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实践进路探索
——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调查分析

2022-04-26 07:24王孝华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亲和力政治思想

王孝华

(河南理工大学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而亲和力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层面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从受教育者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受教育者的亲切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含义

“亲和力”在2004年版本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泛指能使关系亲密融洽的作用力。”[2]因此,本文中的亲和力是指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言语或动作表现出来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为此,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可以解释为: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努力,能够使受教育者产生亲切感,产生真正的交流与意义共享的认同感的方式、方法和途径。由此可知,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不仅与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有关。因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就需要提升教育者的感召力、教育内容的感染力、教育载体的渗透力以及教育方式的吸引力,从而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近感与认同感,进而形成获得感。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调查与分析

围绕本研究,课题组科学设计了共有18道题目的调研问卷,并利用网络问卷调研平台——问卷网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为来自不同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本科生以及在校研究生,其中包含了文、理、工、农、艺五大专业类别。本次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5份。

(一)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大学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性的认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71.69%的大学生认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很有必要;26.75%的大学生认为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方式可以接受,详见图1。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还是非常希望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即亲和力。

图1 大学生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重要性的认识调查结果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有老师线下教学、主题班会、使用学习通等学习软件、社团活动、查阅相关书籍等,详见表1。由此可看出,高校很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通过不同的方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此笔者认为,高校如果在受教育者的亲切感、认同感、获得感上下更多功夫,将会极大地提高教育实效。

表1 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分析。

(1)在话语主体的亲和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当被问及“您认为您的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具备哪些素质会更有亲和力”时,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学识渊博(74.55%)、人格高尚(69.87%)、工作认真负责(69.87%),详见图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3]。由此可见,话语的亲和力、影响力与话语主体的人格魅力有直接关系。“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作为话语主体,需要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学生面前身体力行地做好示范,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才能更有利于理论知识深入传达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得到提升。

图2 “您认为您的老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具备哪些素质会更有亲和力”调查结果

(2)在教育方法的亲和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有主题班会、使用学习强国等学习软件、老师线下教学等,详见表2。从目前的教学方法来看,主要有理论灌输法、实践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及疏导教育法等。而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理论灌输法,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课本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所展现的魅力,因而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高。尤其是近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线下课转战线上课,教师和学生隔空相见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面对挑战,改变教育的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表2 大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调查结果

(3)在教育环境的亲和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只有32.73%的大学生认为非常好,信息全面;50.91%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15.06%的大学生认为一般,信息良莠不齐;1.30%的人认为不好,信息真实性有待商榷,详见表3。对于“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你认为最好的选择是……?”这一问题,有32.47%的人认为应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体系;有42.08%的人认为应在网络中强化法制观念,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23.9%的人认为应通过校园媒体和各类新媒体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等,详见表4。由此可见,海量的网络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认知等。利用新媒体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新形势的必然之举。

表3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调查结果

表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的调查结果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1)校园育人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中排在前四名的分别为:硬件设施不完备(50.39%)、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45.19%)、思想政治教育科研水平不高(39.74%)、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不科学(35.58%)。除此之外,有少部分人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中还有校风学风的世俗化(34.29%)以及制度建设不完备(30.91%)等,详见表5。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需要营造让学生亲近且易于接受的校园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表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2)社会育人环境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以上的人认为目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网络文化的负面冲击(57.40%)、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的盛行(55.06%)、社会中不良道德风气的影响(50.65%)、社会舆论的非理性引导(44.16%),详见表6。与此同时,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与侵蚀,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加之社会各类矛盾与冲突的凸显,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难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就要努力用学生“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金课”。

表6 社会育人环境的负面影响调查结果

(二)调查结论

从上述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可知,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仍然面临着较大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一是教育主体在研究学生思想、教学内容、资源、话语风格等方面的缺位问题;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单一、生硬问题;三是教育环境的合宜度问题、育人合力的构建问题等。

三、新时代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路径探索

(一)关注受教育群体的需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共情度

我国古代教育专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态度出现问题时,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首先要从关注受教育群体的需求出发。

