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莉
摘 要: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也有所体现,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小学与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衔接话题为载体,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情感价值等方面,重点探讨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衔接的具体手段。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言文;中小学;衔接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材发生重大变化,除编排常规的白话文、古诗词以外,还增设一些文言文,让小学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为后面初中阶段的学习做铺垫,而做好中小学文言文衔接教学就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师需给予高度重视,采用有效的手段设计衔接教学,使其在初中能快乐的学习文言文。
一、适当加强朗读指导,初步熟悉文言文
中小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只指小学六年级向初中七年级文言文教学的衔接,做好衔接教学,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快速适应文言文的学习,消除惧怕心理,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步,小学语文教师需适当加强文言文朗读方法的指导,使其以读准字音与把握节奏为前提,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意趣与思想,有助于理解与背诵,让他们初步熟悉文言文的学习。
比如在展开《杨氏之子》教学时,这是小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教师先指出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来讲的,再带领他们解读标题,说明“扬”是姓,“氏”放在姓后面表示尊重,“之”是“的”的意思,使其意识到“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人家的儿子,自己能够称为××氏之子或子女,让学习模仿课文标题说一说自己或同桌,然后简单介绍《世说新语》这本书,促使他们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所写的文章,就是所谓的文言文。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比较这篇课文同以前学习的白话文课文有什么不同,讲述:同学们,好多人认为古文难学,其实学好古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并示范性地朗读一遍课文,让他们认真倾听,讨论问题:你们觉得朗读古文特别要注意什么?明确指出是“停顿”,因为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所以读的时候要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还要注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之后,教师带指导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朗读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使其看着大屏幕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并随机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家禽”古意與今意的区别,并采用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和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加训练,让他们真正读出文言文的韵味。随后教师讲述: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课后注释。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利用课后注释说一说每句话的含义,当遇到不明白的字词时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交流,教师给予实时点拨,帮助他们将这篇文言文翻译出来,使其谈一谈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什么事。
在本节课教学中,由于这是小学生所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他们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畏难心理,缺乏学习兴趣与动力,做好文言文教学的首节课相当重要,是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的开端,教师从文言文的基础方面着手,带领小学生认真、反复地朗读这篇文言文,使其把握好节奏、韵律和语调等因素,让他们初步感受文言文简约的特点,做好衔接学习。
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实现文言文知识衔接
在小学教育阶段,为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实现培养他们基础能力与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常比较简单,文言文同样如此,不过这类文章与白话文相比难度较大。要想做好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应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刻意融入文言文的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稳固基础,让他们拥有良好的知识铺垫,实现文言文知识的衔接。
例如在进行《学弈》教学时,教师可采用成语导入法,设计导语:大家知道“专心致志”这个成语吗?谁能讲一讲“专心致志”的意思?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知道是“形容一心一意,精神高度集中地做事”的含义,然后简单介绍作者孟子的相关信息,与其一起解析题目,思考:“弈”指的是什么?“学奕”又是什么意思?引领他们就课题展开质疑,及时归纳与整理:谁学下棋?怎么学下棋?学得结果怎么样?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发了解的渴望。
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做到有声有色,由此感染学生,激起诵读兴趣,朗读后由他们进行评价,总结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使其模仿教师自由练习朗读,留给充裕时间直至读通读顺为止,然后要求同桌之间互读课文,相互指出错误与纠正,并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比赛读、齐声读等,直到他们读熟为止。
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先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内容,遇有困难及时寻求同学或老师的帮助,同桌之间互相解疑释惑,教师则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不如;为是其智弗若与,在这句话里,“为”应读第四声;“然”是这样的意思;等,让他们互相讲说一说故事的内容。随后教师引领学生注意解答以下问题:谁学下棋?谁是老师?这两个人怎么学下棋?学的结果怎么样?使其从文中寻求答案,知道虽然后一个人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深入分析原因: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别,而是两人的学习态度不同——前一个专心致志,后一个三心二意,促使他们明白学习、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对于本节课教学,教师灵活设计文言文教学,利用描述成语意思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教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读懂文言文的技巧,这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同样能够用到,并结合他们的身心特点运用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使其突破文言文学习中的疑难障碍,以及关键字词的含义,最终真正理解课文的主题。
三、掌握学生知识接受情况,确保文言文学习能力衔接
