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木草
(甘南州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影像科 甘肃 甘南 747000)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会带给患儿腹部放射性疼痛,影响其生活与学习,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带给患儿极大的心理阴影,不利于其茁壮成长。该疾病多发于呼吸道感染,以及食物过敏、肠道及肠道外疾病或感染等,临床治疗可以通过消除刺激因素缓解症状,患儿肿大的淋巴结恢复正常即可。目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以超声检查为主,临床腹痛患儿在接受超声检查时,发现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概率较高,临床上分析各种类型的肠道炎症与这一问题相关,其中以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主要诱因[1]。多数患儿可能出现右下腹部、脐周等部位的疼痛,性质主要以放射性疼痛为主[2-3],多数患儿的疼痛位置不固定。多数患儿由于年龄较小,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十分有限,医师难以从患儿的描述当中获取对诊断疾病有实际价值的信息,疾病诊断难度增大。超声检查不需要开腹,检查当中患儿一般不存在明显的疼痛感,家长的接受度也较高。借助该方式,可以诊断出多种疾病,一些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性疾病等,超声检查均可以获得较高的准确率。为了研究超声检查用于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准确度,开展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研究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超声检查和病理检查的数据以及同期体检的100例健康儿童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0例为患病儿童,急性腹痛患儿56例,慢性腹痛患者44例,其中有32例继发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已经排除肿瘤等全身系统疾病,运用病理检查的方式确诊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接受超声检查,将超声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另外100名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均为健康儿童,对两组儿童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度。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
超声设备应用我院东芝-Xario超声诊断系统。首先进行检查人员和检查设备的准备工作,指导患儿采取平卧位,并以亲切的语气对其进行鼓励,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方便其配合检查。采用高频探头对患儿腹部扫查,探头频率为5 MHz~10 MHz,仔细扫查脐周部、右中、右下腹部及左侧腹部,对脐周围等患儿疼痛的位置进行针对性的重点观察,适当力度压迫探头,观察淋巴结内部结构,分析肿大的原因,并且分析血流信号,对淋巴结的性质进行初步分析。定位测量计算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纵横比等数据,最后进行阑尾、肝脏、脾脏进行扫查,分析形态结构以及血流信号等指标,判断患儿的上述部位是否存在异常,重点分析淋巴结异常的原因,进一步对肿大淋巴结的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彩色血流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治疗奠定基础。比较患病患儿与健康儿童的超声检查数据,分析超声在体检当中的应用价值。对100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患儿的病理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检查的准确度。
两组儿童的淋巴结长径、短径及淋巴结门管区血流信号等指标以及患病组患儿的病理结果和超声检查结果的诊断准确度。准确度的计算方法=超声检查准确例数/总例数×100%。患儿治疗后随访情况。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确诊的100例患儿的检查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病理组织学检查与超声检查对于本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准确率存在微小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00例患儿病理检查与超声检查的结果比较
对已经确诊的患儿和健康组的患儿的超声检查数据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健康组和患病组患儿的超声检查数据比较(± s)
表3 健康组和患病组患儿的超声检查数据比较(± s)
?
