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英雄榜样教育的三重审视

2022-03-18 09:00吴佳珍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育者榜样英雄

梅 萍,吴佳珍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英雄者,国之干。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和多次讲话中点赞英雄榜样,号召人们向英雄学习,赓续英雄精神,强调“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1],是国家的脊梁和社会的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2]。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指出“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3],充分肯定英雄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英雄榜样是先进价值和崇高精神的集中体现,英雄榜样教育实为典型教育中的正面教育,对个体尤其是青少年发挥着价值引领、道德教化、人格塑造的独特价值。因而,明晰英雄榜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作用,探究新时代英雄榜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而寻求化解问题的路径意义重大。

一、价值审视:英雄榜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作用

英雄榜样教育,通俗地讲,就是通过英雄榜样先进的行为、高尚的人格、卓越的品质来激励人、引导人、教育人的一种活动,它具有其他德育形式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与特征。通过英雄榜样教育,以一个心灵触动另一个心灵、以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以一个人格影响另一个人格,有益于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激发精神力量、启迪生命意义。

(一)促进自我认同

根据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青少年是人的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面临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而产生的心理危机。因此,青少年时期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寻找稳定的自我形象,培养自我认同感,促进自我确认。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岳晓东也认为,青少年期是人们“热烈寻求可以信仰的人和观念”[4]88的时期,急需新的形式来填补摆脱对父母的依恋后的情感真空。罗尔夫·E·缪斯在《青春期理论》中提到,青少年是一个既不完全属于孩子群体,又不完全属于成人群体的特殊群体,群体属性的不确定,导致青少年处于一个“社会移动”的状态,是站在两个群体之间既不属于这个群体又不属于那个群体的“边缘人”,常常陷入孤惧和迷茫。此时就需要一个稳定的人格向导来帮助其统一自我、整合自我。

英雄榜样,因其美好的形象、先进的价值、高尚的品德,为青少年勾勒出人生理想状态,契合青少年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和谐统一的心理需求,因而是帮助青少年建构自我的重要他人。由此可见,英雄榜样寄托了青少年对理想人格的自我期待,是青少年探索自我同一性过程中身份认同的必要参照;是辅助青少年走出角色混乱,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媒介;是青少年心灵依托与情感归属的完美偶像。

(二)激发精神力量

英雄榜样是理想人格的规定和张扬,寄托着青少年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是其心之所向、情之所系、行之所趋、敬之所往的精神楷模。对英雄榜样的仰慕与崇拜,实则是青少年自身理想、情感和信念的向外投射和放大。英雄榜样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境界能够触发人的情感、震荡人的心灵、振奋人的精神,引导青少年产生崇敬和“思齐”心理,激发其向上向善的力量,努力“榜样化”,实现“理想我”“未来我”的目标。

学英雄榜样,最重要的是学精神。英雄榜样身上所彰显的精神美、行为美和境界美,为青少年展现了应然的自我状态,促使其认识到实然自我与应然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自我意象不等”,激发其模仿学习英雄榜样的欲望,激励自我提升。以英雄榜样为学习对象和奋进目标,能够激发青少年积极求进、崇德向善的热情和潜能;能够鞭策青少年珍惜青春韶华,心无旁骛地求真问学、增长才干;能够鼓舞青少年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激情,向着梦想扬帆起航,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三)启迪生命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5]作为社会中最积极、最富有生气的力量,青少年的成长成才不能没有英雄榜样的引导。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同时也是“狂风暴雨期”,是“生命中令人迷醉而又充满挑战”的转折期,是不断探寻与尝试的关键期。他们常常会面临并追问“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的价值是什么”等关乎生命意义的重大问题。英雄榜样犹如人生的导航仪,能够为他们拨开迷雾、指引方向、明确目标。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通过学习英雄榜样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能够帮助青少年体会真、善、美,领悟人生真谛,识读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促使其积极构建纯善健全的意义世界,树立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有了前进方向和努力目标,青少年的内心世界就是充盈的而不是贫乏的,就不容易为风险所惧、为干扰所惑,从而懂得以辩证的态度瞰视人生,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理智清醒,维持内心的自足、自适、自洽。英雄榜样积极向上的励志经历能够使青少年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消极“躺平”的佛系化倾向并不可取,敢于担当、善于作为才是正确选择,要心怀“国之大者”,勇于肩负历史使命,在历练中成长、在风雨中担当、在奋斗中圆梦,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注入青春能量。

