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文元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个知识领域,教育就是其中之一。正所谓科技改变生活,信息技术的加入也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虽然信息技术有着各种科技优势,但如果运用不当同样会造成一定挑战,还需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尽可能发挥出信息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优势。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以及信息化技术广泛普及的客观教学环境下,高中信息化教学也在积极地改变和创新,以便为学生提供更符合其自身个性发展的教学内容,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优秀的信息化人才。
关键词:新课标;信息技术;物理;高中
现代人的生活已经与这些电子产品紧密相连,大部分高中生更是从小玩到大,电子产品对于他们而言是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了。但也正是由于从小到大耳濡目染信息化生活,导致学生过度看重信息技术忽视了原有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部分学生长期依赖电子设备对书本上的文字不感兴趣,一旦课堂内容缺少多媒体素材学生的学习氛围就会大幅下降。部分学生还会沉迷电子产品,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诸如此类的教学难题在日常课堂实践中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避免或是科学地处理这些问题就成了教师面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高中物理应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矛盾一触即发,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句话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年龄较低的学生,放逐在高中生身上也同样适用。作为成年人的我们即使已经懂得了权衡利弊,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与抉择已经不再依赖于兴趣或爱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我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内容,我们学习和掌握的时间的确更短一些。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各种短视频软件和教学网络平台的发展也比较好,很多物理知识学生都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对物理学知识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对于物理书本中的知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和理解,当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问题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现差异时,教学矛盾便随之出现,一旦没有及时得到处理,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虽然有疑问也仍会尝试理解这些新的知识,但也不排除部分学生对自己已有知识比较笃定,急于否定新的知识内容,摆出一副“不接受”的态度。这对于高中物理教学的整体授课效果影响很大,部分教师在授课时甚至面临被学生频频打断的情况,当学生的质疑较多时,会在无形间增加教师的工作压力,部分缺乏教师无法妥善处理导致课堂教学受到影响。
作为教师,应理性看待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不理解和质疑等行为,不要将教学矛盾归责在自己身上,要应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作为是基于固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教师无关。同时,教师自身应积极反思学生所提出的质疑问题背后的根源,积极应对和处理这些问题,对于部分缺乏教育机智的教师来说,通过经常反思和总结能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开始有些心理预设,从而在应对时更为沉稳,尽可能将问题巧妙转换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二)形式主义过度盛行,教学内容没有落地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创新的口号声越来越响,似乎你的课堂上没有搞出点“新鲜”元素就要落后别人一截。但是口号终究只是空谈,唯有脚踏实地才能真真切切地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实在实处。部分教师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改变,忽视最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导致高中物理课堂表面上看上去花样翻新,实则换汤不换药,依然是在原有的错误教学理念中渐行渐远。这类案例还是比较多的,比如某些物理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报考了专业的办公软件课程,将自己上课时所需要使用的PPT文件制作得十分精美,每一次观看他的课堂课件都有一种在看大片的感觉,美轮美奂让人羡慕。可是,当你真正再去细品他课件中的内容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大段大段的文字都是复制课文中的原话,就连大小标题都与课本如出一辙,课文成了课件里的文案,学生也只是换了一个方式看课本而已,多媒体课件的教学优势完全无法体现出来。高中物理学知识本就比较抽象,学习难度较高,一味追求形式化的改变并不能真正帮助学生深化物理知识的理解。长期采用类似的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教学课堂,学生起初还会兴趣较浓,但由于缺乏实质性的优质内容,导致课堂教学创新沦为空谈,时间一长学生就无法继续保持学习热情了,教学内容也就无法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三)学生理解比较片面,教学进程难以深入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既有专业性较强的自然科学知识,又有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物理现象和问题处理办法。比如虽然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需要电,但大部分学生却很少真正深入地了解过何为电能、电路形成原理和电磁效应等专业的物理学知识。也许学生未来并不会从事电路相关的专业,生活中也很少有机会处理电学问题,但通过物理课堂为学生普及一些电学常识,培养物理学意识和兴趣还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物理课堂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更为深入的问题视角,培养学生以更为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拓展视野,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实践教学中,部分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真正领会信息技术教学的真实含义,误认为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物理学知识在学生未来生活中很难应用得到,便不再认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些物理学的“皮毛”。这些教师片面的想法和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间影响学生,致使部分学生也将比较难懂或是与其现在的生活不太相关的物理学知识看轻,不再认真学习,加之物理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容易引起学生不必要的偏见与误解。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物理学知识的学习热情都严重下降,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化教学的影响
