletI在帮助截瘫病人站立行走、康复下肢骨骼和肌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另外,进博会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合作重要平台,不仅把国外高端技术引入中国,还源源不断把国外高质量的消费产品引入了国内市场。长三角地区的人群消费能力相对较高,消费品生产能力也实力雄厚,通过进博会的“倒逼”,提升了消费品生产的转型升级,也能够通过消费拉动引领全国从追求经济总量规模向形成国内大市场迈进。从这个意义来讲,进博会的产品引进,从消费升级方面促进了长三角产业链的健全。
三是推动新业态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借助进博会平台,长三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大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力度。汽车制造领域,第二届进博会上引进的智慧驾驶数字技术目前已经为长三角地区汽车智能化的突破注入了强劲动力。另外,仅从长三角示范区看,正从三个方面引导各生产要素向高成长性行业转移。一是打造一体化数字中枢,制定数据共享责任清单,在财税、金融、匹配要素等方面对数据开放共享给予支持。二是打造高能级数字经济,在长三角示范区重点围绕华为研发中心打造科创小镇,加快集聚芯片、集成电路等相关产业链,并形成产业链上的创新共生关系。三是向西联动苏浙皖数字优势城市,致力打造中国第一条“数字+生态”的万亿级数字新干线,在示范区内着重打造数字服务产业,提升数字硬核的承载、服务功能,以数字经济辐射引领长三角区域发展。
四是推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必要形态。依托进博会平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目前,软件信息产业依托已有的快递物流、会展会务、北斗导航、民用航空等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已汇聚软件信息百亿产业集群;医疗器械领域已形成“6天+365天”医疗器械一站式交易服务平台,实现了信息集成、B2B交易平台、一站式供应链服务和全产业链可监管的集成功能;智能汽车领域,则形成了汽车智能驾驶软件企业与零部件供应商及整车厂的合作模式,从而提升了长三角地区汽车产业链水平,推进了汽车产业集群的智能化发展。
四、加快长三角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改善承接进博会创新溢出的环境
首先,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程度。长三角产业集群形成的最大障碍是三省一市的行政壁垒问题,打破行政壁垒的途径之一是制度创新,从制度方面寻求外部突破。进博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中国市场、扩大进口的平台。因此,围绕该平台的建设而进行的制度溢出体现了制度型开放。当前,长三角地区正在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且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体化聚焦规划管理、土地管理、要素流动、生态保护、公共服务、项目管理、公共信用、财税分享八个方面,形成72项有效制度,力求实现制度方面的创新突破。在体制机制构建形成过程中,坚持沪苏浙皖“共编”“共研”“共推”“共议”,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体制,标准、监测和执法“三统一”的生态管理制度,聚焦存量资源盘活利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在项目核准的范围和权限方面实现“两个最大”的项目管理制度。另外,在人才、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信用管理方面也迈出了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的实质性步伐。打破行政壁垒的另一重要途径,是建立跨区域项目合作机制,这方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借鉴世界上发展比较成熟的五大城市群经验,其中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跨区域项目合作,通过这种方式,可使不同行政区划的各个地方都能够通过项目的合作得到收益,实现利益共享、成本共担,从而在总体上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不断提升区域发展的整体效能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加强长三角地区多产业联动。适应进博会旅游购物需求,打造会(展)、商、旅文体功能集聚区,针对不同客商人群特点,打造有针对性的消费旅游项目,促进会展、购物、文化等产业间联动。比如,打造长三角旅游品牌,通过打造具有江南风光乡韵的旅游品牌,促进商业、文化、旅游的联动,通过进博会这个国际平台和枢纽,促进长三角绿色产业集聚、联动发展。
最后,打造长三角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区域经济竞争的软实力。长三角各地要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依托进博会平台,更好吸引高质量外资落户,以淘汰创新动力不足的产业,提高生产和经营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推动长三角经济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五、结语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的举办,有效助力长三角地区从制造型全球工厂向高端技术和服务领域的转型,进博会平台促进了各国新技术、新产品的进入,不仅为长三角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渠道,也为优化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的产业结构提供了机遇,为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邹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全面开放新格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上海研究院项目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3]王震,刘亮.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4]罗守贵,李文强.都市圈内部城市间的互动与产业发展——以上海为例[M].上海: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5]薛领,翁瑾,等.转型升级与区域服务业发展:理论、规划和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6].赵玉林.主导性高技术产业成长机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7]吴学花.中国制造业区域集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岀版社,2010.
[8]张辉.中国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效应和驱动机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本论〉经济思想及其中国化实践》(编号20FJLB02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青浦区委党校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江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