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迪珠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造就了全新的媒介生态格局,彻底打破了传统固化的新闻生产模式,如今“全景+新闻”的融媒体报道模式成为新闻界主流形态,推动新闻业发展。这种全景式新闻报道方式融合了多种手段,为人们呈现出更加立体化、互动化的新闻接收方式,与此同时,新闻报道本身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文字图片,大量的信息蜂拥而至,凸显出爆炸式特点,激发了受众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使其更好地参与新闻报道。本文分析全景式新闻报道内涵,明确了全景式新闻报道特点,而后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全景+新闻”融媒体报道实践措施。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报道;全景式;特点;实践应用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获取信息资源的方式、途径,也转变了以往受众的新闻阅读习惯,对传统传媒带来了极大挑战,尤其是新闻类节目,需要立足当下深入思考,从内容到形式等各个环节,如何才能紧跟时代发展,更好地迎合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从而推动新闻业长远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着媒介领域朝向数字化、技术化方向发展,而传统新闻生产模式也必然发生改变,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新的新闻报道方式,为此,本文意在通过探索,找出全景式新闻报道的具体实践应用方法,助力新闻媒介发展。
一、全景式新闻报道内涵
全景式新闻报道中,包含了多个媒体产品,既有文字、全景图片、全景视频,还有实时直播、H5互动等,可以将受众带入新闻报道虚拟场景中,最大限度上还原新闻事件,进而构建出一种超真实、如同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这种报道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新闻报道内容,创新了报道形式,同时,也促使受众逐步从被动转变为主动,切身参与到新闻报道中。除此之外,这种全景式新闻报道方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新闻报道时效性,新闻的采集、编制、播报相互之间进行充分融合,改变了以往孤立生产状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将最新的新闻事件传播给受众[1]。传统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原有优势,如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在新闻事件报道中不断积攒经验,逐步明确发展目标;对于新媒体而言,则可以有效借助广阔的网络平台、技术,营造出高质量的视听环境。
二、全景式新闻报道特点
(一)创造情境迎合受众需求
如今,VR眼镜、VR电影、VR游戏等相关产品应运而生,使信息可视化成为现实。而对于新闻报道的影响可谓是前所未有,在VR技术的作用下,全景式新闻报道理念深入人心,创设出了全新的“沉浸式新闻”,满足了人们新时期对新闻报道的多元化需求。可以说,VR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单一平面式的报道,逐步转变为三维、立体式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全景式新闻报道中应用VR、直播等新技术的实例不在少数,如全国两会期间,借助VR、直播等新技术向观众呈现出第一现场情况,以不同角度直播了两会现场真实的画面[2]。此外,媒体开设的“全景看两会”栏目,观众可以在线随时观看两会现场的360°全景摄影图,可以自行选择不同地点,只要移动鼠标,就可以看到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各个场地的全景。通过运用此类新技术,观众在家便可了解两会全过程,满足了大众关心国家大事的新闻诉求,同时,还可以360°拖动屏幕,随时随地观看发布会现场各个角落,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视频画面大小,观看并了解现场细节。时代在发展,媒介技术在不断变革,催生出了新的新闻生产模式。在这种新的传播技术作用下,媒体可以构建出“超真实”的情境,带领人们进入到新的空间,此外,在多种传播载体作用下,能够有效扩展媒介报道方式,可以更好地呈现新闻信息。
(二)传播方式立体化多样化
从传统纸质传播到电视传播,再到如今的移动智能手机以及其他硬件设备传播,这些变化对传统媒体生存与发展提出了全新的挑战,需要积极迎合新媒体时代发展,在各大传播平台中发挥优势。以全国两会报道为例,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直播系列节目,“代表通道”“委员通道”,与此同时,也推出了亲民性的访谈类节目,以平民化的方式将基层百姓关注事情与两会参与者进行了沟通,拉近国事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3]。除此之外,央视网还从网页入手,创设了短视频传播新闻的版块,即“快看两会”“央视短评”,为观众解答疑问,排除疑惑,进一步拉近了观众与媒体间的距离,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原创微视频等报道方式,在第一时间为观众实时反馈出会场动态。此外,“央视新闻+客户端”的方式,观众可以通过官方微博,积极参与到两会讨论话题中,分享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极大地提升了新闻传播过程的趣味性、知识性。
