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新闻“富矿”中“炼”出爆款短视频

2022-04-29 14:30:50邬杨
新闻文化建设 2022年9期
关键词:富矿纸媒短视频

邬杨

摘要:地市级都市报《大江晚报》策划制作的脑瘫少年“逆风飞翔”短视频,在其官方抖音号上发布后,点击量达1.6亿。从获得线索,到完成采访,再到后期编辑,离不开每一环节的行动有素与紧密协作。这条短视频成为“爆款”,是主流媒体转变固有观念,用新媒体思维引领新闻生产全过程的成功范例,凝聚着纸媒人守正创新的不懈努力。

关键词:纸媒;短视频;内容;融合发展

2020年7月25日上午,由《大江晚报》原创的独家新闻——芜湖脑瘫少年姚俊鹏高考623分“逆风飞翔”,在“大江晚报”抖音号上发布。截至2022年2月15日,点击量1.6亿,评论20.7万条(详见图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紧跟时代,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1]。作为当时开通官方抖音号仅一年、粉丝量不足30万的地市级纸媒,《大江晚报》制作的这条新媒体产品获得的关注度堪称“奇迹”。那么,这条“爆款”新媒体产品,究竟是如何出炉的?

高考是新闻“富矿”,但做出“爆款”并不容易。关于高考的新闻点,常规的包括分数线及高分考生。但这些,各地都有,各地媒体都在做,多年来,受众对相关新闻的内容及形式都已心知肚明,难出现象级的新闻产品。

如何从海量高考资讯里脱颖而出?首先需要厘清一点,高考的主体是人,而不是考试。《大江晚报》开展相关策划时,对传统的唯分数论报道方向进行调整,把目光投向在考试中迸发出正能量的考生个体,跳出高考看高考,还原考生在这场考试之前的日积月累,挖掘高考分数背后的新闻,展现考生及家庭针对这场考试所做的付出,以及在这过程中透出的人性光芒。同时,在呈现方式上打破传统报纸传播为先的思路,高度重视以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采编,各环节紧密协作,最终打造出这条正能量强劲、关注度极高的短视频作品。

一、捕捉线索:超前谋划下的“无心插柳”

新闻策划是系统性工程,前期谋划可以让策划在实施时主题更加突出,可操作性更强。但同时需注意,前期谋划更多是起到定调和引领作用,一线采编人员在执行时不能丢掉主观能动性,毕竟新闻现场是新闻报道的主战场,这里集中着最丰富、最核心的新闻要素,身处其中,保持高专注度和新闻敏感性,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2020年7月23日是2020年安徽省高考成绩公布的日子。一周前,《大江晚报》编辑部高考放榜策划已经启动。根据计划,分数公布后,《大江晚报》记者将第一时间获悉芜湖市境内6所优质高中的文理科优秀考生的相关情况,并对其进行问卷式采访。同时,让对方提供一段自拍短视频。7月23日上午约10点,安徽考生可以查询高考成绩的消息一出,记者就开始与芜湖的6所优质高中进行全方位的联系。其实,此次策划的采访难度并不大,最难的在于确定采访对象,而这需要记者时刻与学校保持有效联系。这个过程往往能为记者发现、挖掘新闻线索打开新空间。

其中,在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有关负责人不断沟通的过程中,记者相继获得了多条新闻线索:芜湖市理科第一名来自该校、该校包揽了芜湖市区理科前四名……在大约第10次电话沟通时,学校有关负责人的一句“我们学校还有一位同学不错,脑瘫,但却考了600多分,超过一本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在完成既定策划的基础上,记者同时详细询问了这位高分脑瘫考生的情况。在闲谈中获得的这一新闻线索看似“无心插柳”,实则与一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处处留心、独具慧眼息息相关。考出623分的脑瘫考生姚俊鹏,由此进入《大江晚报》编辑部的视野。如何对其展开报道?编辑部迅速做出决策部署,新媒体优先,文字、图片、视频,一个都不能少!特别是视频,一定要出彩!编辑部挑选出一名以上各项技能俱佳的记者,尽快与考生班主任及家长约定采访事宜。

二、实施采访:共情交流时的“摄”人心魄

该新闻主体是一名患有脑瘫的学生克服困难在高考中考出高分的故事。该考生在语言表达及肢体表达上存在一定障碍,记者在采访之前,充分考虑到姚俊鹏的实际情况,对采访对象、采访地点的选择以及采访话题的设置等进行了深入思考,并与各位采访对象保持密切沟通,力争为姚俊鹏营造一个相对放松的采访环境。

