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与启示

2022-04-29 21:29谭敬豪王江海
职教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德国

谭敬豪 王江海

摘 要:“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力量。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师资结构不合理、培训考核措施不完善、校企雙向流通不通畅等难题。相比之下,国外同类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机制相对成熟,尤其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颇具特色。在分析和借鉴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与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专兼结合;提升社会地位,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吸引力;发挥政府导向作用,落实高校回应政策;找准校企结合点,激发合作动能。

关键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2018年度教育重大攻关项目“中西部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和办学水平”(项目编号18JZD053)

作者简介:谭敬豪,女,河南大学教育学部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王江海,男,河南大学教育学部2020级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教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95-06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但在现实情况中,我国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中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受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在师资队伍中占比较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探索和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改革是中西部高职院校正面临也亟待解决的难题。德国的职业教育与教师培训在全世界享有较好的声誉,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也颇具成效。本文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例,分析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与特色,为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机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综合大学地位相同、价值同等的一种高等教育机构。经过50多年的发展,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为企业培养了许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其师资队伍,尤其是极具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德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形成相对稳定、完备的教师教育制度,其“双师型”教师的引入标准、考评机制和职业发展方面的思路和策略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注重校企合作、双重考量的引入机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聘请“双师型”教师时,首先会综合考量教师是否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以及是否具备与企业密切合作、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教授的招聘标准如下:“一是取得博士学位;二是通过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取得教师资格,并在有关应用或科技开发方面取得特殊成就;三是具备至少五年的职业实践经历,且有三年以上在高等学校范围外进行;四是具备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社会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传授知识、指导实践,担负起培养人才的责任,并推动企业技术创新。”[1]由此可见,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引入“双师型”教师时不仅要求应聘者理论基础功底扎实、在实践经验方面具备一定的工作资历,还要求其在科技研发方面取得特殊成就、能够切实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其次,要成为德国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实践课教师,不仅需要通过两次国家考试,而且还需要在企业实习二到三年,大多数教师还需要通过师傅考试①,才能真正成为职业学校的教师。部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开设了“双元制”专业,“‘双元制专业的学习地点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进行,教学方式多采取‘培训一体式,学校主要负责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实践教学。”[2]“双元制”专业的开设更迫使学校在引入“双师型”教师时需要从校企合作的角度考虑教师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能力。这样的引入机制为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做了有力铺垫,也为其教师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适时进修、多元评价的考核机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工作考核与进修培训考核两部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学校不容忽视的一项考核内容,在教学工作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教师每周需要完成18个课时的授课(每课时45分钟),如果教师承担科研工作可减免一定的课时量。此外,“许多职业学校和应用技术大学的校长要求教师一年进行一次公开的教学展示” [3],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直接监督与测评。值得一提的是,在教师任职期间,还有一部分应用科技大学会组织学生、督导、教学负责人和校长对教师进行评价和监督。在进修培训考核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进修培训以及对教师进修成果的评价考核。根据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相关法律规定,专职教师必须定期参加进修培训,大部分应用科技大学还会对教师的进修效果进行考核。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进修的主要形式是在职脱产培训。教师在培训形式上拥有一定的选择权,进行脱产培训的教师可以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国内外高校访问学习,也可以到某企业单位挂职进修。但在培训结束后需要导师或者企业负责人开具培训考核通过的证明,以确保“双师型”教师培训进修的质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考核的内容兼顾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继续教育,考核主体包括学生、教学负责人、督导、校长等,这种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多元评价的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评价较为客观,也有利于帮助教师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认识自己,在进修考核的适当压力中不断提升自己。

(三)规范详尽、依法管理的保障机制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不仅得到了各职业技术学校规章制度的支持,还得到了来自德国政府给予的政策制度保障。从政策层面上看,德国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例如,德国1969年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和1973年颁布的《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专业培训及考试细则》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使得“双师型”教师培训规范化、制度化;1972年颁布的《企业基本法》,其内容主要涉及企业的职业教育和学徒培训,明确规定了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中的权利和义务;1985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总法》对“双师型”教师的招录程序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确定了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校地位。由此看来,德国政府为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健全而有力的法律保障。

在学校层面,以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置规范,其从教师的任命、薪资、工作时间、教学任务到教师的休假、培训直至教师的退休年齡与退休工作都有详细的规定与介绍。如亚琛应用科技大学根据《产妇保护法》和《国家妇女保护法》对本校“双师型”女教师的生育保护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在分娩前的最后6周,只有在她明确宣布自己愿意提供服务时才能雇用,其声明可随时撤销;在产假期间,女教师不需要承担教学任务,其薪金或报酬将继续支付,且其以前和现有的援助权利将继续存在。”[4]学校对“双师型”教师队伍权利的详尽规范便于教师行使与维护自己的权利,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教师队伍。

