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论”与“小案例”: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讲解的探索
——基于“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的讲解

2022-03-18 09:00刘歆立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改革开放广东

刘歆立,韩 祎,陈 娱

(河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1]311实践证明,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讲授效果与实际影响力的重要路径。笔者在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研修中聆听了多个知名学者对广东改革开放过程与成就的前沿性学术讲座,考察了粤港澳大桥建设现场、中科院云计算中心、腾讯公司总部、深圳证券交易所等反映改革开放成就的标志性场所后,深感广东省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全方位地印证了党的改革开放理论的正确性,可以凝练为一个适用于党的改革开放理论授课的“小而全”的故事性案例库。用其对“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第十一章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进行案例教学,能够把教材中难以理解的大道理、死知识、逻辑论证过程变成学生容易接受的小案例、活故事、思想成长经历。

一、对教材中“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问题的特点分析

“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问题是第十一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一个目。据笔者粗略统计,第十一章共12目、19页、1.6万字,其中第二节共3目、7页、0.46万字,“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这一目篇幅为2页、0.16万字,占全章篇幅的10.6%、内容的10%,高于各目平均占比8%,占第二节篇幅和内容的30%。因而总的来看,本问题在全章12目篇幅内容中还是相对比较突出的,在全节3目内容中也地位居中。当然,以上仅仅是简单的占比方面的量化分析,从所叙述的具体内容与理论深度方面分析,它更是具有其他目没法相提并论的特殊地位与作用。这也是本文选取它进行案例剖析的主要原因。

教材中叙述的要处理好的“五大关系”分别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那么,这“五大关系”是怎么提炼与概括出来的呢?它具有怎样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应该向学生分析讲解清楚。而这种理论上的分析就需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行,事实上,这“五大关系”是从40多年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是对改革开放经验与教训的理论凝练。

我们知道,40多年的改革开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即我们经常讲的“改革没有休止符”和“改革永远在路上”,因此要处理的各种关系可以说是千头万绪、数不胜数。为什么单单把这“五大关系”作为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要处理的“重中之重”与“大中之大”提出来,毫无疑问是因为它们在整个改革开放大局中的位置极端重要,贯穿于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的各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说,认识这“五大关系”对把握与处理各种关系具有提纲挈领的关键作用。因而只有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改革事件,才能认识到“五大关系”的重要历史影响,才能让学生具体而深刻地理解教材强调的“改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之道”“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的,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2]249等理论论断。

但是,纵观整个教材相关段落内容后发现,教材没有从理论与实践两大方面具体而深入地讲解为什么是这“五大关系”而非其他关系在整个改革开放事业中如此突出与重要?也没有对这“五大关系”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进行理论界定与具体说明?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内容编写缺陷。其实不然,因为这给教师预留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这些问题的“逻辑链”,也给教师预留了阐释与讲解这些问题的教学空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正确观点的简单叙述与机械重复上,还应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灌输性和启发性等方面的相互统一。要讲清楚主流意识形态“所以然”的理论与实践依据和发展形成的逻辑进程,讲清楚观点得出过程中起着无形铺垫作用的“前问题”或者说隐藏在表面背后起着支配作用的“潜问题”,讲清楚这些来自社会历史现实又高于社会历史现实的理论范畴的具体内涵。因此,以生动的案例教学讲清楚这些课本没有但是又蕴涵其中的“无字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问题探索与逻辑推演中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客观复杂性与无穷发展性,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以复杂性思维理解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性与永恒发展性,引导学生避免对重大政治问题进行大而化之地简单理解或实用主义地片面肢解。如果对这“五大关系”的每对关系所包含的两个方面仅仅笼而统之地给学生概括为干巴巴的“辩证统一”四个字,而非结合改革开放前夕国家徘徊曲折的特定背景、改革开放40多年一路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历史、一项项重大改革决策的出台与一幕幕改革活剧的上演等历史性、具体性案例去生动讲解,只能给学生留下抽象空洞的课本词句与寡淡无趣的课堂印象。

