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李君 邓银珍
[摘要] 传统假期作业正在向创新的方向转型,目前涌现出的不少创新型假期作业缺少章法与程式,表现为作业内容不合适、作业目标不聚焦、作业选题随意化、作业任务效度低、作业量缺乏组织设计、作业过程缺乏监管、作业展示与评价缺方法等。项目式学习的假期作业具有程式化与适配性,能够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为假期作业改革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流程
假期作业是“在较长且连续非在校时间内,由教师布置给学生自主完成的任务”[1],但繁重的假期作业是快乐假期的一道“硬伤”。[2]在“唯分唯智”的教育导向下,假期作业以书面纸笔训练、口语朗读背诵为主要形态。出于五育并举教育观的重视,越来越多学校开始了假期作业的转型和升级探索,并吸收借鉴了许多国外优秀的作业设计思路。但很多假期作业设计者盲目推崇,照搬国外的假期作业力求实现零纸质作业,为新而新。[3]
这些创新型作业的确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但在内容、尺度、目标等方面缺乏成熟的操作程式,流于浅表化、形式化、碎片化。在继承这些创新型作业创意的基础上,引入项目式学习理念,用稳定、可操作、可评估的项目式学习方式,整合常规学科假期作业、假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以系统化的项目式学习方式设计假期作业,能形成规范且创新的假期作业生态链,提升假期作业的价值内涵。
一、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目标与原则
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目标首先要体现创新型假期作业的目标:一是学科目标,包括学科知识技能方法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二是综合实践活动等跨学科目标,包括跨学科知识技能方法、跨学科融合型核心素养和非学科核心素养这三大方面;其次,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必须体现项目式学习目标——完成作品的目标,项目式学习作业必有作品,这是该种学习方式区别于其他学习方式的独特特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比较专业的学习方式,融入创新型假期作业中,要体现以下原则:一是主体性,即以学生为主体,表现为作业的体验性、实践性。二是特别突出生活性,即作业生活化、情境化,表现为真实性。“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4]三是半开放性,即作业的内容、选题、项目任务群等既有教师的顶层设计,又留出一半空白,供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活力。四是系统性,表现为作业范围和内容的系统性和单个项目式作业全过程的系统性。五是多样性,在整体上,给学生呈现一个自由选择的“项目式作业超市”,作业种类多样、丰富。在单个项目作业上,学生的计划、任务、作品是多样化,非单一的。
二、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设计流程及策略
刘景福等学者在长期研究中,提出基于项目学习的操作流程,即选定项目、制定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六个步骤。[5]现今很多项目式学习实践均遵循这六个步骤,形成了稳定的操作程式。创新型假期作业引入项目式学习方式,须遵循项目式学习的六步骤规律,方能发挥优势并取得成效。
(一)选定项目
根据中国学生学情和校情,正确考虑“收与放”的边界和实效,此步骤宜分为项目式假期作业主题的系统化统整性的顶层设计和个性选题。
其一,主题系统化顶层设计,指将学科、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作业统筹考虑,挑选适合项目式学习的内容,形成较为全面的假期项目式学习作业分类,并在内容上注重项目可行性和价值性的分析、论证,避免不着边际和远离学生,使内容生活化——基于真实生活情境,便于建构知识和能力;真实生活是跨多个学科的,主题还需跨学科;主题内容还需让学生感兴趣、方便操作;主题需侧重本土化——即能体现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区域特色。在作业目标上要体现素养化,即作业目标从知识技能型目标拓展到核心素养目标(如表1)。
其二,个性选题。项目式学习的特征具有挑战性,注重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因此在选题方面与一般创新型假期作业有所不同:一是组织形态上,倡导学生根据位置、能力搭配等自由组队,并以小组形式合作完成假期项目式学习作业;二是顶层设计的项目式作業品类众多,样样兼顾并不现实,需给予学生小组自由选择的权力,并设置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的数量,确保作业质量,体现作业的弹性。
(二)制定计划
制定计划是项目式学习的一个重要步骤。学生小组选定项目、形成核心驱动性问题后,面临项目任务、人员分工、时间进程等计划的制定。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的项目计划制定策略如下:
第一,放假前召开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会议。在会议中,学生采用类似教师的集体备课形式,利用气泡图、韦恩图、小组任务计划书等工具进行头脑风暴,讨论和商议选定的半开放式项目主题的阶段性子任务、子驱动性问题、任务分工、时间进程、作品制作分工等事项。学生会议有两个特点,一是引入法则思维,学生根据项目产生很多点子和措施,通过“加减乘除”的辩证性法则思维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操作,优化学生的项目计划;二是会议本身是项目化的,即学生制定的项目实施计划需形成作品,可以是导图或是文稿。项目化的会议提升了会议的成效,促进了项目作业的实施。
第二,教师指导由支架控制式升级为支架参考式。以往的假期创新作业,教师支架指导过细、过密、控制性过强,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施展。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突出“学为中心”理念,支架从对学生细密的控制转为参考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讨论,从实际需要出发,自由选用支架或者自主创造支架。如表2所示,以“深圳地摊经济研究与实践”假期项目式作业为例,对两种典型支架进行对比。
