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力和学习共同体的学校生涯工作研究

2022-04-29 00:44刘磊
新教育·科研 2022年8期
关键词:学习力学习共同体生涯

刘磊

【摘要】学习力与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能较为快速、准确地理清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小到能选出适合自己的三科组合作为高考科目,大到能进行较为积极有效的生涯规划。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为学校生涯工作赋予了生命的厚度,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关键词】学习力;学习共同体;生涯

海南省是2017年进入全国第二批次高考“3+3”选科改革的省份之一。第一个“3”是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是学生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六门学科中选出其中的三门学科作为自己的高考科目。在选择第二个“3”时,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学生要结合个人的特点、兴趣爱好、未来想学习的专业、理想的高校及今后职业意向等因素进行选择。“生涯规划”包含个人生命从开始到终结的整个过程。按照顺序依次为学涯、职涯、自由时间等组成,这就需要学生在高中选科时具备一定的个人生涯规划能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对个人的生涯规划并不太清晰,甚至个别学生在大学阶段退学,返回高中报名参加二次高考,重新选择专业或院校。尤其是一些地处农村学校的高中学生,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没有做出相对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从而在“3+3”选科时不能清晰准确地做出相应判断。

我校地处海南省西南部的农村,虽然是合作办学,却有约70%的生源来自农民和渔民的家庭,学生对自身“学习力”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自身的学学生涯也没有较为合理的规划。“学习力”是为塑造个体终身学习而形成的包括个体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从学习潜力、学习效力、学习动力三方面对学生个体学习力进行测评分析,在进行学习力测评时还需普查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并针对参与测评的学生进行分析,为学生在学科选择中提供帮助和在生涯规划中提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基于学生在欠缺生涯规划和学习动力不足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学生)和助学者(教师或辅导者)共同组成,以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成员全面成长为目的,强调在学习过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的基层学习集体。“学习共同体”与传统学习方式不同,在学习的实际过程中更加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并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的积极作用。这一学习方式在我校的推行,旨在帮助学生能较为快速、准确理清自身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小到能选出适合自己的三科组合作为高考科目,大到能进行较为积极有效的生涯规划。

下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别阐述三者的关系。

一、学习力和生涯规划的关系

当问到学生:“为什么而学”这个问题时,很多学生都很迷茫,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常常“以终为始”,帮助学生理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个地方?”即生涯最基本的三个核心问题,结合学习力测评数据和高校录取的选科对比,帮助学生制定较为合理的生涯规划。

每学年开始之际,我校都对高中学段的学生进行学习力测评。测评数据除学习动力和心理风险采用绝对分值外,其余测验计分均采取标准分制,均分为100分,标准差为25分,常模范围均转化为75-125分。低于75分为低,75-100分为较低,100-125分为较高,125分以上为高(下同)。以2021年高一年级为例,测评学习效力的所有学习策略中,监控策略(97.6分)和反馈策略(95.4分)以及组织策略(90.7分)和环境管理策略(90.9分)均得分较低。这个数据反映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弱。

在进行学习力测评后,还结合霍兰德职业兴趣岛游戏的方式帮助学生找到自己。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基本上都是这六个维度不同程度的组合。

以艺术型(A)举例,具有艺术型(A)特点的人的共同之处: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等。根据霍兰德研究发现,适合艺术型(A)典型职业:美术方面(艺术设计师、雕刻师、建筑师、摄影师、广告制作人)等;音乐方面(演员、导演、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等;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等。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校在海南省招生的选科要求,建议报考以上专业的学生,选择比较合适的学科为:历史、地理、生物等。

由于高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较清楚地了解到自己的需求,不至于在大学期间还不知道自己所需,下图能很好说明这点:

在感受自我认知这一过程中,学生看到未来虽然有无限种可能性,但前提都要先准确地认识自我。为了提高学生个人判断能力,我校从建立生涯咨询室、生涯教师团队建设、课程实施、职业探索等方面入手,并在新生入学时发放一本使用期为三年的《生涯护照》小册子,这本小册子分六个模块:我的学涯任务、生涯问答、生涯测评、学涯计划、学涯成果、生涯知识。《生涯护照》由我校生涯团队研制设计,结合不同的学期将学涯、职涯、生涯制定成有针对性的任务单或计划单。如“我的学涯任务”这一模块,高一第一学期是完成“我的新朋友”,第二学期是带着一定的问题进行“生涯访谈自己的父母”……这就是一个帮助学生从点到面、从里到外逐渐认知的过程。当然在此过程中是要不断进行修正和调整的。

二、学习共同体和生涯规划的关系

为什么我校会选择“学习共同体”呢?先来看看学习力测评数据:前面提到了学习力由学习潜力、学习效力、学习动力三个部分组成。仍以2021年高一年级为例,测评学习潜力的所有认知潜能中,分项当中的工作记忆能力(86.9分)和语言能力(84.0 分)得分最低。

工作记忆能力指的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任务中,大脑进行暂时储存与加工信息的能力。语言能力指的是学生理解和辨析字词句并进行精准表达的能力。这两个分项得分较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深层次的知识整合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对理解的知识进行阐述和表达时还不够准确。这就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自我管理意识,增加学生对于有效学习方法的直观认知,便于学生取长补短,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整合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策略,并能准确表达出来。