二、从广东改革开放实践讲解“五大关系”的思想意蕴与辩证性

(一)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这对关系在教材中被放在首个位置提出,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概括地说,这一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改革开放的理论体现,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与意识关系原理、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的根本方法及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原理。要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从根本方面解决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科学方法论问题,从思想深处做好防止“左”与警惕右的问题,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与底线思维。解放思想对改革开放的全面启动与全面深化具有引燃爆发的作用,可以说是推进整个改革开放的“启动键”“发动机”。实事求是对于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与成效巩固具有导航稳向的作用,可以说是保持整个改革开放“不走邪路”与“不折腾”的“清醒剂”“稳定器”。当然思想解放看不见摸不着,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往往容易出现“解放过头”“乱解放”而过犹不及,或者迫于形势虚与委蛇地“口头解放”“假解放”而应付了事。如何鉴别与避免思想解放“过”与“不及”的两个极端呢?这就要看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是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否像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真正地“走了新路”“说了新话”,是否把各项工作从不合时宜的做法与观念的窠臼中解放出来,是否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和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中做到了“以人民为中心”与“三个有利于”。

口号特别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口号,既是直面时代真正问题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变化进步的真实记录。因而我们可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流行的口号中一窥思想解放的发展轨迹与特点,继而把握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关系的丰富内容与辩证本性。从广东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流行口号中可以看出对这一关系的实践摸索与理论探求。例如“敢饮头啖汤”(1)“啖”在粤语中是“口”之意,“头啖汤”即“第一口汤”。改革开放初期,南海、顺德等珠三角地区不畏困难、冲破禁锢、大胆探索,这种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被当地人喻为“敢饮头啖汤”。“不争论 不埋怨 不停步”(2)这是广东顺德在20世纪面临改革压力时对邓小平的“不争论”的进一步引申。“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3)1981年,时任蛇口管委会主任的袁庚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1984年,在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这句口号得到了邓小平的肯定与认可,后被誉为“冲破思想禁锢的第一声春雷”。“敲锣打鼓贺富”(4)1980年春天,当时社会上“姓资姓社”的争论还没有结束,时任南海县委书记的梁广大带队敲锣打鼓到丹灶南沙村的“万元户”家里贺富,轰动一时。“六个轮子一起转”(5)1979年,在梁广大任南海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提出了“三大产业齐发展,县、公社、村(大队)、生产队、个体、联合体企业‘六个层次一起上’”,后来被概括为“六个轮子一起转”,这被视为“南海模式”的起点。“转得快,好世界”(6)1996年底,广东顺德市镇两级的1001家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全部转制完毕,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和新的政企关系,成为中国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行者,这句话一时就成为当地流行语。“杀出一条血路”(7)1979年4月,在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向邓小平汇报广东经济的现状与广东省开放搞活的设想。邓小平对广东省委提出的建设出口加工区的设想表示支持,并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边区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等口号背后不仅仅包含着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改革故事,而且反映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如何在与陈旧思想的搏杀与筚路蓝缕的艰难创业中走出一条新路的。如“敢饮头啖汤”与“杀出一条血路”等口号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广东人当年思想解放的豪迈与悲壮;“不争论、不埋怨、不停步”等口号可以让人们体味广东人当年在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中的低调与智慧;“敲锣打鼓贺富”“转得快,好世界”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广东人在把坚持思想解放与实事求是转化为先人一步改革成果时的喜悦与快乐。如果我们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深入分析这些“老口号”与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相信学生会在穿越时代中感受到强烈的思想冲击,收获异样的思想感悟。

