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霞
【摘要】本文论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渗透小课题研究的策略,提出教师应正视小课题的助学作用,做好严密组织,从小课题研究的方向选择、小课题研究的方法应用、小课题操作的活动组织、小课题评价方式的创新等方面做出主观努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
【关键词】高中政治 小课题研究 主体教育 教学追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02-0056-03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就是要以发展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的。20世纪80年代初,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发教育学界持续多年的、系统深入的讨论,并最终确立了“学生是教育主体”的主体教育思想。
近年来,主体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实,已经成为高中各学科教学的核心追求。在进行高中政治学科教学设计时,教师有意识地渗透主体教育思想,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不仅能够为学科教学注入强劲动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形成新的教学生长点。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在落实主体教育措施时存在“打折扣”的现象:备课设计中“有”,教学实践中“无”;教学反思中“有”,教学过程中“无”,致使主体教育沦为一种“噱头”,没能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有的落实,导致对学科教學形成制约,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伤害。
高中学生思想比较成熟,对主体性学习有着很高的要求。如何创造一种科学的学习模式,让学生有更多发言权、参与权、评价权,从而让主体教育的理念全面、深入地落实到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小课题研究的出现,给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带来了更多启示。
一、主体教育理念难落实的原因
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是最基本的制约因素,学生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因此,新课程改革将主体教育纳入其中,教师要做好身份转型,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向课堂教学的服务者转变。在教学实践中,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制约,很多教师没有或是没能完全做到身份转型,导致主体教育理念无法落实,主体教育和主体教学沦为一句口号。
学生是学习主体,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部分教师承认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却出现执行偏离的现象,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惯性思维根深蒂固,教师不能一下转变造成的。而教育考评制度暂时难以从根本上进行改革,所以这种现象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由于涉及高考成绩,涉及学校、家长、社会等诸多方面,在使命、责任、成绩等多种压力下,部分教师在施教时不敢放开手脚进行改革。其实,主体教育和主体教学不仅不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品质的掣肘,而且还应该是最大最有力的推手,只是这些教师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在开展教学时还存在一些操作误区,才会担心教学出现不理想的效果。
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对教师原来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意识会形成一定冲击,教师需要做出更多改变。如果教师不能改变意识,那么无论何种新模式、新教育理念都难以落实。教师执教意识不改变,利用形式进行限制是没有用的,如对教学模式进行硬性规定,让教师课堂讲授时长不得超出多少分钟之类,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小课题研究的组织,体现着生本的原始诉求
主体教育是经过科学论证、在新课改过程中被极力倡导的,教师应正面接纳,并通过实践加以验证,帮助学生在不断创新探索中成长。
小课题研究是从教学课题研究演绎而来,之所以冠以“小”字,是针对课题研究规模而定义的。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布置学习问题和任务并让学生认真思考、着手研究后,学生深入阅读教学相关内容,组成小型团队集体讨论相关问题,小课题研究模式自然形成,小课题效应自然产生,这是学生主动学习诉求的集中反映。
教师是教与学达成和谐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师主导了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内容,学生的弱势地位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对学生自发组成的小课题研究诉求,教师应积极给予回应,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需要先筛选研究方向,做好课题立项。因此,教师要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找准小课题立项角度,及时做出合理安排,设定一些研究任务,为学生顺利进入课题研究创造条件。首先,教师要科学梳理教材内容,找到适合的切入点来设计小课题任务。其次,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能力和意识都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做好必要的学情调查,针对学生的学力基础布置课题任务,以便顺利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推出小课题研究任务,能够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契机,起到良好的助学作用。小课题研究内容比较集中,要求相对简单,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直接。如教学《文化与社会》时,教师可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设计小课题研究任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文化现象丰富多彩。请你深入到生活之中,对身边的文化现象进行观察,搜集一些文化案例,利用图片和文字等不同形式进行呈现,重点介绍一两种文化现象,突出文化的多元性。”学生对小课题研究内容比较熟悉,能够主动做出响应,加入热议行列,并自发形成研究团队,做好小课题研究程序规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课堂,与学生一起广泛交流,对学生的课堂研究内容做出梳理,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提示。学生有的选择校园文化为研究对象,有的选择饮食文化,还有的选择社区文化……教师可对学生选择的内容做出评估,从不同角度给出研究提示,帮助学生成立研究团队,设计研究方案,让学生自然进入研究环节,让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顺利展开。
通过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创造性学习机会,而学生集合集体力量展开调查、分析、总结性学习,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将更为深刻。此外,小课题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习,它需要团队支持,更需要教材、生活、社会的融入,其研究性学习带有实践性、开放性,训练价值更高。
三、小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进行课题任务设计时,要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学生的学力基础和思维认知能力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在设计课题任务时,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调研做出准确判断,及时吸纳学生的意见,从而全面提升小课题研究的质量。
学生参与小课题任务设计和研究,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应对。
