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差异

2022-04-29 10:45张婉毓张婉蓉
当代音乐 2022年7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张婉毓 张婉蓉

[摘 要]

当代中国舞蹈领域研究生培养工作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历经了长期的发展,高层次舞蹈人才培养院校不断壮大,并在多方面取得了显著且重要的成果。可喜之时也有部分无法回避的问题浮现,这些问题与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不断细化息息相关。更深层次来看,怎样培养新时代舞蹈领域研究生,以及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高层次舞蹈艺术人才,是培养工作的核心与发展构建的最终目的。本文探析了舞蹈专业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发展历程、分析二者之间的培养差异,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推进舞蹈专业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的几点思考。舞蹈硕士研究生作为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则肩负着构建这一图景不可忽视的责任,因此对于舞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绝不可忽视。如此才能将舞蹈作为思想的载体、文化的符号,传播发展舞蹈艺术,承时代之重任,不辱历史使命,反哺于時代。

[关键词]舞蹈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233(2022)07-0175-03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由舞蹈领域分委会策划、组织,根据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计划,6月17日至6月18日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了“全国艺术硕士研究生舞蹈领域培养院校作品展演活动”。本次活动以铭记党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舞蹈艺术作品描绘时代篇章为要求。为开启“十四五”艺术人才培养新格局,促进艺术硕士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持续创新,并以提高艺术硕士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为目标。全国各高校师生同欢聚,在作品展演的同时,与会专家也针对舞蹈教育研究方向艺术硕士培养进行细致探讨。这次展演活动最终目的是艺术硕士即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学成果检验与展示。作品内容有着强烈的时代特点,并且符合舞蹈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水平,运用不同舞种的形式多维展示了时代强音,既展示了舞蹈作品,又见证了舞蹈艺术硕士艺术实践能力培养的前进步伐。回望舞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辉煌历程,从而引发了笔者关于舞蹈研究生不同培养类型之间培养差异的这一思考。以专业型舞蹈硕士这一培养类型来对比、分析与整合舞蹈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另一重要培养方式,学术型舞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梳理两种培养模式的差异,为舞蹈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提出个人的思考。此外,研究了如何避免本科化同时提高舞蹈研究生综合素质,如何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甚至是如何培养研究生就业观等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舞蹈硕士发展历程

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正是先辈舞蹈家们从搜集、整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坚定走出来的。舞蹈教育与培养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深入升华的过程。舞蹈艺术领域研究生学位的设立可谓是舞蹈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这充分深化与提高了舞蹈人才培养的途径,为舞蹈艺术更好的传播与发展创造了机会和途径。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恢复研究生招生。舞蹈领域亦紧随此步伐,于1982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开始招收第一届舞蹈学研究生,也就标志着中国舞蹈研究生教育在新中国舞蹈艺术先驱吴晓邦先生及董锡玖、孙景琛、王克芬等先辈的带领之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可见前辈们之远见,这一决定打开了舞蹈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大门,迈出了培养舞蹈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步。相较于其它学科研究生的培养,隶属文学范畴内的艺术,艺术学科之中的舞蹈,其研究生学位的设立相较其他学科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如今看来其发展之势是喜人的。同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作为中国第一所设立舞蹈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机构,也为舞蹈硕士培养作了良好开端,打下夯实基础。舞蹈领域硕士研究生是从学术学位培养开始的。于全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看,1991年我国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专业学位教育制度更加利于大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极具我国特色,这也是加大专业型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原因。于舞蹈领域研究生舞蹈培养来看,高层次专业型人才也是急需的。这里有一个节点,在此之后全国范围内可授予舞蹈硕士学位的授予机构逐渐增加,发展不断向好,培养大批栋梁人才。这个节点是什么呢?2005年1月,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1次全体会议上,通过批准在我国设立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这项表决的通过,促进了我国艺术学科研究生培养中理论研究和创作表演专业按照自身规律合理发展,为我国艺术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人才与质量保证。舞蹈研究生专业学位的设立,既为舞蹈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此时舞蹈研究生培养方式也增加至两种,即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型研究生。

