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灿辉
摘 要:教育立足于社会发展,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教育模式却没有太大的改变,两者之间的不匹配愈加突出,不协调现象也更加明显,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正陷入发展的困境,教学效果迟迟无法实现进一步提升,必须要优化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式,对教学活动进行大胆创新,才能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为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深度阅读
在教育改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创新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主旋律,传统教育模式固然有着诸多优势,为一个时代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但经过数十年的演变,其中的教育潜力已经基本被挖掘殆尽,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之中。并且,由于教学活动僵化,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弊端。文章在充分考虑教学实际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前提下,系统性地阐述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以供语文教师以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参考。
一、改进教学方法,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一)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生活中,一个榜样的设立,不仅能够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更能够为学生树立一个“看得见”的目标,让学生朝着榜样的方向不断迈进。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让学习态度最端正、学习交流最积极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号召其他组员向小组长学习,并给予小组长管理学习合作小组的职责,让其敦促组员更加认真地进行学习交流,更加踊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动力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没有外在压力作用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状况会像是一潭死水,缺乏活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开展学习合作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设立专门的评价机制,对于各个学习合作小组的表现进行综合打分,评选出最佳学习合作小组,一方面,有利于班级良性竞争生态环境的构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给予学生更加强劲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在外部竞争压力的作用下,也能够有效增强学习合作小组内部凝聚力,提高组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是有部分学生不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也会受到其他组员的督促。
(三)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深度
由于客观差异性的存在,即便是面对同一个的阅读文本,不同的学生进行阅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每个学生的阅读观点都有一定的正确性,但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只有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才能够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形成思维互补,从更多的角度从剖析阅读文本,并且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也会升华学生的阅读观点,促使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阅读教学效果,在分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学习合作小组派出一个代表,在讲台上阐述小组的阅读体会,使得学习交流的范围扩展到全班。
(四)合理分配组员,优化学习合作小组配置
首先,学习合作小组人员数目应当控制在四到五人,根据科学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人脑的特殊性,同时只能够和四到五人进行高效的交流沟通,如果人数过多,势必会有人被排除在核心交流层之外,被边缘化,如果人数过少,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效果,直接动摇了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基础,无法发挥出其教育优势;其次,应当保障每个学习合作小组内都有语文成绩较为优秀和较为低下的学生,以此起到“先进带后进”的作用,否则,将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组,固然学习成绩较好的小组能够起到较好的学习交流效果,但学习成绩较差的小组学习交流效果几近于无。
二、优化教学内容,开展群文阅读活动
(一)深度挖掘互联网信息资源宝库,为群文阅读提供文本支撑
相比较于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最大的特征就是“以教材为主体,多篇文章并行”,可以让学生的眼界突破教材体系的束缚,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并且在教材文章与课外文章对比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旁征博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理解课文、认知课文,由此对教材文章形成更加深刻、更加全面的认知。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足够多、足够优秀的文本作为核心支撑,才能够保障群文阅读活动顺利开展。而在传统教学框架下,教师所能够接触到的文本资料较少,辅导书中也大多是对教材文本的解读,缺乏相关延伸文章,而学校藏书馆书籍种类也有限,再加上数量较多,检索较为困难。在此情况下,教师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高质量且与教材文章相匹配的辅助文本,群文阅读所能够发挥出的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突破,互联网应用体系逐渐成型,作为一个开放性平台,对于所有信息内容兼收并蓄、来者不拒,再加上互联网用户群体数量不断扩增,向其输入了大量的信息资料,使其迅速成为一个多元化的信息资源宝库。在此时代背景下,教师通过深度挖掘互联网信息资源宝库,能够检索出更多高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文本,以此为教学内容赋予更多的趣味性和实质性,进一步提高了教学活动的丰富度。并且,愈发先进的检索机制,也为高效查询所需文本提供了可行性。
(二)明确文本选取,呈递高质量文本
顾名思义,在群文阅读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多元文本的选取,所选用文本质量的高低,将决定教学活动的成败。要做好这一点,首先,互联网本身缺乏成熟的审核机制,内容质量参差不一,既有着大量的有益信息,也存在着不在少数的有害信息,初中生价值观念尚未成熟,甚至可以说是处于萌芽阶段,缺乏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无法有效分辨有益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差异,容易被不良信息所蛊惑,走上错误的思想成长道路,针对此,教师应当从严审核网络文本,提出网络信息中的糟粕部分,只为学生呈递最正确、最具价值的知识内容;其次,要保障文本内容与教材内容相匹配,可以是同类型文章,也可以是从相反的角度阐述问题,但一定要与教材文本保持高度联系,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在对比阅读过程中,挖掘出教材文本的更多潜在内容,例如在“渔家傲·秋思”一课的学习过程中,诗词虽然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但却别有一番壮阔景象,教师不可以一味地挑选思乡类诗词《水调歌头》《春望》《静夜思》等,要注重内容与教材诗词的高度联系;最后,因为客观差异性的存在,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对于不同文本的喜爱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活动的兴趣,教师可以检索数组群文阅读文本,以供不同类型的学生对照阅读。
