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中
当今时代,教师充实而进取,但也忙碌和焦虑。一些青年教师奔波于各类研修培训现场,先进的教育理念遇上班内性格迥异、基础不一的众多学生常显“水土不服”;很多中年教师使劲弥补与骨干教师在评比、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差距,备课上课的同时还要牵挂家中老小;不少老年教师面对新理念、新技术,无奈地揉着自己逐渐昏花的双眼,有期盼但更多是无奈。今天,教师的压力来自哪里?各人答案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底层逻辑来看,压力大多来自数字时代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挑战。那么,教师如何跨越数字鸿沟?笔者认为,坚持极简主义,掌握简单易学、高效实用的教育技术,开辟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径,方为上策。
一、剖析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困扰
面对核心素养培养和数字化教学的双重要求,一些教师有客观上的困难,也存在认知问题,以至于“教育信息化”“数字素养”这些名词给他们带来的更多是迷茫和忐忑,也带来了难以言表的忙碌与焦虑。
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末参加工作,当时教师上公开课前一般会在透明纸上书写或绘图,放在投影机上投射,那就是一堂很有现代气息的电化教学课了。如果举办重大的教学活动学校会提供专用电教室,那里有幻灯机、录像机、电脑等高端设备,教师可以上更有档次的多媒体课。短短20余年,录音机、幻灯机等当年“小心伺候”的电教设备都早已从教室中消失,互联网、多媒体、电脑、实物展台等软硬件也已不再稀罕,智慧教室、大数据学情分析等实物与概念充斥着教师的耳畔,要学、想学,更怕学。
(一)青年教师之怕
30岁左右的教师大多有较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大学时学到的很多知识、技能可以在教学中应用、探究,制作PPT课件得心应手,但操作更专业的学科软件、教育平台也有一定难度,且此类软件往往不是通过简单自学就能掌握的。
(二)中年教师之怕
45岁左右的教师当初求学时正是“Windows 95”时代,会打字是当时学电脑的重要指标,其余的各类应用技术基本都是上岗后在一轮轮的教育技术培训中逐渐积累的,他们中的大部分应对日常办公基本无忧,开展创造性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就勉为其难了。
(三)老年教师之怕
55岁左右的教师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书育人无数,备受学校、社会的尊崇,不料如今差不多成了数字时代“问啥啥不会”的“后进生”,其心头的迷惘与苦恼更是难以细述。
(四)信息科技教师之怕
信息科技学科教师与上述三类不在同一层面,但“囧”境更甚。在此,笔者主要将信息教师分为两类:一类是转岗教师,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在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根据学校工作需要转岗教信息科技的,他们原来的专业与信息科技可能毫不相干,但已教信息科技学科数十年,笔者就属此类。这些教师在信息科技教学岗位上肯定比其他教师接受信息化培训、多研究教育技术要多,俨然已是学校中的技术“权威”。可“权威”之苦只有他们自己心知肚明,由于基础不牢,好多技能只能现学现用,尽力让其他学科教师满意,遇到真正“高精尖”的技术需求只能耳红面赤、尴尬以对。第二类是科班出身教师,这部分教师正在成为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的主力,由于在大学期间对专业知识学得较深较全,各类新技术掌握得也扎实,学校教师对他们寄予厚望。但在工作中,他们发现大学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时常与现实需求存在距离,如教室投影的维护、网络问题的处理就远不如转岗来的信息科技教师那么应对自如,在面对Python语言、人工智能等新宠时同样一筹莫展。据调查统计,面对紧跟数字时代发展的新课标、新教材,当前在信息科技教学中,存在为数不少的“边学边教”现象。
二、探寻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向
人类文明的发展正处于史无前例的加速期,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是主要的推动器,正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重大的甚至颠覆性影响。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时期开发应用的健康码、行程码到小摊小贩的收款码,从城市地铁的“距离×站”提示到公交站台的实时电子屏,这些高科技恍如一夜之间就来到了大众身边,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据统计,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有10.11亿人,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庞大的数字社会,有8.88亿人看短视频,8.12亿人在网购。五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的技术与应用?十年前谁能想到今天的数字化生活?