二、舞蹈领域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差异

以目前舞蹈领域学术型及专业型两种培养模式来看,是非常有利于培养不同类型的高水平舞蹈人才的。由于舞蹈艺术的特殊性,它不仅需要学术上的理论支撑,同时也需要实践中的经验与成果,二者相辅相成才可使中国舞蹈艺术走的更远。培养目标的差异,致使在就业不同方向的基础上,培养方法与教学内容、授予学位标准与要求等方面既有不可分割的共性,更有各自的差异性。

(一)培养目标的差异

培养目标既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由于培养类型的差异,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舞蹈“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目标上,分别以培养大学教师、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这一类理论性质更强的高层次人才;以及培养具备专业性,受过高水平正规训练,从而从事更加具有职业背景的高层次人才两种类型。前者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后者更加注重应用及实践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从而对专业应用能力要求更高,也更加多样。

舞蹈领域学术型研究生就其培养目标来看,其教学内容需要紧贴舞蹈理论高端人才需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人才也更加多元,而培养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与与社会发展同行,灵活且可变。也就是说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舞蹈研究生教育自身需要而不断调整与改变。

舞蹈专业型学位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上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为己任。由于舞蹈艺术的特殊性,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在我国的培养范围更加广泛,获得舞蹈专业型学位的硕士研究生也成为了舞蹈领域硕士研究生的主体。以全面培养具备较强思想觉悟、专业素养、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创作、表演、教育人才为目标。因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及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实践与应用能力,发散的思维及创造能力。舞蹈领域专业型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必然有所不同。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差异

我们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综合在培养方式这一大类之中,使得两种类型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学位论文创作与评价标准四方各培养环节都表现出迥然的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培养方式。

第一方面,在课程学习上,通过课程的教学,使得学生掌握与构建本专业知识,课程的学习是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主要的途径。对于学术学位舞蹈研究生来讲,具备舞蹈学科深厚的理论知识及交叉学科、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是学习内容的重点。因此,对于学术学位舞蹈研生课程的设立必然围绕着哲学与人文、艺术与审美、社会与现象、科学与心理等知识素养累积而开展。而以上方面的课程同样也是专业学位舞蹈研究生所需要的,当然这部分内容会随着专业学位学生的需要而进行不同比重的调整,剩下的比重则是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第二方面,实践训练对于专业学位舞蹈研究生是更为重要的,除了采取单独教学、集体教学这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外,校外的实践内容也是培养的重中之重,这是拓宽学生视野,培养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这样看来,创造实践条件,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积极调动各类资源为学生创造实践环境。第三方面,导师帮助学生落实研究方向的同时探索学位研究的成果,这是整个培养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导师在培养过程中担任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根据专业与研究方向,按照学生不同发展需要,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系统的专业能力、学术能力的训练。第四方面,在学位论文创作上,不同培养方向也是各有侧重。如在选题的性质、文章内容与字数、研究侧重方向均有不同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对我国各教育阶段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术型研究生需具备基础理论、系统专业知识与方法、从事实际工作与科学研究工作。因而对于舞蹈学术学位研究生的论文创作与成果理论性质与深度、广度要求更为严格。对于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论文成果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则是主要侧重点。舞蹈领域两种类型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实践训练、导师指导、学位论文创作的培养差异中显示出了两种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也就是人才输送的方向不同,因而所能胜任的工作也有所差异。

(三)授予学位标准与就业方向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年限均为三年,皆采取学分制的形式作为获得学位的标准,在学习期间需要通过所有考试,如有不及格者,需参加补考,通过的学生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由其他单位的专家和本单位的教授(3—5人)共同组成。通过三分之二以上答辩委成员的考核,答辩方可通过,取得毕业资格。而对于舞蹈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讲,还需要专业能力展示的考核,这体现了专业能力及综合素质与阐述能力要求。而后进行培养最后的环节——就业。就业方向应与培养目标息息相关。这里将就业差异单独列出来的主要原因在于,就业是培养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人才输送的主要途径。培养高质量的舞蹈理论和专业人才,既能发挥能力哺育社会,又能反哺其所毕业的高校或研究所。舞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偏重于理论研究,一般会选择各高校的舞蹈理论课教师,或舞蹈评论人才,促进舆论健康积极发展。而专业型研究生则侧重于编导和表演,编导、专任课教师、演员等成为其就业方向。

