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探索

2022-04-25 00:46尚卫娜伍彦革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4期
关键词:减负家庭教育

尚卫娜 伍彦革

摘要:在小学学校中,许多小学老师为了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从小学生时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动手能力,他们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深化劳动文化的内涵,开展与学生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劳动实践机会。此外,还在加深学生对劳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意识。而在小学生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家庭因素对于促进小学生的劳动能力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关键词:劳动素养提升;家庭教育;减负

前言

小学劳动教育是以观察、参与、创新为核心的劳动教育,教师应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家校合作,积极实施“减负”的方针,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和家庭生活有机结合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劳动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逐步形成劳动意识和掌握劳动技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开展生活劳动,感悟劳动艰辛,培养劳动意识

小学劳动教育的内容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人们的家庭生活是离不开劳动的,由此看来,小学劳动教育和家庭活动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我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人们的农业劳动是生活和家庭的重要活动,他们在其中提出了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可见,家庭活动的思考源于人们最初对劳动实践的一些看法。

因此,在小学劳动教育中,要善于分析生活劳动中的劳动精神,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家庭中多多承担家务,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有一些小学生养尊处优,性格懒散,所以教师要进行一些家庭劳动的计划:教师要求家长培养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趣味化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抽签的游戏中选择自己今天要做的家务和可以得到的奖励,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这些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家庭劳动中知道父母的不易,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意识,还能培养他们诚实的意识和劳动、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家庭劳动中的生动例子可以增强学生对劳动概念和劳动精神的理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

二、开展家庭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小学劳动教育素养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希望学生运用所学劳动技能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真正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家庭劳动的同时,也需要学生充分参与劳动实践,提高自己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以实现自身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

例如,学生可以在家庭劳动中,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劳动实践的任务。在校园美食节活动开展期间,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就是教会孩子动手制作大餐,学生可以在学校学会一些日常菜品的制作方法,回家后能在家将这些菜品做给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吃,这样的方式提高了小学生的厨艺,还让孩子感受了给自己爱的人做饭的快乐,营造了家庭和谐、有爱的氛围,实现了小学生劳动教育的要求。

又如,我们给学生布置家庭劳动作业:和父母一起做收纳盒。主材料可以是牛奶盒或者其他废纸盒,其余还需要硬纸板、即时贴、铅笔、剪刀和双面胶等。不用的牛奶盒先洗净,再一分两半,用双面胶两两连接成所需要的个数,然后取得合适的硬纸板在其底面用双面胶粘贴,再用即时贴做好标记贴在盒的一面,这样一个收纳盒就做好了。在父母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环保的意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同时学生按照老师给定的步骤来完成了这个手工活动,在操作中能够深刻感知劳动教育课程的内涵,并且萌生了创新意识,这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进行探究,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应用能力,而且这种让学生与家长共同进行操作的活动,能够满足家校合作进行小学生劳动教育的需求,使学生获得家长的支持而满怀自信去参与劳动实践,更好地推动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家庭劳动的频率和力度,践行优秀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在参与家庭劳动实践的过程中,用所学劳动技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不断深化劳动精神的价值意义。这种不怕吃苦,反复实践的劳动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反复实践中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求创造性地解决劳动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还可以结合“节约用水”的主题来设计劳动实践作业,让孩子们在调查中统计自家每个月、每个季度、每一年的用水量和用水费用,并与其他家庭作对比,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促进学生对节水方式的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分析每种不同家务的耗水量比例,通过亲身实践家庭劳动,体会不同劳动与水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劳动精神深深植入学生心中,最终实现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

再如,在“变废为宝”的主题劳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美学知识和环保知识教育。在劳动技术课教学中,教师在环保知识教育基础上加强了美育教学,如利用废旧的纸袋做“风筝”、用废旧的盒子做“花灯”和“收纳盒”等等,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使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学到更多“变废为宝”知识,逐渐养成环保意识,然后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孩子在家中和父母一起完成一项“变废为宝”的作业,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按照他们的想象完成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课堂知识和动手能力相结合,加深了对劳动精神中“环保”精神的认识,在家庭作业中锻炼了自己的劳动实践能力,实现了自身劳动素养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精神会在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而劳动教育与家庭劳动的有机结合,使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得到了提高,劳动质量得到了改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由此可见,生活、家庭、劳动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小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小学生对劳动文化和劳动精神有了更深的了解,他们积极参与劳动,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中,小学生通过劳动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是充分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的。

参考文献:

[1]朱志勇.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8):131-136.

[2]苗小燕.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究热点及展望[J].中国特殊教育,2021(10):7-12,6. DOI:10.3969/j.issn.1007-3728.2021.10.002.

[3]游愛娇,陈金海,易骏.中小学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规范[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4):38-40.

[4]吴庆海.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与探索[J].少男少女,2021,5(9):40-41. DOI:10.3969/j.issn.1004-7875.2021.09.019.

猜你喜欢
减负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