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杰
摘要:在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对公众进行价值的导向引领十分重要,有利于全社会提升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共识,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闻舆论是价值导向引领的主力军,应该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发挥最大的作用,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等方式,助力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
关键词:新闻舆论;生态文明建设;价值导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国家或地区的文明和进步程度全面、重要的反映。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如何发挥价值导向作用,让公众养成正确的环保观和生态观,进而有力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这是一个需要相关媒体从业者深入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导向作用
新闻舆论监督就是公众运用新闻媒介的辐射传播效应,表达意见或建议的社会行为,主要是对社会权力的运行开展的制衡和监督。从新闻舆论监督的定义出发,应用新闻媒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公众通过大众传媒手段传递给相关的主体,如部门、相关单位、政府等,然后由新闻媒体再进行反馈,形成了社会舆论,这就是新闻媒体对生态文明开展的舆论监督[1]。新闻媒体做好对生态文明的舆论监督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六点。
第一,要实事求是对生态文明进行报道。新闻媒体报道生态文明时,要依据出现的事实进行客观陈述。“事实”是广大新闻工作者开展生态文明报道的基础,不能弄虚作假、事实颠倒。
第二,新闻媒体应该是广大人民利益与生态文明的捍卫者。只要是正确的导向,内容又都是实事求是,对不正之风就要敢于曝光和揭露。
第三,无论是生态文明建设还是舆论监督都有其内在的规律,所有人对这些规律都不要违背。这就要求媒体从业者要尊重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在新闻素材收集、写作、编辑或评论过程中,全面提升自身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而写出专业性、真实性强的新闻报道。
第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报道,要具备大局意识。在生态文明报道中,媒体要对现象背后的真正原因进行深入挖掘;在报道一系列生态文明事件的过程中,要对这些事件背后的关联性进行深入准确的分析,同时给出精准的趋势性判断。
第五,媒体对生态文明的监督与报道,要去除假大空,要有具体的实质内容。近些年来,地方上一些环境报道很多数据都是没有经过证实的,也没有什么干货,都是些概念堆砌,这样的报道不会得到受众的欢迎,不利于生态文明的舆论监督。
第六,善于使用批评与表扬,让生态文明报道更具典型意义。在一定范围内并具有典型意义的生态现象,新闻媒体应该着重给予报道和宣传,对于负面典型,要使用舆论监督给予批评和抨击;对于正面典型,要给予褒扬。
二、舆论监督和舆论评价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新闻媒体通过舆论监督对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的作用
从公众或政府角度来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大众传媒无疑是最大的平台之一,其通过使用民间环保组织、政府等多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力量,共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向前发展。从这方面看,在环境保护方面大众传媒确实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使其成为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作为提供给公众信息的平台,大众传媒也是生态文明的重要主题[2]。由于新闻舆论有自身的思辨性与客观性,在表达公众意见过程中,新闻舆论的思辨优势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还能筛选过滤大量的舆论意见及信息,提升舆论的“纯度”。鉴于此,在公众心中新闻的舆论监督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引导性、权威性。
媒介通常都具有议程设置功能,可以反复开展某类新闻报道,对一些话题进行强化,提升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视程度。作为社会环境的瞭望者与监测者,大众传媒体也同样对生态环境等相关问题发挥设置议程的功能作用。可以聚焦人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并由此引出相关的社会问题,也可以对最近发生的环境事件展开报道,能够在社会上引起更多的警示与关注。发挥设置议程功能,大众传媒体可以将环境事件迅速地呈现给社会大众,能为最终解决或缓解环境危机打下良好的基础,营造浓厚的环境治理氛围。
大众传媒能够有效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其是整合民间环保组织、政府、大众传媒等多方力量的重要桥梁及纽带。大众传媒在生态环境议题里发挥的舆论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典型环境人物或事件开展的新闻报道,特别是对某些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的揭露。而且新闻媒体还可以通过对破坏环境行为、污染环境的企业、环境政策的实施情况等事件相关的新闻评论来引导社会公众的关注,依靠这些力量来监测与监督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行为,对在执行环保政策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监督,以便更好地督促相关政策进行优化和改进,使生态文明建设与环保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3]。
(二)在生态传播中新闻媒体对工作的引导与教育
生态传播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信息传播活动,主要目的是让人们对相关生态环境问题能够及时的了解,掌握保护与治理生态环境的技能与知识,对人和生态环境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提升社会大众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通过大众媒体的有效传播,使人们有了更多的认识,环保意识得到全面提高,环保理念经过大众媒体的报道逐渐转化为大众的自觉行动。
大众传媒在生态文明的建设中,可以通过舆论来对社会环境进行监测,促進整个社会的生态文化水平与生态文明意识得到全面的提高。大众传媒所报道的臭氧层空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时,都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其形成有深层次的背后原因。而针对环境问题采取的倡导绿色消费、发展低碳经济、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的环保政策,也都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科学性的环境信息与知识都要由大众传媒来进行科学解释和传播,让社会公众能够及时收到这些信息。所以,环境事件新闻报道的复杂性,使大众对生态文明理念传播的科学性不断增强,这也有助于构筑良好的生态文化。
加强对环境方面新闻的报道,大众传媒可以充分发挥媒体自身具备的环保教育功能。新闻媒体为提升公众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可以通过加强对新闻环境报道相关议题的传播与报道来实现[4]。大众传媒将环境现实情况告知公众的同时,还可以开展解释性的报道,对新环境名词如碳中和、碳达峰、核辐射、全球气候变暖等概念做出阐述和解释,让人们了解环保相关知识,并且对政府颁布的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等内容给出深入的阐述和分析,及时传递政府在环境质量方面的战略目标。
培养环境保护的好公民,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向公众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知识,加强对公众的教育与引导,这些都是大众传媒应尽的职责。新闻媒体发挥自身的作用,对环境信息实施有效的互相传递,加强相关关键议题的报道,这些报道无形中引导与提升了公众的环保意识,进一步鼓励和激发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通过报道典型的环保人物与环保事件,大众传媒能够让公众了解信息环境,传递正能量,引导他们参与环境保护并从点滴之事做起,使之能够养成良好的、自觉的环境保护行为,并号召他们向环保先进人物学习,做一名支持与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公民。
