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视阈下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实证研究

2022-04-27 09:40黄文怡
科教导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区分度主观题试卷

黄文怡

(南宁理工学院文理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引言

随着近几年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众多高校开展了智慧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融合了线上的数字化教育与线下的课堂教学,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育的优势,现已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流。2004 年我国学者第一次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1]。雨课堂是一款基于PowerPoint、微信软件和云技术的教学平台,可全程记录混合式学习,把知识讲授和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达到有效教学目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学习材料的提供者也是课程的监管者,翻转课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1 理论基础

国内学者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2]。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先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的微课、慕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理解定义、概念等基础知识,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互动或教师答疑实现知识的深刻理解、分析和运用[3]。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图1(p137)展示了混合式教学的流程和步骤。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4]。在混合式教学中,要求学生将理解、记忆等较容易的目标在课前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学完成,而分析、应用、评价和创造等难度较高目标放在课中或者课后完成。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发布预习资料和学习任务,学生登录后自主学习完成预习任务,若有疑问可以提交至雨课堂向教师求助,同时教师也可查看学生的学习反馈。课中,对于学生课前学习反馈的疑难问题,教师可集中讲授难点、组织学生讨论或者提供个别指导来解决。需要拓展探究的知识应根据学生水平和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或者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该阶段完成后,激励学生总结学习情况并展示成果,同时可开展生生评价或学生自评,教师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就,也要客观评价帮助学生反思。课后,教师应及时查看教学数据,反思总结,并重视利用形成性评价,发布作业、测试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教师还可提供拓展文献、网站等资源,让学习兴趣高、自主学习强的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图1 混合式教学的流程

2 研究设计

在美国文学第一次课时让学生完成一份知识与能力考查试卷,摸清学生学习前的知识储备和文学鉴赏能力。待到课程结束时,又再次让学生做同样的考查试卷,进行前后对比,判断每个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注重形成性评价,在同一单元前后两次测试同样的试题,运用SPSS 软件统计出学生知识掌握与能力提升情况。

2.1 样本

本研究选取了南宁理工学院2016、2017 级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实践从17 级英语专业学生开始实施,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对照班16 级用传统模式。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对象均未被告知自己在参加实验。

2.2 工具

2.2.1 试卷

知识与能力考查试卷包括考查知识记忆(客观题)、文本分析与文学阅读理解(主观题)、文学理论或作家写作技巧的理解和思辨(论述题)。客观题来自历年专八真题,主观题与论述题均来自美国文学课程教材,因此该试卷信度效度较高。

2.2.2 访谈

访谈问题为:对本学期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教学模式有何评价?该教学模式对你的英语学习有什么影响?

2.3 数据收集

在第一堂课摸底考试中发放150 份试卷,回收有效试卷145 份,有效率为96.6%。把145 份试卷数据输入电脑,通过SPSS26.0 对试卷进行描述性分析。课程结束后随机选取20 名学生使用中文进行访谈,告知学生访谈内容均会保密,并且不影响其平时表现和该课程期末总评,可以畅所欲言。

3 数据分析

3.1 学生摸底测试成绩的描述性分析

如表1 所示:峰度为0.156 大于0,偏度为负数小于0。图2(P138)直方图中数据左偏,且比正态分布高峰要更加陡峭,说明测验总体分数偏低,大部分学生基础不牢固。具体来看,平均成绩为41.3 分,最高69 分,最低9 分,峰值出现在37 分到38 分之间,且分数30 至40 分布最多。成绩标准差为10.765,数值较大,说明学生成绩离散度高,分数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教师未来应加强监督,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表1 学生摸底测试成绩描述性分析

图2 学生摸底测试成绩直方图

3.2 知识与能力考查试卷质量

一般从四个维度对试卷进行评估,即效度、信度、难易度和区分度[5]。接下来结合数据来分析该试卷质量及各题型情况。

3.2.1 试卷效度

在SPSS26.0 中,选择相关中的“双变量”,将总成绩、平时成绩选入“变量”后,在相关系数中勾选“皮尔逊”,点击确定得出结果,表2 所示此次试卷效度为0.741。一般来说,0.6 至0.8 表示强相关[6]。所以此次测试效度较高。