从信息科技在社会生活中的普及应用不难发现,受人们欢迎的是那些简易、高效、接地气的应用,教育技术也理应如此。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倡导广大教师学习、运用极简教育技术,在更节省时间和空间、财力和精力的前提下,实现更有意义的资源、生命管理,取得更高的价值。这为破解教师群体的困扰,开展信息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减负增效”提供了很好的思考路径和解决方案,也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教育技术的功用,使开发者和使用者对技术和功效有更加科学的定位。
(一)应用第一
面对名目繁多的教育技术,培训者和教师都应抱着“用其然,不苛求知其所以然”的心态。每一款教学App、每一个教学小程序、每一个教学网站都是几十人甚至成百上千人的智慧結晶,涉及信息科技、教育、心理学等学科,这背后纷繁复杂的设计原理、运作流程不需要每位使用者深究。教师应掌握的是如何找到软件产品与教学的契合点,充分发挥特色功能突破课程重难点内容,争取“事半功倍”。这就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使产品具有丰富的功能和友好的界面,并能实现多终端兼容。
(二)简洁为主
如今,“标题党”司空见惯,人们没有时间、没有兴趣去细究每件看似重要的事,尽管这可能并不严谨,但这是事实。“米勒—考恩定律”揭示了人们对各种App操作界面要遵循的视觉和短时记忆规律,最受用户欢迎的是4~7个功能块组,研究表明在移动互联时代人类的“注意力持续时间”已从20世纪的数十分钟缩短至如今的数秒钟。极简主义源于艺术设计,正如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广告牌,那些背景图案五彩斑斓、主题标语艺术化的未必吸引人,反而是单一的红底或蓝底背景上写几个黑体白色大字的广告更容易被大家留意、识记。大众教育技术,极简甚好。
(三)技术领先
毋庸置疑,各种教育手段都有其合理性、适用性,哪怕是黑板、粉笔至今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数字化教学,同样既有常规的方式在发光发热,又有新设备新技术在强劲赋能。当前,人工智能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正步入新的机遇期、发展期,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与教学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开发者需要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引导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让思维与技术充分交融,以人特有的好奇心、求知欲来规划和驱动技术应用,在现实与未来、个体与技术中寻求理想的智能教育空间。
(四)确保安全
大众对各类应用程序是否安全、是否过度索取权限、是否会造成隐私泄露高度敏感,教学软件、平台更应有严格规范的保障。一方面,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与相关供应方协商确认,并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约束相关行为,保障安全;另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对相关程序的鉴别能力,做到不随意下载软件,不随意在各类程序中输入个人重要信息,确保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功能价值的最大化。
三、应用极简教育技术的方法与技巧
极简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近几年才被提出。从狭义上讲,只要能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且方便易学、操作简单的教育技术就是极简教育技术。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学习与实践,从实用的角度,从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需求较多的几方面简要阐述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一)选智能小工具处理各类图片
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需要对资源素材图片、师生活动图片进行处理,Photoshop等专业软件功能强大但不是人人都能熟练运用。其实,一般情况下教师对图片处理的要求并不是很高,选用智能小工具就能快捷、高效地操作。例如,以往教师只能用难度较高的专业软件细致抠图,很耗时,现在可选用Removebg、AIpix等在线平台实现“秒”操作。这些基于Ruby、Python等技术开发的平台,运用强大的人工智能算法,可以识别图片的前景主体人物与背景,自动快速抠图,教师只需“上传、等待、下载”三步就能获得成品,节省大量时间和精力。
