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良
(杭州市临平区临平第二中学,浙江杭州,311100)
杭州市临平第二中学(以下简称临平二中)是一所地处城乡接合部、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主体生源的乡村初级中学。学校立足课堂教学,积极建构高效的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了“四步一测”课堂教学模式,推动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上,学校教师及时总结课程改革成果,以期进一步提升育人实效。
“四步一测”教学模式主要把课堂教学细化为“四步”和“一测”,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具体说来,“四步”包含预习、交流、展示、点评,“一测”是指课堂检测。临平二中“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提出,主要基于临平二中的学情、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评判,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一是基于对学生现状的评估。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数量的不断增多,位于城郊接合部的乡村初中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这些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因家长大多忙于生计,时常忽视对他们的管理和教育,导致他们在学习方面缺乏自立精神,学习态度被动、消极。针对此现象,作为以随迁子女为主体生源的临平二中必须主动作为,积极探索行之有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是基于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判。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获得成长的主要场所。现阶段乡村初中的教师以完成知识传授为目标,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度依赖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在“填鸭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虽然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学习动力后劲不足的问题,自主学习方面的发展受到限制。
三是基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四步一测”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和学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使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课堂课程的开发者,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使课堂由教师的“教堂”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由交流的“学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新知的过程,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是了解学情、以学定教,鼓励交流、自主学习,师生共建、教学相长。[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在预习环节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环节强调学生合作学习,在展示环节强调学生合作探究,在点评环节强调师生共同点评,在课内检测环节强调查漏补缺。“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契合深度学习的目标,有利于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四步一测”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示意图
第一,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只有明确学的起点,教师才能了解教的起点。“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第一环节为预学 ,即了解学情。为了解学情,教师会在每天下午第四节课(学校规定学生做导学案的时间)将第二天学习内容的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针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课前预学,完成相关题目。教师精心批改学生交上来的导学案,并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确定次日课堂教学的内容及深度。
第二,深度学习要求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教师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第二环节为交流,即促进个性化学习。该环节采用“师徒结对”的形式,让先进生帮后进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预习阶段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在该环节中,教师需巡视各小组,及时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难题。
第三,深度学习要求教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只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活力。“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第三、第四个环节为展示和点评。在展示环节,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点评环节,教师可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充分发挥“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带动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当要求理解知识点、解决基础问题的学生在课上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交流互动时,教师应给予大额度的加分,以调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是充分发挥导学案的预习作用。导学案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导学案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指导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导学案设计,需要突出解决一般问题与核心问题,在导读、导思、导研、导练、导悟五个环节聚焦知识的生成过程。
二是指导学生积极交流和展示。“四步一测”教学模式采取“1+N”式汇报方式,即小组成员先共同讨论知识点的讲解内容,然后由一位代表上台作主要汇报,再由组内的其他组员作补充。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提出不同意见,或作适当的补充。针对交流、展示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加分项,鼓励学习积极性较弱的学生上台汇报或积极发言,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利用点评环节鼓励学生互相学习。点评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学生互评,即由其他组的学生点评本组学生的汇报情况;二是教师评价,即教师汇总各组汇报情况和点评情况,并结合学生表现给出相应的评分。学生互评和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和学习。
四是利用检测环节查缺补漏。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具有查漏补缺作用的课堂检测可以灵活设置,难度可分为基础性、提升性和拓展性,题型可分为客观检测题和主观开放题。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解决基础性的客观检测题;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要求他们解决含提升性和拓展性的主观开放题。
“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评价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学生互评。例如,在交流环节,学生对彼此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互评;在点评环节,学生针对同学发言进行补充。二是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例如,在交流环节,教师对学生讨论亮点的肯定,对学生知识盲点的补充和释疑,对学生探索方法和视角的指导等;在点评环节,教师对学生上台分享的指导,对其他学生发言的肯定和补漏等。“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书面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导学案的批改、学生在交流环节的互动等;二是口头评价,该评价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共分为组织阶段、具体实施阶段、反思深化阶段,每一阶段的侧重点不同。
组织策划阶段的侧重点如下:成立教研小组,制订“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实施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提高教师的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确立构建“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试点班与试点学科;加强学校管理队伍、学科教师(含班主任)、学生模式操作的准备工作培训,做到对实施过程的教学监控和指导,确保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工作落到实处;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组织学校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到省、市、县知名学校学习考察,学习借鉴关于“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
具体实施阶段的侧重点如下:整体规划,精细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四步一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活动;专业指导,科学探究,及时了解并定期分类开展“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培训、交流、指导,促使各学科教师不断完善“四步一测”教学模式;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定时组织研讨交流会和现场观摩会及阶段性工作经验交流会,举办“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课例研究及教学设计评比活动,选送优秀课例和“导学案”参加区级以上各类评比活动;行动研究,主题推进,紧扣课改活动主题开展“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课题研究,鼓励教师总结研究成果,侧重对教育教学改革新理念、方法、策略的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和效果调查等,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反思深化阶段的侧重点如下:分年级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座谈会,宣传“四步一测”教学模式改革的做法和效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和推广“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典型经验和做法;组织教师深入探讨“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满堂灌”转变为“全程助”。“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直接体现在课堂结构和教师角色方面。例如,“四步一测”教学模式把一节课分为预习、交流、展示、点评、检测五个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全程讲授的模式,使课堂结构更加合理。在“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教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组内交流探究、组间竞争展示等方式习得知识,并完成知识的内化。二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受”转变为“主动学”。在“四步一测”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分成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在完成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阶梯式任务的过程中,逐渐由“被动接受”的低效学习转变为“自主悟、合作学、勇敢说”的主动学习,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获得成长。以“四步一测”教学模式在科学课的运用效果为例,该任课教师在成果汇报时说:“使用导学案带来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之前,学生对实验环节的兴趣不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也不高,课堂教学不得不由教师主导。使用导学案后,课堂明显活跃起来了,连平时表现不积极的学生也主动参与讨论和分享。”
二是教师积极对“四步一测”教学模式进行反思。例如,“四步一测”教学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成员的基础和能力不一,教师只有布置恰当的任务才能使每名学生都得到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才能提升每名学生的综合素养。针对学生学习基础两极分化、学生抄袭其他导学案的现象,教师也要进行恰当的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督促着教师不断反思和完善“四步一测”教学模式。
综上,“四步一测”教学模式的实践结果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角色有了较大转变,其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情况,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一定的提高。总体而言,“四步一测”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成长的内驱力,促进了学业的持续进步。