(一)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理念中最为突出的时代特点便是将学生重新作为了教育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工作都应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主张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这一点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尤为重要,传统授课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知识的传播者常常主导整堂课,学生的学习过程比较被动。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应充分尊重和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从知识的传播者转换为学生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回学生的手中,从而真正提高其学习能力,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
信息化教学课堂中教师虽然依然主导课堂教学活动,把握着教学大方向和授课节奏,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真实反应,灵活调整课堂教学进度而非按部就班地执行备课时所设定的教案。例如在进行信息化课堂备课时,教师一般会对每一个教学课件播放的时间和相应的教学活动预设一个总的教学时长。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学生可能对某一教学课件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讨论得热火朝天,严重超出了预设时长。此时,教师不应急于打断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可以结合学生在这一问题思考上的各种创新观点进一步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动自发地进行物理知识探究与学习。
(二)信息化教学的多元融合特点
现代信息技术已然应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衣食住行无不依赖于信息技术,正因如此,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迅速,所应用的领域逐步扩大,其功能和特点也在向着多元方向发展。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也应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在授课过程中积极融入新鲜元素,引领学生深入感受信息技术与各个领域的多元融合特点。使学生得以借助信息技术,深入探究物理学知识术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在课堂教学基础上有所延伸与拓展,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物理学知识内容,予以高中物理教学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切实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物理教师可以轻松将物理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相联系,像数学与物理、化学与物理、生物与物理、地质学与物理等等。学生学习某一学科的知识是需要学习兴趣作为驱动的,当教师可以将物理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自然也能重新激发起学生对于物理学知识的好奇心。有些学生数学成绩很好,但对自然科学不感兴趣导致物理成绩不理想,当数学与物理结合起来以后,学生突然发现原来物理学也可以有这样有趣的数字逻辑关系,享受计算和证明的过程。这样就能改变学生对于物理学的误解,使其重新审视物理问题,以数学为引去提高学生对物理学领域问题的探究欲与好奇心。
三、积极融入新课标理念后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化解教学矛盾
教学矛盾存在于受教育者的固有认知与教学内容之间,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去逐步化解这些矛盾,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化解矛盾的方法应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的,教师应先去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尊重学生的观点,接受学生的质疑,将学生真正看作教学的主体去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解“机械振动”一课中,有一个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本课本中已经有明确的实验步骤,但很多学生并不喜欢严格照搬课本上的实验内容,而是喜欢通过自己去设计实验方案,企图能够提出更为高效严谨的实验方法。面对学生各式各样的方案,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介绍自己为什么设立这样的方案,有哪些考量,然后由班级同学共同讨论每个方案的优缺点和可行性等因素。通过讨论将不合适的方案取消,最终选出更科学的方案。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质疑与挑战,正是由于无数优秀的科学家敢于质疑权威才能不断推进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教师在化解教学矛盾时,应尊重学生的新想法,不急于改正其错误的想法,而是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行思考自己想法是否正确,从而使其真正理解自己想法中的不足以及正确观点的优势。
(二)杜绝形式主义
信息技术教师在创新课堂的过程中应将更多精力放在内容的丰富和创新上,而非表面形式。一个精美的PPT课件只能是在视觉和听觉上为学生提供新鲜的体验,唯有优质的教学内容才是切实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教师应以课本知识为依托适当进行课外拓展,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或是生动富有意义的实践项目,真正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切实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牛顿第一定律”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多人小组的形式通过查阅资料文献,自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及物理学史,并根据自己所查阅内容总结心得体会与其他同学分享。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过程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对信息技术也有了全新的认知。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是如何推动科技进步等问题,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自己的手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深化教学认知
除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适当的实践练习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所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案例的方式,深化学生的教学认知,培养学生以信息技术视角看待问题,从而促进其自身发展。
例如在讲解“传感器”一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立一些脑洞题进行讨论,诸如科幻电影中有关人工智能所出现的隐患和问题,组织学生畅所欲言,谈一谈自己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看法。将学生从课本上比较浅显的人工智能知识引入更为抽象的哲学问题进行思考,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介入、融合、新生并完善教育体系的过程,也是实现教育技术与教育完美对接的过程。当代教师应通过积极创新教学方法,践行新课标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避免盲目追求形式主义等误区,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工作所带来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雪玲.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信息化教学探析[J]. 林区教学,2016(02):78-79.
[2]彭新华. 基于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的探索[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16):99-100.
[3]杨百晶. 高中物理信息化教学案例实践研究[J]. 求学,2020(39):13-14.
(责任编辑:陈华康)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线上与线下教育整合难点与突破路径研究——以平凉二中信息化实验班为例”(课题立项号:GS[2021]GHB1069)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