在新课程改革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平常教学中,教师需充分了解与关注他们,掌握其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由此给予有针对性地指导,进一步提升学习能力。在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对文言文的整体掌握程度為切入点,感知他们知识接受情况,使其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实现良好过渡,确保衔接教学的实效性。
在这里,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教师谈话导入:大家都知道孔子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是他也遇到过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由此揭示课题,询问: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他们可能说到从题目中看出是两个小孩在讨论太阳,可能在讨论太阳的大小,使其尝试预测课文内容。
接着,教师完成朗读任务后,将侧重点放在课文解析上面,设问:两小儿在争论太阳的什么?文中多次出现“一儿曰,一儿曰”,请给两小儿取名,理解争论的内容,观点是什么?有什么理由?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回答上述问题,指出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的大小、冷热、远近及其他问题,小儿甲以太阳的大小来判断离人远近,近——大如车盖,远——小如盘盂;小儿乙以感觉冷热判断离人远近,远——沧沧凉凉,近——热如探汤,最终结果是也孔子不能判断,使其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他们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初步评判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承担小儿甲、小儿乙与旁白的内容,探讨问题:对于两小儿辩日,孔子这么大个学问家也不能决也,说明什么?孔子不能判断解决,那么你们能吗?给予提示:说明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根据现在的科学知识判断,早晨、中午太阳是一样的距离。随后教师要求学生从不同视角探讨得到的启示,如: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人的感觉与太阳离地球的远近是两小儿争论的话题,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古人不可能完全给予解释,但他们发现这种自然现象,并努力寻求正确答案,这种多角度思考、探求真理的精神确是难能可贵的;从“孔子不能决”的角度:宇宙是无限的,知识无涯,学无止境,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针对本节课教学,教师先要求学生自主解读标题、朗读课文,及借助注释、工具书等资料解析课文内容,评判出他们已有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与学习能力等情况,然后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调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以熟读为基础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让他们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四、丰富学生内心情感,达到文言文情感衔接
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的文言文,一般都是叙事类的体裁,教师习惯于将侧重点放在基础知识的教授上面,注重学生对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缺乏教学深度。不过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把握内在情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丰富他们的内心情感,逐步将情感融入文言文教学中,使其在思想情感方面达到衔接。
例如,在《伯牙鼓琴》教学中,教师谈话导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言简意赅,不少文言文还揭示深刻道理,今天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发人深省的文言文。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讲述:这首曲子已经流传几千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旋律优美,还因为蕴涵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伯牙鼓琴》。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主要写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并通过示范性朗读让他们读出文言文的节奏与韵味,使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学习和读懂文言文:查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借助注释理解;可多读,联系上下文理解;结合插图理解;小组讨论,同学交流,使其先自主学习、再小组讨论,反馈组内无法处理的问题,教师加以点拨,如:“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方”是刚才的意思;“善”在文中是好、妙的意思;“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的“足”是值得的意思;文中的“巍巍”“汤汤”这些叠词的使用,既呈现出一种音韵之美、富有节奏感,又使人物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等。随后教师补充伯牙与子期的相遇经过,以及二人接下中秋之约以后,伯牙因为子期没能如期赴约的绝望,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使其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感受,并设置开放性话题:以伯牙的地位与“破琴绝弦”的行动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预设:也许你还能遇到像子期一样的知音;精美绝伦的瑶琴砸掉不可惜吗?拥有这么高的技艺不再弹琴,不感到遗憾吗?并想象伯牙的答语,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两人因乐结缘,相互欣赏的思想情感,以及知音难觅的伤痛。
如此,在这节课教学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文中一些重点字、词的含义,强调它们古今意思的不同,在初中文言文学习中会遇到更多这类知识,再将侧重点放在思想情感的发掘方面,通过对故事的补充与完善,使其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大意,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让他们体会文言文的文化情感与深刻内容,由此顺利实现情感的衔接。
五、结语
针对中小学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来说,教师要格外关注,既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采用新式教学模式与方法精选设计文言文教学流程,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与习惯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文言文阅读衔接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其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技巧及能力,让他们主动探索文言文的美妙与意趣,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钟萍. 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J]. 华夏教师,2020(10):30-31.
[2]洪爱治. 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研究策略[J]. 语文课内外,2019(05):220.
[3]尹珍艳. 立足小学语文课堂,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J]. 文渊(中学版),2019(05):132.
[4]凌宗莉. 承“小”启“高”——浅析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J]. 求知导刊,2019(20):121-122.
[5]黄晶璟. 知往鉴今,多维激趣——寻度统编版“小古文”的教学策略[J]. 小学教学研究,2020(03):50-52.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