再如,教师经常遇到手头的图片分辨率不高,展示效果不理想的困扰,运用信息技术,也能有效处理这类问题。如果是网络搜集到的图片素材,教师可以用“百度识图”功能搜索到与其相同或相似的众多图片素材供选用,能较好地满足局部图换全貌图、模糊图换高清图、确定图片来源等多种需求。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Bigjpg等网站提高图片分辨率,同样只需要“上传、等待、下载”三步即可轻松完成。该技术的原理是针对图片的线条、颜色等特点,进行算法调整,因此色彩保留较好,图片边缘也很光滑,尤其对插画、动漫图片的放大趋于完美。与此相反,为满足移动设备快捷访问、节约流量的要求,“色彩笔”在线工具依托算法支持,可让图片体积大幅减小,而清晰度几乎不变,这对降低各类课件的大小有显著作用。还有Petalica Paint在线工具运用智能技术为简笔画、素描画自动上色,能给师生带来很好的美术与技术奇妙融合体验。除了以上免费在线工具,单机免费软件图片工厂(Picosmos)具有版面设计、特效编辑、分割拼接等十多项图片处理功能,操作简易化、智能化、快捷化,也是教师处理图片的好助手。
(二)用WPS +小程序高效处理文本
PDF文件以擅长列印图像、文字的编程语言PostScript为基础,在各种打印机上都会真实地再现原稿的图文信息,呈现准确无误的打印效果,近年来其应用越来越广。然而,目前有相当多的教师对于PDF文件的加工、应用并不熟悉,在现实中还停留于浏览打印PDF文档这一最基本操作,对于如何保存为PDF文档,PDF文档和传统文档、图片文件等格式之间怎么互转,如何提取PDF文档的部分页面等却是一筹莫展。其实,在国产的WPS 软件中输出为PDF文件、图片文件等功能早已实现,“Smallpdf ”“ALL TO ALL”等平台对于PDF文件的智能化应用处理已达到“随心所欲”“一切皆有可能”的程度。
智能手机是当今社会主流的信息沟通工具,各类智能应用层出不穷。为不给有限的手机空间增加负担,对于各类App,笔者提倡“非必要不安装”,尽可能到微信小程序中寻觅中意的工具。从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奇妙的“识花君”到如今学科教学、班级管理、网络研修,应用程序几乎无所不包。小程序真可谓是汇聚极简教育技术的百宝箱。如腾讯翻译君这款翻译软件,目前支持中(汉)、英、日、韩等多种语言,可对语音、图像进行实时识别翻译,具有操作简易、效果精准、快捷省时等特点,非常适合在语言训练、教学办公、国际旅行等情境中使用。再如迅捷文字识别作为一款光学字符识别(OCR)软件,可快速实现图片识别、拍照翻译、手写识别等多种功能,其操作流程与早年间教师使用的扫描仪扫描文稿、软件识别提取文字相似,但两者的操作速度、识别精度不可同日而语。简而言之,在微信小程序中,只要教师有需求,大概率有某款应用程序虚位以待。
(三)借在线工具一体化制作音视频
处理音视频专业性强,一直以来也让大多数教师望而却步。如果教师能掌握简易但实用的音视频编辑工具,将大大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常规的音视频格式转换、画面裁剪、屏幕录像等功能在免费的“格式工厂”软件中均能便捷地实现,也非常适合信息技术基础一般的教师使用。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活动配音、示范朗读等需求,让自感音色欠佳的教师羞于亮嗓,这时讯飞配音、标贝悦读等小程序或在线技术工具可助一臂之力。该类工具拥有文字语音互转、多角色音质、添加背景音等人性化功能,且能辨别多音字、标点符号等,朗读的自然度、标准度、清晰度已接近专业播音水平,教师通过自助操作方式能很好地完成任务。Camtasia Studio作为一款集屏幕录制、视频编辑于一体的微课制作工具,近年来也受到教师的欢迎。它与其他视频类软件最大的区别是简单易上手,教师只需经过数十分钟的接触学习,就能使用其基本功能创作完成视频作品。在视频处理方面,Topaz Video Enhance AI是一款视频放大工具,它能通过分析视频细节进行智能化处理,呈现逼真的外观,使视频分辨率明显提高,支持标清转换为高清,适合对较旧视频素材进行处理,为用户带来更佳的观影体验,其操作非常简便。
(四)上云平台参与网络研修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极大程度增强了教师依托网络开展教学活动的能力,继而备课、教研、培训、会议等各类在线活动一下子来到教师身边。各种教育平台、工具接受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检验,实践中有遗憾(线上教学不如线下教学有亲和力),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喜悦,一场在线活动为全体与会者节约的时间、精力成本是难以估算的。在用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应不时之急的同时,各地用于常态化研修的网络平台也正在积极搭建,不少已投入使用。以笔者所在的宜兴地区为例,“宜教云”已经走进宜兴每位师生的生活。该平台设置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学习、智慧评价、智慧研训等主栏目,其下包含30余个子项目,工具简洁易操作,数据的处理分析、归档留存全部实现网络化、智能化。这样的平台及其应用是新时代极简教育技术的拓展与延伸。
大道至简是我国哲学智慧。人民日报微信号多次推出对“精神极简”“物质极简”“工作极简”等倡议的解读,引发人们思考与讨论。在信息铺天盖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应该从纵贯古今的中国智慧中寻找到更为切实可行的源于极简主义的教育技术方案,学会“断舍离”,在忙碌中厘清前进的方向,少一点焦虑与无奈,多一份稳妥与从容,以不怯、不拒的心态,适当做减法,摒弃华而不实的烦琐,顺应潮流,发掘信息技术的力量,感受简单原来也很美!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