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涛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浙江杭州,311100)
个性化学习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周洪宇等人认为,人类经历了三次根本性的教育变革:第一次是从原始的个别教育走向个性化的农耕教育;第二次是从个性化的农耕教育走向班级授课式的规模化教育;第三次是从规模化教育走向生态化、分散化、网络化、生命化的个性化教育;当前,我们正处在第三次教育变革的转型中,个性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1]目前,浙江省课程改革的焦点便是个性化发展。新高考方案的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业规划进行有选择的学习。
网络学习空间是指以互联网为基础,可以在任何平台上运行,支持在线教学活动开展的虚拟空间,具有承载海量资源、突破时空限制、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育公平等优势。[2]与常态化行政班学习管理制度强调统一化学习不同,网络学习空间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学业规划选择学习内容提供了可能,因此,依托网络学习空间推动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成为历史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
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较为齐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教师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问题开展跨区域教学研工作提供支撑。“涛声依旧原创历史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是依托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成立的教学研共同体,其初步实现了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网络教学社区和凝聚多位骨干教师智慧的数字化学科基地的三位一体,共同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个人网络学习空间的定位在于展示科研成果;网络教学社区的定位在于开展教学活动;数字化学科基地的定位在于提供系列的微课程和其他电子资源,供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本文重点分析工作坊的构建原则、实践路径和实践成效,以期为如何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构建教学研共同体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网络学习空间的重要意义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因此,其中的资源应以学生学习的选修课程资源为主,以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为辅。目前,虽然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已具备一定规模,但其中的资源存在主题不明确、特色不突出等问题,且以教师专业发展资源为主,学生学习资源相对较少。工作坊的构建可以深入探讨网络学习空间的构建思路,这对于优化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具有借鉴意义。
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是网络学习空间的使命。在工作坊,教师会充分展示自己在选修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成果,其中不仅有课程纲要、教材文本,还有相关练习,并能实现可选、可修、可评,使学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完整性,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双减”背景下,工作坊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课后学习,促进教师开发系列的同步课堂视频课程与微课程,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展开个性化学习。
工作坊的构建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充分展示教师在选修课程开发中形成的科研成果;二是促使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持续而深入的思考;三是为教师提供同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教师取人所长、补己所短。
教学研共同体是“以学为核心”“以研为路径”“以教为引导”的,由专家、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3]“以学为核心”意味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开展教学研共同体活动的起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教学研共同体的使命和责任。“以研为路径”意味着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困惑,教学研共同体需要集思广益,开发学习资源,形成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资源体系。“以教为引导”意味着教师要以社区为阵地,通过组建社区活动和社区小组,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基于这一认知,工作坊确定了以下三个原则。
学生的学习问题是工作坊的构建起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典型性问题开发适切的资源,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是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的引擎。
在教学实践中,工作坊发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存在的显著问题表现为两个,一是对史实不清晰,二是逻辑性不强。针对第一个问题,工作坊开发了直播课程“知识填空”;针对第二个问题,工作坊开发了直播课程“三维解析,助力高考——历史选择题提分攻略”。两门课程上线一个月后,便有一千人次参与学习,访问量一万多次。
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化学科基地可以收集学生出现的普遍性和典型性问题,工作坊组建教师科研团队,针对这些问题开发原创性、系统性和适切性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的应用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教师根据学生问题持续深入研究,也可以不断厚实科研成果。
工作坊根据学生史料阅读能力薄弱的问题,开发“涛哥说史料”课程群,包括五门省级微课程和两门省市级选修课程。
教学和教研原为一体,统一于学生问题解决过程之中,但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割裂现象。例如,在“为研而研”导向下,部分教研主题脱离学生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服务教学实践,教学质量也因教研分散时间和精力未能得到提升。工作坊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化学科基地切实聚焦学生的实际问题,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旨归,可以有效避免教研“两张皮”的问题,实现为学而教、为学而研、教学研共同生长。
