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践探究

2022-04-29 00:44徐鹏林长山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徐鹏 林长山

摘要: 在跨学科学习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以“苏轼:逆境中成长”主题学习为例,探究了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基本路径,提出五条操作性建议:明确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把握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结合点;依据学习主题设计跨学科学习方案,奠定信息技术融入的内容基础;利用信息技术建构学习资源库,提升跨学科学习任务完成质量;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实践活动,在对话体验中提升学科关键能力;依托信息技术追踪学习经历,完善学业表现评价体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

进入21世纪,为了培养富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人才,世界各国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EU)、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等机构的引领下,纷纷针对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新要求开展语文课程改革,将跨学科学习作为提升人才素养的重要路径。比如,西班牙明确要求学生在语文课程的跨学科学习中有效利用新技术搜索信息,撰写和呈现文本;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1]“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2]两项基本原则,倡导中小学校通过跨学科学习实现课程协同育人,推进信息时代学科育人方式的转型。跨学科学习因其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征,与信息技术具有天然联系。信息技术也因其开放性、丰富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在助力跨学科学习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随着《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常态。对教师而言,在跨学科教学中适当运用信息技术,能够丰富知识表征形态,摆脱教学时间与空间束缚,拓展语文学习场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在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自身获取、整合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语文核心素养持续发展。我们基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特点,以“苏轼:逆境中成长”主题学习为例,研讨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相关议题。

一、明确课程标准的核心要义,把握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结合点

梳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语文新课标”),可以发现其中渗透了跨学科学习和信息技术两个维度的诸多要求。比如,在课程理念部分倡导“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3];在课程总目标部分,要求学生“能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4]。在学段目标部分,义教语文新课标运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种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作为线索,详细描述了第一至第三学段有关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具体要求;在课程内容部分,更是将跨学科学习独立设置为学习任务群,详细呈现三个学段的学习内容,突出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学业质量部分,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表现也是关键评价点,从第一到第三学段明确提出需要考查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乐于观察、提问、交流,能参与简单的活动策划、组织工作;能根据不同学习活动主题搜集、整理信息和资料,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用照片、图表、视频、文字等展示学习成果,并与他人分享”;第三学段要求学生“积极参加跨学科学习活动,能利用多种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简单的调查、访谈等活动中记录真实生活”,等等[5]。由此可见,义教语文新课标各个部分都在倡导教师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也为我们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因此,在开展主题学习前,我们深入研讨了本次跨学科学习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业评价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明确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度融入信息技术的具体结合点,主要包括学习情境建构、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成果展示等环节。

二、依据学习主题设计跨学科学习方案,奠定信息技术融入的内容基础

在推进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时,我们必须坚守语文学科本体立场,明确信息技术是为跨学科学习服务的,跨学科学习的内容决定了信息技术融入的时机和形式。教师要深入分析本次主题学习包含的语文学科关键概念,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典型思维方法,以及需要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和必备品格[6],为确定学习目标、统整学习内容提供依据。之后,再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确定信息技术的融入路径,实现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有效对接。基于此,通过认真研讨和梳理,我们逐渐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整体方案。

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北宋重要的政治家、书画家,他在诗、词、散文和书画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在苏轼三次被贬的人生历程中,他始终在逆境中保持着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因此,我们将学习主题确定为“苏轼:逆境中成长”,将需要统整的学科确定为美术、体育与健康、音乐。本次主题学习是基于三个学段的整体设计,既有共同学习内容,又有学段专属学习内容,具体划分为学科学习、综合实践、个性探究三个板块(见表1)。

根据不同学段的学习内容安排,我们确定了整体学习目标,主要包括:诵读、积累苏轼诗词,了解苏轼在诗词、绘画、书法等领域的文学、艺术与思想成就;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中发展鉴赏评价、比较分析等高阶思维;围绕苏轼开展基于真实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拓宽语文学习与运用领域,提升解决问题的綜合能力;链接生活经历,体悟苏轼面对困难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自豪感。

