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华
摘 要: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每个学期安排两本必读课外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如何引导和监督他们扎实有效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是语文教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布置课外摘抄笔记和写读后感。前者监督阅读过程,后者检查阅读效果,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本文以《西游记》为例研究“以写促读”策略,即根据文本和学情,设计阅读中的读写话题,通过话题写作对学生阅读过程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干预和促进:用写导读激趣、用写授技交流、用写反思总结。具体写作的话题将会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话题写作;以写促读
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教学中,如何通过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设计恰当的写作话题,让学生边读边写,以写促读是个值得研究的策略。接下来,本文就以《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初中生课外必读名著阅读教学中以写促读策略的意义、前提、类型、制定与实施。本文选择初一年级必读书《西游记》为例进行研究。一是因为《西游记》是初中阶段名著阅读的第一部小说,二是由于《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的以读促写策略期待能被借鉴运用到其他课外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方面。
一、以写促读策略实施的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修订版)明确规定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要达到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并且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一定的数量;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因此,课外整本书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学界越来越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温儒敏先生在《温儒敏语文讲习录》一书中就反复提到“大量阅读,适量写作”。读好书,读整本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共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就在于读与写的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一定要贯穿读写结合。课外名著教学也应渗透读写结合。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课外名著阅读教学中,由于课时的限制,老师们布置的读写结合任务常常限于课外摘抄笔记和写读后感这两种。前者发生在阅读过程中,后者发生在阅读结束后。前者监督阅读过程,后者为了检查阅读效果。实际情况却是不尽如人意。很多时候,学生临时胡乱摘抄几个词语或句子,到底好在哪里全然不管不顾。即使部分同学用心摘抄笔记,也不难想象其过程的艰苦所带来的阅读负担。至于读后感,部分学生为了读后感而写读后感,一些同学甚至直接上网搜抄几篇,自我真实的阅读感受其实比较少。课外名著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摘抄笔记和读后感的写作显然不能完全达到这一目的。
本文以《西游记》阅读教学为例,探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旨在设计有效的写作话题,通过话题的写作达到课外阅读的激趣、赏析,形成有效的引领和监督的阅读策略,引导学生在繁重的学业中挤出时间,师生共读,用阶段性交流的方式,以写促读高质量完成这本书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复习并综合运用已经习得的阅读技巧和策略,不断提升个人的阅读品味和文学审美趣味,获得满足的阅读审美体验。初中课外阅读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容易在备战学可以考的题海中无力顾及课外阅读,教师设计合理的以写促读的策略,帮助学生获得阅读的兴趣、方法和自由。
二、把握学情、深入文本是以写促读策略实施的前提
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阶段每个学期安排两本必读课外名著,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和兴趣。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介绍书的某部分内容,要以该书为例子,谈某种读书法或者某类书的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时,保有阅读兴趣的前提下,既要把握名著的内容,也要掌握阅读技能。
以写促读策略首先要求教师选择并设计一些有关名著的写作话题,布置学生边读边写,期待以写作促进阅读。这些话题要求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思辨能力,力求做到实用和有趣。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熟读文本并把握学情。
赞可夫的一般发展理论认为要把教学目标确定在“最近发展区”内,教学时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也就是教学只有走在学生发展的前头,才是好的教学。写作话题的设计与实施,就是运用该理论来指导教师选择和设计一些名著阅读写作话题。这些话题既不能太难,让学生无法完成甚至产生畏难心理,也不宜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力。话题的选择和设计要基于文本和学情,确定在学生发展的前头,起到牵引学生阅读的作用。
教师务必要细读、深读文本,读出个人的真实感受。教师要边读考虑学生的情况,预设学生阅读时可能发生的困难、阻碍,以及知晓学生可能会感兴趣的部分。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提炼出学生可以写、愿意写的话题,才能提炼出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启发学生思考的话题,才能提炼出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话题。
三、以写促读的话题类型
写作话题理论上分为三大类:激趣型话题、思辨性话题和趣味思辨兼具的话题。
激趣型的话题是指该话题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当然,这个有趣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之上的,是能够指引学生自觉掌握文本内容并探究文本奥秘的。例如下面这个话题:诸生爱读《西游》,甚善!周末可熟读前七回,假若自己乃书中人物:或位列仙班,或龙宫虾蟹,或花果群猴……仿承恩之语,话与悟空之奇遇,作一段故事,方不枉读《西游》。
这个话题的设计来源于对文本的分析和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首先,这个话题包含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梳理。《西游记》前七回的内容是讲孙悟空取经前的经历,包括他的出生、学艺、工作和大闹天宫等内容,属于整本书的前奏,为下文的取经故事埋下伏笔做了铺垫。写这个话题的时候,学生很快就可以把握这七回的内容,并且有意识地去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征。其次,这个话题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情的正确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大都看过与《西游记》有关的影视作品或图书,他们对书中的人物和某些关键的情节似乎了如指掌。因此,他们看到前七回的内容,很可能认为自己早就知道了不愿多看。这个话题恰恰能够激起他们细看并琢磨文本的兴趣。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蒋军晶老师就曾提出“好的小说教学,要善于提问,善于建构话题,通过问题和话题连接书本和生活。”思辨型的话题便是要有联结书本和生活的功能,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文本内在的意蕴和现实意义。例如下面这个话题,就很具有启迪思辨的效果:对比历史上唐玄奘西天取经的史实,思考作者改动了什么内容,他又为什么要改动?
