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绪鹏 牛健壮
1.西安理工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48;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体育部,陕西西安 710071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印发相关配套文件后,各级政府先后出台相关体育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体育服务业及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2015年底,国务院相继出台了如足球、冰雪运动、水上项目、航空项目和山地户外运动的产业发展规划,共同之处在于体育小镇建设,将城镇化、全域旅游、体育休闲、体育产业和人的发展融合在一起。从国家层面来看,确定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重点。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进一步推进体育特色小镇发建设。
本文通过探究全域旅游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解决就业困难,增加体育特色小镇的居民收入,提高其生活质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所谓的全域旅游,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将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生态环境、公共服务、政策法规等内容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完善和优化,从而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机整合、社会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以旅游业带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模式,创新产业产品,由点及面,构建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常海鹏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刍议》一文中指出: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要适应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张颖,梁浩在《全域旅游发展视角下的天津体育旅游发展》一文中指出:基于“休闲时代”来临,“旅游+体育”成为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的新亮点。马耀峰在《陕西全域旅游空间、格局、供给与动能创新研究》一文中指出: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可以解决共性的产业困难,与此同时,可以促进旅游发展的创新,作为陕西省会城市,西安市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能够作为核心发力点带动周边区域。何春刚在《体育小镇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推进路径》一文中指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需要基础设施投入,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目标性消费群体,并打造出区域品牌。王庆生,张行发在《全域旅游开发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抓住区域旅游发展的重点,进一步提升旅游目的地相关产品的吸引力,积极构建以核心品牌景区为引领,同时相关旅游产品共同促进的良好局面。曹夏清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凤翔县旅游发展探讨》一文中指出:建立线上与线下渠道相结合的信息传播机制。蒋清在《全域旅游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一文中指出:应从区域协调发展角度客观评价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以及运动休闲项目、体育赛事活动、传统体育文化等资源禀赋,防止生态环境破坏、传统文化失色等残局。沈克印在《体育特色小镇: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产业跨界融合的实践探索》一文中指出:建设体育特色小镇,需要提升供给体系的效率。司亮在《我国体育小镇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及实践路径》一文中指出:新形势下,需积极开发体育对健康生活的引领作用。张楠在《西安秦岭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策略研究》一文中指出:体育产业有助于经济转型的升级,可明显促进消费。杨翠兰在《中国特色体育小镇发展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指出:建设特色体育小镇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与普及,特别在一些民族地区,应该将当地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予以展示和推广,以此来满足当地居民的体育需求,同时可以吸引外来游客参与其中,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以体育产业为引领,综合健康、休闲、文化及互联网等元素,形成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和互联网等产业的相互协调,彼此支撑。
体育特色小镇规模相对较小,小镇建设所设计的项目彼此连接成片,体育小镇充分依托自然景观,大都风光秀丽,且文化底蕴深厚,重视可持续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大都具备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融合”,坚持“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充分发挥“产业+文化+旅游”的特殊功能,实施“体育+旅游”双核战略,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体育特色小镇大都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和企业主体的开发运营机制,积极吸纳多元市场主体参与。
体育特色小镇作为体育产业优化升级的新载体,以产业经济为导向,进而推动产业集聚、产业升级,以此推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是体育产业经济体系中新的模块,可充分发挥其“特色”产业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作为体育产业创新的新模式,依托当地人文地理条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体育特色项目,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就总体而言,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的整体布局缺乏合理,体育用品业在体育产业结构中比例高达70%,而体育服务业占比不足30%。通过建设体育特色小镇,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体育服务,凸显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主体地位,以满足消费者更高端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十三五”时期,国家重视足球改革,挖掘体育产业潜力,重视发展冰雪、水上及户外运动,目前全国的足球小镇20余个,冰雪小镇10余个,马拉松小镇10余个,极大满足了消费者的体育需求,体育特色小镇有助于实现体育产业及旅游产的融合,增强体育旅游的体验性,推动体育产业的创新升级。
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旅游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体育旅游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过,就总体而言,我国体育旅游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多不足,随着社会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体育旅游业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发展趋势。
随着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及养老等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的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重视体育和旅游业之间的交叉渗透,充分利用体育产业的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等特征,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体育养生旅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增效,形成新的生产力。
体育旅游产业是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式产业,市场前景广阔,新形势下进一步丰富体育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一是不断创新体育旅游产品。进一步完善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多层次方面发展,充分满足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同时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并从品牌战略角度出发,创新营销模式,充分利用个性化的网络技术,推销和宣传体育旅游产品。
二是加强市场监管,提升服务能力。目前各体育特色小镇大都成立体育旅游执法支队,对旅游交通、购物经营等相关情况实施检查,并对违法违规乱象实施处罚,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市场监管,从而稳定旅游市场秩序,在接下来的监管中还需进一步重视旅游投诉及服务质量提升,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及财产安全,为他们提供一个舒心的旅程。
三是拓宽旅游人才供给渠道。提升体育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需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政策,并加强在职人员的职后培训。
体育特色小镇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以体育旅游产业为发展主体,并积极开展各项业务的融合建设,依据当地区位优势创造出更多综合性体育旅游产业,如以当地原生态旅游资源为基础,以户外运动为特色,配备登山、露营、山地自行车及攀岩等各类娱乐体育项目,并积极推行“体育旅游+”创新型服务产业,将能够满足广大民众内心需求的相关产业和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在一起,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等,这种融合式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当地民众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可以提升当地知名度,从而吸引外地消费者积极参与其中。
建设体育特色小镇必须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作为支撑,同时需要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管理人员与其他部门通力合作,确保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及交通规划等保持一致,结合“多方协调,多方联动”理念,进一步完善体育小镇各种旅游设施建设,具体而言,这需要当地体育局、旅游局和政府机构一定要密切配合,成立综合性的“全域旅游发展组织”,从而为建设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确保相关工作顺利推进。
近年来,营地教育受社会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通过户外运动的体验式学习,有利于青少年探索外面世界,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劳动技能等。各体育特色小镇当地政府可整合体育资源,增加露营等特色项目,并开发营地常见的休闲活动,如健步走等喜闻乐见的项目,进一步提升特色小镇的体验性和舒适性,积极搭建和优化青少年户外知识教育平台,构建项目丰富、特色鲜明的体育教育营地,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其中。
在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借助于新媒体优势,增加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途径,帮助民众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通过科学引导,优化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在教育方式方面应该以政府宏观统筹为指导,并以社会全员参与的方式,切实增强体育旅游消费意识,转变传统的体育旅游消费理念,引导民众理性消费,提升体育旅游消费质量,提高消费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体育消费者的参与度。
体育特色小镇应该以当地区域文化为支撑,结合当地特色的体育项目构建产业综合区,集旅游、产业和景观等要素为一体,进一步提升体育特色小镇生活设施建设,是建设体育特色小镇急需解决的重要工作。第一,构建体育特色小镇周边特色的餐饮区域,并加强食品安全检查;第二,吸引社会资本支持,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干净舒适的旅社、酒店、客栈,并加强监管;第三,交通方面,针对自驾消费者,地方管理者结合不同的消费场所统一规划停车场(位),合理定价,确保出入高效、实惠,针对公交出行消费者,需积极配套外围区域摆渡车或者客运班车,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便捷。
本研究不仅对全域旅游、体育产业、产业融合及体育特色小镇等领域的理论探索,更多的是着眼于全域旅游视角,探讨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而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同时,通过对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拓宽乡镇创新发展的思路,并充分发挥“点、线、面”的辐射作用,吸引社会大众乐享其中,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有效缓解“现代文明病”,借以提升当地民众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时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