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应用研究

2022-04-26 14:09沈丹丹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6期
关键词:乳头状多普勒肿块

沈丹丹

(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北京 102300)

对发生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通过超声检测的方式进行诊断,其操作的过程更加简洁、方便并且对于患者不会产生任何创伤,可以对患者的乳腺进行多次的检查,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的病灶组织的大小、位置以及形态进行确认[1]。本文主要是针对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使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查,观察该项技术在临床实际使用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北京市门头沟区妇幼保健院经过相应手术病理证实或电话回访结果为患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35例患者,对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1~56岁,平均(36.14±4.25)岁。其中出现溢液性状为血性的患者12例,表现为浆液性溢液的患者19例,各2例乳汁样溢液患者和水样溢液患者。在对全部患者进行查体检测的过程中可以触及结节或条索状肿块的患者4例,乳腺出现局部疼痛症状的患者2例。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病灶都均经过手术病理证实,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4例;在外院手术,电话回访结果的患者数量有11例。

纳入标准:①患者治疗配合度良好;②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临床资料不完整及依从性差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所用仪器为GE-E8和PHILIPS-IU Elite,探头频率为L1 2 MHz~5 MHz。检查过程中让患者保持在平卧位、侧卧位的姿势下,两臂自然外展并上举,从而将患者的乳房尽可能充分暴露出来,选用高频探头对患者进行探查,其中心探查的位置在患者的乳头,并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放射状扫查操作。在进行观察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观察出现溢液乳孔的导管状态,是否出现了扩张现象,其导管的走形是否正常,对于出现了导管异常扩张现象时,需要沿着该导管的走行方向进行更加深入的追踪扫查,一直持续扫查到导管出现中断的位置上,并对其管壁的厚薄程度进行观察,量取内径的具体大小以及有无占位性病灶组织的发生。对于导管出现扩张现象并显示出相应的肿块时,需要对肿块的位置、形态、回声进行观察,判断其与出现扩张的导管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测量;而对于出现了肿块但是其导管并没有发生明显扩张现象的患者,需要多切面多角度的观察肿块的回声特点,判断其有无包膜存在,可以采用局部放大的模式来仔细观察肿块与周边腺体及导管的关系。通过使用彩色多普勒对患者出现肿块位置的血流情况进行仔细地观察,并对其血流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并判断该肿块的良恶性。在此之外,还需要对乳腺周围的区域以及腋窝的位置进行更加全方面地扫查。

2 结果

2.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显像结果

在经过相应的病理证实确诊为发生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病的35例患者中有43个病灶组织,其中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相符的病灶组织有32个,其准确率为74.42%;而发生病灶组织的位置在乳腺大导管内以及中小导管之中其进行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分别为86.96%,60.00%,见表1。

表1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显像结果 单位:例

3 讨论

在女性乳腺内大约有15~20个乳腺导管,乳腺导管里的乳头状瘤就是处在导管上皮的良性肿瘤,且有资料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2]。对乳腺肿瘤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中央型乳头状瘤大概在乳管壶腹(乳管接近乳头膨大成囊状的部位)下1.5 cm的1、2级乳管,又被称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乳腺中央区乳晕的下方,医学上普遍认为其一般不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外周型乳头状瘤则是终末导管-小叶系统出现多发性导管内乳头肿瘤,别称为乳头状瘤病,在乳腺的周围象限处,该病的癌变率为5%~1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临床上又被称之为囊内瘤,这是一种发生在乳腺导管上皮中的肿瘤,出现病灶组织的部位多发生于患者的乳晕下或者是乳晕旁的较大输乳管之中,该病的发生也是导致出现乳头溢液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3]。单一存在的病灶较多发生,大多出现在产后妇女上,且患有该疾病的患者人群多为40~50岁的妇女,是乳腺良性肿瘤[4]。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但有学者认为[5]该疾病的发生与患者的雌性激素水平有着较大的关联,通过雌性激素的作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并突入到了相应的导管之中,表现为乳头状的生长,从而将其命名为了乳头状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多会出现无痛性乳头溢液,而且溢液的发生大多为间断性的,其颜色可能为红色、淡黄色或者是无色的液体[6]。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比外周型乳头状瘤更容易出现溢液,出现该症状的患者其肿瘤的体积一般都较小,当较大的瘤体对导管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堵塞现象时,则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受[7]。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临床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并不容易被扪及,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对导管扩张的部位、程度的大小以及是否发生肿块等相关信息进行鉴别[8]。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在检查过程中其声像图特点,大多数会出现局限性的乳腺导管扩张,这种情况通常起始于乳房的外周部位,终止于乳晕周围[9]。且导管出现的扩张形态可以表现为管状或者是囊状,在扩张的无回声导管之中,呈现出乳头状的实性低回声结节[10]。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临床上用于心脏、肢体血管、浅表器官、腹部以及妇产等诊断检查的医用设备,多普勒超声设备中包括脉冲式多普勒、连续式多普勒、高脉冲重复频率式多普勒、多点选通式多普勒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五种。应用彩色多普勒的方式进行观察,肿瘤内部可见少或多量血流信号或血流信号不明显。适当地把图像进行局部放大,可以辨别肿瘤与周围导管的关系,同时降低彩色多普勒血流速度,可以显示肿瘤内部呈低速血流的细小血管,有助于与其他肿瘤或导管内透声较差的局限性积液相鉴别。若为局限性陈旧性积液,透声较差,在二维声像图上与乳头状瘤回声极为相似,但彩色多普勒下则无血流信号显示。在与乳腺其他低回声良性肿瘤鉴别中,中央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二维声像图表现多较典型,相对容易鉴别,但对于外周型导管内乳头状瘤不伴有明显导管囊性扩张时不易鉴别,要仔细寻找结节周边是否有延续的导管回声。在与乳腺癌相鉴别中,对于比较典型的乳腺癌,其主要的超声表现是瘤体形态不规则,基底部位较宽,边缘呈锯齿状或者是毛刺状甚至出现蟹足样的浸润[11]。瘤体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匀,部分可出现沙粒样钙化,通过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其血流显像更加丰富和明确,并呈高阻力型血流频谱。