由此可见,全景式新闻报道已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通过利用不同传播渠道,打通了各类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步构建出“复调传播”形态。而全国两会期间,我国主流媒体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有效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充多种渠道传播平台,打造出了动态化、立体化的全景式传播,极大地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整体性、全局性。
(三)受众互动发挥重要作用
新媒体背景下,转变了以往单向传播方式,媒介与受众之间已经变为双向互动关系。从以往单一传播模式看,受众并没有过多的自主选择权,媒介传播什么,他们就接收什么。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媒体平台应运而生,受众可以及时发表自身看法,参与到新闻传播中,通过点赞、转发等方式实现充分互动。相比以往被动接收信息,在全景式新闻传播模式下,受众可以自由选择各类产品,获得更加个性化、自主化的服务,在与媒介空间互动过程中,对媒介新闻传播过程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都是新闻制造者、传播者,在此环境下,受众从以往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转变为新闻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这使大量的“草根记者”成为各类媒体平台的“新宠儿”[4]。由于受众的多维度参与,使新闻传播形成了新的舆论导向,进而衍生出很多新的观点及内容,使得二次传播效果得以提升。
三、“全景+新闻”融媒体报道实例分析
(一)构建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
当前新闻媒体报道形式主要涉及文字、视频、图片、链接等方式,尤其是报道一些新近发生的事实,此类报道方式能够很好地发挥实证性、纪实性特点。相比之下,“全景+新闻”报道模式,可以带领受众由现场过渡到沉浸状态,促使受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相互融合、互动,提高了新闻真实性,进而为受众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新闻体验。例如,天津市滨海中塘镇发生火灾后,在新闻事件报道中,媒体通过“全景新闻”的方式,第一时间将火灾现场实际情况传递给广大受众,受众通过全景图片了解到现场具体情况。此外,“全景新闻”的播报方式也能起到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将恶意谣言扼杀在摇篮中,维护社会和谐。
此外,借助这种“全景+新闻”的报道方式,媒体人可以充分发挥影像技术作用,在救灾现场获取最为真实的现场情况,而后辅助开展救灾工作。比如,在一些山区发生塌方、滑坡事故时,运用“全景新闻”的影像测算功能,帮助现场救助人员获取到这场事故中具体的排险工作量,而后科学合理地进行现场救援,安排救援人员、救援设备。此外,若是遇到损失惨重的地震等自然灾害,救灾人员也可借助“全景新闻”的现场图像功能,全面搜索地震被困人员,并辅助现场人员设计有效的救援方案[5]。
“全景+新闻”的报道模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注重内容是否有效,能否吸引受众,是否符合受众兴趣点。这就需要媒体人充分融合全景新闻、图片、视频、文字等内容,保证制作出的内容符合新闻传播规律,切忌将受众注意力带偏,反而弱化了新闻内容,失去了“全景+新闻”报道的意义。要知道,引入“全景+新闻”目的在于增进新闻和受众之间的交互感,带领受众进行“沉浸式”新闻体验。
(二)依托线上平台创新报道模式
以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为例,其在2019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此次新闻报道中,媒体引入了“全景+新闻”的形式,创新报道模式,将全景技术与国际性园艺博览会相结合,并依托融媒体平台推出了“永不落幕”的线上世园会板块,为受众了解北京世园会提供了良好的线上平台。人们通过全景图片,能够随时随地观赏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美好景色,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观赏需求,随意调整全景图片大小,从而更好地观察各场馆的细节,同时,受众也可以根据喜好移动全景图,尽览“第一视角”的世园之美。此外,人们也可以进行场景切换,进一步了解不同图片中的图标、视频、文字介绍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受众从以往的观赏逐步转变为沉浸式视觉体验。此次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创新,可以说是线下技术与线上新闻传播的典型案例。
