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辰华 王莉
【摘要】基于“双线融合”的情境族教学策略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的,以初中物理教学为载体探索出的教学策略。本文以《运动的描述》为例,根据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依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阐述了基于“双线融合”的情境族的四个教学策略,即整合现象情境族,激发学生思考,聚焦学习主题;设计问题情境族,组织学习活动,建构知识网络;创新应用情境族,回归物理本质,实现学以致用;精选检测情境族,落实学习目标,提升学科素养。此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平台,帮助学生构建了网络化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情境族 双线融合 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互联网+教育”和劳动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初中物理情境教学‘双线融合’策略研究”(编号:HLW-20247)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2)02-0013-03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国际社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在提倡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今天,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但是在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讲授的情况,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等问题。这种方式不但不符合当代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也不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上述“教”不能适应“学”的问题,其采用的具体教学操作流程如下:课前,学生通过线上的方式了解学习目标,梳理学习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通过网络提交给教师,为之后的线下课堂教学埋设学习需求;课中,通过教师导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学习小组间的互动互助,探索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课后,帮助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弥补不足,从而提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行动方案。通过“线上、线下”两个过程的穿插配合,促使学生积极质疑,不断思考,使其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采用以“情境族”为载体的“整合情境,自主建构”课堂教学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已被广大物理教师所认知,在进行了大量有关情境教学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后,已构建出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创造性地将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为一体。
二、“情境族”及“雙线融合”的内涵
1.“情境族”
情境一般是指“情况、境地”,是一个人在进行某种行动时所处的特殊背景,是一种主体在客体中的活动状态。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实在、仿真的情形,引导学生经历主动学习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真实性、开放性、深刻性、持久性”等特点。情境族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建构主义、情境教学法等相关理论,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等,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具有逻辑联系的综合化情境。通过精选具有共同物理特征的、生动形象的、与生活相关的、具有平行、递进、包容甚至冲突关系的多个物理场景,通过综合化、系列化的整合而形成的物理情境的集合,称之为“情境族”。
2.“双线融合”
“双线融合”,即线上线下相融合,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线上+线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是通过各种社交或教学软件进行的网络教学活动。“线下”教学是指传统的以面对面形式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它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应用“双线融合”的教学模式,就是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都充分发挥“线上+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线上及时发布公告、资源和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线下进行作业共性问题的分析等。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价值就是重构传统课堂教学、拓展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双线融合”的情境族教学策略
初中物理基于“双线融合”的情境族教学策略,是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整合重组情境族而形成的关于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的策略。在《运动的描述》一课中的实践应用如下:
1.整合现象情境族,激发学生思考,聚焦学习主题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提供者,需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对情境族的教学内容进行重制和优化,将知识尽可能地细化和精简,并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受益者和参与者,需要明确自身的知识基础和自学能力,自主筛选和获取所需的线上课程内容,并利用线上学习平台提供的知识资源库,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合作的方式,建立符合学生认知特点、体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基本的,也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运动形式,“车开动了”“老师走下讲台”“云在飘”等都是用生活中的语言来描述运动,想要将其转化为科学的表述,就要引导学生经历对比、分析、归纳的过程。因此,需要设置现象类情境族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此环节的情境族共整合了八幅动态图片,分别是:①高楼;②行驶中的汽车;③乘坐扶梯的人;④划龙舟;⑤桌面上的花瓶;⑥举杠铃;⑦火箭升空;⑧正在工作的联合收割机。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物体的运动状态,对图片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从而发现运动物体的共同特征,引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现象类情境族可以有效唤醒学生的日常经验,从而建立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通过整合有代表性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聚焦学习主题,快速进入到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之中。在整合现象情境族的过程中,要注意情境的设计应具有趣味性、开放性和延续性,这样才有利于形成贯穿整节课的资源线索。
