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蓝蓝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劳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关注,许多教师、家长积极参与劳动教育改革,并在过去的尝试和实践中取得了诸多成绩。但当前的小学劳动课程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方面继续创新,以此推进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小学劳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本文介绍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劳动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策略,希望能够为一线教育者提供更多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養;小学劳动;教学改革;优化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来看,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更多的考验、更高的要求,教育机构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力求促进小学生全面进步、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劳动教育、德育教育、美育教育等受到了更多重视,其需要教师立足本职工作推陈出新,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推广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培养其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
一、增加课时量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增加课时量,学校方面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尽可能为劳动课程留足时间,给予教师更多发挥空间。基于此,小学学校应当高度关注劳动教育,并保障每周1课时基本量,让教师系统安排劳动教育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课程。当然,学校方面还需要适配教师资源,尽可能任用较为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让相应课时的应用价值充分突显。
例如,在教学“整理与收纳”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其分为两个课时,分别就理论与实践进行教学,尽可能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认识到收纳和整理的重要性,让其掌握整理与收纳的小技巧、小方法。而实践活动中,小学生也能够就初步掌握的整理与收纳方法进行练习,进而能够逐步养成收纳和整理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也能够自然提升,进而能够适应不断增加的劳动课时量和不断上升的劳动实践难度。
二、注重实践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劳动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实践教学,只有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具体细节,才能够达到锻炼和提高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教育目标。基于此,小学劳动教育内容需要包含实践操作,还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动手实操的机会,而教师也应当做好示范和手把手教学,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操作细节。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技能比赛等,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与劳动素质。
例如,在教学“传统工艺制作”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向大家展示穿针、缝针的细节,并讲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步骤和事项。接着,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教学,缝制直线、转弯等,并引导学生自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熟练掌握手缝工艺品的缝制过程。最重要的是,教师需要监督和管理每一位学生的操作过程,一方面便于点拨和指导学生的具体操作,另一方面保障学生使用针线的安全性。
三、家校合作育人
劳动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校方面有必要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庭教育的有效展开“曲线救国”,一方面让家庭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让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耕耘与收获。从家庭教育层面分析,家长可以通过家务劳动给予学生锻炼空间,当孩子们做得好时可以及时鼓励,当孩子们做得不好时可以分析原因并与其交流,明确学生在家务劳动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督促和引导其更好地完成劳动。
例如,家务劳动除了扫地、拖地等,还有整理与收纳劳动,小学生可以利用家庭环境较为实用的物品进行旧物改造、变废为宝等。教师与家长也可以教授“储物罐制作”“相框制作”“垃圾分类”“垃圾桶制作”等方面的内容,改变单一的劳动教育形式,让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和实施方法增强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让学生能够快乐劳动、积极劳动。此外,教师还应当与家长积极联系,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教学机制,围绕小学劳动教育进行深度合作,让每一位家长、学生都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劳动教育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劳动课程改革也急需推进。首先,学校、家长等教育角色都应当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通过增加劳动课时、实践活动等方式渗透劳动教育。其次,学校方面应当积极联系家长,利用家庭劳动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劳动技能,当然还可以邀请家长进校园参加劳动教育讲座、劳动教育交流会等等,以此来拓展劳动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最后,家校合作育人还应当形线上线下联动机制,多角度、全方位地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利华,杨慧,邓瑜.小学“无土栽培”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途径——以重庆科学城树人思贤小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05):37-40.
[2]李剑,陈章建,钟文,王丽雅.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德阳市东电外国语小学“我爱劳动”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32):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