三、引入思维导图,深化阅读教学效果
(一)借助思维导图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石”,将直接决定学生“学什么”,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但是教学内容设计不能够简单地照搬教材内容,要以此为中心点发散思维,一方面要尽可能为其注入更多的教育价值,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能够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助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避免教学内容难度过大,超出学生能力范畴之外。特别是在设计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教材文章的讲解,还要考虑辅助文本的筛选,既要辅助文本与教材文章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又要存在部分不同之处,以便学生对照分析。在此情况下,教学内容设计成为教学活动中的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梳理思维,整合资料。
而在思维导图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思维导图上表明不同的教学需求,然后“按图索骥”,寻找合适的内容填补到思维导图上,一方面可以让逻辑更加清晰,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条理;另一方面也能够保障教学内容设计的全面性,不会存在教学内容缺失遗漏等问题。
(二)借助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顾名思义,思维导图的本质就是思维发散的正确过程,初中学生受限于年龄,思维发育不完善,信息处理能力较差,贸然接触群文阅读模式,容易受到大量信息内容的冲击,陷入“手足无措”的尴尬处境之中。
在此情况下,思维导图的应用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能够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更加高效地处理信息内容,从而侧面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效率。同时,在思维导图的助力下,能够更加直观地显现各篇文本之间的异同点,有助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质量。
例如在“智取生辰纲”“三顾茅庐”以及“刘姥姥进大观园”的群文阅读活动中,学生如果没有“四大名著”的概念,就下意识地认为这四篇文章之间缺乏共同点,不仅文风各异,所阐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自然也就难以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而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在纸张四个边角分别写下文章名字,然后在周边写下该文章的“特性”,最后将四篇文章相同的“特性”串联在一起。
四、尊重学生的阅读观点,培养学生开放式阅读思维
由于受到刻板教育思维的影响,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过于突出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听,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学生只能够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不能够有效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一方面,导致课堂氛围僵化,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不仅在课堂活动中应付了事,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保障,在课下也不会进行相关的学习探索;另一方面,阅读本身是一个十分主观的行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只是在传输片面的阅读观念,容易在学生脑海中设下阅读限制,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成长缓慢。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教学主体,是根本服务对象,核心目的也是要将学生培养成长。在此基础上,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思考空间,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而这,是“填鸭式”教学模式所不能够支持的,必须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系统化改革,首先,要削弱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掌控力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阅读看法,促进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其次,平等是交流的基础,教师不能够以俯视的态度和学生进行交流,而应当采取一种对等的方式,尊重学生的看法与观点,进行适当的“引导”。
例如在《愚公移山》一课的学习过程中,有学生提出,愚公的做法真的值得提倡吗?相比较于移山,难道不是直接搬家要简单得多吗?而且最后的大圆满结局,也是依赖于神灵的力量所实现的,如果神灵换个想法,愚公的子子孙孙岂不是一直都困在高强度劳动之中了吗?针对此,教师应当先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强调该文章的象征意义,要学习“愚公”坚定不移的精神意志。
五、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于教育本质了解的进一步深入,更加注重学生根本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提高,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由于刻板教育思维和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教学活动僵化,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形成现代教育困境。要想打破这一困境,就必须要深入贯彻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更加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优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要回归本来面目,立足于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核心立场上。
参考文献:
[1]付娜娜. 农村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策略研究[D].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2]吴茜. 农村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D]. 南京:江苏师范大学,2018.
[3]杨芬. 农村初中运用群文阅读进行散文教学的研究[D]. 徐州:江西师范大学,2018.
[4]李诗雨. 农村初中语文部编本教材“名著导读”教学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5]王星.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0.
[6]李洁. 初中语文多文本散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D]. 新乡:河南科技学院,2020.
[7]张慧. 影视资源在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0.
[8]霍立军. 高中整本书阅读中学生思辨力培养研究[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20.
[9]郝淑蕾. 基于CBAM的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课程实施研究[D].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0.
[10]杜妍. 教育戏剧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D]. 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8.
(责任编辑: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