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国飞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教师逐渐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高中的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而美术教育也处于边缘化的位置,不能带领学生深入的学习。为了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高中美术逐渐得到重视,在美术的教学中,教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把生活带入到课堂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生活化理论 高中美术 鉴赏教学
生活就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所以为了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美术,教师把美术教学更加的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美术知识。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让学生仔细地观察生活。在教学当中,教师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结合教学经验,根据教学的内容展开教学,进一步的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1 生活化理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美术是提高学生审美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绘画水平,还要促进学生学习的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美术课堂的有效学习,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进一步的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来引导学生,带领学生学习美术,进一步的贴合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感知美、体验美的能力。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 生活化理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2.1 扩展学生思维
学生在高中的美术课堂上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够进一步的扩展学生的思维,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仅仅通过理论性的知识是不能够带领学生深入的学习的。[1]学生不能良好的掌握和理解其中的内涵,而脱离了生活,教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阻碍力。所以把生活化的教学带入到美术的课堂当中,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當中观察美术,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的多种含义。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详细的讲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进一步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提高学生审美
在高中美术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观看不同的美术作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在以往的教学当中,可以发现有很多的艺术作品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久远,所以学生不能够理解其中的美感,影响了教师教学的效率。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美术,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带入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避免以往的教学问题。把一些贴合学生生活的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自身的审美能力,愿意主动地探索和美术相关的知识,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
2.3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中时期本就是学生学习压力最大的时期,学生面临考学,会不自觉地给自己施加压力。在这个时期给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美术知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大的帮助。在学习美术扩展自身思维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欣赏和鉴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从日常的学习当中,学生会形成自己独立的风格和特点。并且展示在自己的美术作品当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重大的帮助。
3 生活化理论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3.1 创新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面对不同的美术作品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感受。所以在课堂学习时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每个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他们的审美标准也是不同的。而审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在学习美术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所以也很容易把审美当成颜色中的色彩。但是,实际上的审美是一种抽象的感觉,美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把生活带入到美术的课堂当中。在教学的时候以学生为中心,进一步的突出学生的地位。教师在以往教学时,总是把学生放在被动的状态,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美术知识,而知识也来源于课本。学生不能把自己学到的美术知识和生活进行连接和想象,所以学生就不能及时的掌握教师所讲解的重点内容。为了更好地改变这一现象,教师要逐渐的注重学生的审美教育。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中给学生观看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发现不同作品的美,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作品中所传达的情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当中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教师把生活化的情境带入到美术课堂上,进一步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体验感。[2]教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我国传统的美术作品,更进一步的体验中国的山水画的魅力。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我国优秀的山水画,还可以结合一些音乐,让学生倾听音乐观赏作品。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引入到情境当中学习美术,更进一步的体会了美术作品当中的艺术气息,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鉴赏的课堂中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以此来陶冶学生的情操。
3.2 注重全面教学
只有提高了教师美术教学的意义,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上要全面地培养学生,尤其是在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时。不仅需要加强学生的审美,让学生认识到在美术学习当中审美的重要性。还需要带领学生深入的研究课本,让学生发现课本中的美术因素。通过对课本中美术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的加入,增加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是带领学生学习课本当中的美术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在现在的美术鉴赏课堂上,教师带领学生使用网络教学,给学生寻找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以及视频。无论国内外的作品都值得学生学习,在学习当中不断地扩充学生的知识。教师把课本当中一些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而对于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作品,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搜索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赏析。教师在带领学生欣赏国外的美术作品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欧洲中世纪的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搜索欧洲中世纪的美术作品,例如一些壁画、插画等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了解。欧洲中世纪的艺术是一种宗教的艺术,并不注重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是以一种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描写。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给学生搜索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3]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学习,更好的了解欧洲中世纪美术在西方美术发展史当中的地位以及意义。
3.3 构建生活情境