融媒体产品的创造与互联网产品同理,都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促使产品必须具备较强的交互性,只有交互的新媒体产品才能提升用户互动感,进而增进与媒体间的熟悉感,逐步参与到新闻报道中。对此,在设计融媒体产品过程中,就必须融入用户思维,保证策划、实施后的融媒体产品能够和用户进行互动,促使用户能够实现多端体验感。而“全景+新闻”的报道方式,充分体现了融媒体产品的这种交互性,提升新闻报道立体性、真实性。
(三)全景频道实现共享展示
流量、人口作为互联网模式运行的基本前提,在日后新媒体发展中,必然会出现更多的流量、人口有待开发,同时,按照当前新技术发展速度看,在未来几年,互联网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所以,为全景新闻作品搭建一个更为专业的共享展示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推出的“中国经济网VR频道”便是这一背景下催生的典型代表。该VR频道自上线后,分设了很多版块,如行业资讯、品牌专区、全景新闻、VR/AR体验等,为了进一步增强受众对新型的全景体验,引入了HTMLS技术,同时,在页面设计方面,也提高了多种屏幕终端类型,注重多种浏览器的适配,致力于运用多种新技术、新手段,深入探索应用,为人们提供更为真实的新闻体验。
四、全景式新闻报道的问题与反思
全景式新闻生产报道方式使人们进入全新的新闻观看视角,进而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媒介生态格局,彻底打破了以往二维平面新闻播报形态,带领媒介进入三维报道时代。但全景式的新闻报道方式,在技术、内容层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碎片化内容,虽然全面但是缺乏深度。全媒体时代下,多种传播形式使内容形态丰富多样,新闻传播的内容也较为全面,但主要以碎片化形式传播给受众。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受众视觉疲劳,难以集中注意力关注专题性内容,同时,当出现海量信息时,非常容易发生忽略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的情况,容易出现注意力失焦的问题。虽然多种形态的媒介能够很好地将信息传递给人们,但就传播的内容看,明显不够深入。
其次,技术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全景式新闻生产过程中,技术是关键,高质量的技术能够决定新闻是否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如VR新闻,虽然受众可以全方位、多维度地观看新闻现场,但由于新闻画面容易发生扭曲变形,所以,一旦放大看细节,会非常粗糙、不够精细。而受众由于以往长期处于二维平面,突然进入三维空间,极易引发晕眩等不良反应,因此,在技术层面还需进一步发展。
最后,媒介伦理有失规范。事实上,在我国互联网发展中,并没有明确的监管机制,也缺乏专门的“把关人”,入行门槛较低,导致媒介伦理失范问题不断凸显。低俗、暴力等内容的传播,不仅损害了社会道德、败坏社会风气,同时也给新闻报道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如果媒体人盲目追求时效性,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很容易导致虚假新闻和谣言四起,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五、结语
“全景+新闻”的报道模式为媒体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带去了极大动力,也扩展了更大的想象空间。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依赖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新技术升级与应用将会促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一步深度融合,进入全新的发展维度。新媒体、传统媒体的融合协作式发展也必然成为日后大势所趋,“全景+新闻”将会为更多行业、领域带去巨大影响,进而创造出更多新价值、新机遇。
参考文献:
[1] 陈枫.720°云VR: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全景呈现乡村之美[J].视听界,2021,23(4):3.
[2] 叶树萍.新媒体背景下全景化新闻报道探析[J].环球首映,2020,12(12):100-101.
[3] 巩晗.重塑仪式感:媒介事件中短视频新闻的报道创新:以人民日报微博新中国成立70周年报道为例[J].新媒体研究,2020,16(3):7.
[4] 刘刚.主力军挺进主阵地“逆行人”奏响最强音:合肥市属主流媒体战“疫”宣传全景扫描[J].新闻世界,2020,23(4):4.
[5] 黄楚新,陈智睿.全景呈现 技术跃升 内容融通:2021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融媒体传播特色[J].电视研究,2021,34(3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