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满
摘要: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将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结合产生的现代教育手段,已经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教师可以优化学生们的教学环境,给予他们丰富的体验感,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就小学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进行分析,从而为一线数学教师提供些许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对策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之一,凭借其抽象化、复杂化的特点,导致学生们存在着很大的学习难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師可以将抽象化的问题利用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让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对学生们的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数学融合信息技术的具体对策。
一、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融入信息化教学理念
想要将信息技术深层次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便是从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唱着自己的独角戏,并没有从学生的视角来考虑问题。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采取以生为本的理念。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当然,教师不能够将信息化教学占据一整节课堂,时间一长,同样会增加学生们的反感,而是要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知识点,采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很多教师没有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内涵,进而导致教师变成了电影院,授课内容成为影片。
二、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国家近几年对于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显著增加,很多的小学教室都陆续安装了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视频投放器等资源,甚至部分学校还实现了互联网的全覆盖,可以说网络化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很多教师对于互联网的掌握程度有待提升。在面对大量的信息化设备时,并不能够运用自如,有时候还需要借助语言描述+黑板粉笔的形式,尤其是在画图、作图的时候,还局限在手工制作上,让教学效率难以提升。想要保证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设备,尤其是在几何画板、微课资源等方面的应用流畅度,学校需要定期给教师们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学校可以邀请在教育信息化领域较为专业的学者、专家入校给教师们进行培训,也可以引导教师们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信息化教学的方式。不过,教师们想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能力不能够操之过急,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方式来逐步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
三、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们创设情境,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将学生们放在情境之中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可以给予他们较强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问题创设等方面均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借助多彩的图像、视频、图片以及声音来刺激学生们的感官,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进而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认识小数”这一小节的内容时,教师借助互联网技术为学生们播放了一个视频。在视频汇总,三名同学正在教室里测量桌椅的长宽高。在测量的过程,一个学生提出疑问,课桌的长度为4分米,高度为5分米,这个数字除了可以表示成为分数以外,还可以怎样用“米”来表示。教师借助了这个比较常见的场景来为学生们创设了问题情境,让他们的思维充满了活力。
四、运用信息技术来讲解空间体知识
空间体是小学数学中比较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它涉及到不同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知识。这些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尤其是在计算表面积的时候,学生们难以想象某个空间体的展开图,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效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不同空间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教师便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给学生们进行动画演示,解疑破难。
以“圆柱体的体积”为例,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掌握圆柱体体积的推导公式,便可以借助flash动画演示的方法,将圆柱体平均分割成为相等的两个部分,然后继续均等切割,总共切割成为16份,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拼接好,发现切割之后在拼接的图形类似于一个不完全的长方体。紧接着,动画演示继续将援助地面均分,且份数更多,如32份,64份,然后再拼接。结果发现拼成之后的内容越来越无限接近长方体。此时,教师让学生们将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对应圆柱体的各个元素,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有效解决了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的问题。
五、结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借助信息技术能够显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丰富教学资源、拓宽教学形式等方面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渗透到教学的各个阶段,努力向着现代化教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叶爱国.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实践探析[J].中小学电教:综合,2021(11):2.
[2]陈茵.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2019(17):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