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2-04-26 13:02沙德春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摘 要: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路径。本研究基于对产教融合实践背景、理论内涵及其与大学生创业教育耦合机理的分析,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革新教学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拓展创业教育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以期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关键词:产教融合;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能力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创新创业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而对创新创业型人才提出重大需求。为更好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国家于2017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明确的制度安排和奋斗目标,为强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提供指导。产教融合主要通过将产业发展和高校教育有效融合,实现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升级,进而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路径,为其提供更加宽广的平台,同时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保障。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索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业能力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加深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内涵与规律的认知,另一方面可以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新机制与新路径,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及创业能力提升提供实践参考。

一、产教融合的实践背景与理论内涵

在全球创业浪潮推动下,各国纷纷采取创业教育培训的方式促进公众创业,其中在校大学生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群体。美国通过优化培训指导服务等措施扶持大学生创业,德国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双轨制”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创业成功率,法国通过建立创业协调辅导制度、学生创业中心、青年企业家协会等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进入21世纪后,我国也尝试采用多种途径促进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在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其中一项重要措施。近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将大学生创业教育提升至新的高度,创业教育课成为大学生通识性课程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起步较晚和受发展水平的制约,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面临多种难题,创业教育课程亟待吸收新的理论思想,以引导教育实践发展。产教融合作为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人才需求有效对接的新兴业态,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发布《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多项政策文件从不同侧重点推动政府、高校、产业界有效互动,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实践。

产教融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产教融合的内涵,学者们有不同的理解。最初,部分学者认为产教融合就是校企合作,如孔宝根指出,产教融合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将生产与教学相融合,包括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以及教育内容与生产技能的融合等。随后,学者们发现产教融合的范畴要大于校企合作,即融合是比合作更加深入的互动和联系。产教融合是教育系统与产业系统融合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即学校与企业依托自身优质资源,以校企合作为主线,对要素进行高度融合和优化组合,实现协同育人、合作共赢。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不同之处在于,产教融合是学校与企业双向整合的过程,而校企合作是高校为了培养人才,寻求与企业合作的单向过程。产教融合不是概念革新,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企业发展模式与高校教育模式有效融合,以更好地解决高校教学和科研成果的应用问题。

二、产教融合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耦合机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创业人员要求的提高及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持续深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潜藏的问题日益显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两张皮”的现象逐渐凸显。比如,教育模式单一,以传统的“教中学”为主,缺乏“干中学”的实践情境;师资力量薄弱,“兼职”或“半路出家”的教师居多,高校缺乏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课程教材形式多样,内容不一,科学性、趣味性不强;教育环节连贯性不足,尚未形成创业认知教育、创业精神培养、创业技能训练等一体化教育体系;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效果和创业能力的提升。而产教融合的内在特性与创业教育的实际诉求高度契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克服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面临的实际难题,进而推动创业教育目标、过程和人才供给优化转型。

第一,教育目标与产业发展有机融合,保证创业教育秉持正确方向。有别于基础理论知识教育,高校创业教育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和目标导向性,其宗旨在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促进更多大学生有效开展创业活动。企业是创业的活动结果,也是创业的重要实践场域和载体。产教融合教育方式的推进,能让高校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前企业创业的实际情况、总体趋势和关键要求,也能为创业教育提供最真实的教育情境和教学素材,从而保证大学创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主导方向与创业活动的发展趋势、实际诉求协同共进。

第二,教育内容与产业先进技术紧密结合,促进教育过程与时俱进。产业先进技术为高校展示了市场形势,并为高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产业知识。融合信息技术是产教融合机制中的关键一环,可以保证大学生创业的有序进行。传统教育体系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不断更新,使得大学生能够迅速、便捷地获取专业知识。产教融合的知识教育不再局限于专业理论方面,还包括反映市场与社会动态变化的重要信息,可以让大学生不再陷入难以融入市场和企业实践的尴尬境地。产业先进技術深度融入创业教育过程,成为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能保证创业教育过程的时代性与先进性。