二、境遇审视:青少年英雄榜样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与挑战

英雄榜样教育在长期实施中不断发展成熟,积累了丰富经验,为新时代引领青少年成长成才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时代的发展变迁、青少年个性特征的变化以及英雄榜样教育自身的不足使其面临现实的问题与挑战。

(一)英雄榜样选树的偏差

英雄榜样的选树,是英雄榜样教育的首要环节,也是影响英雄榜样教育效果的关键,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首先,英雄榜样选树缺乏邻近性。法国著名社会学家G·塔尔德认为,模仿是人的自然属性,人一般都有模仿从众、见贤思齐的心理,同时,个体之间的亲密度影响模仿程度。英雄榜样和自己契合点越多,越能激发青少年模仿学习的欲望。那些脱离时代条件、与青少年年龄不相仿、兴趣不相同、距离遥远的英雄榜样可敬不可亲、可望不可及,青少年无法与他们同思考、同彷徨、同探索、同奋进,最终造成对英雄榜样的隔阂、疏离与质疑。

其次,英雄榜样选树缺乏针对性。价值引领要从需求导向出发,青少年的价值诉求和情感需要是英雄榜样选择的依据,也是增强英雄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在英雄榜样选择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不能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青少年,极易在不了解青少年所思所想所求的情况下,主观片面地选取榜样,缺乏针对性,最终落入无人聆听、无人认同、教育者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

最后,英雄榜样选树缺乏民主性。由于受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教育者常常倚仗自己的权威,代替青少年选择英雄榜样,导致青少年常处于“被动选择”状态,自身的意见和诉求未能得到充分表达。这种自上而下的选择方式忽视了青少年的主体性,造成青少年低水平的参与感以及英雄榜样与青少年之间的距离感,难以引发青少年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使英雄榜样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英雄榜样宣传教育的不足

英雄榜样的宣传教育是英雄榜样教育的中心环节,是核心的一环。其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两点。

首先,重视显性灌输,轻视隐性渗透。英雄榜样教育是通过春风化雨的方式渗透人的心灵的,应让青少年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锤炼品格意志、提升道德修为。目前,英雄榜样教育大多还是以教育者课堂讲授和媒体正面宣传等单向灌输为主,将青少年视为“美德袋”和“道德篓子”,缺少双向互动与交流,忽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及理解接受能力,轻视大众传媒、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等方式的间接引导与渗透。这种简单生硬的方式难以激发青少年产生“我要学”的内在动力,导致英雄榜样教育作用弱化和低效。

其次,教育者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6]英雄榜样教育过程中,其教育者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情感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可以形成一种有效的示范力量和强大的“感染场”,增强教育内容的说服力。然而,有些教育者难以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得与课堂讲授的大相径庭,显然没有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不能赢得青少年积极的内在响应。

(三)偶像文化的冲击

传统意义上,英雄榜样因其代表主流意识形态而被推崇,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多元发展,偶像文化成为一种新兴的、热门的社会文化现象,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突出,对英雄榜样教育的挑战与挤压之势越发明显。

一方面,偶像崇拜大放异彩。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 我们似乎进入一个被“偶像文化”挟裹的时代,有关偶像崇拜的话题持续升温。各种明星、网红、艺人层出不穷,偶像工业、粉丝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各式各样的商业广告、娱乐新闻充斥人们目之所及、耳之所闻之处,掀起一阵阵偶像崇拜的热浪。许多青少年成为追星一族,热衷于追捧 “高颜值”“小鲜肉”偶像、“嗑CP”、聊八卦,甚至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为自家“爱豆”应援、打榜、打赏,还形成了所谓的“饭圈文化”。偶像崇拜已逐渐成为青少年的共性心理和行为,成为青少年重要的亚文化。

