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艳 柏 杨
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09
民宿是一种能够让住宿者直接体验旅游环境的住宿产品,以及旅游者通过入住民宿,可了解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与当地文化。民宿概念最早起源于欧美,主要指提供家庭住宿和英式早餐,简称B&B(Bed& Breakfast)、homestay或者 home inn。中国民宿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为了解决旅游景区周边住宿设施不足的问题而发展起来。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繁荣和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素质日益改善和提高,旅游度假休闲产业兴起以及共享经济时代到来,全国各地居民借助互联网等共享平台推销新型旅游住宿产品。2019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门颁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对民宿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即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民宿作为一种新业态,吸引大量资本涌入,受到广泛关注。国外民宿产业经过较长时期发展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形成了行业协会组织、经营关注个性化与人性化、服务注重多样化以及本地化、家庭化等。国外对民宿业主、民宿业主与游客关系、民宿市场、游客等研究颇多,其中业主与游客关系是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也有国外的学者关注民宿的空间布局问题。国内民宿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与民宿相关的名称还有“家庭旅馆”“农家乐”“民居客栈”等名称,主要以家庭经营,规模较小,提供多种特色服务,且与游客有一定程度的交流。国内关于民宿研究逐步增多,主要集中在游客的认同与感知、民宿业主、民宿市场、民宿空间布局以及民宿与乡村空间重构等内容。本文以苏州市为研究对象,以大型专业旅游网站作为数据获取平台,对获取的苏州市民宿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分析苏州市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为未来苏州市合理规划民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苏州市是我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近2500年历史,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全球首个“世界遗产典范城市”,规划建设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2019年接待国内游客人数1.34亿人,入境游客235.12万人,旅游总收入为2751亿元,旅游产品供给日益完善,产业链逐步延伸,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高品质的旅游精品。苏州市借助优异经济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便捷的交通,民宿业也在短时期内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占据了苏州旅游住宿业的重要位置。
本文所研究的民宿是指充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民宿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经营的日常生活方式的小规模住宿设施,主要包括客栈、精品民宿、家庭旅馆以及具备住宿特色的农家乐等。民宿数据均来自去哪儿网站的民宿分类,利用网络爬虫技术从苏州市民宿分类中搜集到相关数据和信息,时间截至2021年3月10日,并剔除其中重复信息以及苏州市各大酒店、城市公寓、青年旅社、宾馆客房等非民宿的多种冗余信息,共获取2677条信息。POI数据来源于高德地图API接口开放平台,数据获取时间为2021年7月。通过高德地图POI分类引导体系,从中挑选出地铁站、公交站、餐饮、购物、休闲服务、风景名胜等POI信息,经过清洗重复项和无关项后,初步提取研究范围内共计129042个兴趣点。研究方法采用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以及缓冲区等方法,主要借助ArcGIS软件实现。
利用ArcGIS软件处理民宿点空间数据,通过空间最邻近分析计算发现R=0.194<1,说明苏州市民宿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状态,计算后的Z=-79.75,=0.00,表明民宿点空间集聚显著。
整理苏州市不同区市核密度平均值(见封三图2)。苏州市民宿以姑苏区、吴中区、常熟市、昆山为主要中心,仅在这四个地区的民宿总数就已经占到了苏州市民宿总量82%以上。苏州市民宿已经形成了以姑苏区为中心的一级组团,姑苏区是苏州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成为苏州市民宿核心集聚区。二级组团以吴中区为核心,地理位置上靠近太湖,自然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民宿业主要以自然观光、古村落为主题。第三组团以昆山市和常熟市为核心,这两个县级市的旅游资源虽不如姑苏区与吴中区,但凭借良好的经济优势和部分独有的旅游资源崛起为新兴的民宿聚集地,为苏州市民宿业的发展拓展了市场和地域范围。
图2 苏州市不同区市民宿点核密度平均值
以3A级景区为中心分别做1km、2km、5km、8km缓冲区分析得到3A级景区1km缓冲区范围内,民宿占比为18.90%;3A级景区1—2km缓冲区范围内,民宿占比27.23%;3A级景区2—5km缓冲区范围内的民宿数量占比为43.71%;3A级景区5—8km缓冲区范围内的占比为6.31%。民宿数量与离3A景区距离呈现“S”型分布规律(见封三图3),74.60%的民宿集中在离3A景区3km范围内。呈现整体呈现出以景区为核心集中分布,依次向外围递减的总体趋势。3A级景区5km范围内民宿占比为89.84%。景区是地区旅游资源集中区域,景区附近来往游客数量众多,旅游住宿业需求大,民宿市场广阔,经营者倾向于选择旅游景区附近作为发展民宿生意的地点。
图3 3A景区周边民宿数量分布累计图
轨道交通与公共交通是满足旅游人群出行的重要基础设施。从苏州市民宿分布与地铁与公交站台关系来看,苏州市公交站台2km、1.5km、1km、0.5km和0.1km范围内民宿的覆盖率分别为99.25%、99.03%、97.24%、69.59%和4.78%(见封三图4)。苏州市地铁站2km、1.5km、1km、0.5km和0.1km范围内民宿的覆盖率分别为48.49%、47.37%、42.32%、28.02%和0.26%。苏州市地铁站1km范围内覆盖了近半成民宿,公交站点500m范围内覆盖近七成民宿。将民宿布局在地铁与公交站台周边能够方便游客借助公共交通完成旅游目的地的全域旅游体验。
图4 苏州市民宿与地铁公交站点缓冲区分析
基于POI数据分析苏州民宿点的购物便捷度、餐饮便捷度、休闲服务便捷度和景区便捷度等指标。购物便捷度采用民宿点周边1km购物商铺数量表征;餐饮便捷度采用民宿点周边1km餐饮商铺数量表征;休闲服务便捷度采用民宿1km内休闲服务商铺数量表征;景区便捷度采用民宿点1km内风景名胜数量表征。本文利用ArcGIS软件中“自然间断点”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保证对相似值进行最恰当地分组,并可使各个类之间的差异最大化。以Ⅰ和Ⅱ等级作为设施便捷,苏州市民宿1km范围内购物商铺便捷、餐饮商铺便捷、风景名胜便捷以及休闲服务商铺便捷数量分别占54.54%、52.75%、90.14%以及67.17%(见表1)。
表1 民宿周边1km设施数量等级分布表
通过对苏州市民宿空间布局分析,本文发现苏州市民宿分布呈现显著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分布呈现以姑苏区为核心的第一组团;以吴中区为核心的第二组团;以及以常熟市和昆山市为核心的第三组团,分布密度由组团中心向外围逐步递减的特征。基于民宿周边1km范围内交通便捷度、商服便捷度以及景区便捷度等指标,苏州市民宿可划分为综合便捷型、双因素便捷型以及单因素便捷型以及一般类型。民宿在共享经济背景下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苏州市民宿空间分布特征及类型,为未来苏州市合理规划民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从而助推苏州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