第三,创业教育与企业需求高效对接,实现创业人才精准供给。在传统教育模式下,高校人才产出与企业人才需求有较大出入。多数大学生毕业时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强,要在离开学校后依托企业逐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国家支持高校与企业、行业充分接触。大学生深入企业中学习实践知识,并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完成向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转变。同时,产教融合能够很好地解决大学生在面对市场和行业时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避免大学生专业单一发展,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从完善顶层制度设计、革新教学方式、优化师资结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拓展创业教育渠道等方面多措并举。

第一,完善頂层制度设计。教育主管部门要总体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大纲和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如课程标准、师资力量、创业教育投资等,并通过高校学生、教师、企业等主体的反馈优化考核标准。同时,要建立多元化校企合作机制,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需要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要义,为创新创业教育设置目标,完善课程划分与培养标准。常熟理工学院通过设置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和实践学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生态奠定了基础。

第二,革新教学方式。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通常是被动获取知识,这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为有效改善这一现状,应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中心,让学生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人。高校应采用融合现代技术的教学方式,让大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大学生在不断学习实践中逐步完善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多维度思考能力的提高。成都工业学院以“手脑并用,学做合一”为校训,主张将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贯穿教育始终。经过多年的探索,该校逐步构建了“产教五融合”的育人模式、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以及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体系,在实践教学方面经验颇丰。

第三,优化师资结构。优化师资结构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高校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师队伍内涵,保障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对创新创业教师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将教学专业素养与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扩大校企沟通交流等方式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教师素质。教师在充分把握企业发展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后,同大学生分享感悟与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可以将优秀的企业人才引入教师队伍,拓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师来源,让高校教师与企业人才充分交流,保证大学生能接受专业化、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湖南工业大学自2006年以来,先后与当地11家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生创新基地。其中,“双导师制”是创新基地建设的典型特征之一,其具体内容为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前者主要负责研究生课程学习指导工作,后者主要负责研究生学位论文、自主创业等指导工作。企业导师的介入,能够改善传统师资力量实践经验不足的情况,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四,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开放的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诉求充分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的重要任务,要想真正让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就要摒弃陈旧的教育教学理念,加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资助和奖励力度,鼓励学生认真参与创新实践,尤其鼓励他们在专业实习、实训和科学研究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他们接受专业、系统的指导和培育。重庆大学的“开放式创新”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的典型代表之一。该校秉承“全开放”宗旨,通过培养模式、管理体制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创新,较早建立起由开放实验室、学术论坛和访学交流等构成的创新实践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将更有助于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养成,从而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应用转化。

第五,鼓励校企合作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企业的有效参与。高校要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对接企业资源,不断加强与企业在人才培养平台和科研平台建设方面的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转移和转化,使得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同时,高校与企业也要为大学生搭建更多的创新创业平台,使大学生能够提前接触企业的先进技术,在企业一线积累创新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方面产生好的观点、好的想法并得到展示和实践,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黄河科技学院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工作,通过引企入校、收购企业、校企共建和创办企业等形式,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同时,该校还创建了众多科研基地、生产与实习基地,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六,拓展创业教育渠道。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新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要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大数据、AI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拓展学生的知识接收形式,通过更加新颖的方式促进学生接收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同时,高校要积极运用行政管理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将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得更加完善,以便掌握更多关于产业和企业的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此外,高校还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如模拟企业经营、开展技能竞赛等,为大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田福忠,王德信,尚宏芹.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0(20).

[2]孔宝根.高职院校科研与教育教学融合探讨[J].职教论坛,2015(29).

[3]曹丹.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困惑与思考[J].天中学刊,2015(1).

[4]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5]费志勇,冀宏.地方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文化营造探究: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J].甘肃科技,2016(18).

[6]李瑶.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发展探析:以成都工业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1).

[7]徐亚纯.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2(5).

[8]刘云,李阿利.地方院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及发展趋势概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3).

[9]陈涛,李宏魁.民办高校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8(11).

责编:瀚 海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8-cx-002)

作者简介:沙德春(1982— ),男,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管理、科技与产业政策。

猜你喜欢
创业能力创业教育产教融合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独立学院经管专业创业实训课程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