而另一方面,英雄榜样的影响今不如昔。有学者曾做了一项关于新时代青年英雄观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时代青年“心目中的英雄”主要还是以民族英雄(占比80.2%)和革命英雄(占比72.6%)为主,总体上与主流价值相契合。但同时,漫改超级英雄(占比22.8%)、卡通人物(占比18.4%)、娱乐明星(占比17.8%)也被选为青年所追求的榜样[7]。由此可见,英雄榜样呈现多元化和娱乐化特征。尽管传统榜样仍占有一席之地,但明星偶像和游戏人物、 卡通人物等虚拟角色的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英雄榜样类型的泛化使榜样权威发生偏离,偶像崇拜大大消解了英雄榜样的价值引领。此外,为迎合受众口味,新闻媒体中类似于“美女挤走学者”“低俗取代端庄”及明星绯闻覆盖模范报道的现象也不容忽视。如此种种表明,传统榜样的优势与地位遭到冲击,昔日的影响与魅力在渐渐淡化。为了逃避现实压力,获得愉悦的身心体验,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短暂而虚无的偶像崇拜幻影中,逐渐远离伟大与崇高。英雄榜样教育受阻,急需寻求新的路径焕发生机。

(四)多元社会思潮的侵袭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得以大力弘扬,但也不能忽视全球化进程中多元文化的交汇使得一些消极思潮乘机涌入和滋长,动摇了青少年对主流、权威和理性的追求,破坏了英雄榜样教育氛围,消解了英雄榜样价值。

一是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侵蚀。社会生态悄然流变,世俗化、物化、功利化价值取向开始膨胀,工具理性取代价值理性,引发道德失范、理想失落、价值迷茫等问题。有人错把物质享受当作衡量成功的标尺,人们从对崇高理想的向往逐步转向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投机主义使人们丧失奋斗动力,佛系化、享乐化倾向极大地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污染着社会道德空气,理想信念、意义追寻之类的“心灵生活”缺位,人们的意志功能和道德坚守弱化,导致英雄榜样的力量日渐式微。

二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以所谓的“重新认识”“还原真相”为名,歪曲历史,丑化、诋毁英雄先烈,碎片化解构历史、抽象化混淆历史、娱乐化戏说历史,具有极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容易使人掉入圈套。如诋毁邱少云“火烧仍不动”、黄继光“大义堵枪眼”违背生理学,恶搞赖宁是官二代等。这些混淆视听、损毁英雄声誉的不当言论,企图通过抹黑英雄的非理性狂欢来消解人们对英雄的认同,进而解构正义、瓦解信仰、动摇制度,严重破坏和误导青少年的思维认知,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对英雄榜样教育造成负面干扰。

三、路径审视:化解青少年英雄榜样教育困境的有效出路

英雄榜样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新的时代背景,新的道德环境,对英雄榜样教育必定有新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上,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愿景,把典型示范作为重要途径,用榜样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8],榜样选树更加注重时代性、亲和力、感染力,更加突出道德教化和精神引领。当前,化解英雄榜样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需遵循新时代新要求,坚持守正创新,提升内涵。

(一)选树亲和民主、契合需求——增强说服力

英雄榜样除了应具备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代表社会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外,还应体现邻近性、针对性、民主性。

首先,重视邻近性。好的榜样应像“跳一跳就能够到的桃子”。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对象与学习者之间的相似性是影响示范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育者选择的英雄榜样应是青少年可观可感可学的。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有1.2万多名“90后”“00后”医护人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春的责任与担当;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赛场上激情飞扬、奋勇争先的“00后”体育健儿们以顽强坚毅的精神实现了“强国有我”的人生誓言。这些都是现实鲜活、具体生动的榜样。另外,教育者还要善于发掘“熟悉的陌生人”,选取青少年身边的优秀教师、同学以及其他默默坚守、倾情奉献的平凡英雄作为榜样,增强亲近感、提高共鸣度。