作为本节课第一个情境族,其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双线融合”的过程,即首先由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图片素材,经过组内初步分类整理后,通过网络上传给教师,再由教师进行整合,最终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供全体学生分析使用。这种“线下预习,线上提交”的方式使学生实际参与到备课过程中,可以增加课堂学习的参与度。
2.设计问题情境族,组织学习活动,建构知识网络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原理,在处理涵盖知识点较多的学习内容时,教师要找准知识的“增长点”,才能使课堂更加高效。本节与参照物相关的知识点多而分散,找准其增长点,通过设计有悬念、有铺垫的系列问题,让学生经历同化和顺应的思维碰撞,在体验感悟、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善认知结构。在“情境族”的创设中,通过设计符合学情、主题明确的问题,将问题组成层层递进的“问题串”,刺激学生的情感和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参照物的教学过程借助学生实验,在用多个参照物描述同一个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设计问题串,巧妙组成情境族。学生在活动中拉动课本,分别以课本和课桌作为参照物,描述放置在课本上的笔袋的运动情况。在此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经历了以下过程:①形成结论: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研究对象的描述结果不同。②验证结论:还能选择其他物体来描述笔袋的运动吗?结果如何?③更正结论:不同的参照物对同一个研究对象的描述结果一般不同。④深化结论:为什么没有学生选笔袋作为参照物呢?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除研究对象以外,任何物体都能选作参照物,同时注意到参照物不同,描述结果的繁杂程度也不同,所以要选合适的参照物(一般选地面)。⑤应用结论:根据上述分析,你能总结出判断物体运动情况的方法吗?通过再次分析现象情境族,巩固参照物的概念,并将机械运动的概念最终完善为物体空间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是开放的,先由学生凭直觉选择出各种各样的参照物,再结合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串,组建出一个问题串情境族。通过问题串情境族将较为零散的知识点组成一条逻辑链,使学生的认知由直觉变理性,由模糊变清晰。问题串的设计不仅要符合一定的逻辑关系,更重要的是所提的问题都应以同一个情境族为分析的基础,即情境与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情境族是由学生参与建立的,所以教师借助该情境族进行讲解时,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感悟,被学生理解接受。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情境族具有随机性,因此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为学生课下交流合作提供很好的素材,体现了“双线融合”教学模式中互为延伸,相生相长的特点。
3.创新应用情境族,回归物理本质,实现学以致用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学以致用是使学生认知升华的重要环节。整合应用类型的情境族可帮助学生从实际应用的角度理清知识结构,提炼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实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因此,针对相对性这部分内容,可以设计系列化的应用情境,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前沿,开拓学生视野,培养社会责任感。
【应用情境1】诊断评估,抽象本质
针对学生常出现“参照物相对于研究对象”的错误表述情况,利用本节的现象类情境族,引导学生分析将研究对象和参照物互换后,描述结果是否不变,如花瓶与桌子互换、升空的火箭与地面互换等。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发现,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互换后结果不变;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互换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了。利用这一结论,不但为解释教材中的“错车”现象提供了依据,还为后续学习相对性的应用做了铺垫。
【应用情境2】综合拓展,迁移创新
应用情境族是由学生在课前通过上网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后,进行上传,再由教师整合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对联合收割机、风洞实验、电影拍摄、残运会带跑、无限泳池、特技飞行表演等实际应用的分析,了解相对性原理的应用价值,并积极主动地寻找和思考相关的生活实例,充分体现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理念。
4.精选检测情境族,落实学习目标,提升学科素养
设计与时代发展紧密联系的检测情境族,在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学生新的、持续的思考,达到延伸课堂的效果。此环节共设计三道达标检测题:①考查机械运动与自然界中其他类型的运动形式的区分;②以国产翼龙无人机赶赴河南抢险救援为背景,考查用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渗透思政教育;③播放新闻视频“天和机械臂”,综合考查运动相对性的知识,培养学生提取题干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检测类型的情境族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进行反思,结合双线融合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新的问题并在组内进行讨论,组内讨论后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则以线上的方式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课程资源投放、答疑指导、监督考核等环节实现既定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汇总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所取得的成效及产生的问题,在未来教育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和完善整体的教学计划,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雙线融合”的情境族教学策略,在线上高效整合学习内容和资源,在线下以系列“情境族”为学习线索,通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串,为学生搭建起探究物理现象及规律的桥梁。整个教学经历了情境导入、问题贯穿、活动调控、思维开放、完善认知、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线上教学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既激发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新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教育视阈,激活了教师的教育信心和创新意识。广大教师从模仿照搬到积极实践,最后到经验积累和自身反思,教学信息化水平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大幅提升。
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推进,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培养了学生认识自然现象、科学抽象事物本质的能力。学生在拓宽知识视野的同时,感受到科技带给人类的贡献与震撼,热爱科技、振兴祖国的情感油然而生,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周辰华.基于情境族的《压强》专题复习教学探讨[J].课程教育与研究,2021(27):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