(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这一关系,也是在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一对重要关系。1980年12月,陈云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要改革,但是步子要稳”“随时总结经验,也就是要‘摸着石头过河’”等观点,邓小平同志对陈云同志的“摸着石头过河”的说法也表示非常赞同。应该说,改革开放的发轫期主要是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与基层探索,是“摸着石头”式的改革试错过程与不断总结经验的过程。但是,“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其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2]253。顶层设计(Top-down Design)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与借用系统工程学的概念来认识改革开放的发展特点的。这一概念从全局的角度强调国家层面对整个改革开放事业进行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它有三大特征:一是顶层决定性,改革开放的核心理念与目标应源自国家顶层;二是整体关联性,全国各地方各部门之间围绕核心理念和顶层目标所形成的关联、匹配与有机衔接;三是实际可操作性,来自国家顶层的设计应是国家高度的战略性、设计性与具体实践可实施、可操作的统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提到顶层设计这一政治命题。从当前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与发展成果来看,来自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包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等。在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长河中,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二者关系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与交互作用的复杂多样的关系中。而且,人们对于“顶层设计”中的“顶层”也会泛化地误解为上级领导部门,对于“摸着石头过河”窄化地理解为下级部门在不考虑任何后果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地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任务。

结合广东40多年来的实践探索过程与发展成果就能很好地理解“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坚持边实践边总结,从实践中获得真知,这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2]253,“我国改革开放是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积累的过程”[2]253-254。广东各地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改革开放实践中摸索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一条“双转移”产业升级做法,继而逐步发展为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全省性“腾笼换鸟”战略(8)“笼”是对区域空间的形象化表达,“鸟”指的是产业。“腾笼换鸟”即由于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及其他资源的限制而迁出或淘汰区域内低端产业,引入并发展高端产业,从而完成区域内的产业置换、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腾笼换鸟”,改变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换来的是质量与效益、经济与社会协调的增长方式。因而认识越早,决心越大,代价越小,如同“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14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他在谈到结构调整时,以他在浙江工作就强调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说法在更高的站位上肯定了这一战略做法的全国性的指导作用。如果说“摸着石头过河”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早期的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的历史进程中,那么随着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系统性愈加凸显,顶层设计的必要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广东成功的改革实践中可以具体而深刻地理解这种统一表现在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等方面。

(三)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仅各地自然禀赋与人物风情千差万别,而且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又有着巨大的历史纵深。这样的一个基本国情使得我们的改革从来都不可能是齐头并进与平均发展,必然要处理好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重大关系。对于这一关系的确认主要不是理论上的分析与逻辑上的推定,而是40多年来改革发展一次又一次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课题。正如教材所言:“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2]254,这决定了改革必须坚持整体推进,不能畸重畸轻与顾此失彼。与此同时,“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2]254这又决定改革要进行重点突破,在牵住“牛鼻子”与抓好重头戏上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广东40多年来始终走在全国改革开放的最前头,并且还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一个重要的经验就是能够在改革实践探索中正确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就整体推进而言,尽管广东省的同志介绍说广东也有像韶关、梅州这样一些落后地区甚至贫困地区,与深圳、珠海相比被国家最早确定为经济特区的汕头市发展也明显不尽如人意;不过从总体上看,广东40多年来的发展还是很好地体现了改革开放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协同性的总体要求。当然,广东发展中凸显“重点突破”改革特点的例子更多,例如惠州市政府对TCL经营班子实施的“授权经营 增量奖股”奖励模式,这一改革使TCL实现了从传统的国有企业到适应市场竞争的现代公司的转变继而成为主动参与全球竞争的中国知名企业,于是后来在广东乃至全国不少国企改革中被推广应用。“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全面深化改革中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面对改革的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改革开放真正地要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这不是一个书斋里的哲学思辨,而是在具体改革开放中的不断探索。客观地说,广东的整体协调发展与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持续发展为我们认识与处理这一复杂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活教材。

