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颖
[摘 要] 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推进,幼儿园课程的自主化、多元化是改革的一个方向,幼儿园被赋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班本主题作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教育实践探究的重点。幼儿园主题课程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一个师生互动、具有班级特色的动态调整和生成过程,更是自下而上丰富园本课程建设,让园本课程更具生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班本课程;实践策略
虞永平教授指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班级。班级是课程实施的现实基地,班级是幼儿一日生活的真实所在,没有班级,幼儿园课程将空无所依。幼儿园班级主题课程可以基于园本课程的理念,将预成和生成相结合,组织适宜幼儿的活动。园本课程的因班制宜,要聚焦具体的幼儿,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成长和发展。班级主题课程实施更是丰富了园本课程建设的途径,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形式有机结合,让园本课程更具生命力。
一、班本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幼儿园大力提倡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问题出发追随幼儿的兴趣;从关注幼儿学什么到关注幼儿怎么学;从实施预成的主题拼盘到生成的深度学习。更加重视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尊重幼儿的主体价值,关注幼儿的经验、兴趣、发展需要、个性差异;体验幼儿的情感,了解幼儿的想法。“探究式课程”“生成式课程”成为很多幼儿园课程建设追求的方向。班本课程的建构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权,但是自由与责任是相互依存的,教师拥有了践行自己教育理念的机会时,又肩负起创设适宜、科学的班本课程,真正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任。
课程理念真正落地存在现实差距。教师应该在灵活变化的教育情境中借助幼儿抛来的问题,打造一个刚好适合幼儿挑战难度、融入教师设计目的、满足幼儿发展需求的课程,并让课程在动态中不断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推进,直到解决问题。这种课程建设能力,无论是对幼儿园管理者还是对一线教师,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产生很多相应的困惑。
(一)班本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一味求“新”弃“旧”
面对课程内容,教师具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有的教师会思考是否需要剑走偏锋,选择独特新颖的主题内容而抛弃之前的园本课程内容。首先,这是对班本课程建设与园本课程的班本化两者概念的不理解,窄化了班本课程的概念。其次,这也是对园本课程的全盘否定,忽视了课程最根本的特性——适应性。班本课程追求的不是要有班级自己的课程,而是要有适宜班级的课程。
(二)班本课程建设中如何追随幼儿瞬息万变的兴趣
在开展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面对幼儿广泛的兴趣,不知如何取舍。同时,幼儿的兴趣往往会很快转移,也许活动之初,幼儿有着浓郁的兴趣,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他们又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而转移兴趣。这时需要教师观察、及时解读幼儿行为的能力。把握幼儿兴趣背后的真正原因,根据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筛选适宜的课程内容。
(三)班本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介入是否万不可行
在班本课程建设活动中,教师从教育目的出发引入新的话题,这种“补位”是不是支架的一种,是否可以有教师的介入,这是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缺乏及专业素养欠缺的体现。
二、班本课程实施的策略
针对以上班本课程实施的问题,结合班本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解决问题,提升班本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和质量,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
(一)教师应厘清班本课程的概念与内涵
教师头脑中形成清晰稳定的课程观是十分必要的。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在班级落实的课程形态,它既可以作为园本课程的补充,又非完全是园本课程的补充和拓展。教师需要明确班本课程是园本课程的一部分,是在园本课程理念下实施的。孔起英教授指出,儿童立场的高质量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做有兴趣、有意义,符合需要、适度挑战的事;幼儿能在活动中获得多方面的、前后衔接的经验;幼儿能专注地做事,并有良好情绪体验和进一步做事的愿望。班本课程建设不是将原有的园本课程全盘推翻再做,更不是为了标新立异。班本课程建设可以立足已有的园本课程,根据班级的幼儿实际兴趣、资源及教育情境进行选择,彰显班级特色、班级文化。
(二)发现幼儿的兴趣及需求,调整与生成并举
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周围一切事物都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发现并捕捉幼儿的兴趣,是实施班本课程的前提条件,同时要及时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把握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基于对幼儿的观察,教师应反思如何以捕捉到的幼儿兴趣产生的行为作为契机,构建适合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因此,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行为尤为必要。班本课程建设是以兴趣、问题为导向的,而幼儿的兴趣、问题又是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出现,两者处于一种循环关系之中。这是班本化课程的动态性特点,课程的推进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会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课程框架按部就班地进行,它需要在过程中依据幼儿的兴趣、遇到的问题、教师反思幼儿兴趣背后所蕴含的发展需求及教育价值,对照幼儿发展的关键经验和目标进行筛选,而不是追随幼儿虚晃、短暂的兴趣,出现走弯路、走死胡同等情况。不断深入推进,给予幼儿支持,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建构起适宜本班幼儿发展的班本化课程。
为了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适应性,通过年级组课程前审议,班级教师分享自身的前期思考和幼儿的兴趣表现,年级组对内容选择、资源利用进行分析,并形成初步的思维导图,给予教师支持。
(三)师幼互为主体,共同构建班本课程
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有时教师的冲动也可以唤起幼儿的冲动。教师偶尔先制造“催化剂”,会激发幼儿的本能冲动。班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者,其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个性特点均是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专业特长、个人喜好也在有意或無意之中变成了课程实施中的资源,且作用于幼儿的发展。教师可以主动去寻求课程权力对课程行为的支持,使自身的课程行为合理化。幼儿园的课程生成过程是指“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求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进行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世界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践步伐紧随着政策号角,江苏省课程游戏化改革与上海的“二期课改”及浙江省颁布的相关幼儿园课程改革政策都给予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支持,以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定位和管理,赋予教师以班为基点的课程实施的权力,并提供富余的课程内容和资源供教师和幼儿选择、调整和组合。在留有班本化空间的同时,给予教师课程班本化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班本课程建设任重道远,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先梳理分析园本课程整体方案和园本课程主题内容。通过年级组审议的形式筛选班本课程内容,优化调整班本课程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巧用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资源,挖掘教师、家长的“活资源”,通过业务核心团队、年级组力量进行集体评价、教研半日活动评价、教师反思性评价,以及借助关键经验进行评估分析。幼儿园管理者需加强课程管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程建设能力。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试论园本课程的建设[J].早期教育,2001(8):4-6.
[2]吴荔红.幼儿园预设课程和生成课程的关系及其处理[J].教育评论,2003(4):72-74.
[3]张青.幼儿园班本化课程的实施策略探究——以中班主题 “春天来了”班本化的探索与实践为例[J].幼儿教育研究,2018(1):23-25.
[4]何叶慧.幼儿园园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