二、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

美国教育家毕柏(Dr.Beeby)曾说“教育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没有好的教师,不会有好的教育。”可见一所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在“双元制”办学模式下,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师资队伍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即在构成方面为专职与兼职教师互补;在教学能力方面要求教学与科研并举;在教师培养方面更是强调校内与校外并行。

(一)专兼职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由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在其师资队伍中,“专职教授与教学人员占40%,兼职教师比例较高,占到60%”[5],专职教师包括两部分:教授和其他教学专业人员。德国对“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设立了严格的标准和要求,由前文提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对应聘教授的要求可见其教授聘用标准的高要求。一般情况下,教授除了要承担科学研究的任务外,还要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工作。其他教学专业人员的聘用由学校自己决定并且均采用合同制的形式。“他们主要有这样三类:一类是大学讲师和高级助理,这类人员必须具有大学任教资格,大学讲师一般任期为6年,高级助理任期一般为4年。第二类是学术助理,他们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任期最多不能超过6年。第三类是学术雇员,他们是教学专业人员的主体。”[6]第三类人员不要求具有博士学位,但必须具有大学文凭或硕士学位,一般工作年限为5年。

兼职教师包括三部分:教授、教学人员与助教。首先是教授,在兼职教师队伍里,教授所占比例比较小。教授分为客座教授和名誉教授,客座教授有一定的薪资报酬,而名誉教授则为应用科技大学免费义务授课。其次是教学人员,他们在学校主要担任一些教学任务,一般每周1—2课时,按课时获得报酬。最后是助教,他们主要协助教授做科研和教学工作。就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兼职教师队伍而言,他们一部分来自高等教育机构,还有一部分则来自企业单位。兼职教师的引入不仅便于他们将生产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引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保证德国的高职教育能够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还有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帮助应用科技大学学生解决毕业设计与毕业就业的难题。总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之间良好的互补与合作关系是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的一大特色,也是其教育质量较高、发展较快的原因之一。

(二)实践与科研并重的“双师型”教师素养和教学模式

一方面,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在“双师型”教师招聘的过程中强调实践与科研并重。无论是对教授、“双师型”专任教师还是“双师型”兼职教师,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都对其科研成果以及时间工作经验设定了较高的标准。除此之外,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还鼓励在职教师积极与企业进行科研合作,甚至教师可以成立属于自己的公司。例如,“凯泽斯劳滕应用科技大学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负责人米古林博姆(MighurinBohm)教授,他在经过四年研究生学习生活后,到相关部门从生产一线做起,因能力、表现突出,岗位竞争过程中获得经理职位,后到凯泽斯劳滕应用技术大学(FH Kaiserslautem)教授课程,获得教授职称。他根据市场需求,连续成立了两个工作室,不仅获得了收益,也给自己的学生提供了就业的机会。”[7]另一方面,“双师型”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强调科研与实践并重。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教授不仅在课堂与校园向学生授课、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而且会直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或者学校内的工厂里,让学生亲自进行一些试验与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真正的工作技能。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在实际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以知识和技能单元相融通的方式进行模块化授课,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和实践培训,毕业设计多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践课题。”[8]近年来,德国应用科技大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发展视野越来越宽、发展眼光越来越长远,许多应用科技大学不仅重视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也越来越重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当然,随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不断发展,其人才培养层次会不断提升,对“双师型”教师的科研与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

(三)校内与校外并行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

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引路人,需具备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因此,德国政府以及各应用科技大学也十分重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例如:为了有效激励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德国规定每4年由各教育局督学对教师进行一次严格考核,并将考核成绩与教师晋升挂钩。此外,根据德国相关法律规定,“每年每位教师有5个工作日可脱产带薪参加继续教育,有的州还规定专职教师任教满4年后需脱产半年去专业对口的企业进修以了解最新技术,或从事应用研究以更新知识结构。”[9]“双师型”教师培训形式及活动也丰富多样,为教师提供继续教育培训的不仅有学校内部组织还包括州文化部、区政府等校外机构组织。第一,就校内“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开展而言,德国许多应用科技大学会在校内设置专门供本校教师学习的培训组织,为教师在校内开展培训学习活动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第二,校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组织不仅包括一些正规的培训组织,如州文化部、区政府等;还包括一些非正规的培训组织,如职教教师联合会、教师自我发展研讨中心和企业等。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校内与校外多种进修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实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及时了解本专业实践领域的最新发展情况,将新的发展动态与需要融入知识授课的过程中。“双师型”教师的继续教育活动同样便于学生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方向,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三、对我国中西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启示

为深化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部等四部门于2019年9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新一周期“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因此,基于中西部区域发展实际和职校办学特点,学习发达国家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与特点,并与我国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职“双师型”教师特点相结合,有助于促进中西部高职院校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实现专兼结合

