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尚勤
近来,竟神不知鬼不觉地对“缓冲区”产生了兴趣。什么是缓冲区?那可不是几句话能说清的。
先来个通俗点的例子吧。当我们驾车沿蜿蜒的山路下坡时,常看到路边会分叉延伸出一段断头的上坡路,路上还堆些旧轮胎和沙子,这就是一个缓冲区,其功能是为刹车失灵的车减速。
近来国际社会在乌克兰东部冲突地区设立了军事缓冲区。所谓军事缓冲区,是指在对垒双方间设定的军事缓冲地带,这一地带只允许少量执行巡逻等任务的有限的军事力量进入,而不能给对方造成威胁。要说设立时间最长的军事缓冲区,恐怕要数众所周知的南北朝鲜三八线了,一晃就是几十年。
语境不同,涵义迥异。玩计算机的人说,缓冲区是高速设备与低速设备之间的缓冲装置。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好比装卸车队,内存好比仓库,为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车队”先把货卸在一个平台上,让“仓库”再慢慢进货,这个平台就是缓冲区。
缓冲区概念对建筑文物保护很有益。为保护文化遗产,在其周边划一个区域,要求该区域内须保持原有的历史文化环境。像北京的故宫缓冲区,要求保持传统风貌,不得盖高楼,不得成片拆除胡同和四合院。
缓冲区的概念还被频频引入社会领域。德国人说,相对于男球迷更多关注球星的踢球方式,女球迷则关注比赛的精彩程度和戏剧性,因她们的参与,无形中就构筑了一个足球暴力缓冲区。澳大利亚对一些吸毒者采用的戒毒办法是,供给他们毒品替代品并逐渐减少供应以达到最终戒毒之目的,这似乎比强制戒毒效果要好,可称为戒毒缓冲区。
最具理论色彩的是瑞典社会学家的论述。他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合作涵盖社会、市场和政府三大区域,而且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行动的价值理念。三大区域之外的第四区域是社会合作的缓冲区,缓冲区是由一系列能够贯穿三个区域活动和利益的中间组织构成。
小结一下:其一,缓冲区的概念已被较为广泛应用。其二,引入缓冲区概念确能很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无处不在,因而缓冲区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应具有普遍适用性;同时认为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可以转化,因而可以引申出其三:缓冲区研究应有很大的空间,似可探索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和方法。正所谓:俗观万物皆为异,道察世情总是常。
笔者以为,缓冲区应是一种制度性安排和分析框架,其核心功能是协调价值分歧。研究缓冲区的意义在于发现科学的制度安排和分析方法,以形成自然界、社会、人三者自身及相互间最大限度的和谐。缓冲区的具体结构因自然、社会、人面临的问题不同而各异,因而十分需要把缓冲区抽象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寻求普遍规律。
笔者同时以为,除了上述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理论可以用于指导研究缓冲区外,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和谐、和而不同、道法自然等重要思想,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都十分值得汲取。
笔者诗云:初涉缓冲区,雾重眼迷离。著文觅同道,相约观绝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