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鸣鹃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教师要注重课程教学调适……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科学转化教育方式,不断提高随班就读学生教育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音乐课程标准》)强调,“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笔者所教班级中有一名唐氏综合征学生小雅(化名),她爱唱、爱跳,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精细动作能力都较弱,笔者为她适度调整教学目标,选择支持性的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充分调动她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教师和同伴的支持与鼓励下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享受音乐,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更好地融入普通班级。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情感世界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建立对人类、对自然、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因此,感受和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学习的基础。
新歌教学的第一步是让学生们通过多遍聆听,在活动中感受歌曲的韵律以及音乐形象。笔者根据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营造良好的集体教学氛围、创设有趣的音乐情境,帮助小雅更好地进入音乐学习,与其他学生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例如,在《八只小鹅》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音乐情境:鹅妈妈带着一群小鹅在草地上做游戏,突然有一只小鹅掉队了,其他小鹅马上拉它进入队伍。这时,小雅感知音乐,跟着旋律情不自禁地学起了小鹅走路,笔者便示意助学小伙伴把她带回座位并说道:“这儿有只可爱的小鹅也掉队了,但小伙伴帮助她找到了自己的队伍。小鹅们团结友爱,我们小朋友也要像小鹅们一样相互帮助。”随后,笔者引导小雅与其他学生一起排队扮演小鹅,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摆动身体。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小雅自然地融入音乐课堂。
再比如,在《划船歌》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创设了这样的音乐情境:笔者先是引导大家进入情境,缓缓说道:“今天的音乐课不仅是一趟音乐之旅更是一趟文化之旅。我们要去享有‘千岛之国’美称的印度尼西亚,让我们划着小船出发吧!要想把小船划得快又齐,我们该怎么做呢?”随后学生们集体讨论决定做整齐划一的划桨动作,这时笔者播放音乐,让学生们欣赏大屏幕上印度尼西亚美丽的海岛风景。小雅在这样的情境中身临其境,好像真的坐在船上与大家一起努力前行,踏上了快乐的音乐之旅。
创设音乐情境不仅可以使小雅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产生情感共鸣,也使其他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包容、接纳她,营造轻松愉悦的集体教学氛围。
在学生们丰富了听觉体验之后,模仿、掌握基本的节奏是学习音乐、感知音乐形象的重要一步。小雅较难掌握节奏,唱歌时比较随心所欲。针对她的学习特点,笔者设计了一些教学环节引导她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
例如,在《夏夜》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们跟着音乐律动掌握了“强弱弱”三拍子的节奏之后,笔者先请一名学生用小扇子做示范,再手把手指导小雅模仿前面的同学也跟着做一做“强弱弱”三拍子的节奏。随后,笔者请学生们和小雅带着“强弱弱”的韵律一起跟着音乐再表现一遍三拍子的节奏。小雅在笔者的鼓励与学生们的带动下,能大胆又自信地在音乐中跟着做动作,初步感受“强弱弱”三拍子的节奏。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的基本教学内容,也是学生们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演唱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演唱中感受音乐带来的美与愉悦。
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小雅来说,通过看乐谱学唱歌曲是较难的,且她的语言理解能力较弱,因此笔者采用“听唱法”对她进行唱歌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小雅和学生们一起多遍聆听音乐,感受歌曲韵律和音乐形象。例如,笔者引导小雅跟着学生们讲述的故事情节聆听音乐、边做律动边听音乐、与学生们分角色范唱等,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小雅理解音乐的内容,还在不知不觉中让小雅听了多遍的范唱,熟悉了旋律。
模仿跟唱能使学生们较快地掌握歌曲的唱法,这也是在低年级中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小雅通过跟笔者的琴声模仿跟唱、接口唱、师生对唱、生生对唱等多种形式,逐渐熟悉并掌握了跟唱。基于此,笔者设计了让学生们自我纠正的环节,笔者引导其他学生想一想哪一句唱得还不够好,有的学生说:“老师,我觉得自己第三句唱得不够准确。”“我第四句唱得不熟练,没能跟上节拍。”这时,笔者邀请班上的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练一练唱得不够好的几句,同时请小雅也跟着大家一起唱。在集体跟唱中,笔者很自然地纠正小雅的演唱发音和节奏。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视唱教学要和演唱、演奏、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小雅集中注意力的时长较短,音符容易唱错,音准较弱,为保证小雅更好地融入音乐课堂,笔者尝试用柯达伊音乐教学中的柯尔文手势(如图1),配上儿歌旋律让小雅记住手势,“do是小手攥拳头,re是快乐小滑梯,mi是我的小平台,fa是真棒倒过来,sol是小门关起来,la是把门快打开,ti是食指向天空。”笔者还做了音符卡片帮助小雅掌握柯尔文手势与音符之间的联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雅能借助柯尔文手势唱准音符的同时还提高了她的手指精细动作。当小雅跟着集体一起演唱时,若她出现音准问题,笔者会及时用柯尔文手势提醒她,这样既不影响全体学生演唱,又纠正了小雅的音准。
图1 柯尔文手势
有效的小组分工合作可以促进融合教育发展,小组学习的实质是引导学生们建立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名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成员学习,以每名成员都学好为小组分工合作的目标。小组分工合作前,教师还需明确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合作流程、交流顺序等。
小雅的节奏感较强,笔者抓住这一特点,指导小雅学会演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选择伴奏乐器时,笔者让小雅挑自己喜爱又比较容易演奏的乐器,如铃鼓、双响筒、碰铃等。在集体伴奏时,笔者安排小雅演奏第一拍强拍部分。例如,在《小雪花》一课最后的表演中,笔者让小雅与其他学生一起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组内分工表演时,笔者引导小雅用碰铃演奏第一行的强拍节奏,另一名学生演奏第二行的弱拍节奏,其他学生歌唱或律动,这样的合作,小雅乐在其中,每一个强拍都敲得有力又准确。
在《恰利利恰利》一课小组活动中,笔者明确学习任务、学习流程、学习常规等各项要求。学习任务为小组创编歌曲的表演动作,并集体演唱表演。学生们需要讨论歌曲内容、创编动作再集体演唱一遍歌曲,小组组长安排一名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一名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其他学生表演动作。由于第二声部的合唱对小雅来说比较困难,但她擅长律动表演,这时笔者适当提示组长扬长避短,根据小雅的个人优势为她安排适合的小组任务,集体合唱就进行得很顺利。
在音乐融合教育课堂中,教师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提供专业支持,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学习的快乐,更好地融入班集体中。
同心抗疫随婷婷(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指导老师:吴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