(三)从生态文明的建设的旁观者到引导者和参与者
大众传媒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主体,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以其公共领域独有的特性发挥生态文明理念传播者的角色作用。环保的传播是通过公众参与、环保产业、环保法制、环保决策、环保意识、环保文化、环保事件、环保危机、环保现状等环保相关问题,运用大众传播开展信息的传播。大众传媒和生态环境相关的诸多报道,构成了环保传播的新闻报道活动。
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支持与强大动力取决于生态文化的建设。大众传媒在建设生态文化的过程中,可发挥自身独有的优势向社会动员,号召社会力量积极地参与其中。通过对环保政策及环节问题的报道,能够让大众传媒建立起公共舆论的绿色空间,向公众提供生态文明建设沟通与交流的平台,有了这样的平台,民众、政府与环保NGO等都可以进行意见的交换、平等对话、分享各自的信息,有效促进彼此间的相互影响和理解,有利于制定并实施建设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中实现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生态文明意识的相互适应,最终为让生活环境与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实现打下厚实的基础。
20世纪下半叶,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这时,有很多媒体开始对生态环境问题予以关注。当水土流失、砍伐森林、大气污染、堵塞交通等大量环境相关议题及事件被列为重点的报道对象时,生态环境的所面临的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由此新闻舆论监督开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强有力的推动者,相关媒体持续报道生态事件和密切监视生态问题,在生态文明议题方面发出了自身媒体的声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体的职责和作用[5]。同时大众传媒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还以自身比较独特的公共领域特性,成为重要的环保传播者,通过一系列的新闻报道引领公众关注环保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宽阔的公共舆论空间。
三、未来新闻媒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策略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环保议题从边缘话题一跃成为核心话题,除了人类面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发展问题之外,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在这个领域新闻媒体如何用生态文明价值观来影响和号召公众,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是每位从业者都需要面对和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新闻媒体发挥更大的舆论监督作用
在新的发展时期,新闻媒体应该充分发挥引导监督、批判揭示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认为,新闻媒体必须具备舆论监督的能力,对环境问题理应实施正当的监督,这是与社会主义国家媒体的基本属性相契合的。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新闻媒体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舆论监督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的新闻媒体对一些企业为自身私利而出现的破坏行为的制约做得还不够,对政府相关部门不作为的监督也不足。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新闻媒体要更进一步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二)引导公众转变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的不断倡导下,社会团体与新闻媒体的共同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生态文明的新闻价值观,纷纷从我做起,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然,努力杜绝破坏环境的事情发生。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普遍疲软的背景下,价值观的转换还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并不平坦,即便在人类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生态文明的建设还需不断地提升。例如,西方一些国家出于一己之私的利益考量,退出了关于环境保护的《巴黎协定》,完全是一种不负责任、逃避责任的做派,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他们关注的是生态文明建设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是关注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甚至在破坏生态文明的建设。
(三)培育生态文化,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宣传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同,近些年来,很多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通过公益广告、电视科教片、先进的新媒体技术等方式,为公众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做了很多的知识普及和宣传,人们的环保意识普遍得到了提升。在未来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大众媒体还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向公众继续宣传和弘扬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观,让环保意识变成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文化,世代相传,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
(四)推动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固化价值观
我国当前已经有相当多与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环境的法规和制度也在各个地区、各个相关部门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我国目前环境立法相对而言还是框架性的,惩治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的力度尚显不足。关于未来环境立法方面的建设,还需要新闻媒体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新闻媒体要发挥更大的舆论监督作用,引导公众转变价值观念,培育生态文化,提升公众环保意识,推动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的形式固化价值观,新闻媒体实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策略,更好地发挥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的作用,全面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价值观,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有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春燕.生态文明建设报道中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以《中国环境报》人物报道为例[J].新闻传播,2017(9):107-108.
[2] 张云飞,李娜.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系统方法论要求: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22,36(1):1-10.
[3] 王新成.党报生态环境保护报道的问题意识[J].中国记者, 2017(9):102-104.
[4] 周泓汛.基于议程设置理论下我国的生态文明报道文献综述[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1):64-65.
[5] 张云霞.增强“四力” 奏响生态文明建设最强音: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闻宣传[J].城市党报研究, 2019(8):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