第一,采访对象选择。10多年背孩子上学的姚爸爸,以及在高中阶段与姚俊鹏朝夕相处并给予学生关照的班主任芮金龙,他们对身残志坚的姚俊鹏考出高分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是该报道中除考生姚俊鹏之外最核心的人物。

第二,采访地点选择。教室是3名采访对象每日产生交集的场所,在这里进行采访,可以让采访对象迅速找回过去3年里的日常状态,记者从中更易捕捉采访对象最真实的一面,而这有可能正是这次报道最出彩的点。

第三,采访话题设置。鉴于考生姚俊鹏语言表达不流畅的实际情况,记者采取与姚俊鹏聊天,姚爸爸和班主任在一旁补充的采访方式。从考分聊到对考试的分析,聊出因为成功申请考试延时姚俊鹏第一次在语文考试中完成作文写作这一新闻点,再慢慢切入其与自身疾病抗争的主题。

第四,采访内容拓展。在采访中,记者明显感觉到,姚俊鹏是个很有想法、很有主见的孩子。但因受语言表达能力所限,无法完整表达。书写是姚俊鹏学习的常态,现场书写可以提供很具价值的画面素材。记者征询姚俊鹏,可否在纸上写出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征得同意后,记者对他现场书写的全过程进行了拍摄。

随着采访的深入以及对姚俊鹏了解的加深,记者决定在采访中,特别是在拍摄图片和视频时,对采访对象的表达和呈现少做干预,让采访对象相对自如地接受采访,尽可能完整地还原采访对象的真实状态。

写字前,姚俊鹏先用左手紧紧扶住课桌,然后用尽全力写下“感谢父母感谢老师”八个字。记者用手机,从全景到近景,将镜头定格在纸上的字迹,一镜到底。记者坦言,在拍摄姚俊鹏艰难的书写过程时,自己内心产生了极大震动。她相信,拍摄的这段场景,也一定会打动观者的心。

采访结束后,记者提前走到教室门外做好拍摄准备。这时,姚爸爸已经背着姚俊鹏慢慢走出教室。记者的镜头,如同旁观者的眼,再次一镜到底,完整记录了父子俩每日进出教室的自然状态。镜头里,不再年轻的父亲几乎很难将不再瘦小的儿子真正背起。儿子的双臂紧紧勾住父亲的肩膀,父亲用双臂紧紧夹住儿子的双臂,父亲几乎是拖着儿子,慢慢走在教学楼的廊道里。父子俩全程脸上挂着的自然的笑容,为这段感人至深的影像写下了令人震撼的注脚。纪实影像传递出的真实的力量,成为这条短视频可以在极短时间内传遍全网最核心的要素。

三、用心编辑:有加有减后的“画龙点睛”

记者在整个采访过程中拍摄了4段视频,分别是姚俊鹏独自在教室学习、写下八字感言、父亲背孩子走出教室、班主任撑雨伞看着父子俩穿好雨披骑电动车离开。新媒体编辑接到记者传送来的视频后,先对素材做了一次“减法”,剔除了穿雨披的视频,原因是父子俩身披雨衣坐在电动车上,并不能很直观表现他们行动的不便,视觉冲击力相对有限,接着剔除了第一段独自在教室学习的视频,原因是这段视频的画面与写感言的那段有重复之处。

经过筛选后,姚俊鹏用尽全力写感言以及父亲背着孩子出教室两段视频,成为视频剪辑的核心素材。此时,编辑开始着手做“加法”,进行二次创作。根据传播平台的特点,编辑把上述两段视频剪辑成了不到20秒的版本。编辑坦言,看完视频后,自己的内心已被深深打动。带着这种情绪,编辑根据画面内容,找到情绪的高潮点,为视频添上了字幕与配乐。

“‘向前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受到/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这段话,正是姚俊鹏人生的缩影。”这是《人民日报》和“新华网”微信公众号转载这条视频新闻时作出的点评。而这段完美契合的配乐,源自《大江晚报》新媒体编辑在编辑这条新闻时内心油然而生的选择。《大江晚报》新媒体编辑是一位对文艺多有涉猎的年轻女孩,她看完视频素材后,脑海中瞬间浮现GALA乐队的代表作《追梦赤子心》副歌部分这段歌词。这段旋律的时长与画面十分吻合,剪辑后与视频内容浑然天成,充分发挥出配乐之于短视频的作用,进一步放大了视频画面中所迸发出的人性力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抓住受众的情绪爆发点。