在临床中,以往使用的检测方法是通过纤维乳管内视镜进行诊断,虽然这种诊断方法对肿瘤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其操作方面并没有超声检查方便,并且其产生的影响因素也较多[12]。与此同时,其他的影像学方法鉴定该疾病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通过高频超声检查的方式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则拥有了更加理想的安全性、无辐射性、重复使用性强等优点。对于病灶组织的解剖结构显像也更加清晰,能够更好地对其进行观察与诊断[13]。另外还需注意的是,对于外周较小的导管出现扩张现象时,不容易被检出,所以在检查的过程中检查者应该更加严谨、仔细地进行扫查[14]。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15]。在临床体检上,能够接触到肿块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切除病变导管,并送去检验,等待病理结果。而对于临床体检上接触不到的肿块患者,则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病灶定位,比如术前靠乳管镜定位可以在患者的皮肤上进行标记,还可以在乳管镜检查时放入“金属定位线”,帮助医生在手术时切除病灶[16]。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手术中找到溢液乳管的开口,并在其中放入探针或是注入蓝色颜料(亚甲蓝),主刀医生在手术中利用探针或蓝染的区域进行切除病灶并送检。在手术前应告知患者不要用手挤压乳房,防止溢液排净,这样就很难进行定位。如果对中央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切除规范,则患者一般很少会出现复发的情况,但可能在同侧乳腺的其他乳管或是对侧乳腺再发。而如果对周围型导管内乳头状瘤手术切除不彻底,则会引起肿瘤复发,手术时应该切除病变的腺叶,且要嘱咐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如果患者的病变范围大,且病理检查伴有不典型增生[17]。则可进行乳房单纯切除以及乳房重建手术。

对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预防,患者可以进行自我检查。在乳腺自检时发现乳头溢液和结节等乳腺异常时应及时就医。乳腺自查最好每月一次,最好是在月经过后或者两次月经中间进行自查,因为这时的乳腺较松软,且没有胀痛感,比较容易发现异常。而已经停经的妇女则可在每月固定的时间进行自查。在乳腺自查时,患者需站立或是坐于镜前,仔细观察镜子里自己两侧的乳腺,看是否出现大小、形态、轮廓以及颜色等改变,乳头是否有抬高、回缩和溢液等现象。在自查时,需将手指伸开,用手指指腹去接触乳腺,左手进行右侧乳腺检查,右手进行左侧乳腺检查,方向可为顺时针,也可为逆时针,注意不要遗漏乳头、乳晕和腋窝部位。而对于乳腺疼痛的鉴别则应该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是否有诱因,发病和持续的时间,以及疼痛的特点等。急性乳腺炎大部分出现在哺乳期女性身上,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乳头皲裂,哺乳时乳头出现疼痛感,有时还会出现个别乳管开口阻塞,排乳不畅的情况,要注意与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区别。且急性乳腺炎还会有乳汁淤积的现象,会形成结块,进而出现胀痛,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有一定的不同,要仔细辨别,不要给患者造成恐慌。而炎性乳腺癌则表现为全身无感染现象,患者不会有发烧的现象,但使用抗菌治疗无效,经过穿刺可以发现是肿瘤细胞,而不是脓液。乳腺增生则容易出现在30~50岁的女性中,青春期和绝经后不易出现。乳腺增生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是属于机体内分泌紊乱,让乳腺实质或间质增生过度。它的临床表现在不同的年龄有不一样的表现,对于未婚女性、已婚未育以及尚未哺乳的女性,其主要症状为乳腺胀痛,可出现两侧胀痛,也可一侧胀痛,出现一侧胀痛的情况居多。并在月经前乳腺胀痛感明显,月经过后第二天出现减轻现象且逐渐消失,再下次月经前依旧出现乳腺胀痛,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且有触痛。对于35岁以后的妇女则多数表现为乳腺有结节感,乳房疼痛和触痛,但触痛感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在触诊乳腺上有大小不一的扁圆形或是不规则形的质地柔韧的结节,其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其深部组织没有粘连现象。对于45岁以上的妇女则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包块,其边界清楚,且伴有钝疼、胀痛以及烧灼感。要注意乳腺增生和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区别。对于绝经后的妇女如果出现乳腺隐痛,且触及包块,则要警惕是否是乳腺癌,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综上所述,对于发生了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患者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疾病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患者出现病变的位置进行确定,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信息。

猜你喜欢
乳头状多普勒肿块
研究腹部超声在临床诊断盆腔肿块中的价值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中老年人更需警惕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临床病理结合Galectin-3、CK19、HBME-1、AAT及CD56对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意义
1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报告及病理分析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
《多普勒效应》的教学设计
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特征与病理学对照
完形填空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