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工作坊教师针对学生对史实不清晰的问题精心设计周末作业,并线上认真批改学生提交的作业,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史实。同时,在基地直播课程的应用中开发相应的知识记忆课程,辅助教学效果的提升。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际问题,丰富了网络学习空间的教研成果,也使数字化学科基地更有生命活力。教和研因为聚焦学生的问题而融为一体,教研成了教学的自然延伸,又回归教学、服务教学,两者实现了和谐生长。
教学研共同体可以划分为教学共同体、教研共同体和学研共同体,三类共同体的组成人员、聚焦问题、成果体现和活动阵地有所不同,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不同类型的教学研共同体对应不同的构建路径,工作坊下属的三类教学研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如下。
表1 三类共同体的比较分析
工作坊的网络教学活动主要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和数字化学科基地展开,但受限于校内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和网络,网络教学主要在周末和节假日进行。网络教学是常态教学的有益补充,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精心设计网络作业。作业主要分为每周一填、每周一练和混合式作业三种,按照“提炼问题—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疑点直播(点播)”的流程展开。
工作坊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展开了一对一的作业指导,针对普遍问题开发点播课程和直播课程。即时反馈和问题解决满足了学生的被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实践中,工作坊开发的直播课程“知识填空”是通过抢答赛的方式进行的,实践证明,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网络学习空间的即时评价功能,如“赠送一朵小红花”“答对抽奖”等,更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期待。
工作坊的构建目标是根据学生的普遍性与典型性问题,开发原创学习资源,并开展积极的教研活动。依托网络学习空间,工作坊建立了“涛哥说史料”社区小组,小组成员不限于浙江本地的骨干教师,还包括四川、山东和广东等地的骨干教师。小组成员通过线上线下的沟通交流和反复研讨形成了“史料研习”课题研究方案,并在持续研究的过程中经由集体写作、个性改写和创造改写,形成了一套关于史学的系统知识体系,即“涛哥说史料”课程群。该课程群的知识体系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目前已成为一些学校优生培养的教材和高三学生的重要复习资料。工作坊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坊教研共同体的研究流程
在工作坊,教师和学生组建学研共同体,依托网络学习空间的社区模块开展活动。工作坊学研共同体的研究流程为“提炼问题—社区研学—交流讨论—形成成果”。例如,工作坊以杭州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为载体,以“民国时期女生校服研究”为内容,在学生自主报名的基础上,挑选7名学生展开研究。工作坊利用社区模块上的资源、话题、活动、成果等应用,积累素材,展开讨论,形成科研成果,有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师生通力合作,该研究成果在杭州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工作坊选取参加直播课程的一个班级(该班级期中考试之前未参与直播课程,期中考试之后参与直播课程)进行实践成效分析,结果发现,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总体优于期中考试,参加直播课程的21名学生中,有18名学生取得进步,其中有12名取得明显进步。
常态化的课堂教学关注的是基础知识,教学反馈主要是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但在各科作业相对较多的情况下,部分学生的作业并非独立完成,学生作业的质量不好把控。同时,教师很难做到当面批改学生作业,难以对学生展开一对一精准指导,这容易导致部分学生的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学生被尊重的心理需要得不到充分满足。
在网络学习空间,学生的周末作业是在线完成和提交的,作业会永久留档,因而学生的态度普遍认真。教师也能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运用网络学习空间多样化的作业批改工具指出学生的具体问题,并提供正确答案。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而优秀作业在班级圈里的展示和点赞,也对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大有裨益。教师对作业的批改是热诚的、一对一的,解决问题是具体的、及时的、私密性的,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此外,学生在提交作业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忘记账号和密码、无法加入班级群等,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耐心解答,也有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从而发挥情感促进认知发展的作用。
通过在网络学习空间一对一指导学生作业,教师可以发现此前容易忽视的问题,对学情更加了解,这有助于线下课堂教学的优化,切实发挥了网络教学反哺课堂教学的积极作用。调查发现,工作坊成员的日常教学流程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课堂设计中,他们更注重“五化”有序教学,即“锐化目标、精化知识、优化过程、强化能力、断化成果”。锐化目标是指认真研究教材,做到目标明确。精化知识主要通过表格形式的学案来实施:教师将表格的关键信息“挖空”,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填写,这样既突出了教学重点,又增强了学生的记忆,填写的学案还可以作为复习阶段的学习资料使用,做到了一案多用。优化过程是指有意识地压缩教师的讲,突出学生的学,提高授课效率。强化能力主要通过一课一练的形式达成,并由网络直播课程补充。段化成果是指通过师生思维深度互动,有所思考、有所发现,最终形成科研成果。形成的科研成果可以在网络学习空间呈现,也可以在数字化学科教学基地的模块中呈现。总之,教师的教更加明确,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教学效果更加明显,教学能力显著提升。
当前,浙江省网络学习空间正在积极融入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并试行账号省外注册。这对工作坊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提炼省内外学生学习历史的核心问题,如何开发原创性、适切性、体系性和实效性很强的资源体系和课程体系,是工作坊遇到的新问题,也是工作坊的成长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