最终呈现在“大江晚报”官方抖音号上的这段视频,一经发布,迅速引发海量点击。当日被抖音平台开屏推荐,10日之内点击量达到1.5亿,评论超20万条。次日,《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之声等中央级媒体微信公众号纷纷予以转载报道,阅读量均达10万+。其中,摘自“大江晚报”抖音号的这段十几秒的视频,成为画龙点睛之笔。之后,该条新闻被央视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文汇报》《扬子晚报》、澎湃新闻、腾讯新闻、新浪网多家媒体转载并跟进采访,《大江晚报》也对姚俊鹏之后的求学路进行了跟踪报道,在全网引发极大关注度。

四、后续思考:媒体融合为地市级媒体破圈提供更多可能性

媒体融合发展首要解决的是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的调整。从策划选题到制订采访计划再到实施采访,要扭转以报纸新闻产品为主导的生产观念,时刻运用新媒体思维,结合采访实际,及时捕捉细节,不断思考和修正采访计划,寻找到最佳的呈现方式,合理运用相关手段实施采访。后期处理时,也应做到新媒体优先,剪辑配乐发布需做到一气呵成。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丝毫的迟疑和耽搁,都会导致一条独家新闻的流失,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2]。事实证明,多年来纸媒“内容为王”的价值取向在当下新媒体狂飙突进的背景下,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纸媒需要注意的是,在制作新媒体新闻产品时,需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调整传统新闻策划采编思路,尤其要掌握短视频这一当前受众最关注的新型新闻体裁的采编技巧。新媒体传播基于其快速传播的特点,对相关新闻产品的时效性提出极高要求。时长短、轻量化是短视频的突出特点,它们的长度往往是以秒计数的,因此将新闻资讯以短视频的形式加以呈现能够极大地契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大众的信息接收习惯[3]。

与传统纸媒相比,制作新媒体突发型和热点型的新闻产品,留给策划采编流程的时间大为缩减。从前期策划到现场拍摄,再到后期剪辑字幕配乐,整个制作流程都需要提前谋划、用心思考,把困难想在前面。唯此,方能在充满不可预知状况的采访现场一击即中,唯此,方能在倚马可待的后期制作时一气呵成。

新媒体传播特点,对地市级媒体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开拓传播渠道,是纸媒盘活存量求变量进而获得增量的必由之路。多年来,在做好纸质媒体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之外,《大江晚报》坚持深耕、细耕新媒体建设。目前,《大江晚报》已构建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号、今日头条号组成的新媒体矩阵,推出了动感报纸等体现纸媒特色的新媒体产品,各平台已建立起运转有序的采编审制度,形成多点开花的日常生产力。在推出这次“爆款”新媒体产品之前,2020年5月,《大江晚报》首发的《一个人的“开学日”》图文短视频新闻也曾被“新华社”官方抖音号、人民网微博等国家级新媒体平台转载,总点击量超5000万。

多年来,受所处城市媒体影响力以及传播渠道所限,地市级媒体生产的传统新闻产品传播范围十分有限。媒体融合发展,极大改变了这一局面。在新媒体平台上,地市级媒体不再有地域限制,秉持守正创新的理念,充分利用已培育形成的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直播、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推送、微博发布、动感晚报等多元化的新媒体呈现方式,只要做出符合新媒体传播规律的产品,就一定可以获得比线下更大的施展空间。在新媒体时代,只要新闻产品质量足够,就会获得受众更多、影响更大的新媒体平台的关注,经他们引用、转载,传播效应可以实现几何级增长。

五、结语

在传统纸媒式微的大背景下,守住固有阵地之余,发力新媒体平台建设,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不是取代关系,而是迭代关系;不是谁主谁次,而是此长彼长;不是谁强谁弱,而是优势互补。新媒体平台上形成的巨大关注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哺纸媒的品牌影响力。通过互作导读的方式,打通线上线下的传播壁垒和受众壁垒,形成线上线下新闻要素的链式呈现,给予受众全景、全息式的观读体验,真正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 汪晓东,杜尚泽.让主流媒体牢牢占领传播制高点: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侧记[EB/OL].[2019-01-26].http:// www.gov.cn/xinwen/2019-01/26/content_5361305.htm.

[2] 曹智,栾建强,李宣良.习近平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 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思想舆论支持[EB/OL].[2015-12-26].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6/c_1117588434.htm..

[3] 刘倩.传统媒体短视频新闻发展探析[J].视听,2017(10):13-14.

猜你喜欢
富矿纸媒短视频
浅谈到社区新闻富矿里捡金子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58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12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青年文学家(2017年8期)2017-03-31 09:38:22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出版广角(2016年24期)2017-03-02 18:29:21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出版广角(2016年14期)2016-12-13 01:42:26
我国报纸在数字时代的出版转型
人间(2016年30期)2016-12-03 22:33:39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27:57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新闻世界(2016年10期)2016-10-11 20:22:13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
新闻世界(2016年5期)2016-06-01 08: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