其次,增强针对性。选择英雄榜样并不是盲目随意、主观片面的,不能仅仅考虑榜样人物是否具有教育意义,还应准确把握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和行为规律,对其内在需要、思想困惑、关注的热点难点等方面进行充分考虑,挑选贴合青少年需求特点的英雄榜样。因而,要根据青少年不同的需求,对英雄榜样进行多样化和层次化的筛选,更加精准地满足青少年学习、生活、道德养成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他们对英雄榜样行为的模仿和践行。

最后,彰显民主性。人是英雄榜样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英雄榜样教育要始终围绕人、关照人,以人为本、以人为尊。新时代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思想独立多元,又渴望独立自主。英雄榜样评选过程中,应树立民主观念和平等意识,将自上而下的选拔和自下而上的推选结合在一起,尊重青少年的主体性,调动其参与评选的积极性。除了教育者推选外,还应给予青少年选择英雄榜样的权利,让其深度参与其中,既实现教育引导,又满足其现实期待。

(二)宣传融于细微、化于无形——增强渗透力

英雄榜样教育应通过增强感染力渗入人心,将其融入、嵌入大众传媒、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中,使青少年受到潜移默化的滋养和化育,达到“不言之教胜于教”的效果。

首先,借助大众传媒的潜隐性。青少年生于长于网络时代,是网络空间的“原著民”和使用网络的主力军。蓬勃兴起的大众传媒拓展了英雄榜样教育的空间和平台。同时,大众传媒以含蓄的、隐性的方式渗透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优势也日益凸显。英雄榜样教育要真正吸引青少年、打动青少年、影响青少年,就必须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开辟英雄榜样教育新阵地。为此,教育者要善于借助《感动中国》《榜样》《闪亮的坐标》以及其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榜样专题栏目,中华英烈网、共产党员榜样网、中华英雄网、中国文明网(先进典型专区)等网络平台,抖音、快手、微信、微博、QQ、学习强国等APP宣传榜样,扩大英雄榜样教育的覆盖面与辐射面。

其次,利用社会环境的感召性。人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创造的。英雄榜样教育离不开优良环境的创设,离不开英雄榜样教育氛围的支撑。教育者可以组织青少年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历史遗迹、名人故居等人文景观,营造教育对象的“在场效应”,让其通过物态环境设身处地领会思想、感悟道德、洗涤心灵。另外,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气,弘扬崇尚英雄、学习榜样的社会风气,让崇真、向善、爱美的精神蔚然成风。

最后,依托校园文化的熏陶性。可以通过布设文化栏、教室内悬挂英雄人物图像和座右铭、板报宣传绘画等方式,形成有吸引力的榜样“磁场”,使青少年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使灵魂得到浸润、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可以通过举办主题班会、文艺汇演、演讲比赛、志愿服务、“好人好事”评选等实践活动,调动青少年的参与热情,深化对英雄榜样的认知和学习,激励他们学榜样、做榜样;还可以邀请青少年熟知和受青少年欢迎的英雄榜样到校开展宣讲会,让青少年面对面感受英雄榜样的高尚人格和优秀品质,并将其精神、情怀和意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教育者躬体力行、以身作则——增强感染力

2021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的回信中指出:“好老师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9]英雄榜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仅要组织青少年学习榜样,其自身也是青少年观照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教育者要注重以自身模范行为启迪和感染青少年。

一方面,教育者要“学为人师”。传道者必先明道、信道。毛泽东强调:“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为他们是教育者,是当先生的,他们就有一个先受教育的任务”[10]。教育者必须不断自我完善和优化,加强思想积累、扩大知识储备、提高学养修养,青少年才能敬之、信之、学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释疑解惑,把学理、事理、道理讲清楚讲明白;才能有效引导青少年立志成才,当好青少年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另一方面,教育者要“行为世范”。行动是最具说服力的无声语言。英雄榜样教育中,教育者的行为风范是教育青少年的“活教材”,是一种非“言教”所能代替的巨大力量。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人格要正、自律要严,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道德规范,实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塑造青少年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四)英雄榜样与偶像借鉴协调、耦合统一——增强适应力