(三)活动探究与作品制作
这是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的关键性步骤,常规创新实践型假期作业也可能有这两个步骤,但由于假期漫长,教师对该步骤的假期作业设计不足,监管乏力,学生分工紊乱,合作被架空,导致探究过程效能不高,作品完成粗糙,作业质量大打折扣。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的活动探究和作品制作的实践过程有如下特点:
其一,用充足的项目式学习工具引导学生开展实践。项目式学习的优势就在于有充足的工具提升项目实践作业的专业性,以此保障实践作业的效率、质量以及探究进程。例如,在“地摊经济”项目的采访过程中,可以采用“5w1h”工具优化街头采访(如表3);在选择摆卖物品时,可以用SWOT分析模型比较各种售卖物品的优劣势,借此提高练摊的生意收益(如表4);在地摊经济规范经营手册等作品制作中,一般需要多次迭代,可以使用“差距—修正”法反思表来迭代作品制作;同时在整个地摊实践中使用项目进度表来检视和控制项目进程。项目式学习的实践性工具有很多,教师可以将所有的工具提供给学生,由学生依据不同的项目论证和匹配需要的工具,从而提高实践探究和作品制作的质量。
其二,用量规加强过程性反馈、指引、评价、调整。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评价标准,能够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任务和路径,是可测量、可评估自身行为的工具,其核心价值在于“紧贴学习任务、贯穿学习过程、指引学习规划、培育自我评估能力”。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常常有大量的量规,用于评价和修正学生的探究过程。例如,地摊经济项目中可以设置地摊经济规范经营手册作品量规(如表5)、基于表现性观测点的小组合作素养量规(如表6),还可以设置过程探究量规、知识技能方法量规等。而且,学生在过程中填写量规,可以反思作品和探究过程的不足,以实现在过程中调整与提高。
其三,教师指导过程化的落实。一是学生和教师达成“阶段实践→反馈→评价指导→修正迭代→再反馈”的实践思路,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按此思路进行阶段性、迭代性的显性过程指导;二是教师利用学生定期反馈给自己的上述量规进行自动化的隐性过程指导。泛在性指教师利用学生项目微信群、QQ、钉钉、电话等信息技术工具,超越时空限制实时把握,指导学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凸显教师的在场感。
(四)成果交流与活动评价
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最后的环节是成果交流和活动评价。项目式学习特有的成果交流形式有15分钟展会、舞台展览、公共空间展示等。项目式假期作业避免了传统假期作业的有始无终,教师可以在开学后,通过点面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展示学生作品,给学生创造交流分享的机会。例如,可以让学生将项目式假期作业过程文本化,形成微信推文,在学校公众号持续展示,并在班级微信群、朋友圈展示推文。可以在学校大屏、电子班牌滾动播放学生作品和探究过程的微视频作校级展示。还可以举行校级项目式学习作品长廊展览、舞台报告汇演,优秀的作品可以投稿或尝试申请国家专利,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热情。
活动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融入前述各种过程性量规中,体现学生的发展性。终结性评价是对过程性评价的汇总和再反思,体现评价的整体性。可以利用多种项目式工具进行反思性评价,如“KWL”表格、“PDCA”循环法、项目复盘分析单等。同时要体现激励性,即以鼓励和赏识为主,保护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热情,还要积分化,通过给项目式学习假期作业赋予小组积分,提高学生集体荣誉感和争先意识,推动学生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
以整体顶层设计的力度推行假期项目式学习作业设计,以半开放式的项目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以专业性的全程项目式工具和量规实现项目式作业的过程提质,以教师过程性和泛在性指导催化项目作业增效,在笔者学校暑期实践中收获了300余份优秀作品。项目式学习的假期作业设计及其实践,基于真实问题、真实情境,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摆脱传统假期作业的无效,克服普通创新型假期作业的低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飞跃提升,是假期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系教育部“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中小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DHA180363)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潘义.上海初中生英语暑期作业现状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魏碧霞.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语文假期实践作业的创新[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8):42-43.
[3]肖祥彪,马艳.我国中小学生假期作业研究述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6-12.
[4]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5]刘景福,钟志贤.基于项目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1):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