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课堂”中培养数学教师素养的策略研究
——以《圆的认识》为例

2022-04-26 08:20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彭建国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14期
关键词:圆的认识画圆数学教师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彭建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教师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师要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须具备胜任此教学岗位应有的素养和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笔者上了一节沿江七市的公开课——《圆的认识》,本文将结合此课例,谈谈在“启智课堂”教学模式中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启智课堂

启智课堂是指一种秉承以生为本、能力为重、启智为真的理念,以培养身心健康、品行优良、善于学习、善于生活、善于创新的“健行少年”为目标的课堂新样态。启智课堂以“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为原则,以“三单”即预学单、启学单、温学单为驱动方式,以“五学”即自学、互学、导学、练学、问学为主要板块,以“四重二让一强”即重自学、重探究、重交流、重反思、让时间、让表达、强主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模式。(如下图)

“启智课堂”教学模式图

(二)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之后,本文从数学课程标准中培养学生素养的角度出发,认为小学数学教师的素养包括最基本的数学素养,即数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文化、数学哲学等方面,同时要有科学的教育教学观,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

二、小学数学教师素养的现状分析

(一)教师素养提升意识薄弱

首先,由于最近几年生源的增加,学校对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大批教师进入了学校,其中年轻数学教师相对较多,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同时有部分教师不是数学师范毕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缺乏相应的教师素养。其次,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提升自身素养对个人专业发展和教学的重要性,受“经验论”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多教教就能有经验,就能教好学生,在教学时就是一尘不变地根据经验进行教学,对自身素养的提升也没有明确的规划。最后,缺乏自主提升素养的积极性,认为教材上的知识很简单,教会学生知识就行。

(二)教师素养提升途径缺乏

首先,小学阶段虽然学校也会组织教师进行学习,比如外出听课,但这种培训面向的人数和学科覆盖率相对较狭窄,形式较单一,多是以观课、评课为主,多是散点的培训,缺乏系统的规划与培训。其次,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教师的培训多采用网络培训为主。网络培训虽然灵活、自主,它突破了学习内容、时间、地点、学习方式的种种限制,但是培训过程情感交流不畅,感受不到专家学者及广大教师的人格魅力,文字上的交流不如语言交流来得畅快。最后,长时间对着电脑会引起身体上的不适,对学习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有必要就当前数学教师素养的提升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并围绕如何提升数学教师素养展开研究。

三、“启智课堂”中培养数学教师素养的策略

“启智课堂”以“五学”即自学、互学、导学、练学、问学为主要板块,结合苏教版数学五年级《圆的认识》一课,提出了促进数学教师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在“自学”板块中提升数学教师的指导引领素养

课前自学,是“启智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必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课前学习活动,精心设计好“预学单”。“预学单”的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预习任务,引领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熟悉教材,生成一些问题,既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预学单:第一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里先找一找圆,再启发学生在校园里找、在家里找等;第二步,进一步研究自己找到的圆,教师可以在预学单上提示一些问题,比如:这个东西为什么这么圆,怎么才知道它是个圆,等等;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怎样才能画一个圆,为什么有的圆大,有的圆小,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等等;既体现出教师在预学单的指导作用,又能启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教学起来才会事半功倍。

(二)在“互学”板块中提升数学教师的倾听理解素养

每位数学教师倾听理解素养发展程度不同,专家教师倾听理解素养较高,能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倾听学生的思维过程,能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可视化,真正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启智课堂“互学”板块中,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正是在进行思维的碰撞,教师在倾听时不仅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更要关注是否每个学生都阐述清楚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同时教师还要适时点拨。

在《圆的认识》互学活动中,学生在交流怎样才能画一个圆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圆形工具画圆,有的学生提出可以用圆规画圆,教师就需要认真倾听他们选择工具的理由,而不是干预他们一定要统一用圆规画圆,并在他们讨论之后,抛出问题——选择什么工具简便并且知道这个圆的大小,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选择用圆规画,这样学生从心理上就会自主接受画圆最好使用圆规画圆;接着是学生讨论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教师也要认真倾听理解学生说出的注意点和理由,把“互学”活动真正还给学生,因为只有这样的小组互学才是最有价值的。

(三)在“导学”板块中提升数学教师的组织管理素养

在启智课堂“导学”板块中,教师发挥着组织管理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但是并不是随意交流,而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合理的组织交流,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精准把握教材,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同时还要结合问题探究或重点习题,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程序,培养学生深思熟虑的学习品质。更要指导学生善于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中归纳出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来,要指导学生学会本学科的思想方法,以及归纳、综合、联想、想象等基本思维方法,引领学生善于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因此,这就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圆的认识》导学环节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交流如何用圆规画圆,交流直径、半径、圆之间的联系,以及层次递进的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同一个圆内,半径有( )条,直径有( )条,你是怎样得出结论的?第二个是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的长度呢?第三个是同一个圆内,半径的长度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第四个是你同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这句话吗?学生在交流这四个问题时,教师要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注意数学语言的表达,同时还要管理好交流的组员、交流的时间,让思维碰撞出火花。

(四)在“练学”板块中提升数学教师的作业设计素养

在目前“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是检验教师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有效度的作业,那么就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的多元化、生活化、层次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练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交流、表达。坚持少讲多学,少问多思。

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教师设计的“温学单”,就可以考虑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学完之后画本节课的思维导图,也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份简单的手抄报,还可以让学生写一份关于自己学习了圆之后的感受或者是写一篇关于圆的数学日记,更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个关于圆的数学故事,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不用让学生花费太多的时间。同时,针对本班情况还可以考虑设计分层作业,一部分学生可以去研究圆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一部分学生可以复习关于圆最基本的知识,画一画、算一算等;一部分学生可以总结关于圆的知识,提炼图形学习的方法。

(五)在“问学”板块中提升数学教师的反思综合素养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反思的能动作用,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才能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改善,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而不是单纯的教书匠。那么,教师在“问学”板块要反思什么呢?

首先是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是否突出了重难点,是否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否有明显的收获,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等等,这是考验整个“启智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点。比如《圆的认识》一课中,要通过问学,反馈出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如是否知道了如何画圆,是否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是否会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等。

其次是反思这节课做了什么,“启智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五个板块是不可分割的,“问学”是建立在前面学习的板块之上,问学生收获了什么,其实就是在反思教师教会了学生什么,是教会学生知识还是教会学生思考。比如在《圆的认识》“问学”板块中,学生在回答收获时,教师就要关注学生是把之前几个板块合起来连贯地说还是零星地说,这些都是教师反思的关注点。

最后是反思这节课是否还有其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是否能找到一个更合适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启智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实践中的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改进,从而更加优化、更加适合数学课堂教学。

综上可知,数学教师的素养提升迫在眉睫,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研究、多反思。希望通过启智课堂的实施,教师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更好地为提升学生素养服务。

猜你喜欢
圆的认识画圆数学教师
带露的风轻轻跟着我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画圆的月亮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多措并举,打造互动课堂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和反思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