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经验和现实启示

2022-03-18 09:00张文凯韩学亮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革命中国共产党红色

张文凯,韩学亮

(1.中共东营市委党校,山东 东营 257083;2.山东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一个英雄辈出、精神昂扬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伟大精神,推动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多次到访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在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际,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境遇、实践特征和历史经验具有重要镜鉴意义。

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境遇

红色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底色,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承续百年发展的基因密码,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传承红色基因作为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一个尤为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为中国的独立自强确立了兴国道路,红色基因的传承紧紧围绕“为人民建江山”的独特境遇而展开。

(一)以红色基因传承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人民传承红色基因,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一时期的红色基因传承表现出建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职能和特色。新中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复杂。从国内形势来看,此时全国并未完全解放,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沿海岛屿还有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各地还潜伏着国民党的特务,匪患尚未平息,新政权根基不稳;从国际形势来分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仇视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方面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发展,各种不确定隐患威胁着新生的共和国政权。面临执掌全国政权新考验,中国共产党不仅需要利用土地制度改革、镇压反革命运动等工作来保障政权,还需要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和平环境。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以传承红色基因来凝聚社会发展合力,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因此,这一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根本职能是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并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精神保障和精神动力。

(二)以红色基因传承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贯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始终,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和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前,国民党腐败统治之下的中国社会到处是一片荒凉,物价飞涨、物资短缺、投机猖獗、民生困苦,在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前,大量印发银圆券使本就不景气的经济更是临近崩溃边缘,出现了恶性的通货膨胀。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急需扭转经济衰败之势,改变社会崩坏的社会状态。因此,新中国建立初期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来恢复国民经济。但如何在这样一个经济薄弱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大挑战。“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以及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初步建立,为社会主义建设打好了根基。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是“争取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3]。即使在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艰辛探索中,我们仍然重申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可见这一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的目标指向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以红色基因传承凸显社会主义的人民性价值

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共和国的归属感,巩固和发展在革命时期建立的“鱼水情”,培育广大民众和中国共产党的亲近情感,凝聚起中国人民对建设自己国家的热情和力量,是这一时期红色基因传承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共产党宣言》深刻阐明了“两个决裂”的共产主义原理,其中,要和“传统的观念”决裂绝不是靠一场疾风暴雨式的政治革命所能实现[4]。思想的改造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尤其是对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思想荼毒的中国人民而言,改造其思想的难度可想而知。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百余年的战争,战争的残酷让广大民众难以从战争的痛苦中解放出来,抚平中国人民因战争而带来的伤痛是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一大难题。不仅如此,我们的新中国是人民的共和国,中国人民在共和国中的主人翁地位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但广大人民群众却对自己的主体地位不自知,国家的人民性难以体现,这对国家建设的危害远甚其他,并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明显。这一时期,社会急需各方面的民主改革,传承红色基因,“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脱离内外反动派的影响(这个影响现在还是很大的,并将在长时期内存在着,不能很快地消灭),改造自己从旧社会得来的坏习惯和坏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动派指引的错误路上去,并继续前进,向着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前进”[5]508-509,最终凸显社会主义国家为人民所拥有和运行的根本价值。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基本经验

红色基因传承发轫于党的创建时期,并熔铸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在党的百年历程中,红色基因的内涵不断丰富完善并渐成体系。党在创建时期植入生命机体中的思想先进、理想远大、纪律严明、组织纯洁、立场坚定等红色基因蕴涵着党的本质属性,并随着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丰富完善,成为党战胜一切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生命力[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秩序是最主要的任务,社会性质的转变与国民思想状态的改造同步进行,受当时国内建设大背景影响,红色基因在这一时期的传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一)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

伴随着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逐渐稳固,国家建设步入正轨,中国共产党着手从精神维度来探究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希望能够以此为国家建设和政党的长期执政寻求精神动力。此外,社会主义建设在中国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是巨大的,如何永远保持广大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是中国共产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这一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这一时期形成了许多伟大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具体的意象表达,在文字表述和意义表达上不尽相同,但就其价值旨归而言,都是助力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且是从不同维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字面意思来看,红色基因本质上是一种红色文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的文化属性是其固有属性,即为实现现代化提供精神文化力量。经济属性则是派生于这个时代语境的另一特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对此毛泽东曾指出,“必须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坚持经济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还必须在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进行经常的、艰苦的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7],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精神都是对投身经济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做贡献的崇尚与褒奖,同时也为之后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夯实了精神动力之基。如大庆精神的内涵之一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大庆人不迷信西方国家认定的中国是贫油国的结论,以铁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打破了西方以石油为武器对中国进行的封锁,为新中国走向现代化提供了能源保障。从红色基因传承的目的来看,发展经济和巩固政权都是中国共产党传承红色基因的追求,其中巩固政权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突出。这一时期,红色文化的传承突出强调热爱祖国和为国奉献,比如大庆精神中强调“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焦裕禄精神强调“亲民爱民”和“无私奉献”,等等。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对政权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保障,并且带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是新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基础和前提。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紧密结合。

