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

2022-04-29 19:21阮芷茹
职教通讯 2022年4期
关键词:回顾展望反思

摘 要:“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多重社会资本结构和多元行动者合力塑造的产物。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和蓬勃阶段。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意蕴、必要性、目的及价值、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路径选择等方面。当前,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存在:理论探索浮于表面、研究视角较为狭窄、优化路径指向单一等弊端。基于此,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后续研究应注重理论价值契合实践需求;摒弃研究过程模板化;着力于研究路径转向一线现场。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回顾;反思;展望

基金项目:湖北省2021年度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湖北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养的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21GA027);湖北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2021年度一般项目“新型政企关系视域下企业参与产教融合意愿的叙事研究”(项目编号:2021Y06)

作者简介:阮芷茹,女,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2)04-0060-07

深化产教融合,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特定历史场域下彰显职业教育跨界性和时代主题的新命题 [1],“产教融合型企业”一词频繁出现在各类政策文件中。同时,“产教融合型企业”一跃成为我国发展语境中的重要概念,“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研究也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有更为深入和全面的认识,进而对未来研究趋势做出合理预估。

一、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历程回顾

以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发表时间为依据,本文对以“产教融合型企业”为检索主题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进行统计分析,将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大致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2018年之前)

在2018年之前,我国出现了“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前身——“教育型企業”,此时尚未出台界定“产教融合型企业”这一概念的纲领文件。房风文的《现代学徒制下教育型企业的设置探析》浅析了教育型企业,尝试借鉴国外经验以指导国内相关企业的建设。此阶段的相关研究虽然仅有“一根独苗”,但已有明显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影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2019—2021年)

2018年9月,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了《关于征集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公告》,公开征集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培育数以万计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正式将“产教融合型企业”纳入了制度设计;2019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印发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则明确了制度设计的推进机制,即“给予组合式激励机制”,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税收政策。此时,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然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国家制度。2019年4月,教育部遴选出了首批24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单位,各省市也纷纷积极响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为其建设培育保驾护航。与此同时,研究者们意识到理性认识“产教融合型企业”对其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自“产教融合型企业”成为国家制度后,研究者们开始关注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及实践等问题。相关研究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理论基础、制度设计与路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索,如周凤华的《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 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顾志祥等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政策演进与路径优化》等。此外,纵观当前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探索,借鉴国外经验的研究也占据一席之地,如赵昕等的《欧盟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启示》等。

(三)蓬勃阶段(2022年以后)

《试点建设培育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力争到2022年,以中央企业和全国性特大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建设培育若干产教融合型企业”,这将迎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与培育的新纪元。本阶段,研究者们会以多元视角、多个维度、多条路径、多种方法及多样形式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深度探索,以期助力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欣欣向荣。

二、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者们试图通过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进行研讨,为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主要涉及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意蕴、必要性、目的和价值、存在问题和相应的培育路径选择等方面。

(一)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意蕴

1.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含义。研究者们对于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含义普遍认为有政策性含义和学术性含义。政策性含义,即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的《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已然白纸黑字地加以说明;而对学术性含义的讨论则众说纷纭,尚未统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企业办学主体+资质审核认定”[2],即指具有良好资质,能够独立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主动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的经过审核认定的企业。其二,“种差+属”定义,即将商品生产经营服务与相关联的人才培养培训功能融为一体的企业[3]。其三,“满足政策+政府授权”[4],即满足国家政策规定的入库条件,经政府授权后的企业。就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一般为生产性企业[5]。

2.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理论基础。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就是组建人才培养的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6]。基于此,产教融合型企业应该站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考虑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最大化。二是“实践”理论。有研究者借鉴“场域—惯习—资本”框架,分析了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场域中产教融合型企业内部行动者的惯习特征[7],以小见大、一窥全貌,进而提出了有效对策以解决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三是“企业生产要素”理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成长应关注企业生产要素的变革,即产教融合型企业与传统商业企业如此大相径庭,其原因在于运营过程中企业核心的生产要素发生了变革[8]。由此可知,主体、制度及环境对推动产教融合型企业成长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3.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特征。特征是一事物异于其他事物的特点,可分为本质特征和区别特征。本质特征是事物的根本特征。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本质特征是指“具有商品生产和教育教学的双重功能”[3]。区别特征则意味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根据现有研究可以归纳出产教融合型企业有以下三点区别特征:一是时代性特征,即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回应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诉求[9],在回应国家战略需求方面当好“排头兵”[10]。二是经济性特征,即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聚焦在先进制造业要有“实业”作为支撑[11]。产业选择代表了经济产业调整与升级的发展取向与价值[12],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三是教育性特征,即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13],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培养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创新和复合型人才[14]。