1.理论要亲。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4]也就是说,教育者的政治站位、理论深度、情感温度、人格魅力关系着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度、理解力、接受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夯实专业知识,深入学生群体,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训,以饱满的教育热情、熟练的教学技能、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幽默的语言为理论的亲近性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

2.话语要亲。当前,学生上课抬头率低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较常出现的状况,究其原因是课堂的吸引力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任课老师在话语亲和力上能下点功夫,相信他风趣幽默的言语必能调动学生上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育者要转变话语方式,巧用诗词、善引典故、讲好中国故事,要运用鲜活的生活化话语、大众化话语、学术化话语阐释抽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理论性强的政治内容转化成通俗易懂的“家常话”,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共情度。

(二)加强守正创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是指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亲和”属性的程度。因此,为了避免出现“教材内容千篇一律”的状况,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守正的基础上要及时更新。而教育者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身边故事、讲出真理的味道等方面入手,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体现教育内容的说服力。

1.丰富内涵是关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紧贴时代发展主题、国家发展进步的需求和社会生活遵循的规律。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度,就需要在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时代化、大众化上下功夫。现如今,大多数人都比较关心时事政治,大学生群体同样也不例外。比如,华为孟晚舟事件、新冠疫情的发展情况、中美两国现阶段的关系等,都是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通过对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切身问题的阐释与回应,找到教育内容与受教育者需求之间的“共鸣点”。这样既增加了受教育群体的参与感,又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且有力”。

2.生动叙事是方法。历史即故事,听故事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的形式。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教育题材和经典故事,只要符合所要表达的思想都可以放到课堂上讨论与分享。在叙事中,教育者可引导受教育者观其形、知其源;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体现教育内容的说服力;用生活中的榜样的力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生活感”,拉近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距离感”。

(三)优化教育方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合度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之一就是过度重视“灌输”,轻于“疏导”,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教育者要根据受教育群体的新特点、新需求来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适合度。

1.因事而化。“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因事而化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围绕学生思想的关切点,以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为着眼点,以受众群体的获得感为落脚点,通过讲好“中国故事”、阐述“历史事实”、平等交流等方法,旗帜鲜明地引导大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进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2.因时而进。“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5]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进路,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捕捉符合学生思想认识和需求的时机,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应时而动,在方法选择上坚持以时代化的标准把拉近与受教育者的距离为目标,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亲和力。

3.因势利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6]。这就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解决落地见效的问题。而落地的关键在知行合一。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积极创设教育情景、选择受教育群体易于接受的时机和场合,采用与内容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情景中伴随教育过程,让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并外化为行动,使其思想觉悟得到提高。

(四)凝聚育人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亲和度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7]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还要在营造“亲”的教育氛围、“和”的活动感受上下功夫。这就需要优化校园环境、开发网络环境,构建环境育人的合力。

1.丰富课余生活,加强学校环境亲和力。现阶段,最重要的事是要解决学生思想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的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举办更多的辩论赛、主题班会、主题演讲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接受它的同时丰富课余生活。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方式,在紧张的课业压力之下,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更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理论结合实践当然是最重要的,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解,真正明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真正体会到亲和力,才能对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有所帮助。

2.搭建有益平台,提高学校管理亲和力。学校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接受教育最多的时候,因此,学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这既可以提高老师的积极性,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其次,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感受社会,走入生活。例如,走进社区街道,了解民意;走入工厂企业,体悟工匠精神。最后,要制定科学民主的管理办法,通过系列举措打造“三全”育人格局,塑造有亲和力的校园环境。

3.优化网络环境,营造健康氛围。在信息技术时代,新媒体的数量和形式逐渐增加,而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网络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于是网络就成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一起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采取有效的方式创造性地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特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命力。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是从满足受教育群体情感心理需要的角度出发,关注了人的价值,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因而容易抓住受教育群体的心,从而打动受教育者,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参考指标。

猜你喜欢
亲和力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
高端访谈节目如何提升亲和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