(二)高度重视运用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主要以红色经典为载体,依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来弘扬、宣传和继承红色基因。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新课题。然而,社会主义建设不仅仅是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还包括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如何在文盲众多的人民群众中宣传社会主义?如何搞我们的文化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任务。面对这一历史使命,毛泽东在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下,大量的红色经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创作者将红色基因寓于红色经典之中,以红色经典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努力实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以《青春之歌》《创业史》《红色娘子军》《霓虹灯下的哨兵》《江姐》《东方红》等为代表的红色小说、戏剧、歌剧和舞台剧等,反映了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革命状态,赞扬了为革命牺牲奉献的烈士们,讴歌革命热情,具有极高的政治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这一时期对革命英雄的塑造构成了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一环。革命英雄群像的勾勒,完成了红色基因传承者的形象建构[8]。这些作品及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赓续着革命英雄的红色血脉,承载着新中国的红色基因,以革命英雄人物传承红色基因,达到了“表现他们的坚强性格和崇高理想,树立他们的值得仿效的榜样,用来教育和鼓舞人民朝着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奋勇前进”[9]的目的,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拥护则实现了红色基因的传播和认可,最终实现了红色基因传承的价值引导功能。

(三)充分凸显人民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主体地位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在文化传承中居于主体地位。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意识觉醒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封建思想和糟粕文化荼毒之下,文化为统治阶级服务,被特权和精英阶层所垄断,人民群众被奴役于文化统治之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使毛泽东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和人民战争的重要性,进一步思考到人民群众应该在文化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的问题。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根本性和原则性的问题,这为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的传承指明了方向,解决了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传承“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确立了新中国成立后文化发展的基本方向。因此,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以及创造的红色经典不仅仅歌赞英雄,更讴歌为革命奉献的广大人民群众,比如雷锋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的主角是普通的劳动者,真正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很多红色经典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新中国翻天覆地的社会变迁,生动再现了如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弘扬了人民群众的革命和建设的热情,这些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真正代表着人民革命事业向前发展的光明前途”[10],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中国人民将会看见,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5]466。同时,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自身也保持了革命战争年代艰苦奋斗的作风和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在这一时期充分凸显人民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的主体地位,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所特有的精神品质与价值也得以彰显。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基因传承的现实启示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将红色基因融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红色基因为基础锻造了各具特色、内涵充实的革命精神,在弘扬革命精神的同时将熔铸其中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保持红色江山的底色不变。种种伟大而具体的革命精神,在政治领域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在经济领域变革了落后的生产关系、解放了生产力;在社会领域革新了社会风气,树立了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思想领域完善了精神谱系;等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传承红色基因是新时代仍需持续探索的重要议题。回顾历史有利于为当前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有益参鉴,对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意义重大。

(一)传承红色基因要紧紧依托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一个系统完备、内容丰富的精神集合体,这一精神谱系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各种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形成的具体精神都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丰富发展注入了新的构成要素。红色基因指的是一种带有红色文化特质的文化基因,是红色文化中优秀的、可传承复制的且具有稳定特性的基因密码[1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投身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源源不断地将红色基因铭刻在中华民族精神之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形成的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都是具有特定历史背景和内涵的独立个体,有特定的时代烙印;但是将这些精神的内核分解出来,会发现这些精神中所蕴含的那些共性的基因要素,比如“为民服务”“奉献牺牲”“艰苦奋斗”等是永恒的、历久弥新的,这些内核的红色基因可以说既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又具有永恒的精神价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传承红色基因以培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主要方面;现阶段,传承红色基因则要以完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体系结构为主要方面,在传承红色基因过程中对精神谱系进行梳理,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红色基因在传承过程中生成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素来重视文化的作用,重视文化宣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其中革命文化是最生动、最具体的,这一文化源于中国革命的实践,初步形成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在新时代,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我们更要利用好这些红色文化和红色基因,利用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这个思想武器,并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精神谱系。

(二)传承红色基因要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工作

红色基因的传承是为了以党的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将精神力量转化为实践成效以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是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新秩序,并为这个新秩序奠定物质基础。这一时期,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推动了精神力量的极大丰富,也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为我们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回顾历史,我们党素来重视“动员”作用,在革命战争年代,通过战前动员增强军队士气,提升军队战斗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托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进行动员宣传,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新中国成立之初,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新中国向世界的宣言书,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武器装备落后、后勤能力较弱的情况之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依然战胜了军备和武器质量远胜于我们的联合国军,究其动力依据可以发现,抗美援朝精神激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大战斗力,粉碎了西方扼杀新中国于摇篮之中的图谋。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过程中,“三大改造”完成以后,这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进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探索和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段毫无先验经验可以借鉴的崭新道路,但中国共产党依旧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建立起较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工业总产值实际增长了81%;科技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两弹一星”极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社会风气发生巨大转变,各种错误的、腐朽的、愚昧的、封建的思想观点和观念被剔除出去,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开始觉醒……这些重要条件和宝贵经验,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基础。在新时代,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歌颂伟大精神,其主要目的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魂筑基、凝聚思想合力,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大局,偏离了这个主题,便很难获得传承红色基因的效果。

(三)传承红色基因要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12]传承红色基因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逻辑必然和实践自觉。红色基因的思想伟力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减弱,其影响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深沉,形成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远甚从前:我们已经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正大踏步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我们已经消灭了绝对贫困,正领导全国人民向共同富裕出发,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国共产党如何在这个时代激流勇进,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更大的辉煌,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领悟其精神力量意义重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13]传承红色基因有利于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为保障,而保持党的纯洁性、先进性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从历史中领悟思想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焦裕禄精神”,赞扬其“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这种亲民爱民的思想品质是全体共产党员应该学习并始终践行的初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红色基因具有天然的同质性,在革命中淬炼、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形成的红色基因、红色文化是助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精神养分。奋进新征程,我们需要不断在革命文化的教育中促进红色基因的价值内化,在文化领导权的建构中不断增强红色基因的精神引领,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不断突显红色基因的政治底色[14],这样我们才能以党的自我革命为动力协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以昂扬的精神奋勇前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猜你喜欢
革命中国共产党红色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红色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