(二)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必要性

一是中国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提速阶段。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既是推动产业链升级、强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的制胜法宝[15],也是培育市场创新主体、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二是企业和职业院校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企业自身多元发展、培育创新活力,企业也逐渐从单一的人才需求方发展成主动参与职业教育的培育方[2]。三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国经济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传统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15]。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与国家所需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16]。四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是消解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矛盾的最优选择[17]。

(三)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目的及价值

1.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目的。建设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根本目的是在现有基础上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10]。研究者们认为,建设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国家层面,产教融合型企业推动了人才供给侧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有效供给高技能工匠[9]。二是在社会教育层面,产教融合型企业是职业教育跨界性的重要表现,将要求职业教育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进行改革创新[11]。三是在企业层面,产教融合企业能为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将倒逼普通企业承担其相应社会责任,积极投身并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10]。

2.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价值。研究者们认为,建设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产教融合型企业能够凸显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18]。其瞄准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这不仅关系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也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19]。二是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产教融合型企业有助于从人才培养的供给侧端进行结构性深化调整,缓解和消除结构性的就业矛盾[12]。三是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相统一的经济主体[4]。产教融合型企业作为一种跨界的企业类型,既具有盈利的企业特征,又具有非营利的教育特征[20],实现了教育和产业的利益调适与合作共生[1]。四是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载体。在政策引导、制度保障、资金支持等外源作用力的影响下,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发了其自身的责任主体意识及内生动力[1]。

(四)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建设培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参与意愿不强烈。一方面是企业内部因素:其一,企业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政策的了解和认识不足,错失了转型机会;或对政策解读出现偏差,不愿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13]。其二,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部动力主要源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决策主体本质,源于产教融合带给企业的利益诱导[4]。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收益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有近一半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1]。由此出现了“短期快乐”型企业和“快刀斩乱麻”型企业,即看重眼前利益而继续参与职业教育和因短期损失而永久终止参与职业教育[17],两种类型的企業也因此无法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另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其一,在学校层面,职业院校因其定位不准、人才培养效果不佳,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使得企业无法信任学校,不敢贸然参与;其二,在行业层面,行业组织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整体意识不强,行业的组织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导致企业间缺乏粘连性[16]。

2.认证及评价标准不明确。其一,“投资额量化”问题。现有产教融合型企业相关优惠政策仍以“可量化的投资额”为主要依据[11]。大部分中小型企业更多是对人力资源、技术技能等“软”投资,量化困难较大甚至难以量化[22],致使部分企业无法正常享受激励政策。其二,“地区差异”问题。各地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的差异性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遴选过程重点关注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投入,而对地区差异关注较少,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但也容易产生马太效应[23]——各地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其三,“企业性质”问题。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利用自生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地位,在认证产教融合型企业时占据巨大的竞争优势[2]。“民营小弟”的战斗力在强悍的“国有大哥”面前不值一提,但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也应充分考虑[23]。其四,“行业领域”问题。当前,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产业建设聚焦于国家宏观战略发展与社会民生价值取向,虽能解决一时之窘境,但未必是长久之计[15]。为了长久发展,产业“全面开花”才是根本保障。

3.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不完善。现实中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由谁来管、怎么管、管什么,尚未有明确说法;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什么、怎么建、为何建,尚缺少有力的社会宣传引导[24],且产教融合型企业有关保障政策始终停留在国家层面,未有进一步可操作性的细节举措,在各地贯彻落实国家文件要求时也难以真正落地[25]。

(五)我国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施策略

1.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践分类模式。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践模式,研究者们一致认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办学型。办学型是当前我国鼓励采取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模式,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摒弃了“功利性”投资而流向生成产教融合型企业[8],如企业独立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和股份制办学等。二是教学参与型。为适应“产业链”发展,教学参与型应运而生,即学校作为主要实施者与企业合作制定应用型课程、人才培养标准、企业实习环节[4]等。三是产品型。为实现参与职业教育的目标,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与学校共同开发新型教学模式、先进生产技术、学术科研成果及智能化教育产品等[4]。