这个话题指向作者的创作虚构和现实的比较。吴承恩先生大胆地改造了唐僧取经的历史事实,将史书上记载的勤奋好学、不畏艰险的玄奘,改造成一个看起来懦弱无能又平庸迂腐的人物形象。这是为了什么呢?学生思考后不难发现,倘若唐僧真的和历史上的玄奘一样的话,那么还要孙悟空干什么?还能揭露和批判作者想要抨击的封建黑暗现实吗?通过这个话题的探讨,学生逐渐理解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的道理,懂得小说笔法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当然,有的话题兼具趣味和思辨的特点。例如这个话题:认真阅读前七回,就会发现孙悟空取经前做过好几种工作:山大王、学徒、弼马温、齐天大圣等。写一段话,简要描述孙悟空做某一种工作时的一天,评价孙悟空的工作态度,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从孙悟空学到了什么,思考作者写这些内容有什么用意。
第一个话题的写作要求学生关注孙悟空的工作和学习态度,把握孙悟空能力强学习刻苦工作努力的特点,体会到孙悟空第一次反天庭是因为怀才不遇,第二次则是孙悟空在蟠桃园时没有抵抗住蟠桃对猴性的诱惑,监守自盗失去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会从孙悟空的经历中得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例如一定要磨炼个人的本领、只有历经磨难才能有所收获、面对诱惑要坚守本性等。话题要求学生从整本书的角度考虑这部分内容的作用,也是将学生的思路指向创作的构思方向,理解作者的千里伏笔的写作功力。
总之,教师要十分清楚文本的内容以及学生阅读的障碍和兴趣所在,才能设计出有效、有趣、有思辨力的话题。
四、以写促读策略实施的主要步骤和具体内容
围绕《西游记》以写促读的阅读教学,将主要进行以下研究步骤和内容。
1. 教师首先要熟读文本,其次是准确把握学情。教师根据文本与学情的分析来找到读写结合的生发点,由此选择和设计写作话题,产生激趣导读的教学效果。这无疑要求教师走在学生前头,要早于学生研读文本。教师在研读的时候,还有必要搜集与文本解读和教学相关的资料。一般来说,教师要经历把文本读薄、读厚再读薄的阅读过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技巧、兴趣和困难,准确把握学生阅读文本的情况。
2. 制定整本书的以写促读的阅读目的和计划。由于本书篇幅较长,加之学生的课余时间不多,阅读的过程会延续到几个月之久。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时间,教师和学生要共同安排合理的阅读步骤。制定阶段性的目标很有必要。总之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有效完成阅读任务。
3. 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进行点评指导。以写促读策略改变以往的摘抄笔记和写读后感的方法,根据文本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由此深入文本探究答案,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个人的阅读成果。学生依据话题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个性化的阅读感受。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话题写作情况,进行反馈并调整下一步话题内容。反馈的形式采用可以是课前五分钟的演讲或者日记,利于教师每日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当然,教师及时的口头或书面的点评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倡导师生共读共写,进行阶段性的交流和总结。这点十分重要。教师不能仅只是教学的设计者,更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切身体会到学生阅读的困难和乐趣所在,教师才能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比如就阅读时间的利用来说,倘若教师能自己和学生一起看书,就能明白学生每天阅读时间方面的情况,从而带领大家制定适当的阅读进度。
阶段性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采用制作美篇、录制微课、出版班级阅读报纸和绘画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汇报和交流。这些成果能够发送至朋友圈和家长群,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读写活动的动力,获得作品发表后的满足感。
值得一提的是,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并不排斥传统的阅读教学。相反,该策略的实施是建立在传统阅读教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在日常的指导时,一定是要教会学生浏览、精读、跳读、选择性阅读等技巧的,教师也务必是要让学生做到圈点勾画旁批旁注的。只有这样,以写促读才有实施的抓手、完成的可能,学生的阅读过程才有可能是务实的,其感受和体验才会是求新的和个性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中师生关系的阐述是“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既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平等的对话者,又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以写促读”教学策略力争要做到这一点。
总之,以写促读策略借助话题写作,指导并监督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整本书阅读任务,并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们读得深一点、细一点,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期待通过该策略的实施,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扩展生命视野,涵养学生欣赏、表达、沟通、分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温儒敏. 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2]蒋军晶. 让学生学会阅读[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3]温儒敏,巢宗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第七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
[6]李怀源. 小学读整本书教学实施方略[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