通过对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分析可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合理互补是其一大特色。兼职教师对提升我国中西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种重要的补充和备用力量。相关者研究者对中西部高职院校的教师专兼组合结构进行了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西部高职院校的专兼职教师结构远没有达到合理的平衡点。杨栋在2019年对河南省四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进行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教师结构上,专任教师248名,校外聘用的兼职教师11名。”在抽取的样本中,兼职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约为4.2%[10]。因此,在“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中西部高职院校需要从兼职教师的引入、职后培训等方面优化教师队伍。首先,在引入兼职教师时应聚焦兼职教师双师素质构成,试行1+X证书制度,处理好学历证书“1”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X”的关系,切实考虑兼职教师的能力条件是否符合学校所需。其次,强化兼职教师入职教育。兼职教师相较于专任教师而言缺乏相关教育教学经验,学校有必要以多种形式对入职的兼职教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便于兼职教师熟练操作教育技术设备,增加兼职教师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专任教师相辅相成,切实提高中西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增强“双师型”教师职业吸引力

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社会地位并不低于综合大学,是德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我國近年来虽然比较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职院校的地位仍无法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提并论,兼之中西部地区经济条件以及发展速度都不及东部地区,在招聘“双师型”教师时缺乏一定吸引力。因此,就国家层面而言,应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地位,通过颁布文件、制定政策等形式,引导高校学生以及社会人员正确认识职业院校的作用与地位,提高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薪资待遇与社会地位,增强岗位吸引力。在此基础上,还应适当地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政策倾斜,保证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数量与质量。中西部各职业院校应切实保障“双师型”教师权益,全面落实教师的教育教学权、获得工资报酬权、参与管理权以及进修培训权,还要为本校“双师型”教师制定减负政策,适当减少专任教师的事务性工作。“双师型”教师外出进修培训时,高职院校可据其工作量与培训成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参考因素,按规定保证教师待遇。

(三)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政策

目前,我国中西部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依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评价,尚未形成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特有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此,政府应发挥政策的规范与导向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统筹各方力量,深化突出“双师型”导向的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将师德师风、技术技能作为评价考核的主要依据,引入社会评价机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严格执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当然,各中西部高职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导,要求本校“双师型”教师定期到本地的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学习,了解本地技术发展需要,积极参与科学技术的改革发展,并且对帮助科学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的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与激励;也可以要求本校“双师型”教师到东部沿海城市的高职院校或企业单位进行访问,鼓励教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中西部,在提升学校发展水平的同时,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总之,政府对中西部“双师型”教师评价措施的引导与规范有利于中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当然,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离不开中西部各高校对国家政策的响应与执行。

(四)找准校企结合点,激发合作动能

中西部的高职院校不仅要积极回应国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政策,当地的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大统筹力度,建立中西部校企人员双向交流的协作共同体,推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立足企业行业进行科学研究,服务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中西部企业应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在企业内设立特定部门,负责高职院校教师的访问学习工作,与高职院校开展深度合作。中西部高职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考虑当前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当地各企业部门目前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倒逼教师在这些问题上进行学习与研究,使教师能够针对当地企业面临的技术困境进行理论方面的探讨研习。具有前沿问题研究能力的教师能够更好地吸引企业的关注,企业也自然欢迎教师将其在理论方面的研究运用到企业的实践改革中,由此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有效合作。

注释:

① 师傅考试:德国的师傅考试既是一种执业资格考试,又是一种晋升考试,合格者由各行业协会颁发师傅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张兆诚,曹晔.应用技术型高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现状、问题与对策[J].职教论坛,2020,36(9):78-84.

[2]钱英红.德国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建设的特点及启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57-60.

[3]马传松.德国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及启示——赴德学习培训心得体会[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2):1-3.

[4] Fachhochschule Aachen,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Informationen von A-Z[EB/OL].[2022-03-20].https://www.fh-aachen.de/hochschule/zentralverwaltung/dezernat-i-personal/informationen-a-z/.

[5]王建初,劉铭东.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9):59-63.

[6]于富增.国际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比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47.

[7]刘玉菡.德国应用科技大学创建发展、办学特色及其启示[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5:34.

[8]张春月,王伟.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8(20):107-111.

[9]韩伏彬,董建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教师队伍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5(11):49-51.

[10]杨栋.河南省民办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9:39.

[责任编辑   王文静]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 Jinghao, WANG Jianghai

Abstract: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re the fundamental guarantee and key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such as imperfect teacher construction mechanism, unreasonable teacher structure, imperfect training and assessment measures, and blocked two-way circul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contrast,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teachers' team in similar foreig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elatively mature, especially the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model of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quite uniqu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experience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in Germa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should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and realize the combination of full-time and part-time teachers; Enhance the social statu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attraction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Give full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nd implement the response polic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ntify the combination point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stimulate the momentum of cooperation.

Key words: Germany;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德国
“梦梦”“娇庆”德国行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