表2 试卷效度分析

3.2.2 试卷信度

利用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 alpha)检测试卷信度,如表3 所示,该试卷拥有0.666 的克隆巴赫系数。普遍将0.6 作为评判标准,因此本测试卷信度较好。

表3 试卷信度分析

3.2.3 试卷难易度

由表4 可知,该试卷三种题型难度为0.3 至0.5 之间。如果难度系数小于0.3 会被认为难度大,在0.5 附近则被看作有较好的难度。总的来说,试卷偏难。其中主观题难度系数为0.34,难度最大。客观题次之,难度系数为0.37。而论述题难度系数为0.5,难度适中。

表4 试卷难易度分析

3.2.4 试卷区分度

区分度较好的测试,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应该分数较高,反之则低。区分度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测试题情况,并做出判断是否沿用该题或者更换题目。本研究中,客观题使用斯皮尔曼等级进行分析,主观题、论述题依靠皮尔逊等级进行分析[7]。表5 显示,客观题、主观题和论述题的区分度为依次0.711、0.310、0.596,均大于0.3。总体来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尤其是客观题的区分度较好,因为客观题来自于历年专八真题,题目可以保留。主观题区分度最低,可以考虑适当调整修改。

表5 试卷区分度分析

3.3 混合式教学实践效果

表6 显示t 值为-5.386,自由度为144,p 值小于0.01,表明实验班总成绩前、后测数值出现了显著差异。实验班成绩有所提升,表明在美国文学课程中开展混合式教学是有效的。

表6 实验班成绩配对样本t 检验

混合式教学实践结束后,随机对20 名学生进行访谈。大部分学生表示乐于接受混合式教学,这充分考虑了他们学习的特性和基础。例如,微课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即可观看,且不限次数回放,无需担心听不懂或者被提问,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焦虑,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此外,少数学生表示,可能因为不熟悉雨课堂平台,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熟悉操作环节上,因而未跟上学习进度,所以对混合式教学兴趣不大。因此,教师要及时查看后台教学数据,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是针对教学内容的指导,对于软件操作及学习策略都应及时引导。

4 反思与启示

4.1 调整部分试题,提高微课质量

综上,该测试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反应学生真实水平。试卷难度偏大,较多学生处于低分区域,表明大部分学生的美国文学知识基础薄弱,教师应选择难度适中的题目优化试卷。此外,充分利用翻转课堂灵活便捷的特点,录制精炼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自学,打牢基础。由于试卷总体区分度好,可保留客观题题目。注意及时调整区分度较低的主观题,或者重新搜集资料来置换部分主观题。

4.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监督和评价机制

微课是实施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微课的质量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关键,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是课程质量核心所在[8]。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要严于监控后台数据,包括学生考勤和学习数据,善于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同时要采取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多主体评价的新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应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如单元测试、随堂测试,这样能缓解学生焦虑,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既要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要对自身学习效果、教材内容、雨课堂平台、与同伴合作学习进行评价。

4.3 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多重身份的责任

教师在翻转课堂中身份不是单一的,而是综合多种角色于一身。教师既是课程的设计者,也是微课的录制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这要求教师课前精心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素材,录制简单明了、重点突出的微课视频,课中监督管控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进度,因材施教,合理筛选资料编制随堂测试、单元测试,课后供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混合式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师时间精力的投入和多重角色的转换提出了更高要求。

5 结语

实证研究和访谈结果显示,美国文学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翻转课堂是混合式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基于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充分考虑了学生学习水平和兴趣,通过提供适合学生水平的学习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完成知识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及时给学生针对性的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教学效果的良好呈现。混合式教学将成为今后教学新常态,要求教师成为新的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实施者[9]。

猜你喜欢
区分度主观题试卷
浅谈“立体几何主观题”的复习备考
浅谈高中政治“认识类”主观题答题技巧
极坐标方程主观题考点分析
高考政治主观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Module5 A Trip Along the Three Gorges
Module5 Great People and Great Inventions of Ancient China
Module 4 Sandstorms in Asia
Module 1 Euro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