基于学段特点,我们还进一步拟定了具体学习目标,提炼了学习主题,统整了学习内容,更为清晰地确定信息技术与跨学科学习的交叉领域,为信息技术融入跨学科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构学习资源库,提升跨学科学习任务完成质量

根据不同学段的跨学科学习整体安排,我们按照学段特点布置了具有连续性和差异性的学习任务,力求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关键能力和思维认知的螺旋进阶。跨学科学习任务离不开学习资源的支撑,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搜集、整合和分享学习资源,也是开展跨学科学习需要培育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因此,教师针对各学段的跨学科学习要求,引导学生在课前、课中和课后根据学习需求,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由于获取学习资源是贯穿全程的双向教学活动,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准备与每个学习任务匹配的学习资源,自己也要运用信息技术开发适宜的学习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补充和运用。教师和学生基于特定学习主题共同汇集、筛选学习资源,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展示和分享,为跨学科学习量身建构一个学习资源库。运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为学生参与跨学科学习提供情境、活动、思维等多个维度的学习支架。

在“苏轼:逆境中成长”主题学习中,学科学习、综合实践、个性探究三个板块的学习任务都离不开相关学习资源的支撑。开展跨学科学习的全过程,都需要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运用信息技术准备和调用学习资源。比如,在学科学习板块,第一学段需要准备与苏轼相关的成语故事,包括坚韧不拔、雪泥鸿爪等;第二学段需要准备苏轼《题西林壁》《赤壁赋》等诗文;第三学段需要准备苏轼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以及苏轼创作的题跋、文章等。

此外,各学段结合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开展学习活动,还需要使用形式和内容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比如,苏轼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的演唱视频,各朝代画家创作的苏轼肖像,以及基于大数据绘制的苏轼人生地图等。在综合实践、个性探究板块,师生同样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才能汇聚更为多样的学习资源,如苏轼相关美食介绍、苏轼诗词诵读视频、苏轼词牌名研究文献,等等。

在跨学科学习中融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源,不仅能够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提供恰当的学习支架,显著提升跨学科学习质量。

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实践活动,在对话体验中提升学科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融通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典型语文实践活动,从形式到内容进一步丰富其具体样态;运用信息技术“构建素养为本的学习单元”[7],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及时交流和分享,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师生可以随时发布想法与观点,展示、评析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围绕某个话题开展在线交流和研讨,形成主体间性的深度对话。同时,结合课堂学习中的线下分享和研讨,形成跨学科学习的混合式学习生态。每个学生拥有独立、自由的表达空间,也获得多向度的合作、探究契机,不断提升信息整合、推断阐释、迁移运用等关键能力,促进具体学习情境中言语经验的重构,实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跨学科学习增值。

在本次跨学科学习过程中,我们借助信息技术拓展了三个学段的语文实践活动空间,实现综合实践与学科学习、个性探究的呼应和联动。

第一学段的“成语嘉年华”以游戏活动为主。在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和分享苏轼相关成语的基础上,开展苏轼成语对对碰、讲述苏轼成语故事、搭建苏轼成语秘籍墙等游戏活动。教师借助游戏App增强成语对对碰的趣味性,学生运用多种媒介识记、整理成语,图文并茂地呈现成语故事,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全面助力。

第二学段以乐学比赛为主,班班积累,人人参赛。学生继续运用信息技术大量积累苏轼诗词,搜集相关资源,在班级内开展苏轼诗词擂台赛、苏轼百科我知道、苏轼艺术我展示等系列活动,在朗诵诗词、创意表演、竹笛吹响苏轼诗词、艺术创造等实践活动体验中积淀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深入体悟苏轼乐观豁达的精神内蕴;举办诗词擂台赛、制作苏轼百科、展示文化艺术作品,教师分别使用赛事活动软件、百度百科、视频和音频等信息媒介,吸引学生全身心沉浸到实践活动之中。