(四)处理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的关系

在对学生分析讲解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一改革的重大关系中,笔者认为,应该让学生深切地明白,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十四亿多人口的国家深化改革,绝非易事。正如鲁迅先生所叹息的,在中国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或移动一个香炉,也会被弄得头破血流,这绝非愤激之词。特别是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后,就有了“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2]254的判断与触动人们的利益比触动人们的灵魂还难的感慨,这也绝非矫情造作。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广东省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阵地”与“改革开放排头兵”,也非常惊叹于广东人经常以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改革胆识创造了无数“粤为天下先”的改革奇迹。但是,人们在对这些成绩做出肯定的同时却无意间忽略了广东在4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同时造就的细谋善成与精益求精的务实改革精神。在珠三角工匠精神展示馆,我们看到五千多枚铁钉排列出象征广东工匠精神的“钉钉子精神”(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它标识了广东人是在用绣花功夫绘就每一幅匠心独运的工笔画与做实着整个全省的改革开放事业。这种细致入微的“钉钉子精神”形象地诠释了展示出来的百件“珠三角”创新产品绝非是乱闯瞎干碰运气“憨胆大”的结果。相反,这种被誉为广东“匠心智造”的奇特现象是稳打稳扎的改革探索与久久为功的长期实干的结果!可以说,“珠三角”的发展成就非常生动地体现了“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的辩证统一。当然,全国其他地方成功的实践做法也同样证明,改革只有实现这二者关系的辩证统一,才能啃得动硬骨头与涉过险难滩,才能在不间断地积小胜为大胜中避免犯颠覆性错误,尤其是能够有力地避免改革犯“走老路”或“走邪路”的错误。也正是因为广东这种不断稳步前进的改革局面与辉煌成就,邓小平同志在1984 年1月来到广东中山三乡镇登上罗三妹山时,毅然决然地道出了后来传遍大江南北的“不走回头路”的改革名言。时隔30年后的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时又一次掷地有声地喊出“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的振聋发聩金句,从而以气势磅礴的力量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吹响了嘹亮的思想号角。

(五)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由点到面、从小到大地不断壮大与顺利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有着非常健康的且坚实牢固的发展骨架,这个骨架的长期维系靠的就是我们在战略层面上保持了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所形成的贯通合一与互为犄角的“铁三角”结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与稳定的必由之路,“反对改革死路一条”,“谁反对改革谁下台”;发展是改革的目的与稳定的活力之源,“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的前提与发展的“压舱石”,“稳定也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这些认识都是从改革开放一路风雨的艰难历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得到的,因而认识这三者的关系,必须在还原改革艰难探索的真实历史中去理解与体味。

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国贸大厦顶楼旋转餐厅发表了南方谈话中的重要观点,提出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影响40多年改革开放历史的论断。“星期六工程师”(10)20世纪80年代,广州一批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研人员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来到佛山,为乡镇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从中获取适量的报酬,为佛山乡镇企业提供了巨大帮助,他们被誉为“星期六工程师”。也是较早在广东涌现出的一种改革新现象,这种现象对于当时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是有力地支持与促进,但是又不可避免地对国有企业与科研单位的稳定发展形成冲击。如何处理这个现象所带来的改革、稳定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是关键,而广东这些年则是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了正确处理这三者关系的结合点,并在处理好这三者关系中实现了“三度统一”,即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其实际做法被后来的实践证明是正确可行的。“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它的思想启迪意义不言而喻,因而也是一个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与充分使用的优秀教学案例。

三、最后的思考:有效利用教学案例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效果

根据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对包括“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在内的四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讲解,有必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案例实现语言表达通俗化、讲解内容实例化、抽象理论具体化。依据教材编写呈现出的重点难点问题,选用恰当的地方经验与典型做法作为讲解相关内容的案例素材,并在不断萃取凝练与理论提升中对所讲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性、针对性与贯通性地讲解,探索利用活生生的案例故事来贯通性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331如何真正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又不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效果?重要的做法便是将理论教学与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鲜活案例与学生所思所惑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让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照耀到学生心田、让学生在释疑解惑中感受到当下国家翻天覆地变化的澎湃潮音与人民群众创造发展奇迹的巨大伟力。这样,他们就会觉得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再是与己无关的身外之物、政治宣传与课业负担,而是在坚定践行“四个自信”中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学习和对国家前途的热忱关心中。

总之,通过运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讲解是非常有必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贯彻“八个相统一”中的每一个统一都需要从实际取材,需要平时在选取与结合体现改革开放精神的优秀案例中来体现。将这些优秀的案例以故事化的形式讲形象、讲生动,使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学生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通过案例教学,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化的讲解,对学生起到启智、寓情、励行的育人效果,让他们在生动直观的教学场景中爱上思想政治理论课。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改革开放广东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广东舆情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