英雄榜样教育与偶像崇拜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二者仍有很大的交叉空间,可以相互启益。岳晓东等人提出的“偶像—榜样教育”不失为一条巧妙的路径,对于实现榜样与偶像之间的协调、发展、转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4]。

首先,实现偶像榜样化。在偶像靓丽的外表、潇洒的风度、优越的生活背后是其默默坚持与辛勤付出。其实,在偶像人物身上有许多值得效仿和学习的优秀品质,如热衷于慈善公益的韩红、蔡徐坤等明星;为了梦想苦练舞蹈的易烊千玺;乐观自信、坚定自律、勇于挑战自身极限,在一次次跌倒和受伤后咬牙坚持练习滑雪的“青蛙公主”谷爱凌;在人生巅峰期经历车祸、毁容、重生,变伤疤为勋章的胡歌;等等。这些偶像身上充满着正能量,值得敬佩和学习。教育者应摒弃对偶像崇拜的偏见与误解,一分为二地具体分析,引导青少年理性判断、科学选择,全面深入地了解偶像艰难无畏的逐梦过程,从中汲取养分和动力,明白“哪有什么一夜成名,只不过是百炼成钢”,体会“所谓的光辉,并非生而荣耀”,发挥偶像的正向引领与教育功能,化偶像崇拜为榜样激励。

其次,实现榜样偶像化。榜样偶像化,就是要赋予英雄榜样更多的魅力和吸引力,使其获得偶像那样的关注度和引导力。因此,就需要树立富有人情味和烟火味、接地气的英雄榜样,细节之处见真情,从而使榜样的人格更为立体丰满、真实可爱。教育者要引导青少年发掘榜样的成长细节与成才历程,让这些细节为榜样增添魅力与光彩。例如,对于马克思,不仅要敬佩他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和伟大的情怀,也要了解他与燕妮真挚的感情、同恩格斯动人的革命友谊以及偶尔的粗心和急躁;对于袁隆平,不仅要崇拜他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做出的卓越贡献,也要知道91岁高龄的他还自称是“90后”的幽默风趣和平时“孩子王”的天真率直。质言之,既要抓住榜样的高尚之处,也要展示其平凡之处,把英雄史诗般的壮丽画卷与凡人善举般的朴实无华相结合。唯有这样,英雄榜样教育才能有情有义、有滋有味,英雄榜样才能成为青少年主动追求的“明星”。

(五)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引导力

主旋律是社会思想的主心骨,正能量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意识形态领域,真理若不去占领,谬误就会丛生。英雄榜样教育要有效应对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永葆生命力,就需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纯化社会风气。

一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社会正能量场域。英雄榜样教育的目的就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为英雄榜样教育营造良好氛围,二者有着共同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诉求,相得益彰。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代表着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培育格外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青少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善于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11]只有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让其在日用而不知、日用而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才能帮助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才有益于匡正价值偏差、抵御错误思潮的蔓延、营造良好的榜样学习氛围。

另一方面,英雄榜样教育与“四史”教育相统一。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榜样,他们是英雄榜样教育的重要精神资源,为英雄榜样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历史素材。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搞乱人心,割掉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深刻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12]为此,教育者要善于将英雄榜样教育与“四史”教育统一起来,在开展“四史”教育时,揭露历史虚无主义讥讽、抹黑英雄的不良居心和手段伎俩,提高青少年对社会思潮的感知力和辨别力。通过历史学习,坚持唯物史观,增强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力和防御力,从而捍卫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使英雄精神之火生生不息,让榜样光芒持续闪耀。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13]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提振和发扬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精神尤为必要。因此,需要继续重视发挥英雄榜样的示范作用,重视英雄精神的引领价值,砥砺广大青少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猜你喜欢
教育者榜样英雄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英雄犬
重走英雄路
绛红英雄谱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