2.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具体路径。其一,政府要运筹帷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不仅限于初期的简单量化,更应该具备“严肃”的制度意识、“脚踏实地”的制度实施、“面面俱到”的制度评估、“与时俱进”的制度知识、“灵活多变”的制度整合等。为此,政府应通过设立落实组合式激励政策,激发企业转型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热情[6]。其二,法律法规要崭露锋芒。有研究者提出了从法律的角度明确产教融合型企业、学校等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这保证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进而保障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16]。其三,社会要恩威并重。一方面,社会监管可以引导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道德行为,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成为对产教融合型企业行为约束的有利监管者;另一方面,借助社会媒体的传播力量,有助于“门外汉”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拓宽企业争取产教融合型企业财政补贴的舆论广度[17]。其四,行业要弓身为桥。产业界的自治及其对职业教育的权限是企业愿意参与和投入职业教育的关键要素[26]。一方面,让行业组织成为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导,加深产教融合型企业、职教集团和普通企业之间的联系,使其成功转型,为产教融合型企业创设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0]。另一方面,行业组织是助推产教融合型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它可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者和协调者[27]。

三、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获”“惑”并存: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反思

1.纸上谈兵:理论诉求之困。其一,当前的诸多研究尚停滞于表面,涉及理论研究也处于原地打转的困境,未能拨云见日实现新的突破,且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内涵界定没能挣脱政策性定义的束缚,提出专属的学术性定义;同时,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实践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且大同小异。其二,“实践的最终含义是超越实践本身”。认证企业名单的公布引起研究者们广泛关注与追踪考察,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实践层面已然投入了大量精力,并且硕果累累。在鲜活的例子下,理论总结却犹如浮萍,看似繁花似锦但并未厚植于土壤,集中在文本之下、游离于实践之间,深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沼泽。理论研究在深度上的不足,这也成为阻碍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理论发展和实践推进的绊脚石。其三,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没有有效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政策纲领、制度逻辑及实践指导,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美好愿景与现实画面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2.一叶障目:研究视角之匿。其一,现有研究一味沉溺于职业教育视角,透过其他学科视角去探索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相关问题的研究缺少多维度、多元化、多样式的视角分析与理论探索,容易落入俗套,造成固定模板式结果,进而成为所谓的研究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其二,研究视角的单一性还导致企业转型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由主动为被动。迫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威压下,产业无可奈何进行升级,企业被逼无奈选择转型,忽略了企业自身的积极性,包括转型后企业的身份转换和特殊的“先行者”作用。其三,研究视角的狭隘,使得部分研究过度地关注企业“数”的变化,未能看到“质”的提升。部分研究只图一时数量可观而无视质量飞跃,试图通过降低标准、加强激励政策讨好企业进入职业教育。这或许能够实现花团锦簇,但未必能熬过寒冬。

3.犹抱琵琶:研究路径之绌。其一,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以培养高素質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发展并壮大企业和职业院校、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的一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发展的新范式[6],建设和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其二,在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过程中,投入大量资本和精力,牵涉众多利益相关者。同时,产教融合型企业也关涉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人才培养等关键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三,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中所面临的困难,其解决方案如果没有建立在现有数据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仅凭政策文件寥寥数语,或是追随所谓“专家意见”,或是移花接木的拼凑,很难得出客观真实且具有说服力的研究结果。

(二)“观往知来”: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研究的展望

1.知行合一:理论价值契合实践需求。其一,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理论研究亟待透过多元视角进行深度挖掘,挣脱教育的本质特征,突出其经济效益,以此激励并吸引更多企业的积极参与。如后续的研究能否从“制度经济”“成本—收益”“市场化理论”的视角去破解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中的企业主动性、实施有序性、层次多样性等问题。其二,为回应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仅通过调整认定条件、完善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法规等策略是远远不够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理论研究应该着力于对其“必要性”的分析,进而对如何将参与职业教育、转型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转变为企业主动行为、其关键点有哪些方面、如何解决产教融合型企业在建设培育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等做出合理解答。其三,从现有研究可以解读出,要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仍任重道远、道阻且艰。只有通过深化对产教融合型企业本质的探索,才能得到使产教融合型企业高效发展的满意答卷。后续研究对理论价值和实践需求契合度的重视,应成为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协同发展的着力点。

