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数学绘本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路径探析

2022-04-25 01:52余灿辉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学绘本数学史教学手段

余灿辉

摘  要:枯燥、呆板,是存在于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弊端。数学绘本具有生活化、趣味性、感情化、化抽象为具体的特点,符合小学低幼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巧妙地借用数学绘本进行教学,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生动的具体形象中形成概念的抽象印象,在理论学习与自主动手实践中中掌握概念的内涵,在改编与拓展中巩固与应用概念,使得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教学兼具效率性与趣味性。

关键词:数学史;数学绘本;教学手段;学习兴趣

一、借助数学绘本,在故事中激发学习动机

(一)走进数学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其对学习的投入程度将是没有兴趣的学生的几倍。数学绘本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能够帮助学生将身边的所见所闻转化成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小课堂,在生活中找寻数学、发现教学、体味数学,让学生将课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以运用,真正做到应用数学,使数学与学生的生活更加休戚相关。

(二)设置合适目标,追求成功体验

“有了靶子才能瞄准射击,有了目标才能努力奋斗。”教师只有把教学目标设置得精准,既不能过大也不过小,让学生努力一把就能达成,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利用数学绘本在教学中设置适合不同年龄阶段或者成绩层次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达到目标,体验成功。学生在目标达成之际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动机。学生只有在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才会更加想要追求成功,这样学习动机增加了,学生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让数学的学习成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这样因果循环,动机与成果互相促进,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渴望,数学成绩也将随之而升。

(三)亲子绘本阅读,激发情感碰撞

低年龄段学生的思维具有叙事性,儿童天生就乐于听故事。当教师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进行融合,那么学生就会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为数学所迷。而情感是每个人都有的目标驱动力。即使是那些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学生也不能避免,甚至更加有用,在阅读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得到家长的陪伴,这样在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增加了,孩子更加理解家长,家长也更加了解孩子,亲子之间的情感得到升温,而且这对孩子对数学的热爱更加有帮助,把数学的学习当作是一件具有意义的事情,成为每天期待的事情。在《时间的故事》这本绘本中,孩子与家长共同来欣赏这篇故事,在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时间这个概念的理解,家长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时间的长短,让学生学会秒、分、时的换算,从整体上理解时间的特征,在独特的体验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借助数学绘本,生动与具体地了解基本概念

(一)在故事情境中,初步渗透概念

“初步渗透是指当教学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单元概念时,运用绘本引发学生学习动机,但不涉及核心的数学概念。”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利用生动有趣的数学绘本,在生活中将一些数学概念逐步渗透,可使得抽象的知识更加直观形象和生动,例如用苹果数数、数鸭子等小故事或者小游戏,将抽象的数字具象化为生活中的所见之物,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讨论分析中,逐步探究概念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不够全面,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数学绘本时,学生可能会对概念不熟悉,甚至是不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绘本时,要做一个引路人。教师要对具体的故事进行分析、与学生或者让学生与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再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将概念一步一步深入体会,帮助学生学会在“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相互转化,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成为更加生动形象的具体事物,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将概念知识理解清楚。

三、借助数学绘本,在自主与动手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构建概念模型

人的生活经验就像一座美丽的金字塔,越是在底层的经验越具体形象,越往上就会抽象,而上层的抽象概念离不开下层具体经验丰富的积累。不管什么形式的教学都应该从具体经验入手,然后逐渐上升到抽象中去,趣味、有效的学习之路,就应该充满着具体的经验。目前,学生没有获得直接经验成为数学教学中最大的不足之处,缺乏自己动手能力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无法记住数学学习中的基本概念,就更无法深入理解其内涵。所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习得具体经验是学生必需的学习方式,进而能够在具体的操作中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构建出概念模型。

(二)在自主表达中,辨析概念属性

数学绘本中一大特色就是具有情景性的故事,数学概念蕴含在内,同时也兼具了源于生活的经验,学生通过对绘本中直观事物的辨认,能够更加深刻真实地了解事物的内涵,了解事物的渊源,如在学习“三角形特性”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充分挖掘绘本《三角形的故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数学元素,让学生通过绘本中的故事,清楚了解“三角形”概念的本质。

(三)在过程体验中,掌握概念本质

《让谁先吃好呢?》这部绘本,将桃子和几种动物编排在一个版面内,可引发学生对问题“按照什么顺序排序呢?”的思考,激发儿童灵动的思维提出各种猜想。绘本中呈现出的几种不同的编排方式,既是用来验证学生的猜想,也是作为几种方法的总结。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活跃思维的习惯,而且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探索性思维,从而达到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四、借助数学绘本,打开学习的“一扇窗”

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刚刚开始就把严肃的、冰冷的计算和公式摆在孩子的面前,孩子的心理恐怕埋下“厌恶”的种子。如果在教学中加入充满童真的故事,夸张可爱、色彩鲜艳的漂亮图画,孩子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会学得更好。

基于此,在讲有关数字规律一课时,笔者利用《超级眼镜》绘本进行教学,绘本中有两个小朋友,一个是姐姐莫莉,一个是弟弟艾迪。莫莉买了一副新眼镜,戴上觉得自己特别酷,艾迪做着鬼脸嘲笑她是四眼,他可真调皮呀。后面是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全家约好去超级乐园游玩。在玩的过程中,莫莉带着弟弟艾迪观察了出口的数字规律、指示牌上的数字规律以及糖果屋上的数字规律。教师在课堂上如能灵活运用绘本教学,多加尝试,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应联系现实生活来进行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在具体客观的现象中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斯图尔特的《数学启蒙》系列绘本中的一篇《起床上学了》,这篇绘本主要讲的是“量与实测”的问题。当教师在进行这一方面的知识教学时就可以运用此绘本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根据绘本里面小朋友的做法,对自己一天中的活动时间记录下来。教师的讲解再加上学生自己实际操作,不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够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总之,“如果说儿童文学是一座花园,那绘本就是花园中最灿烂的一朵花”,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完全可以巧妙使用绘本故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课堂中更加快乐幸福地学习数学知识。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 徐妍.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3.

[2] 曹才翰,章建跃. 数学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0-121.

猜你喜欢
数学绘本数学史教学手段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史教学的理论研究
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四种运用方式
数学史对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重要性
童眼“读”绘本,童心“涂”绘本
渗透数学思想的小学数学史实例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巧用趣味绘本,玩转数学课堂
小学数学绘本中数学信息的间接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