如前所述,学生整体的语言能力测评分值最低,发现这一现象之后,我校积极探索如何能提升学生准确表达的解决方法。学生在就读我校之前,基本接受的都是传统课堂,教师的“传授”就是教学关系的最核心行为,学生记录、记忆、训练,目的是“再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以还原程度决定学习的效果。这种师生关系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成为了知识的“容器”,只是被动的接受。因此,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是接受与服从,而不愿意去挑战与质疑,更不可能建构更深层次的逻辑思维并准确表达出来。

“学习共同体”认为:教育的本质,不是教学的内容,而是教学的关系。以往在课堂上,教师常常关注的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忽略对课堂教学中“关系”的思考。即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习共同体关注学习中新型的社会关系的建设,关注在学习情境、学习任务驱动下良好共生关系的建立。在所有的关系中,能保持有效倾听、思考、讨论、表述、补充等,就达到了教育的共生关系。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完成社会化经验的积累与实践。学涯的另一个阶段是职涯,每个学生在完成相应的学段之后,都要走向社会,为了更好了解和适应社会,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职业探索就是社会化经验的积累与实践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可以是多样性的,我校《生涯护照》中提供的是采访和岗位短期体验两种方式。不管哪种方式,都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探索,了解本职业和学科之间的联系,从而做出较适合自己的选科决定。

三、全人成长的支持体系

在最初两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时,我校学生较多体现在医学类和师范类的选择上,当问及原因时,却是“我的好朋友报了这个院校”“家长说报这个”……其实这就是对自我认知不清晰的一种具体表现。鉴于此类情况较普遍,我校提出建设基于学涯与生涯辅导的“全人成长”支持体系。

我校从目标激励、驱动体验、队伍支撑、全方位服务和生态保障等多个层面,搭建“基于学涯与生涯辅导的全人成长支持系统”,以期全方位构建学生幸福成长的能力养成,使得他们走向社会时,成为真正可以面向未来,也能创造未来的时代新人。“全人成长”支持系统的本质就是以此为目标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支持与服务系统。

生涯教育“以终为始”的指导思想告诉我们面向未来的人生规划往往更有力量,面向未来的教育也许更能帮助我们脚踏实地面对各种挑战。我们坚信:教育的真正意义就在于借助改变每个人个体生命质量,帮助每一个孩子铸造自己人生幸福未来的同时,改变和创造世界的未来。因而,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的成长与发展才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建设海南自贸港的长期根本路径。

以此为基础,本着力争帮助每个学生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上全面成长的目标,教师以任务为抓手,以学习体验为指导思想,梳理学生三年学涯任务清单,落实服务责任部门,搭建了“学涯任务与学校服务模型”。

我们相信,借由学生的向外探索,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学校设立的外围学习项目可以促进核心学业的提升。这是我们开展丰富的学涯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学涯任务的指导思想。

我们设立的核心管理机构也叫“学涯与生涯辅导中心”,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以排解学生的心理烦恼和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作为工作的第一职责,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工作的第一目标,全面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工作。以此中心为引领示范,实行全体教师“全员导师制”,带动学校生涯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建立健全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体系。

目前“学涯与生涯辅导中心”设8名专职生涯规划导师,主要负责全校“学涯与生涯辅导”相关工作统筹与协调,推进落实将生涯教育贯穿于整个高中教育阶段始终的工作。

在生涯教育内部培训体制方面,我们力争做到覆盖全体教师,力求将生涯教育理念融入到学校教育中,尤其突出班主任队伍的主导作用,落实班级每一个学生的生涯发展。班主任作为学生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衔接学校生涯教育与学生生涯发展的桥梁,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生涯教育意识与能力。为此学校定期安排生涯类、升学类、社会实践类的培训及主题研讨活动,鼓励班主任打造班级生涯教育特色,除了抓好日常的常规管理和学校生涯教育通识项目工作外,还鼓励班主任从班级特点出发,大胆尝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公司、企业,多实践、多交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特长,找到自己成功的方向。

我们倡导每位教师都应成为具有生涯教育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师,因而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生涯发展教育,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包括外请专家对全校教师进行生涯教育、学科前沿、高考政策、志愿填报、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培训,也安排本校教师分享其在生涯教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共同学习生涯教育的相关知识,不断提升生涯教育方面的技能。

因此我校全面启动全员导师制,让学生与教师一对一结对,制定了管理方案,编制了导师工作手册;引入“蓝信封”公益项目,让学生通过书信疗愈的方式,跟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沟通交流。至此,我校已经形成了围绕学涯与生涯辅导工作的三个梯度五大支持团队(学涯顾问团队、专业生涯导师团队、班主任团队、全员导师团队、学长导师团队)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涯与生涯工作的服务队伍建设基本完成。

综上所述,在学习力的测评数据下,在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时,可以更加科学地判断个体差异和特征。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触摸到了学生个体生命的温度,感知到教育的力量。因此,基于学习力提升的学习共同体模式为学校生涯工作赋予了生命的厚度,具有鲜明的学校特色。

【参考文献】

[1]贺文洁,李琼,李小红.中学生学习力:结构、类型与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报,2017(04).

[2]陈静静.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共同体课堂学习模式与高中生学习力提升的实践研究”成果,课题编号:QJZ20201010。

猜你喜欢
学习力学习共同体生涯
吐槽退役生涯
我的地下工作生涯
生涯教育:未来已至,未来可期
谈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三种”策略应用
轻摆渡,济江川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一颗负责的心——我的班主任生涯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