2.洞若观火:研究过程摒弃模板化。其一,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培育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形成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产业特色的产教融合型企业更是重中之重。各个地区要根植于自身的经济水平、各个产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实情来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此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定程度上的应然与实然的差异,出现各式各样的困局。因此,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研究应摒弃“复制粘贴”,聚焦如区域经济、产业差异、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能否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创设良好的环境、如何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可行的策略方法等问题的研究。其二,当前正处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试点阶段,因制度规则的不完整导致其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而现有研究仍拘泥于界定和蓝图描绘,对已转型为产教融合型企业不置可否,或单纯靠数据进行表层分析,而未深入思考形成数据的背后含义。其三,“实践并不囿于设想”。后续研究应关注我国已有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在推进过程中浮现出的问题,积累经验并帮助后续企业转型进行有效规避,减少成本;同时,要开拓视野,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责任意识,使产教融合型企业在经受严峻考验时能选择与职业院校共承风雨。

3.坐言起行:研究路径转向一线现场。其一,对如何深度推进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实践的研究还有待加强。基于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和培育的繁杂性与连续性,后续研究的视野应转战一线,通过设计观察、深度访谈、叙事探究等方法展开讨论,并以此作为思考的现实素材。其二,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讲述人会感知到不同的情绪。后续研究可通过深入现场的方式,探究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基于实际场景的体会,也更能描绘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感性全貌。其三,源于一线现场的经验,不只是局限于目睹的冰冷的手头动作,有缓存于每一帧由行动者寄托的情感,有走出工作室的新期待,更有团结一致、努力奋进的生生不息。对利益相关者为何要参与产教融合型企业项目、如何参与该项目、参与目标和动机是什么等问题的分析需要通过一线现场的支撑和阐述。因此,后续研究有必要通过对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过程进行研精致思,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问题,才能助力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建设和培育实现“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朱文富,董香君.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逻辑框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6(6):72-80.

[2]刘晓,段伟长.产教融合型企业:内涵逻辑与遴选思考[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9-14.

[3]欧阳河,戴春桃.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分类与特征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5-8.

[4]董树功,艾頔.产教融合型企业:价值定位、运行机理与培育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56-61.

[5]周凤华.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需求——兼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和特征[J].职教论坛,2020,36(6):25-31.

[6]潘建华.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逻辑基础与基本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9(11):101-105.

[7]劉林山.实践理论视角下职业教育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0(6):20-25.

[8]曹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孕育、生成和成长——基于企业生产要素变革的视角[J].职教论坛,2020,36(11):24-30.

[9]候芸子.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政策分析及几个重点问题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17-20,27.

[10]滕颖,王利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现实要义、动因与关键点[J].教育与职业,2020(1):13-19.

[11]周凤华.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  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86-92.

[12]刘卉.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内涵、价值及其认定[J].职教论坛,2020,36(5):157-160.

[13]董树功,艾頔.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影响因素:表征解析与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13):42-46.

[14]陈斌.产教融合型企业要深入参与学校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19(10):25-27.

[15]顾志祥,姜乐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困境与突破[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62-66.

[16]赵昕,许进军.欧盟国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11-16,75.

[17]曹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学理逻辑、多维价值及选择适切性研究——企业行为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0):36-40.

[18]陈志杰,徐兰,李玉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价值趋向、现实问题及路向选择[J].教育与职业,2021(23):12-19.

[19]吴红翠,马莹.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意蕴、价值与应然[J].职教论坛,2020,36(5):151-156.

[20]李国杰.产教融合型企业评价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4):15-20.

[21]冉云芳.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内部收益率分析及政策启示[J].职教论坛,2017(22):53.

[22]杨广俊,周凤华.从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谈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基于广东、浙江等地企业的调查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8):52-57.

[23]王辉,陈鹏.产教融合型企业评定特征及理性审思——基于教育部先期重点培育企业的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8):21-27.

[24]許岚.我国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进展与改革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26):11-14.

[25]姚延芹.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30):33-36.

[26]李俊.德国职业教育的想象、现实与启示——再论德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原因[J].外国教育研究,2016,43(8):14-27.

[27]董树功,艾頔.职教集团与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关系及转化[J].教育与职业,2021(3):36-41.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ed Enterprise in China:

Review, Reflect and Prospect

RUAN Zhiru

Abstract: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ed Enterprise" is the product of multiple social capital structures and actors. The research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ed Enterprise" in Chine has gone through embryonic, developmental, flourishing stages, which involves the connotation, necessity, purpose, challenges, and pathways. Currently, there are drawbacks to the research, such as superficial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narrow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monotonous optimization paths. Therefore,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combining theoretical values and practice demands, eliminating the research process's template, and turning research path to the front-line locale.

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ed enterprise; review; reflect; prospect

猜你喜欢
回顾展望反思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国内外森林生物量碳储量估测现状存在问题及展望
国内延续性护理现状及展望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中学生早恋案例分析及反思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展望” ——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