第三学段以戏剧表演、主题体验为主。围绕学习主题,举办苏轼作品人物戏剧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刻体验苏轼的人生坎坷,丰富生命体验,积累生活智慧;组织学生走入博物馆,围绕有关苏轼的专栏内容开展研学活动,在博物馆学习和考察中加深对苏轼人生的认知。戏剧表演的舞台呈现、博物馆研学过程中的视频记录,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在跨学科学习中的独特功能。跨学科学习的每个学习任务都与信息技术有着内在契合,师生在完成这些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围绕特定问题或者学生作品开展线上线下研讨,持续生成新观点、新发现。

信息技术的全方位融入打破了学科隔阂,打通了课堂教学与生活世界,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和真实场域的实践体验中,提升沟通交流、合作探究、实践创新能力,获得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持续动力。

五、依托信息技术追踪学习经历,完善学业表现评价体系

在开展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还能够在学业评价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尤其在追踪学生真实学习经历、搜集表现性证据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信息技术能够将评价融入跨学科学习全过程,体现“评价即学习”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评一致性。从评价需求来看,信息技术既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辅助工具,更是考查学生学习状态的重要手段。

跨学科学习的周期往往较长,需要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追踪、及时反馈,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中系统搜集学业表现证据,考查学生在跨学科学习过程中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评价主体来看,在倡导混合式学习的时代语境下,我们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媒介,在网络学习平台中创造性地呈现、分享学习成果(如图1),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调动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学业评价。

在本次跨学科学习过程中,信息技术在储存学生学业表现证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个性探究三个板块中的学习成果,均以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保存,形成每个学生苏轼主题学习的表现性档案袋。

比如,个性探究板块,学生分组完成小课题研究,有基于兴趣出发的研究,比如苏轼美食介绍、苏轼诗词诵读,学业成果形式主要为视频、手绘报、图画;有基于问题发现的研究,比如苏轼词牌名研究、苏轼坎坷人生路、大数据里隐含的苏轼诗词的秘密,学业成果形式主要为研究小论文;还有基于实践体验的研究,比如苏轼美食制作、苏轼游戏飞行棋,主要学业成果为视频、实物展示。

每项研究的学业成果均能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学习的深度融合,丰富了基于纸笔测试的传统评价方式,体现了基于真实情境和个性体验的表现性评价。学业成果能够更为全面地揭示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的成果进展、困境挑战和实际需求,便于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指导和支持,从评价内容、评价形式和评价功能等多个视角优化学业评价体系。

通过回顾和梳理本次跨学科学习历程,我们发现,信息技术能够在教学、学习、评价等多个层面超越传统教学范式。从教学层面来看,信息技术有助于建构多样性学习情境,整合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推进专题型、主题化、项目式跨学科学习活动的实施。从学习层面来看,信息技术一方面服务于语文跨学科学习,通过互联网等技术为学生提供完备的跨学科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还能够为学生跨学科学习提供即时交流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的统筹观照和互动衔接,凸显“学生中心”的学科育人取向。从评价层面来看,信息技术能够优化跨学科学习评价体系,调动不同群体参与学业评价。同时,基于学生多样的跨学科学习成果,考查学生真实学业表现。这些超越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学习是在多种社会性情境中的反省性实践,学习是个体与情境互动中生长性经验的获得过程[8]

信息技术融入跨学科学习,有利于深化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引领学生从浅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从学科知识积累走向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还面临诸多挑战。比如,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媒介素养,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建构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如何避免技术至上、形式主义的实践偏颇,如何凸显语文学科跨学科学习的本体特点,等等。这些议题有待我们今后从学理和实践两个层面持续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5.

[3][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3,7,38-41.

[6] 刘丰,徐鹏.高中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实施路径探析[J].中学语文教学,2022(2):4-8.

[7] 杨晓哲,叶露.新技术支持下义务教育的学习环境与方式变革[J].全球教育展望,2022(5):60-67.

[8] 夏雪梅.跨学科素养与儿童学习:真实情境中的建构[J].上海教育科研,2017(1):5-9,13.

(作者徐鹏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修订组核心成员;林长山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规划科研与发展中心科研部主任)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习教学实践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STEM项目学习要重点关注什么?①
创客课程开发的困境与突破
跨学科学习:真义辨析与实践路径①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