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得我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模式,明显不符合人才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加强教学改革和优化,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积极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本文首先,分析现代文学史课程现状;其次,讲述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最后,阐述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策略,期望可以有效促进现代文学史课程积极发展和革新。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 课程教学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时期,我国正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希望可以以此有效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素养,也能促进人才综合能力提升。但随着我国将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接受教育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如何促进不同层次的人才共同成长,并使人才具备一定个性化特征,一直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学者重点关注问题。因此,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学生复合能力的培养,促进人才个性化成长,这样才能提升人才职业核心素养,为增加人才就业竞争力奠定基础。
一.现代文学史课程现状
我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属于中文系的重要课程,不仅深受众多专家和学者关注,也一直在发展中积极开拓和创新。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文学开始备受忽略和冷落。经过对不同学校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和课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近些年来很多学校都出现压缩文学史课程的现象,不仅在压缩课时,其教学内容也迟迟没有更新。这不仅是受互联网影响,也受一些西方功利主义思想影响。因此,很多学校的学生对文学史课程并不重视,反而对互联网、英语、金融等等相关知识兴趣较高,很多学生都会存在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缺少学习兴趣的现象。虽然我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正在逐步优化和创新,但由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过快,导致相关教学形势无法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不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强化对现代文学史课程现状的深入分析和了解,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发展需要展开分层式教学,助力不同学生共同成长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公证,确保在信息化时代推动教育格局创新,以此提升现代文学史课程的多元化育人价值。
二.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目的
梳理现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目的,了解其改革价值与意义,既能明确改革方向与改革方针,又能确保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基于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格局,拓展人才培养形式,以此助力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入剖析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目的,既能基于学生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又能完善传统教育架构,实现现代文学史课程的多元化发展。
(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
当代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不仅关乎社会发展和国家进步,也关乎全人类的发展。当学生缺失健康人格和人文素养时,不仅可能存在危害社会的现象,也无法与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现代文学史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爱国意识,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同时,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能有效传达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这不仅能使学生树立健康人格,也能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光辉。例如,鲁迅、沈从文等等现代优秀作家,都具有极强烈的爱国意识,不仅积极关心国家和民族命运,也具有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因此,现代文学史课程要积极改革,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和人格的关注,这样才能积极完善学生人格,促進学生不断提升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既能凸显素质教育价值又能彰显传统文化魅力。利用多元化文学史课程健全学生人格,能为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又能有效凸显学校的育人功能,助力现代文学史课程价值拓展,实现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鉴赏能力
文学作品欣赏本身就具备较强的不确定性,教师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引导学生多角度欣赏作品,这不仅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也能使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探究能力不断增强。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时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动不仅能提升教学趣味性,也能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现代文学史课程本身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提升,而信息技术的不断出现,也使得教育内容逐渐得到拓展。因此,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也有利于拓展教学内容,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文学想象力和审美能力不断增强,也能使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加强情感抒发,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新时代学生提升创新能力与建设能力,既能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也能为其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随着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与优化,许多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提升其创新能力和鉴赏能力,能拓展其就业视野,也能真正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人才成长为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创新传统教学形式,实现教育创新
教育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创新传统教学形式,提升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实现教育创新,并以此完善素质教育格局,从而促进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不断提升。但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目前不同学校正在积极思考教育者及受教育者需求,希望以此强化对教育主体的尊重,基于教育主体个性特点,展开分层式培养,以此推动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传统人才培养策略,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现代文学史课程内容相对复杂,引导学生加强对复杂内容的系统性梳理,助力学生感受文学魅力,有利于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知和了解,也能促进学生成长为文化传承者与发扬者。正确认知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价值与意义,推动其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可真正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确保学生感受多元文字背后的文化,以此提升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三.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策略