确诊患儿超声声像图分析见表4。
表4 确诊患儿超声影像特点分析
针对单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给予抗生素治疗,待临床症状消失后进行复查;针对合并肠套叠或阑尾炎、阑尾肿大患儿,给予针对性外科手段干预;针对合并胆囊炎症患儿,消炎治疗,待症状消失后复查;针对合并大便检查虫卵阳性患儿,给予对应杀虫治疗,待症状消失后,进行大便及超声复查。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病因复杂,患儿的年龄较小,对于病情以及主要症状的描述不够清晰,超声诊断方式用于病情诊断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腹症并发症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病因。患儿往往出现哭闹时引起家长的注意,才会来院就诊。患儿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部疼痛,同时压痛的位置具有不固定的特点,因此,通过常规的腹部触诊,难以准确地判断患儿的疼痛原因,儿童的疾病主要有表现不典型的特点,患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未发育完善,在描述症状时,可能描述不准确,无法为医师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实际的思路,往往需要接受检查才能够发现疾病,对疾病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由于患儿的描述不清,症状不够典型,临床上难以快速的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医师在检查时,如果分析或者观察不到位,易与阑尾炎等急腹症混淆,同时由于发病儿童年龄多在2~7岁,多数患儿的描述不够准确,也容易给误诊带来隐患[3]。
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对于儿童而言,儿童及家长对这一诊断方式普遍较为接受。超声主要通过图像特点、回声特点、血流信号等信息对病情加以分析。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应用超声诊断主要依据淋巴结的长径、短径、纵横比等超声检查数据进行准确诊断[4]。通过对健康儿童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两组患儿的超声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健康体检时,超声检查的区分度相对较高,能够比较准确的分析出健康儿童和患病儿童。患病组儿童的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大于正常的健康儿童,淋巴结内部血流信号比较丰富时,超声医师需要注意淋巴结异常的鉴别诊断,上述内容能够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提供依据[5-6]。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患者超声下回盲部可发现连续性淋巴结回声,可以帮助医师发现问题。超声也可以实现本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对于肠套叠患儿可通过横断面或纵断面等超声图像的特点进行鉴别,同时,也需要结合患儿存在果酱样便等临床表现,进而做出准确的诊断。急性阑尾炎发病时常合并淋巴结肿大,在超声诊断时存在较大的难度,容易出现漏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不能完全准确的诊断出阑尾炎,具体情况也需要具体分析,结合血液学检查等多种检查的结果,对患儿的疾病进行准确分析,严格预防漏诊或者误诊问题的出现[7-9]。肠系膜淋巴结核与肠系膜淋巴结炎在超声检查当中,均表现为结节状圆形等图像特点,小儿的疾病进展快,诊断困难,需要注意诊疗工作失误的预防,临床上可以结合触诊、实验室检查以及病史等多方面的内容进行鉴别诊断。
病理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为准确的方式,在临床工作中,手术当中获得的病理标本对于诊断本病具有较高的价值,主要优点是准确率高,不易发生漏诊和误诊,医师可以直接用肉眼看到病变部位的情况,对治疗工作进行分析。病理结果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准确度最高的检查方式,主要优点在于检查准确度最高,诊断的难度较低。因此,对于某些难以鉴别诊断的疾病,临床上采取术中获取病理,对病理标本进行分析的方式帮助诊断工作的开展。但这种方式相对耗费时间,对医师的水平具有一定的要求。对于儿童而言,在健康体检当中不适宜采用病理检查的方式诊断腹部的疾病。病理检查难以推广,仅适用于病情需要进行开腹探查的儿童,多数患儿的家长考虑到患儿年龄较小的因素,对于开腹探查获取病理结果这一诊断方式的接受程度不高,这也容易给临床诊断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两种检查的准确度存在微小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于难以进行鉴别诊断,症状不典型的患儿,实际上在运用超声检查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患儿的血液学检查以及接触史、病史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
超声检查的主要优点是速度快,检查时主要通过图像的特点、血流信号的特点以及淋巴结的分布规律等内容实现疾病的诊断,目前,在急诊疾病的诊断以及健康体检当中,超声检查均运用较多。超声检查对于本病的鉴别而言,能够与健康儿童进行较为准确的区分,运用在体检当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检查方式安全、无创,仅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查结果。但由于看不到病变部位的真实情况,仅能够通过图像进行分析,检查的准确度还可能受到人员技术水平,机器型号以及具有的疾病、患病者配合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0-12]。实际应用当中,对于难以进行鉴别的疾病,也需要考虑运用多种检查方式对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加以提升。例如:部分肿瘤疾病单纯通过超声可能难以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可以联合应用实验室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减少漏诊或者误诊的风险[13]。目前,超声检查的准确度也在逐渐提升,在疾病诊断当中的应用也是很多学者分析的话题。
综上所述,由于低龄儿童腹壁薄,皮下脂肪堆积较少,超声检查的数据对于疾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分析出健康儿童与患病儿童检查结果之间的差异,但具体的诊断还需要以综合的诊断思路为主,将小儿腹部疾病的误诊防患于未然。对于部分患儿,可能由于疾病以及患儿表述不清的原因,使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诊断工作当中,需要注意多种检查方式的联合应用。儿童的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的风险较高,应对家长加以询问,结合患儿的多方面检查结果,对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分析,保证治疗工作的安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