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索

2022-04-27 21:24:44上官伟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上官伟玲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学生开展后续高阶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学生思维模式的发展以及自身学科素养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如今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传统的“知识本位”教学理念转变为“学生本位”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积极结合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的教学需求,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104-03

小学数学是一门理论逻辑性强、知识结构密度大的基础学科,对小学生有着更高的综合学习逻辑能力要求。小学生不仅要掌握以小学数学为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形成自己的整体数学逻辑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空间思维、想象力和灵活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当然,教师也要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继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提高教学技术水平,不断深化小学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

在我国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有了更高的重视,教师也应意识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总体而言,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如多元表达、思维方式量化、自我体验反思、数字敏感、符号应用意识、计算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分析能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从本质上而言,核心素养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养,其充分展现出学生的知识技能与情感观念水平,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与体会。与此同时,核心素养具备稳定性与开放性等优势,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将核心素养积极渗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首先,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取真实的体会,从而确保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其次,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新时期教育形势下,为了有效应对不稳定的教育环境,教育部门不仅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同时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也提出了一定要求;最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管理自我。当下社会中,学生的角色并非只有一种,而是需要在众多角色中不断转换,同时确立自身需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从而做好自我管理工作[1]。

三、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

思维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中一项重要组成内容,逻辑推理是引导学生自主建立知识点的框架、分析知识联系的必要基础。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已成为非常系统化的逻辑知识体系,其中的基本定理、公式均是我国数学教育专家们不断探索数理研究的重要成果,在他们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即蕴含着一定的思维过程。相较于其他阶段的学习,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虽然简单,但依然离不开数学推理与逻辑判断。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并让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使其能够借助具体观察、思考以及逻辑验证等数学方法,充分参与到数学定理与判断公式的逻辑推导中,并使其能够将自己的数学观点充分正确地阐述出来,进而获得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极大提升。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圆柱体的侧面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课前搜集的圆柱体包装盒,然后提出问题:“将圆柱体包装盒剪开,会得到什么图形?”学生经过认真观察与思考之后,提出了不同的猜想,即正方形、長方形等。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让其亲自动手验证。学生通过相互自主实践探究学习可知,倘若随便把它剪一刀,得到的结果就是平行的四边形;倘若沿着圆柱体的高来剪,得到的结果就是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于是学生在相互自主研究与小组讨论后很快发现,倘若剪在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与其高相等,那么它被剪开的侧面即为正方形。那么如何正确计算圆柱体的高和侧面积呢?通过结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学生小组讨论后的结果,学生很快便发现能通过推导计算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该公式简写为:底面周长×高。通过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学习,教师并未直接将计算理论知识与基础计算逻辑原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步步引导,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计算知识,使学生的逻辑推理运算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开展主题探究性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算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关键性能力,对学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通过教学组织并积极开展课堂探究性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实际问题、表达概念说理与巩固知识发展等三个过程中主动实现数学运算知识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学习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中关于“小数加法与减法”两个相关数学知识重点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数学式,然后可以组织学生围绕“小数加减法”这一主题开展探究性活动。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一方面对每个整数式的加减法公式进行有机整合;另一方面对人民币中元、角、分开展探究。教师也可以选择让每个学生通过自主自由选择学习探究教学思路,并为其合理分配学习探究小组,让每个学生以探究小组为学习单位自主开展教学实践探究活动。当各小组探究活动结束之后,要立即将探究成果汇报给教师,再由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在争强好胜心理的驱动下积极按照教师提供的学习思路展开思考与探究,进而获得推理能力与运算能力的显著提升。

3.开展交换游戏,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

交换类趣味数学课堂游戏本身也拥有一定的隨机性,学生能够在交换游戏中体验不同的角色内容,学到较多的数学知识。在构建趣味数学课堂的过程中,利用交换类的数学游戏,能够让学生体验随机的角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数学知识。交换游戏具有的随机性与不确定性激发学生整个阶段的各种学习活动兴趣,同时也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各种知识相互交换的需求。在这种知识相互交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堂学习,对于本堂课程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和自主权利。因此,教师在构建趣味化的数学课堂时,可以利用多样化的物品,例如铅笔、橡皮擦、书本等,展开交换游戏。在交换游戏中,教师也应将其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内容以及相关的数学思维,向学生讲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环境中,了解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综合素养。

4.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把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与学生的数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传统计算机教学设备的多媒体教学特性。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的教学动画和优美的古典音乐会自动引入,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随着一些直观数学图片的广泛应用,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直观体验会更好,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提高。在制作教学视频时,教师应梳理总结以往零散的知识,通过简单的教学方式,把知识重点进行有效传授,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本节数学课的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自身的数学思维模式,并将数学思维贯穿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在之后的学习中,如果再遇到相关的数学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一来,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以及思维理念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5.采取有趣的教学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表达

所谓学生数学拓展思维,指的就是在学生面对实际数学问题时,能通过运用不同的数学思维表达方式来快速解决实际问题,懂得用辩证思维来认识数学问题,这也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举个例子,在我们学习四年级“鸡兔同笼”的数学内容时,很多学生感到无法理解。为此,教师需运用有趣的教学法。让其中几位学生组成小鸡队和小兔队,并且给他们戴上小鸡和小兔的头饰。其中小鸡的脚有2只,小兔的脚有4只,所有的鸡和兔都聚集在一起,其他学生只能看见它们的脚。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小鸡和小兔的数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

6.利用错题资源,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

当学生出现同样的错题时,往往感到羞愧或不好意思,此时数学教师需要用积极且正面的教学态度,鼓励每个学生勇敢地面对此类错误,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此类错误,说明学生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作出解决此类错误的坚定决心,再通过数学教师的不断引导,该学生会对错误问题具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当再次遇到此类错误问题时,学生往往能够顺利地做到避免此类错误再次发生,同时将此类问题成功得到解答。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小数加减法》时,可能会发现有部分学生把数学符号看错,导致计算出的数据要么过大要么过小。任课教师通过引导班级学生,在不提及学生真实姓名的情况下,将出错问题作为班级重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探究方式,将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小组成员进行积极探究,对其中出现错误的地方,进行反复巩固。在课堂探究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充分的探究和思考,根据学生出错的问题,制定出完善的教学计划。而后,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复习自己出错的题型,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

7.注重学生差异,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模式、学习思维以及之前接受教学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灵活、生动的数学课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独立地吸收相关的教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探索相关数学知识,使学生形成数学学习兴趣,这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探究环境。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选择将不同的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针对每一个教学任务,分配到小组中,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但在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每一个教学任务都切实地分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一来,学生能够不断地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不断地深化自身数学体系,同时,还能在较大程度上增强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四、结语

由于数学课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等都具有较为抽象的数学特点,因而给全体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带来一定的传统逻辑数学理解难度和教学难度。因此,要求教师首先就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不同认识角度,深入探究了解其中的教学探究思路,再通过引导学生,帮助学生一步步展开具体相应的自主探究活动。这个自主探究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要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先逐步建立起对数学课程基础知识点的认知,再逐渐展开基本知识理解和自主思考探究,进而逐步推进教学探究进度,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探究质量和课堂学习工作效率。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特别注意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思考、参与探究教学的时间,并特别注意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合作活动,参与自主探究,推导并最终得出探究结论,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点以及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冯春丽.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好日子, 2021(3):1.

[2]郭碧芸.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读与写:上旬,2021(10):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8:08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6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4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