基于学生发展需要梳理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改革方向,利用促进培养目标、促进教学内容优化、促进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优化,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既能完善传统人才培养策略,又能助力学生通过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提升综合素养与综合能力。虽然我国经历多次教育改革,但目前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强化对多元化问题的分析和了解,既能促进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现代化发展,又能在培养时提升学生的复合能力,助力学生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贡献力量,从而实现教育的新生,助推我国办学实力增强。
(一)促进培养目标优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例如,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等都需要进行综合培养,这样才能使人才就业率不断提升。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利于加强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能确保人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首先,中国现代文学史有利于健全学生人格。因此,教师可以加强人文教育,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学会如何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处,同时,学生也能学会加强情绪把控,增强自身意志力。]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会大量研读经典作品,作品赏析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加强文化传承和精神传承,促进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扬和创新;其次,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时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不仅是社会发展要求,也能促进学生综合全面成长。不同学生品读作品时会得出不同感悟,学生在感悟中不仅能增加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能加强对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的满足,从而确保自身正确感知世界。同时,相关课程开展时,也要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品读经典作品会使学生阅读大量优美语句,这会使学生的语言组织和遣词造句方面得到不断提升。
(二)促进教学内容优化
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我国现代文学史内容系统性和科学性较强,但却过于注重对历史的讲解,这也使得学生对相关作品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因此,现代文学史应加强教学内容改革,不仅要加强知识传授,也要引导学生自主分析相关文学作品,这样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促进学生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文学本身属于艺术范畴内,学生通过个性分析,不仅能提升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和生命力,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文学作品背后意蕴的感悟。由此可见,传统教学内容明显不符合教育发展需求,教学内容必须以文学作品为主,要尽量减少其社会性和政治系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欣赏更加纯粹。特定背景也能赋予文学作品不同魅力,但过于关注会影响文学作品的发展和传承。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喜爱的作品,通过相关作品,不仅能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也能使学生得到积极教育。例如,很多学生喜欢卞之琳的《断章》,这不仅是一首情诗,也属于哲理诗,可以使学生受到积极教育促进学生积极成长;其次,教学内容要善于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例如,学生阅读曹禺的《雷雨》时,不需要着重讲述文学史价值和相关背景,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值得深思的部分:周冲存在的作用?如何评价人物周繁漪……不同学生探究和思考结果可能不同,但这正说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探究能力和文学感悟能力不断增强。
(三)促进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优化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积极做教育的引导者,并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相关内容。教师可以推动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灵活性。例如,可以利用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创建不同教学情景,学生可以在情景中不断交流和讨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和视野,也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教师也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相关点评,通过点评不仅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反思,也能使学生加强对课堂互动的重视。并且,教师也要积极展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寻找互联网中的文学资源,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也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展开碎片式学习。例如,学校可以积极构建线上教学平台,线上教学平台中不仅要包括教材内容,也要积极涵盖互联网中的文学作品,这样才能加强教学辅助,促进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不断发展。而且,教师在积极促进教学模式改革时,也要促进考核体系优化。例如,中国现代文学史传统考核过程中过于注重期末考核,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调节考核比例,在考核中融入学生日常学习情况、文学作品阅读理解情况、写作情况、出勤率等等方面,通过增加考核内容,可以使学生加强对学习全过程的重视和关注,也能使学生的人文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同时,教师也要积极为学生构建相关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将类似《日出》的优秀作品搬上剧社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在实践中加强对文学魅力的感受。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因此,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设计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不仅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也要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对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这样才能加强对人才的尊重,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并加强对大数据技术的利用。这样不仅能积极收集教育相关数据,也能通过数据分析,促進现代文学史课程不断优化和革新,为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希东.“道德意味”·“宗教意识”与现代文学史建构——夏志清文学史叙述形态论[J].社会科学,2016,(4):171-176.
[2]程亚丽.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的回顾与考察[J].齐鲁学刊,2007,(1):105-107.DOI:10.3969/j.issn.1001-022X.2007.01.024.
[3]高琳.文学史分期应以朝代更迭为依据——论现代文学史分期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7):99-101.
[4]刘学民.“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科幻文学史教学的路径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36(11):91-96.DOI:10.13603/j.cnki.51-1621/z.2021.11.017.
[5]蔡金秋,丁爱群.“新文科”视阈下英国文学史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9):59-61.
[6]孙琦.基于“新冠”疫情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以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为例[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12):52-54.
[7]李伟民.现代中国大学外国文学课程的设置与制度安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01):116-122.DOI:10.15991/j.cnki.411028.2020.01.002.
[基金项目]2017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基于语言实训平台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课题编号:707,项目负责人:薛平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