三、如何更好推进舞蹈专业型及学术型硕士培养

梳理以上二者的培养差异性,是为了更好地厘清脉络,发现问题,以发展的眼光解决问题。“培养怎样的新时代舞蹈领域研究生”是各院校一直在不断探索的问题。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出台的《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将“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作为近年来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总目标 [2]。这是一个整体的目标,从宏观的角度出发,舞蹈领域学术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研究生教育如何为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发展而服务?那么,提高研究生自身专业能力以及修养成为了重点。首要问题是导师指导力度需要加强。舞蹈专业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型研究生通常采取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方法,而在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之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势头较之以往发展更盛,各院校以及研究所都进行了扩招,一个导师需要同时指导若干学生,势必会影响其精力以及对每一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习状况、就业方向等方面的了解、监督,导致培养不够全面。综上所述,各院校之间的师生比以及资源配置比例不同,出现了不平衡的状况。其次,学术论坛以及实践平台的搭建不能一成不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学生的培养需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因此要为学生积极搭建平台,检验知识、运用知识和成果。在舞蹈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中,各地方院校都发扬了地理优势,研究成果极具地方特色,但是如何统筹和搭建交流学习平台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三是解决好各种矛盾,如实践与理论不能很好衔接的矛盾;课本知识与新时代跨度之大的矛盾;课时安排与课程内容不能完美匹配的矛盾;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研究生教育与本科生教育界限淡化的矛盾等。

(一)从课程建设出发,凸显不同模式培养特点

课程的设置应该符合不同培养模式的专业特点。主课与选修课的广度决定了学生专业修养,学术视野,实践、应用能力的厚度与延展度。选修课培养学生个性的发展,丰富的选修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可以运用交叉学科的思维方法。舞蹈领域学术型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课程的广度,设置各类型的有关舞蹈的交叉学科或综合课程,丰富其思维的变通性。专业型研究生在课程设置上,则注重课程的深度,形成术业有专攻的课程设置。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选修课需包括专业选修课和一般选修课,其内容要立足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广阔的知识面,提倡形式多样,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术素养、综合能力提供丰富的资源,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地方以及学校的特色设立课程,也应设置在课程安排之中。

(二)从培养过程入手,强调分类培养目标差异

在培养过程中提高舞蹈硕士研究生的文学修养是极其重要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每一位学生的文献功夫,学会搜集资料、大量的书籍和文献的阅读。以便在课程的学习和论文的写作上更具有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针对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在实践和理论的培养上都要下足功夫。舞蹈专业型研究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是重中之重,注重实践平台的搭建却不注重学生在实践中的能力是不可取的。由于舞蹈专业的特殊性,对舞者的柔韧度、爆发力以及肢体美都有着严格的要求。现实是,研究生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无论是在实践中亦或是在未来工作中,都需要拥有与舞者相符合的身体素质。那么,可以对舞蹈专业型研究生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必修课程,加强身体素质训练。

作为舞蹈领域的研究生应对舞蹈的社会现象以及发展脉络、时代特点有着敏锐的观察,对于未来从事舞蹈评论、舞蹈教学以及舞蹈编导的各位研究生来说,这是其应具备的能力。而在网络信息高度发展的今天,对研究生的培养应注重培养过程的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打破地域和时间的局限。建立研究生自主学习的学研平台,利用互联网进行协作、搜集资料、开展论坛等活动。采用MOOC+翻转课堂模式,在体现舞蹈专业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互动,体现学习者的中心地位,培养研究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责任编辑:庄 唯)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现状分析及提高办法
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就业取向探析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基于MOOC的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模式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责任与使命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