高中美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构建生活的情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发现生活当中的美术素材,更好地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把生活带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构建生活的情境,学生能够更加沉浸在课堂的学习当中,并且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素养之后,自身的艺术细胞也会上升,能够更好地在生活当中体现出来。学生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美术因素,不仅仅包括一些艺术设计,广告设计,还有图标设计、产品设计等等。这些都来源于美术,通过美术学习能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一些不同的美术设计,让学生发现美术的不同点。美术分为不同的种类,其中包括雕塑,插画、版画、壁画等等。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不同的艺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观察生活当中的美,可以让学生观看校园的一角,在校园内进行风景写生。不仅能够学习取景,还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构图能力。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现校园的美,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出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也可以利用绘画的形式来记录生活当中的事物,更好地发现和体验生活中不同的美。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国近现代美术的作品”的时候,在赏析了优秀的美术作品之后,学生可以把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自己的绘画当中。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进一步的促进自身美术素养的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进一步的创新自己的思维和创造力,更好的丰富了自己的美术知识。
3.4 构建美术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构建相关的活动,在活动当中给学生渗透美术知识。通过活动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美术,每个学生对美术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活动当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把生活化教学渗透到活动当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美术教学不同于低年级的美术课堂,学习的知识更具有专业性,但专业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一开始的教学时,教师会更加注重基础的讲解,在学生打好基础之后,逐渐的给学生增加教学的难度。为了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开展不同种类的活动,例如趣味比赛或者游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美术知识。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民间美术”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以此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而美术作品的形式必须要和民间美术相关,教师不限制作品的题材,可以是剪纸、年画、刺绣等等。通过贴合学生生活的艺术创作,学生对美术知识的学习才会更加投入,能够更好地产生共鸣,进一步的体会美术的魅力。[5]通过实践类的活动,学生能够从多方面来了解美术知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博物馆,让学生亲眼看见与历史传统相关的艺术作品,学生能够近距离的欣赏,更加丰富学生的体验感。在观察过后,学生对美术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美术本身就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和综合素养,更加高效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5 扩展学生知识
教师使用不同的教学途径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把生活当中的美好事物都记录下来,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出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审美。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美术作品的时候,要给学生开展真、善、美的教学,让学生从美术作品当中更好地发现画家刻苦的精神。通过美术作品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发现和了解身边人的美,更好地区分外在美和内在美。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询问学生,外在美和内在美哪一个更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的发言。根据教学的内容给学生搜索不同的美术作品以及美术知识让学生学习。通过美术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和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给学生展示国内外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发现和赏析不同的美。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19世纪西方美术”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搜索当年的作品以及文化背景。19世纪在西方流行的美术流派主要分为五大流派,每个流派都有不同的代表作品。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风格的作品让学生学习和区分。通过美术作品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当时的社会背景,学生在美术赏析的过程当中能够全面地了解作品当中所传达的情感。根据作品的学习更进一步的了解了西方文化,以及从美术作品当中所传达出作者的情感。通过不同作家的绘画作品,学习学生了解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以及表现手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观看在当时我国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进行对比。通过国内外不同风格美术作品的对比,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作品的美感,更好地体会了美术的美。
3.6 扩展学生思维
在日常的高中美术当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学当中知识本身的价值,还要进一步的强调生活当中的美术价值。[6]教师可以讓学生利用生活当中的材料进行艺术想象,更好地创造生活当中的美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更进一步的提升他们的美术素养。把生活中的元素带入到课堂当中,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全面的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在美术鉴赏的课堂上,教师除了课本上的内容,还可以自己搜索相关的美术作品,带领学生学习,更好的扩充学生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生活当中的材料,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展示的东西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创作,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生活当中的美,丰富自身的创造力。在美术课堂当中加入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美。教师带领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学习美术知识,让学生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对相关的作品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了解,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展示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授课,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学到的知识,更加全面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身的表达水平。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中国传统雕塑”这一节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展示我国优秀的雕塑作品,还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我国传统雕塑的发展史,让学生全面地了解传统雕塑的文化。通过优秀的美术作品鉴赏,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灵感。在以后的绘画当中,也能够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美术鉴赏的课堂上,教师把学生的生活带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提高。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发现美术、感受美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坤. 基于当代艺术素材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1.
[2] 赵利平.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解析[J].高考,2021(10):167-168.
[3] 李荣.高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21(16):169-170.
[4] 练佳宏.高中美术鉴赏中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21):92.
[5] 钱晓炜.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生活化与时代性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2):144-145.
[6] 谢时雄.高中美术鉴赏课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究[J].大观,2020(05):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