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杰
(山西路桥第七工程有限公司长治分公司,山西 长治 046000)
为了避免和减弱公路边坡滑坡造成的安全隐患,保证施工和运营管理安全,应结合边坡地质情况,通过计算确定治理方案。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大宁至吉县段H19滑坡为中型黄土滑坡,设计采用滑坡体坡脚反压回填方式处理、高路堑抗滑挡土墙加固[1]等方式进行处理。为了确定加固效果,制定监测方案对桩身水平位移、桩周土压力和桩身内力进行监测,收集监测数据作为分析边坡稳定性的主要依据。
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山西省隰县至吉县段段全长105.834 km,设计采用高速公路双向四车道建设标准,设计速度为80 km/h,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5.5 m,分离式路基宽为2×12.75 m,汽车荷载为公路-Ⅰ级。公路沿线有多处高边坡存在滑坡风险,本文以H19滑坡(K85+908.500~K86+040段)为例,研究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滑坡治理[2-3],并对加固效果开展监测分析。
H19滑坡为K85+908.500~K86+040段高边坡,该滑坡整体呈圈椅状,滑坡体主滑方向210°,顺主滑方向纵长约100 m,垂直主滑方向最大宽度110 m,面积约为1.1万m2,滑体最大厚11.0 m,体积约为12.1万m3,属中型黄土滑坡。
为提高滑坡体稳定性,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滑坡体坡脚采用反压回填、高路堑抗滑挡土墙加固等方式进行处理。其中K85+985~K86+030段采用钻孔灌注桩进行加固处理,设计桩径1.0 m,桩长20 m,桩中心纵向间距为1.5 m,桩顶设置1.2 m宽×1.0 m高冠梁,钻孔灌注桩采用C35混凝土浇筑,共计19根,H19滑坡处治横断面如图1所示[4-5]。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分别布置土压力盒、钢筋计和固定式测斜仪,对桩周土压力、桩身主筋轴力和桩身水平位移进行监测。钻孔灌注桩共计19根,由于所有钻孔灌注桩桩长相同、所处边坡工程地质情况类似,选取6号和13号桩作为试验桩,在桩周布置土压力盒,分别在施工和成型阶段对桩后、桩前和桩周土压力进行监测。在钻孔灌注桩钢筋笼两侧布置钢筋计,进行桩身主筋轴力监测。分别在桩顶以下2 m,6 m,9 m,12 m,17 m位置埋设固定式测斜仪,对桩身变形情况进行检测,土压力盒、钢筋计、固定式测斜仪布置如图2所示。
对埋设在不同深度的固定式测斜仪,收集监测数据计算得出桩身各深度的竖直转角,进而确定桩身水平位移。由于6号和13号钻孔灌注桩桩身位移变化规律类似,因此以6号试验桩为例进行研究,收集数据绘制6号钻孔灌注桩桩身位移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分析图3所示桩身位移变化曲线,桩身各深度水平位移变化规律类似,且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钻孔灌注桩完工后监测初期桩身水平位移变化速率较快,中后期变化速率逐步下降,最终达到稳定阶段。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桩顶位置,最大值为19.1 mm,桩底附近水平位移基本为零。这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完工前期混凝土强度增长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桩周土体和滑坡体移动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桩顶位移变形量最大,随深度增加不断减小。随着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对边坡土体的支撑作用不断提高,有效地控制了边坡土体的移动,桩身水平位移也不断减小,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监测期间桩基水平位移有一定的起伏波动,这是由于60 d~90 d降雨量较大,降雨量的增加使边坡位移增加,进而使桩基水平位移量增大。
桩周土压力监测是通过埋设土压力盒,对桩后、桩后和桩间土压力进行监测,分析钻孔灌注桩桩周的土压力分布情况。由于钻孔灌注桩位于边坡坡脚位置,仅对桩后土压力进行监测分析。6号和13号试桩桩周土压力变化规律类似,因此仍以6号试验桩为例进行研究,收集土压力监测数据绘制6号试桩桩后、桩前和桩周土压力变化曲线如图4,图5所示。
分析图4所示6号试桩桩后土压力变化曲线,桩后土压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监测前期土压力有所波动,监测两个月后基本趋于稳定。桩底土压力较高,桩顶土压力最小,接近于零。在监测前期边坡土体移动使桩后土压力增大,但在两个月后基本稳定,说明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有效控制了边坡滑动。桩前为填方路堤坡脚,根据图5土压力曲线变化情况,得出在相同深度桩前土压力较桩后土压力大,桩间土压力波动很小,说明钻孔灌注桩起到了较好的抗滑作用。
将每根钻孔灌注桩看作一个受弯梁构件,通过收集钢筋计量测的数据反算确定桩身的弯矩,定义钻孔灌注桩靠边坡一侧受拉为正弯矩。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和成型阶段通过钢筋计监测桩身内力,计算得出不同深度桩身弯矩值,绘制弯矩值时程曲线。由于6号和13号试桩桩身内力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因此取6号试桩为研究对象,绘制6号试桩桩身弯矩时程曲线如图6所示。
分析6号试桩桩身弯矩时程曲线变化规律,可以得出监测前期桩身弯矩值变化较大,最大值出现在40 d~45 d左右,除埋深18 m以下出现负弯矩以外,其他部位桩身弯矩均为正值,且随埋深增加桩身弯矩不断减小。在钻孔灌注完工初期,由于边坡防护施工、路基填筑施工等对桩身的扰动影响,桩身弯矩变化较大,后期施工完毕,桩身弯矩基本趋于稳定。监测前期钻孔灌注桩强度不断提高,后期桩身与冠梁成型后有效提高了桩体的整体性和抗弯、抗倾覆能力,桩身内力变化和边坡变形逐步趋于稳定。
结合呼北国家高速公路大宁至吉县段H19滑坡段钻孔灌注桩处治施工实践,选取6号和13号试桩布置监测仪器,对桩身水平位移、桩周土压力和桩身内力进行监测,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边坡加固效果,得出以下结论:
1)桩身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在桩顶,桩底水平位移基本为零,桩身水平位移前期变化速率大,而后逐步趋于稳定,说明钻孔灌注桩成型后有效控制了边坡滑动变形。
2)桩后土压力随埋设深度增加而增加,监测前期波动较大,两个月后基本稳定,桩前土压力较桩后大,且桩间土压力波动较小,说明钻孔灌注桩可有效控制边坡滑动,边坡土体稳定。
3)桩身弯矩值绝大部分为正值,随埋深增加桩身弯矩不断减小,前期波动幅度较大,后期基本达到稳定状态,说明桩身靠近边坡一侧受拉,桩体的整体性和抗弯、抗倾覆能力较好,桩身内力和边坡变形达到了稳定状态。
总之,钻孔灌注桩施作后,桩身成型过程中桩身水平位移、桩周土压力和桩身内力变化较大,成型后逐步趋于稳定,说明滑坡体滑动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