第一,小课题任务设计要吸纳学生意见,或者教师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研究任务,让学生自由选择,以进一步凸显学生的学習主体地位。小课题研究任务比较单一,教师在设计具体任务时,要注意凸显梯度性,让不同群体的学生有不同的选择,而这本身就是主体教育的精神体现。
第二,小课题需要团队支持。让学生自行组建研究团队,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学生对团队有一定的依赖性,关系和睦的学生组建的研究学习团队,其凝聚力更高,有利于学习团队开展小课题研究。
第三,小课题研究要有明确分工,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要求,确保小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小课题是小团队的共同学习任务,其责任划分要明确,同时教师也要适时做出指导,确保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第四,小课题研究进行成果验收时,教师要给出权威性评价,同时组织学生开展互动评价,对小课题研究成果做推介宣传,让学生主动建立课题研究的意识。
政治学科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设计小课题研究任务时,要广泛征询学生的意见,这样可以提升课题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如教学《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民族节日,并根据学生的选择布置小课题研究任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请你自行选择熟悉的民族节日展开文化调研,对节日民俗内容、特点、分布、影响等进行深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你们可以成立研究小团队,借助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制作出微课视频,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将民族节日文化做重点展示。”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课题研究任务展开具体行动,先成立研究小团队,然后集体选择适合的研究内容,讨论研究方案,做好研究分工。在教师的协助下,小课题研究学习活动顺利开展。
以上案例中,在小课题设计过程,教师充分吸纳学生的参与意见,确定小课题研究内容,学生积极给出回应,进一步体现了主体教学的原则和要求。
四、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的协助作用
学生进入课题研究环节后,教师要做多重跟进,确保学生的学习效率。小课题任务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或是问题、或是任务、或是调查、或是讨论,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需要做出合理设定,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也要及时跟进指导,确保小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学生是小课题研究的主体,教师要做好研究服务,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各种帮助。
第一,教师要协助做好研究分工。小课题任务带有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学生团队在任务责任划分时会出现一些争议,教师需要及时介入,帮助学生确立责任意识,确保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第二,小课题研究需要一些技术方法支持,如调查数据处理、观察角度选择、研究结论归纳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予以指导。第三,小课题在进行成果验收和效果评价时,教师需要做出合理安排。小课题研究结束时,需要有研究成果的呈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研究效果进行验收,对小课题进行结题处理,都需要教师的协助。
学生对小课题研究充满热情,教师要做出合理组织,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教学《文化创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推出崭新的课题研究方向: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学习行动,迅速确立小课题研究内容,教师与学生进行广泛互动,设计出具体可行的研究目标,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学习。在执行阶段,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进程进行监控,及时给予学习指导和帮助,特别是信息材料的支持,让学生顺利完成小课题研究任务。最后,教师对各个小组汇报材料进行梳理,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评估和验收,推选出一些先进典型,肯定学生的创新探索。
一个小课题研究任务,将学科学习串联起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这无疑是最有价值的教学设计。以上案例中,学生主持小课题研究工作,教师发挥协助作用,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从而能够将学科学习推向深入。
五、小课题研究的延伸设计
小课题研究是主体学习的典型体现,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时,需要有延伸设计和拓展。教师在进行小课题研究内容选择时,就应该预设好相应的延伸设计,结合生活条件开展研究操作,借助实践推出更多课题研究任务,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小课题虽“小”,助学作用一点也不小,教师对小课题研究模式进行创新探索,充分放权给学生,让学生结合生活认知展开学科研究,不仅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研学机会,还能够对学科思维形成冲击,为课堂教学注入强劲动力,为学科教学创造更多发展条件。
针对学生学习实际推出小课题研究任务,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立高质量的学科认知。如教学《走进文化生活》相关内容时,教师设定的小课题研究任务是:“文化市场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文化的影响更大,请大家针对这个现实开展社会调查,通过案例解析开展研究性学习,找到抵御落后文化影响的方法和出路。”推出课题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小课题研究小组,自行做好研究分工,及时跟进指导,将研究任务做出细化处理,要求学生深入社会进行观察和调查,对一些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进行梳理和总结,找到先进文化的代表,探索先进文化的推进路径,形成小课题研究成果。学生接受任务后,能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到生活之中开展案例信息搜集,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经过一番努力,各个小组都能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最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和讨论,为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机会。从学生学习表现可以看出,这一小课题学习活动设计是比较成功的,学生从生活观察和社会调查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小课题研究内容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学生参与热情很高,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也更为丰富。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渗透小课题研究内容,与学生的学习诉求高度契合,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小课题内容选择、活动组织、成果转化、结题评价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为学生顺利进行小课题研究创造良好条件。主体教育是当下学科教学的普遍共识,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的惯性思维,真正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从而确保小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责编 蓝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