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要。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不断日积月累,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我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而且涉及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启迪学生心灵,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实现跨学科的教学,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小学生 数学核心素养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2.04.014
我國优秀的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内容,能够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提供重要的依据。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通过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实践提供重要的帮助,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阶段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也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挖掘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满足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
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当前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要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之外,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深厚的人文底蕴,其内容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知识的结合非常重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
2.符合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需要
在小学阶段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我国古代人民对数学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正向引导,才能够让学生从小树立优秀的传统文化意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对国家文化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1.运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抽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育不够成熟,缺少逻辑性,而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积极将抽象的数学思维转变为学生能够接受的具象思维。生活常识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快速掌握,通过不断学习来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水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中的教学资源进行归类筛选,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数一数这节课时,教师就可以将古诗词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让学生对数字形成正确的认识。古诗词中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首诗从数字1~10均有,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形式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画面和音乐,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正确认知与感受。在古诗词的情境中了解1~10的正确表达方式,通过创造不同的教学场景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比如,讲解5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内容,让学生详细计算全诗共有多少字。学生回答这首诗每行有5个字,一共有4行,可以通过5的乘法口诀计算得出这首诗一共有20个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同样也能够使数学知识与古诗词真正地紧密结合,增强对学生的教学效果。根据乘法口诀,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选取七言绝句,让学生计算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与传统的古诗词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2.借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
数学逻辑思维的养成十分关键,对学生的未来成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主动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逻辑意识。由于数学中的逻辑比较抽象,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相关知识时比较困难。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按照网状结构排列的,通过一根主干延伸出不同的枝干,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导致学生学会新知识,忘掉旧知识,最终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良好提升。教师需要通过传统文化典故让学生能够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机衔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如果死记硬背,学生不理解具体的运算过程,就无法进行有效应用。教师可以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神话故事,将神话人物形象与数学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对数学乘法口诀产生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可以将孙悟空作为切入点。孙悟空在炼丹炉中待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了火眼金睛,能够识破敌人的一切变化,不管他三七二十一,一切妖怪都逃不过孙悟空的法眼。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接触到七七四十九和三七二十一这两句乘法口诀。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数学知识的融合,能够进一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整体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记忆混乱的情况。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三个9相加,根据最终的结果对乘法口诀进行记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情况,而且也能够使学生正确的区别数学加法和乘法的关系,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熟练地应用乘法口诀。
3.使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运算能力
小学阶段的运算非常重要,只有掌握正确的运算规律和运算技巧,才能够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但是很多的数学计算需要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这种枯燥机械式的训练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可以将民间的传统游戏融入数学课堂,通过游戏化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把握能力。教师在讲解口算知识时可以让学生面对面地排列坐好,通过有节奏地击掌,一边进行快问快答,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同学回答正确的题目最多,教师就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在游戏化的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增强教学体验。小学生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必须贯穿各个教育环节,培养数学文化素养需要将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理解等联系在一起。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涉及数学文化教育。第一,从课前准备的角度出发。新版本的教材中有很多数学和文化方面的材料,有些可以作为学生的作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数学知识,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初步的了解,并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文化。传统文化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是扩展学生对数学和文化的认识。教师也可事先向学生分发准备好的资料,利用网络、报纸、期刊等查找资料,改进学习计划,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学习过程,并受到文化影响。其次,渗透课堂。数学教学包含较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相应的发散思维内容,对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在进行《多边形面积》章节学习时,教师可以提到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他在当时就已经研究解决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并将其中原理记录成书,促进了古代数学的发展。还有,教师在进行圆周率的讲解时,势必要提到古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在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得到数据3.14后,祖冲之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圆周率的精确度提高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个记录一直维持了上千年,直到15世纪末才由阿拉伯数学家打破,计算出了更加精确的圆周率。
4.使用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
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建模思维,对学生的未来的成长非常重要。在数学建模中通过加法和乘法的运算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高层次的认知,而乘法是现实模型的等量聚集,所以通过应用学生熟知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数学建模,能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讲解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朗读三字经的内容并计算三字经的字数。随着学生的计算内容逐渐增多,计算难度也就越大,计算越来越复杂,学生很容易出错,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正确掌握乘法的模型认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数学模型的构建,能帮助学生解决书本中比较难懂的定义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到模型构建与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思考运用怎样的方式能将两者更好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重点,要定期总结和反思教学内容,更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解完相关知识的时候,在最后几分钟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回顾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加深学生的记忆。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不能只寻找生活中一些轴对称的相关图形,也要分析出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特点,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的应用,轴对称图形为什么被设计出来,这都需要教师在讲解“轴对称”相关知识的时候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利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进行具体运用。
5.引用传统文化培養学生的直观想象力
想象力可以帮助学生对事物的形态变化进行全面了解,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空间思维的重要性。在讲解认识平面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七巧板作为道具,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播放七巧板的相关历史故事,作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玩具,七巧板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在18世纪流传到了国外,也被称为东方魔方。七巧板的形状包括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等图形,尽管数量固定,但却能够变换出不同的图案。通过七巧板能够展现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平面图形讲解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各种不同的图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
在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分析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通过数学分析可以让学生在复杂的线索中快速提取关键信息和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教学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够使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思维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可以恰如其分地被用在教学中,比如我们中华民族共同使用的二十四节气。在巩固9的乘法口诀时,笔者说:“同学们,冬至快到了,我们将迎来冬天最冷的日子——数九寒冬。中国有二十四节气,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每九天为一九,中国人编成了一首《数九歌》。”课件出示后,课堂上的气氛立刻热烈起来,孩子们不约而同大声朗读甚至背诵出《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通过古老的中国谚语,向学生提问:(1)一九有多少天?列式:1×9=9(天)口诀:一九得九(2)二九结束时经过了多少天?2×9=18(天)口诀:二九十八(3)九九加一九是多少天?9×9+9=90(天)。口诀:九九八十一由低年级学生熟悉的节气歌引入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学乐学,对熟悉掌握9的乘法口诀起到了助推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有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通过在小学阶段将传统文化知识与数学知识紧密结合,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使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思想文化观念,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同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鼓励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段莹、李娜《数学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以“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教学为例》,《中学数学》2018年第24期。
[2] 郑卫琴《提升小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年第5期。
[3] 魏彤《基于提升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年第46期。
[4] 淦克云《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文渊(小学版)》2019年第9期。
[5] 邱李长《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融入初探》,《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0期。
(刘晓红,1972年生,汉族,山东乳山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